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桃紅 采蓮女(一)

彩圖全解元曲三百首 作者:[元] 關(guān)漢卿 著;思履 編


小桃紅 采蓮女(一)

◎楊果

滿城煙水月微茫,人倚蘭舟唱。常記相逢若耶上。隔三湘,碧云望斷空惆悵。美人笑道:蓮花相似,情短藕絲長。

【注釋】

①若耶:溪名,位于浙江紹興南。②三湘:指湖南的漓湘、蒸湘、瀟湘。

【譯文】

月亮在遙遠的星空照耀著整座城市,全城仿佛籠罩在這一片煙水間,美人倚蘭舟吟唱。曾記得我們在若耶溪相遇,水隔三湘,只能望穿碧云藍空,空自惆悵。美人笑著吟唱道,思慕之心依然未減,相處的日子不多而相思卻也是像藕絲那樣長。

【賞析】

此曲是元代早期詩人楊果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在曲子一開始,就用一句極富畫面感的“滿城煙水月微?!睂⒆x者的思緒拉入江南水鄉(xiāng)的夜晚。而這個夜晚除了有朦朧月色,還有悠揚的歌聲。將聲注入景中,景便愈發(fā)鮮活。

“相逢”一句是寫記憶中的場景。傳說,若耶為西施浣紗的地方,作者提到此處,一是為了表現(xiàn)與情人相識時的美好,二是為了引起讀者對情人美貌的想象。但緊接著,作者又用一個“隔”字將回憶和想象打斷,讓人重新回到有情人天各一方的現(xiàn)實?!氨淘啤本渲械摹翱铡迸c“隔”字呼應(yīng),說明有情人不止兩相分離,還相見無期。

真正相愛的人不會因為相隔兩地而淡漠了感情。句的末尾,作者借美人之口婉轉(zhuǎn)地表達自己的情懷。藕斷則絲連,“絲”與“思”諧音,雖說古人常用藕絲形容相思,但作者并非簡單地援引常法。此曲以江南水鄉(xiāng)為背景,藕又是水中常見之物,不僅可傳達相思之意,還可與前面的蘭舟、水月等意象相映成景。

曲的格律知識

散曲

曲包括散曲和雜劇,散曲是單獨詠唱的詩歌,又可分為小令和套曲兩大類。散曲不同于劇本,沒有科白。一般散曲的篇幅都不會太長。當(dāng)散曲配樂演唱時,是一支歌曲或組歌;離開了音樂,就可以成為吟詠朗誦的詩歌。散曲既有大量的小令,也有不少套數(shù),散曲套數(shù)又稱為“散套”。

⊙作者簡介⊙

楊果(1195—1269),字正卿,號西庵,祈州蒲陰(今河北安國縣)人。金正大元年(1224)進士,歷官偃師、陜縣縣令,入元官至參知政事、懷孟路總管。其人英俊聰敏,幽默詼諧,與元好問交好,著有《西庵集》。散曲多以歌詠自然為題材,語言華美,今存小令十一首,套曲五首?!短驼糇V》稱其曲“如花柳芳妍”。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