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的樂趣
我不喜歡有人讓我推薦書。首先我不認為我有這個資格,其次我認為這個世界上沒有一本書能夠解決你的所有問題,即便是我喜歡的王小波也做不到。只有看書的習慣有可能幫你解決一些問題。
既然是習慣,那么從哪一本書開始其實沒什么要緊,只要養(yǎng)成了看書的習慣,自然會不斷遇見好書,干嗎非要別人推薦呢?記得有一次我在微博里寫過這樣一句話:假如我們認為常常給自己買書是對自己的一種獎賞,那么,難道有時候不小心買到一本爛書,從此以后就不再獎賞自己了嗎?
當然,有時候,主要是在微博上,如果實在拗不過詢問者,正好我那天心情好,我會勉為其難,扭扭捏捏地推薦王小波的《思維的樂趣》。小波的雜文集有好多本,我印象深刻的好文章眾多,為什么每次都會推薦這一本呢?當然是我非常喜歡和同意這篇文章的觀點,看過很多遍,每次結合現實都有新的感悟。更重要的原因是,我潛意識里希望讀者讀完《思維的樂趣》這篇文章后,開始嘗到思維的樂趣,以后就不會再去找別人推薦書了。
《思維的樂趣》這篇文章的主旨就是,某些單調機械的行為,比如吃、排泄、性交,也能帶來快感,但因為過于簡單,不能和思維的快樂相比。思維的快樂是人類獨有的,有很長一段時間,這種快樂,包括思維的權利曾經被剝奪得非常徹底,以致很多人已經感受不到思維的樂趣了,需要小波大聲地提醒。他說:“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某種程度的單調、機械是必須忍受的,但是思想決不能包括在內?!毙〔ㄉL在一個有軍代表的年代。軍代表是干什么的,現在的“80后”“90后”估計絕大多數不知道。稍微解釋一下,軍代表是一群穿軍裝的道德老師,他們通常是由組織上從軍隊挑選的思想“先進”者,他們被派到年輕人身邊工作,和年輕人一起生活,二十四小時確保年輕人思想保持崇高,去掉格調低下的思想。那時候,有年輕人的地方就有軍代表,一兩個人管幾十個人。
現在的年輕人可不要覺得荒誕、好笑,這件事離我們其實并不遙遠,你可以回家問你的爸爸媽媽,他們就認識軍代表,被軍代表管過,甚至你爺爺就當過軍代表。而且,你可能都沒有意識到,他們中的很多人,現在依然充當著沒有穿軍裝的軍代表。不信?你想一下,他們有沒有這樣告訴過你,小朋友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如果你已經輸在起跑線上了,你的孩子可不能再輸了,一定要這樣那樣,將來才能在社會上立足;你想這樣,想那樣,不聽他們的,將來肯定是不行的,是沒有出路的。而且每當他們這樣說的時候,都是如此堅定,不容置疑。
“有必要對人類思維的器官(頭腦)進行‘灌輸’的想法,正方興未艾。我認為腦子是感知至高幸福的器官,有功利的想法施加在它上面,是可疑之舉。有一些人說它是進行競爭的工具,所以人就該在出世之前學會說話,在三歲之前背誦唐詩。假如這樣來使用它,那么它還能獲得什么幸福,實在堪虞?!边@是小波在《思維的樂趣》里的一段話,對照現實,情況有所好轉是肯定的,比方在我們大理的參差夢想小鎮(zhèn)里,就有這么一個小學,學生都是常住大理的外鄉(xiāng)人的孩子。這些外鄉(xiāng)人多數是客棧老板,厭倦了城市生活來大理做點小生意“荒度余生”。他們達成共識,不愿意把孩子送到正規(guī)的學校接受以考上大學為目標的“系統”教育。我觀察發(fā)現,這些小朋友們上課基本是“胡鬧”,校園里還有塊菜地給孩子們種菜,上課常在戶外,基本以玩為主。更有趣的是,竟然有一對天津的父母,本身不在大理常住,知道有這么個學校,竟然把孩子送到這來上學,說是覺得這樣對孩子好!
這種壯舉,我認為是給孩子留下了更多可能性的空間,是容忍和保留思維樂趣的進步行為。當然這也只是我認為的明智之舉,我無意推薦給他人。畢竟,很多人喜歡強調中國國情特殊,競爭激烈,迫不得已。大到國家領導,小到孩子家長,很多時候他們也覺得是無奈之舉,不給孩子們灌輸“正確”的思想,“亂套”是一定的。可是,到底什么才是正確的思想,王小波對這一點是存疑的,我也是。小波在《思維的樂趣》里寫道,“古人曾說:‘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但我有相反的想法。假設歷史上曾有一位大智者,一下發(fā)現了一切新奇、一切有趣,發(fā)現了終極真理,根絕了一切發(fā)現的可能性,我就情愿到該智者以前的年代去生活。這是因為,假如這種終極真理已經被發(fā)現,人類所能做的事就只剩下依據這種真理來做價值判斷。從漢代到近代,中國人就是這么生活的。我對這樣的生活一點都不喜歡”。
我活在小波去世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我承認情況是有所好轉的,至少,我現在很少聽到身邊的年輕人動不動就說“古人云”。我也討厭什么“古人云”,因為要是古人都云完了,豈不是我們的腦子就多余了。還是少想起什么“古人云”的好,凡事容我自己先想一想。我喜歡“野蠻生長”這個詞,我總相信,上帝給了每個人腦子就是用來想問題的,我就不相信總是和多數人想的一樣就一定是對的,和多數人站在一邊通常不一定就是追求到了真理,可能僅僅只是自以為這樣比較安全。
最近兩年,網絡上頻繁出現一邊倒的價值判斷,有種容不得自我判斷的架勢??吹竭@樣的現象,我很憂心,因為價值判斷對很多人來說輕而易舉這件事,我深表懷疑。稍微討論一下再作決定也不急嘛,容不得討論的事情本身就是可疑的。只有大家通過獨立思考之后達成的共識才是堅固的,非要把高度一致的想法強行灌輸到每個人腦子里,人類已經試過很多次了,不論他們想灌輸的東西是好是壞,反正沒有一次是成功的。所以,總是愿意相信科學、數據的我對網絡最近常出現的一邊倒現象本身深表懷疑。一邊倒的現象的確讓我沮喪,但我依然對未來保留信心,原因嘛,我試著在下一篇文章《沉默的大多數》里試著分析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