正文

王勃

唐詩指津 作者:張志勇


王勃

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闕輔三秦,風(fēng)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訓(xùn)詞釋典】

①杜少府,不詳其名,少府為唐人對縣尉的習(xí)稱。之任,赴任。蜀川,泛指蜀地,一作“蜀州”。“蜀川”始設(shè)立于漢朝,而“蜀州”則設(shè)置于垂拱二年(686),此時王勃已逝世十年。故名為《杜少府之任蜀川》更合適。

②城闕:指長安城。闕:宮門前望的樓。三秦:項羽滅秦之后,將秦地分為雍、塞、翟三國,故稱三秦。

③五津:指蜀中岷江上的五個渡口,包括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

④“海內(nèi)”句化用曹植《贈白馬王彪》詩:“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

【析文賞藝】

這首詩大約作于高宗乾封年間(666—668),在唐詩史上意義重大。胡應(yīng)麟在《詩藪》中評說:“終篇不著景物,而興象婉然,骨氣蒼然,實首啟盛、中妙境。五言絕亦舒寫悲涼,洗削流調(diào)。究其才力,自是唐人開山祖。拾遺、吏部,并極虛懷,非溢美也?!贝耸自娛峭醪蠲撾x宮廷的一首詩,為盛唐的詩歌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此外,其在意境上也是一掃過去離別悲酸之語,拓寬了前人賦別的傳統(tǒng)領(lǐng)域。之后,張九齡《送韋城李少府》有云:“相知無遠(yuǎn)近,萬里尚為鄰?!笨梢哉f是受到了王勃的啟迪。

這首詩起手對仗工整,以地名為對,三秦對五津,從陜西到蜀中,千里之地一躍而至,送別情緒暗暗渲染而來。一個“望”字則是極盡夸張和不舍,這種夸張的手法背后暗含著一種對友人的期盼。正當(dāng)我們感慨王勃的宏大手筆時,詩人卻筆鋒一轉(zhuǎn)寫下“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詩境由宏大的格局馬上走向狹小,面對空間距離的漫長,你我二人都是背井離鄉(xiāng)之人,于是愁意更起。詩人在表達(dá)情感時不似宮廷詩那般隱晦,而是直抒羈旅在外的游子的離別愁緒。正當(dāng)讀者擔(dān)心詩人會被愁情纏身時,其又筆鋒一轉(zhuǎn),寫下了“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一千古名句。王勃告訴我們,也告訴他自己,天各一方又有何懼,真正的友誼是能夠穿越千山萬水的。這兩句,境界再次轉(zhuǎn)為宏大,情感由低沉轉(zhuǎn)向了豪邁。這句詩脫胎于曹植《贈白馬王彪》中的:“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恩愛茍不虧,在遠(yuǎn)分日親?!彪y怪王步高先生《唐宋詩詞鑒賞》中稱其:“借鑒遺產(chǎn),而能獨標(biāo)高格,自鑄偉辭。筆力的概括凝練,音節(jié)的鏗鏘頓挫,確是后來居上?!睂W(xué)曹植勝于曹植,足見王勃風(fēng)骨。

【論世知人】

王勃(約650—675),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初唐四杰”之一。他是隋末大儒王通之孫,大詩人王績之侄孫。王勃六歲善文,九歲讀顏氏《漢書》,撰《指瑕》十卷。十歲包綜《六經(jīng)》,成乎期月,懸然天得,自符音訓(xùn)。后為沛王府侍讀,時諸王斗雞,戲作《檄英王雞文》,為高宗所惡,被逐出府??傉露辏?69)漫游蜀中,后補虢州參軍,恃才傲物,為同僚所嫉。上元元年(674)因匿殺官奴曹達(dá)犯死罪,遇赦免職。其父王福畤受株連左遷交趾令。上元二年(675)王勃赴交趾省親,渡海溺水,驚悸而死。王勃才華橫溢,志向高遠(yuǎn),工文擅詩,著有《王子安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