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七、重天命,更重人事

江蘇歷代名人傳記叢書:鄭板橋 作者:王同書 著; 宋林飛,王慶五 編


七、重天命,更重人事

鄭板橋人生觀與天命觀緊連,對天命進行了多方面的思考。天,在古代典藉中是一個復(fù)雜的觀念,有的認為是自然和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總稱,帶有很大程度的神秘性。后來又逐步發(fā)展為至高無上的“神”,能主宰一切,又不能主宰一切。

鄭板橋的天命觀包括對天、神、命的認識,像先賢一樣是復(fù)雜、矛盾和變化的。

首先,他認為天最偉大,至高無上,能容納萬事萬物,包括丑惡的東西。是一位胸懷最博大,無所不包,無所不能而又深不可測的,一切人的命運的主宰。他在《家書》中借論堯舜之不同,大談了一通“天”:嘗論堯舜不是一樣,堯為最,舜次之。人咸驚訝。其實有至理焉??鬃釉唬骸按笤請蛑疄榫?,惟天為大,惟堯則之。”孔子從未嘗以天許人,亦未嘗以大許人,惟稱堯不遺余力,意中口中卻是有一無二之象。夫雨旸寒燠時若者,天也。亦有時狂風(fēng)淫雨,兼旬累月,傷禾敗稼而不可救;或赤旱數(shù)千里,蝗蟓螟特肆生,致草黃而木死,而亦不害其為天之大。天既生有麒麟、鳳凰、靈芝、仙草、五谷、花實矣,而蛇、虎、蜂蠆、蒺藜、稂莠、蕭艾之屬,即與之俱生而并茂,而亦不害其為天之仁。堯為天子,既已欽明文思,光四表而格上下矣,而共工、驩兜尚列于朝,又有九載績用弗成之鮌,而亦不害其為堯之大。渾渾乎一天也!若舜則不然,流共工、放驩兜、殺三苗、殛鮌,罪人斯當(dāng)矣?!萌擞值靡?。為君之道,至毫發(fā)無遺憾。故曰:“君哉舜也!”又曰:“舜其大知也!”夫彰善癉惡者,人道也;善惡無所不容納者,天道也。堯乎!堯乎!此其所以為天也乎!……(《濰縣署中與舍弟墨第二書·書后又一紙》)這里鄭板橋說堯勝于舜,因為舜行的是人道,堯行的是天道。堯推崇好人,但也讓一些危害人民的,不能為人民辦好事的共工、鮌等存在。而舜呢,則處理了共工、鮌等。鄭板橋也肯定舜的行為,認為舜雖然仍做到“為君之道,至毫發(fā)無遺憾”,但“彰善癉惡”,揚善懲惡是人道;善惡并存,益人的,害人的都能容納,存在,這才叫天道,也叫“為天之仁”。可見鄭板橋心中的“天”有三方面。(1)天生益物、害物;(2)天容益物、害物;(3)天道即仁道。這才叫“唯天為大”。主要精神是寬容。

其次,鄭板橋又常常將天道、人道聯(lián)在一起,認為人的窮達禍福是天安排好的,可是又是有原因的,可以變化的?!都視分姓f:一二失路名家,落魄貴胄,借祖宗以欺人,述先代而自大,輒曰:彼何人也、反在霄漢;我何人也,反在泥涂。天道不可憑,人事不可問。嗟乎!不知此正所謂天道人事也。天道福善禍淫,彼善而富貴,爾淫而貧賤,理也,庸何傷?天道循環(huán)倚伏,彼祖宗貧賤,今當(dāng)富貴,爾祖宗富貴,今當(dāng)貧賤,理也,又何傷?天道如此,人事即在其中矣。這里提出“天道循環(huán)倚伏”,“福善禍淫”,就與談堯舜時所說天道不同了。那時說天是善、淫并存并榮的?,F(xiàn)在則是“天道”也有感情偏愛了,將福給予善,將禍給予淫。這里“天道”又是一位公正的法官,褒貶鮮明。并且這個“福善禍淫”,既是“天道循環(huán)倚伏”的結(jié)果也是原因;你善就得福,你淫就得禍;你得福就因為善,你得禍就因為淫。這就叫循環(huán)倚伏。這個循環(huán)倚伏既是天道,也是人道,所謂天道是命中注定,必然的;所謂人道,是如果并不因為自己身陷窮禍而自暴自棄,仍奮發(fā)有為,精勤不倦,總是積德行善,那么就會變化,禍、窮就會消失,“有及身而富貴者矣,有及其子孫而富貴者矣”。又特別指出,算計別人,不僅算不到人,反而自己會得禍,“其窮愈速,其禍即來”,甚至殃及子孫,“其子孫有不可問之事,不可測之憂。”這其實是講的人定勝天,禍轉(zhuǎn)福、福轉(zhuǎn)禍,都是由人自己造成的!這一點的主要精神是天道、人道皆會變化!

第三,鄭板橋?qū)μ烀軓?fù)雜的心態(tài)。如果說前兩點說明鄭板橋?qū)μ斓幕菊J識,那么,他還有很多看起來互相矛盾,實際上是在特定的時空段表示特定的認識的觀點。

鄭板橋十分迷信命運。命和運是兩回事,對命,鄭板橋可算從小迷信到老。他生下來時,就被認為要避閻王猜忌,起名“麻丫頭”,鄭也欣賞這個小名,自刻的書畫閑章“麻丫頭針線”直用到老。算命呢,前文述過,算過多次,算了好命,“命章”還捎回去讓家人傳看,同享快樂!可見他迷信“命”到了何等程度!

不僅是對“命”,對“運”也十分迷信。《鄭板橋集》72頁有詩曰:唐明皇帝宋神宗,翰苑青蓮蘇長公。千古文章憑際遇,燕泥庭草哭秋風(fēng)?!扒Ч盼恼聭{際遇”就是說的運氣、機遇?!墩嬷蓦s詩八首并及左右江縣》也說:“抵天只手終何益,運去心枯事總艱?!笔恰皶r來風(fēng)送滕王閣,運去雷轟薦福碑”,不僅普通人如此,皇帝也是這樣;鄭板橋奇特可貴之處,在于對機遇有辯證的理解。他認為非分的機遇,不是自己之福,反而是自己之禍。這個幸運卻是惡運!他說:“昔人謂陳后主、隋煬帝作翰林,自是當(dāng)家本色。燮亦謂杜牧之、溫飛卿為天子,亦足破國亡身。乃有幸而為才人,不幸而有天位者,其遇不遇,不在尋常眼孔中也?!?/p>

可是他平時言行、詩文又常常不僅是一副“不語怪力亂神”的模樣,還時不時地對神、命運采取蔑視奚落態(tài)度。他有許多僧人朋友,他寫了不少詩,作了不少畫、書法贈他們,其中就有:《贈甕山無方上人二首》、《弘量上人精舍》、《贈巨潭上人三首》、《寄青崖和尚》、《同起林上人重訪仁公》、《逢客入都寄勖余上人口號》、《破衲為從祖福國上人作》、《署中無紙書狀尾數(shù)十與佛上人》等十幾首致十多人(姓名重復(fù)的未列),可見僧友之多。對僧友更是充滿感情,“乞食山僧廟,縫衣歌妓家”(《落拓》),對他們的品學(xué)也頗為崇仰,“自是老僧饒佛力,杖頭撥處起靈源”(《訪青崖和尚……》),甚至“我已心魂傍爾飛”(《懷無方上人》),可謂情同骨肉??墒窃凇都視防飬s又是另一番說法了,先是“僧人滿天下,不是西域送來的,即吾中國之父兄子弟,窮而無歸,入而難返者也。削去頭發(fā)便是他,留起頭發(fā)還是我。怒眉瞋目,叱為異端而深惡痛絕之,亦覺太過。”(《焦山讀書寄四弟墨》)可是下文卻說:和尚是佛之罪人,殺盜淫妄,貪婪勢利,無復(fù)明心見性之規(guī),秀才亦是孔子罪人,不仁不智,無禮無義,無復(fù)守先待后之意。秀才罵和尚,和尚亦罵秀才。將和尚與秀才(實為“文痞”)并列,直稱之為“佛之罪人”,幾乎徹底否定了所有和尚,與前述的尊僧幾乎是一百八十度轉(zhuǎn)變。這“罵僧論”實在是“蔑僧論”!不過鄭板橋只是罵壞和尚,有罪的和尚,因為他們“殺盜淫妄,貪婪勢利,無復(fù)明心見性之規(guī)”,應(yīng)該罵。所以這種罵,并不是罵佛。對佛、神他還是尊重的,相信的。對“落魄”神靈,有時還很同情,“無主泥神常趁廟,失群才子且低頭”(《真州八首,屬和紛紛……》)。對“風(fēng)水”也是如此。一方面迷信風(fēng)水,念念不忘風(fēng)水之澤。《范縣署中寄舍弟墨》中說:剎院寺祖墳,是東門外一枝大家公共的,我因葬父母無地,遂葬其旁,得風(fēng)水力,成進士,作宦數(shù)年無恙。他認為他的中進士,做官是叨風(fēng)水之光,得風(fēng)水之力。所以,他念念不忘要覓更好的祖墳,并且看中了“郝家莊有墓田一塊”,要弟弟千方百計買來,將來“葬吾夫婦”(《家書·焦山雙峰閣寄舍弟墨》)。也可謂入迷地相信“堪輿”了??墒橇硪环矫妫终J為風(fēng)水未必可靠,就是這封信下面寫道:夫堪輿家言,亦何足信。吾輩存心,須刻刻去澆存厚,雖有惡風(fēng)水,必變?yōu)樯频?,此理斷可信也。這就是說,只要存心積善行德,“雖有惡風(fēng)水必變?yōu)樯频亍?,這正是“禍福無門,唯人自召”,這些既贊佛,又斥僧;既信命運,又否定命運;既信風(fēng)水,又否定風(fēng)水等矛盾認識,仍然都是統(tǒng)一在他的只要修德行仁,福可增加,禍可轉(zhuǎn)福的“人定勝天”總體認識中。這才是鄭板橋天命觀中的可貴部分。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鄭板橋三十歲。這一年國家發(fā)生了大事,十一月康熙去世。鄭家也發(fā)生了大事,板橋的父親立庵病逝,時間可能是六月底到七月末。因為這一年鄭板橋參加考秀才,二月縣考、四月在揚州府考、六月在泰州院考,發(fā)榜時間則在七、八月之交。而鄭板橋《七歌》一開始就說“鄭生三十無一營”、后來又說“今年父歿遺書賣”,可見此時尚未有中秀才消息,如果父親在二月份前去世,則連考試也不可能參加。如果父親在發(fā)榜后去世,則不至于說“無一營”,“皆不成”,也不至于趕快賣父親的“遺書”。所以,板橋父親去世時間最大可能是在板橋考試完畢,尚未發(fā)榜的七、八月之交。立庵時年50歲,尚未到垂老之年??赡苁羌卑Y很快去世,家中立刻陷入極大困境,賣遺書可能是為料理喪事。他的心情也極度惡劣,賣盡了遺書,葬完了父親,面對著一大堆債務(wù),面對著家里無米缺炊的境地,自己今后不知如何來安養(yǎng)這一家老???而今年的考秀才說不定又像往年一樣空忙而已,心中萬轉(zhuǎn)千回,滿腔幽憤,就像杜甫寫《同谷七歌》一樣寫下了自己的《七歌》:鄭生三十無一營,學(xué)書學(xué)劍皆不成;市樓飲酒拉年少,終日擊鼓吹竽笙。今年父歿遺書賣,剩卷殘編看不快。爨下荒涼告絕薪,門前剝啄來催債。嗚呼一歌兮歌逼側(cè),皇遽讀書讀不得!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