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五言古詩
張九齡
張九齡(678—740),字子壽,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人,故世稱“張曲江”??ね蛾?。長安二年(702)進士。歷官校書郎、左拾遺、左補闕、司勛員外郎、中書舍人、洪州都督、中書侍郎等職。開元二十一年(733),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二十二年,遷中書令。二十三年,封始興縣伯。為奸相李林甫所忌,二十四年以尚書右丞相罷知政事。后坐舉非其人,貶荊州長史。二十八年病卒,年六十三,謚文獻。兩《唐書》有傳。張九齡為唐名相,剛正不阿,直言敢諫,深謀有遠識。又工詩能文,為盛唐前期重要詩人,尤擅五言古詩。其寫景抒情諸作,以秀雅清淡為宗,實開“王孟”一派。明胡應麟曰:“張子壽首創(chuàng)清淡之派,盛唐繼起,孟浩然、王維、儲光羲、常建、韋應物本曲江之清淡,而益以風神者也。”(《詩藪·內編》卷二)有《曲江張先生文集》傳世。
感遇(二首)
蘭葉春葳蕤①,桂華秋皎潔②。欣欣此生意③,自爾為佳節(jié)④。誰知林棲者⑤,聞風坐相悅⑥。草木有本心⑦,何求美人折?⑧
【題解】
開元二十五年(737)四月,張九齡被貶荊州長史,直到二十八年春歸里。他的《感遇》詩當作于此時。詩運用傳統的比興手法,托物言志,諷喻時政,向與陳子昂的《感遇詩三十八首》相提并論。原詩共十二首,這是第一首。全詩以蘭桂自喻,表現了詩人淡泊自守、不慕榮利的高潔情操和灑脫胸襟。
【注釋】
①蘭:指蘭草,菊科香草名。葳(wēi)蕤( ruí):草木茂盛貌。 ?、诠鹑A:即桂花。華:同“花”?! 、坌佬溃翰菽就⑸L貌。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木欣欣以向榮?!鄙猓号畈鷻C?! 、茏誀枺鹤匀欢坏?。佳節(jié):美好的季節(jié),指春、秋?! 、萘謼撸荷搅蛛[居之人?! 、蘼勶L:仰慕其風操?!睹献印けM心下》:“圣人,百世之師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聞柳下惠之風者,薄夫敦,鄙夫寬?!薄奥勶L”二字本此。坐:因,由于?! 、卟菽荆褐柑m、桂。本心:本性。指蘭、桂榮而不媚、不求人知的品質?! 、嗝廊耍褐浮傲謼摺薄D┒溆小稓w去來兮辭》序所謂“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意。
【評析】
此詩主旨在末二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但詩人寫來卻轉折開闔,搖曳生姿。前四句著力寫蘭、桂,春蘭葳蕤,秋桂皎潔,生機盎然,遂使春、秋成為“佳節(jié)”。這原是自然而然的,本不欲為人知?!罢l知”一轉,引出人來,“林棲者”聞風相悅,已出乎意料之外;“何求”又一轉折,“美人”由相悅進而攀折,實違“本心”,更屬難堪。詩意愈轉愈深,純從性分中自然流露出來,作者那種美而不媚、堅貞自守的高潔情操,自然令讀者肅然起敬了。難怪清人賀貽孫說:“張曲江《感遇》,則語語本色,絕無門面矣,而一種孤勁秀淡之致,對之令人意消。蓋詩品也,而人品系之?!菽居斜拘模吻竺廊苏邸?,三復此語,為之浮白?!保ā对姺ぁ罚?/p>
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①。豈伊地氣暖②,自有歲寒心③??梢运]嘉客④,奈何阻重深⑤。運命唯所遇⑥,循環(huán)不可尋⑦。徒言樹桃李⑧,此木豈無陰⑨?
【題解】
此為《感遇》第七首,是一首詠橘詩。以橘喻人,表現了作者歲寒不凋的堅貞節(jié)操和濟世不能的抑郁情懷。
【注釋】
①猶:尚,還?! 、谝粒褐~。 ?、蹥q寒心:《論語·子罕》:“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彼謇钚⒇憽秷@中雜詠橘樹》詩:“自有凌冬質,能守歲寒心?!贝藶椤白杂袣q寒心”五字所本?! 、芩]:進獻。嘉客:貴賓。⑤奈何:無奈。重:指山嶺。深:指江河。阻重深:謂山川阻隔?! 、捱\命:命運。遇:遭遇。 ?、哐h(huán):古人往往把事物的發(fā)展看成是周而復始的循環(huán)。尋:推尋,探求。 ?、嗤窖裕褐徽f。樹桃李:《韓詩外傳》卷七載簡主曰:“春樹桃李,夏得陰其下,秋得食其實?!薄 、岽四荆褐傅ら佟j帲和笆a”。
【評析】
清人劉熙載說:“曲江之《感遇》出于《騷》,射洪(陳子昂)之《感遇》出于《莊》,纏綿超曠,各有獨至?!保ā端嚫拧ぴ姼拧罚┣瓕戇^一首《橘頌》,歌頌了橘樹“蘇世獨立,橫而不流”的堅貞品質。橘生南國,屈原是楚人,作者也是南方人,他被貶的荊州,即是楚國的郢都,自然仰慕屈原的為人。這首詩所表現的,即是屈原《橘頌》之意,托物言志,自況堅貞。作者是遭奸相李林甫排擠而被貶荊州的,所以詩中將丹橘與桃李對比,桃李媚俗趨勢,妖艷一時,丹橘凌霜傲冬,歲寒不凋。對比鮮明,寓意深刻?!俄n詩外傳》卷七載簡主曰:“夫春樹桃李,夏得陰其下,秋得食其實。春樹蒺藜,夏不可采其葉,秋得其刺焉。由此觀之,在所樹也。今子之所樹,非其人也,故君子先擇而后種也?!薄俄n非子·外儲說左下》亦載簡主曰:“夫樹橘柚者,食之則甘,嗅之則香;樹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樹?!痹娔┒洌巴窖詷涮依?,此木豈無陰”,意正指此。可見,張九齡對玄宗任用李林甫、牛仙客之流,是隱含憂慮的。婉而多諷,含蓄蘊藉,也是此詩的一個特色。
李白
李白(701—762,或謂699生,或謂763、764卒),字太白,自號青蓮居士,故世稱“李青蓮”。排行十二。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他的出生地,眾說紛紜,當以大致劃定在西域為近是。幼年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少年即博覽群書,喜縱橫術,擊劍任俠,求仙學道。二十五六歲時,出蜀東游,在安陸(今屬湖北)與故相許圉師孫女結婚。后移居任城(今山東濟寧),與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等隱于徂徠山,號“竹溪六逸”。天寶元年(742),因玉真公主薦,玄宗詔入長安,供奉翰林,故世稱“李供奉”、“李翰林”。往見賀知章,賀奇其文才風骨,呼為“謫仙人”,故世稱“李謫仙”。與賀知章、李適之、李琎、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等稱為“飲中八仙”。后遭讒謗,不被重用。天寶三載賜金還山,在洛陽與杜甫相識,同游梁宋、齊魯等地。關于李白入長安的次數,學術界有一入、二入、三入三說,迄今尚未取得一致意見。安史之亂爆發(fā),參加永王李璘幕府。后李璘兵敗,李白獲罪流放夜郎(今貴州桐梓一帶),途中遇赦,得以東歸。后卒于當涂(今屬安徽)縣令李陽冰家。代宗時,詔授左拾遺,時李白已卒,故世又稱“李拾遺”。李白是繼屈原之后我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與杜甫并稱為“詩歌史上的雙子星座”,代表了我國古典詩歌的最高成就。韓愈寫詩贊曰:“李杜文章在,光芒萬丈長?!保ā墩{張籍》)對后世影響至為深遠。他的詩現存約千首。有《李太白集》傳世。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暮從碧山下①,山月隨人歸。卻顧所來徑②,蒼蒼橫翠微③。相攜及田家④,童稚開荊扉⑤。綠竹入幽徑⑥,青蘿拂行衣⑦。歡言得所憩⑧,美酒聊共揮⑨。長歌吟松風⑩,曲盡河星稀。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
。
【題解】
終南山,又名南山,在今陜西西安市南。過,拜訪。斛(hú)斯,復姓。山人,山居的隱士。宿,留宿。此詩作年,或謂開元十九年(731),或謂天寶二(743)、三年,或謂天寶十一載。寫李白與山林隱士的交往,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作者當時在長安的生活和思想情趣。
【注釋】
①碧山:指終南山?! 、趨s顧:回頭看。所來徑:來時走過的路?! 、凵n蒼:指蒼茫暮色。橫:有籠罩意。翠微:指翠綠的山嶺。 ?、芗埃旱?。田家:即斛斯山人家?! 、萸G扉:柴門?! 、抻膹剑浩ъo的小路。徑:一作“楥(yuán)”,欄,籬笆,不與前“所來徑”犯復,似較勝?! 、咔嗵}:即女蘿,又名松蘿,呈絲狀,常自樹間懸垂,故曰“拂行衣”?! 、囗╭ì):休息。 ?、釗]:振去余酒。此指舉杯暢飲。 ?、狻伴L歌”句:謂歌聲與松風交響。一說松風指樂府古琴曲《風入松》?! ?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07/26/23024029985544.jpg" />河:銀河,銀河星稀,表示夜已深。 陶然:歡樂貌。忘機:忘記機巧功利之心,指一種淡泊名利、忘掉塵俗的心境。
【評析】
王夫之評此詩:“清曠中無英氣,不可效陶。以此作視孟浩然,真山人詩爾。”(《唐詩評選》卷二)誠然,這首詩質樸自然,沖淡清新,風格近似陶淵明。李曰“山月隨人歸”,陶曰“帶月荷鋤歸”;李曰“美酒聊共揮”,陶曰“飲酒斟酌之”;李曰“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陶曰“童仆歡迎,稚子候門”;李曰“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陶曰“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何其相似乃爾!但細細讀來,李與陶又不完全相同,平和中稍露飄逸,恬淡中不乏清俊,這大概就是王夫之所說的“英氣”吧!
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①。月既不解飲②,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③,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永結無情游④,相期邈云漢⑤。
【題解】
原詩共四首,此為第一首。宋本《李太白集》題下原注:“長安。”第三首有“三月咸陽時,千花晝如錦”句,所以一般認為是天寶三載(744)春李白供奉翰林離朝前夕所作,抒發(fā)了壯志難酬、宏圖難展、無人可與共語的極度寂寞孤獨之情。
【注釋】
①三人:指自己與影、月。陶淵明《雜詩十二首》其二:“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崩畎滓獗敬?。《南史·沈慶之傳》:“我每游履田園,有人時與馬成三,無人則與馬成二?!崩畎渍Z本此?! 、诓唤猓翰欢?,不會。 ?、蹖ⅲ汉?,共?! 、軣o情:忘情。無情游:指超乎塵世俗情的交游。 ?、菹嗥冢合嗉s。邈(miǎo):遙遠。云漢:天河,此指天上仙境。
【評析】
李白愛酒,愛得特別。李白愛月,也愛得特別。大概是酒的催化,使這位酒仙詩情噴??;或許是月的神秘,誘這位詩仙奇思迸發(fā)。月下獨酌,舉杯澆愁愁更愁,本是極孤獨苦悶、極寂寞無聊的事,作者卻“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又歌又舞又醉飲,煞是熱鬧!月、影本是無知無情之物,作者偏要它“月徘徊”、“影零亂”、“同交歡”,并發(fā)誓“永結無情游”,視為知己,引為同調,與卑鄙齷齪的塵世相比,真可謂是“無情”勝“有情”了。孫洙評曰:“題本獨酌,詩偏幻出三人,月、影伴說,反復推勘,愈形其獨?!保ā短圃娙偈住肪硪唬按蟮廊缜嗵?,我獨不得出”(《行路難》其二)。一種巨大的孤獨感,使我們的詩人“脫口而出,純乎天籟”(沈德潛《唐詩別裁集》卷二),從而具有一股撼人心魄的力量??赡苷沁@種無與倫比的孤獨感,成就了這位千古奇才。
春思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①。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②。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③?
【題解】
這是一首閨情詩,寫思婦在春天懷念遠戍的丈夫,表達了她堅貞不渝的愛情。詩中提到秦地,當是李白在長安時所作。
【注釋】
①燕:今河北北部、遼寧西南部一帶,為詩中女子丈夫遠戍之地。秦:今陜西境內,為詩中女子所居之地。蕭士赟云:“燕北地寒,生草遲,當秦地柔桑低綠之時,燕草方生,興其夫方萌懷歸之志,猶燕草之方生,妾則思君之久,猶秦桑之已低綠也?!保ā斗诸愌a注李太白集》卷六)絲、枝,諧音雙關,絲諧“思”,枝諧“知”。 ?、诰号訉φ煞虻淖鸱Q。懷歸:思歸。妾:古代婦女對自己的謙稱。斷腸:形容相思之苦?! 、哿_幃:絲羅帷帳。晉《子夜四時歌·春歌》:“春風復多情,吹我羅裳開?!蹦┒浞从闷湟猓c開元詩人薛維翰《春女怨》“兒家門戶重重閉,春色因何入得來”詩意相近。蕭士赟曰:“末句喻此心貞潔,非外物所能動?!眳遣髟唬骸耙燥L之來反襯夫之不來,與‘只恐多情月,旋來照妾床’同意?!保ā短扑卧姶肌肪硭模?/p>
【評析】
此詩描摹思婦心理,可謂精妙入微。妙就妙在緊緊圍繞一個“春”字,來刻畫思婦的相思苦情?!按骸弊终Z意雙關,既指自然界的春天,更喻男女間誠摯熾烈的愛情。兩地春色,兩地相思,而又妙在全從思婦眼中看出,意中想出,眼見為實,意想是虛,虛實相生相激,遂使感情波瀾起伏。眼前是秦地柔桑低綠,遙想燕地方才碧草如絲。碧草如絲,春尚淺也;而柔桑低綠,春已深矣!燕北方春之時,君始思歸,而秦中思婦,思君已久,思君令人老,恐君歸之日,妾已隨春深而老矣,豈不令人斷腸!這是刻骨銘心的相思,又是備受折磨的怨艾,獨守春閨的思婦之苦,誰能體會得到?憐夫遠戍的思婦之心,誰能觸摸得到?春風輕薄,撩撥人的春思,意欲何為?豈識我心哉!我心堅貞如磐石,豈外物所能動耶?“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這自警警人之語,令人肅然,亦令人凄然。思婦復雜隱秘的心態(tài),被太白以六句三十字闡幽顯微,真不愧大手筆也!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排行二,鞏縣(今河南鞏義市)人。因遠祖杜預為京兆杜陵(今陜西西安東南)人,故自稱“杜陵布衣”、“杜陵野老”、“杜陵野客”。青年時期曾漫游三晉、吳越、齊、趙等地,追求功名,應試不第。天寶十載(751)正月,玄宗舉行祭祀太清宮、太廟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乃于九載冬預獻“三大禮賦”,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賢院。十四載,授河西尉,不就,旋改右衛(wèi)率府兵曹參軍。杜甫困守長安期間,嘗居城南少陵附近,自稱“少陵野老”,世因稱“杜少陵”。安史亂起,曾陷賊中。肅宗至德二載(757)四月,杜甫自長安奔赴鳳翔行在,授左拾遺,故世稱“杜拾遺”。旋因疏救房琯,被貶華州司功參軍。后棄官流寓隴、蜀、湖、湘等地,所謂“漂泊西南天地間”。其間曾卜居成都浣花溪畔,人又稱“杜浣花”。因代宗廣德二年(764)劍南節(jié)度使嚴武表奏為節(jié)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兩《唐書》有傳。杜甫生當李唐王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他的詩廣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后的現實生活和社會矛盾,向被譽為“詩史”。他是我國古典詩歌的集大成者,諸體兼擅,無體不工,律切精深,沉郁頓挫,后世尊為“詩圣”。元稹《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并序》盛贊其“上薄風騷,下該沈宋,言奪蘇李,氣吞曹劉,掩顏謝之孤高,雜徐庾之流麗,盡得古今之體勢,而兼人人之所獨專”,“詩人以來,未有如子美者”?,F存詩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工部集》行世。
望岳
岱宗夫如何①?齊魯青未了②。造化鐘神秀③,陰陽割昏曉④。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⑤。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⑥!
【題解】
開元二十四年(736),應試落第的杜甫開始了“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的漫游生活。他的父親杜閑,時為兗州(今屬山東)司馬,省親漫游,可謂一舉兩得。這首詩即是他這次漫游時所作。杜詩以“望岳”為題者共三首,望的分別是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這首望的是東岳泰山。
【注釋】
①岱宗:泰山別稱。岱:始也;宗:長也。泰山為五岳之首,故稱岱宗。在今山東省中部,主峰玉皇頂在泰安市北。夫(fú):指代詞,即實指岱宗而言。②齊魯:周代兩大諸侯國名,并在今山東境內。齊在泰山之北,魯在泰山之南。青:指山色。未了:沒有盡頭。施補華曰:“五字囊括數千里,可謂雄闊?!保ā秿s傭說詩》) ?、墼旎褐^天地,大自然。鐘:聚。神秀:神奇峻秀。④昏曉:山南向陽,故天色曉;山北背陰,故日色昏。一山之隔,判若昏曉,可見泰山之高大。割:分?! 、輿Q:裂開。眥(zì):眼角?! 、迺敚憾ó?,表示心所預期。凌:登臨。絕頂:最高峰。眾山小:化用《孟子·盡心上》“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意。韓愈《孟生》詩:“求觀眾丘小,必上泰山岑。”即本杜句。
【評析】
題為“望岳”,全詩即著力突出一個“望”字,句句是望,望岳之色,望岳之情,充溢于字里行間。正如仇兆鰲所說的:“詩用四層寫意:首聯遠望之色,次聯近望之勢,三聯細望之景,末聯極望之情?!保ā抖旁娫斪ⅰ肪硪唬懙糜蛇h及近,層次分明,境界高遠,寓意深刻。這首詩既生動地描繪了泰山巍峨的雄姿和壯麗的景象,更突出地表現了青年詩人廣闊的胸懷和遠大的抱負。“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是實踐了自己的諾言的。他晚年寫的《又上后園山腳》詩說:“昔我游山東,憶戲東岳陽。窮秋立日觀,矯首望八荒?!比妼懙脴O有氣勢,真可與岱岳爭雄,堪稱千古絕唱。所以清人浦起龍說:“公集當以是為首”,“杜子心胸氣魄,于斯可觀。取為壓卷,屹然作鎮(zhèn)”(《讀杜心解》卷一之一)。這是說得很對的。
贈衛(wèi)八處士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①。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②。少壯能幾時,鬢發(fā)各已蒼。訪舊半為鬼③,驚呼熱中腸④。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⑤。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⑥。怡然敬父執(zhí)⑦,問我來何方。問答未及已⑧,兒女羅酒漿⑨。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⑩。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
。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
。明日隔山岳
,世事兩茫茫
。
【題解】
肅宗乾元元年(758),杜甫被貶華州司功參軍,冬赴洛陽。二年春,從洛陽回華州,途中遇老友衛(wèi)八處士,久別重逢,撫今追昔,感慨萬千,遂賦此詩以贈,極言朋友會面之難,以見與衛(wèi)八相會之樂。衛(wèi)八,生平不詳,八是排行。處士,居家不仕的人。
【注釋】
①動如:動不動就像。參(shēn)商:二星名,參在西,商在東,此出彼沒,永不相見。后常用以比喻雙方會面之難。曹植《與吳季重書》:“別有參商之闊?!薄 、诮裣秃蜗Γ骸对娊洝ぬ骑L·綢繆》:“今夕何夕,見此良人!”“今夕何夕,見此邂逅”。表示驚喜。此是喜出望外,想不到能有今夕,共對此燈燭之光也?! 、墼L舊:打聽故舊的下落。半為鬼:大多亡故。④熱中腸:為故舊的死亡而深感悲痛、五內俱焚?! 、菥樱褐感l(wèi)八。⑥成行(hànɡ):眾多?! 、哜唬汉蛺偯?。父執(zhí):父親的友輩?!抖Y記·曲禮上》:“見父之執(zhí)?!笨追f達疏:“謂執(zhí)友與父同志者也?!雹辔醇耙眩哼€沒有說完。 ?、醿号阂蛔鳌膀寖骸?。羅酒漿:擺上酒菜。⑩新炊:剛煮熟的飯。間(jiàn):攙和。黃粱:即黃小米?! ?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07/26/23024044019347.jpg" />主稱:主人說。 累:接連。觴(shānɡ):酒杯。
子:指衛(wèi)八。故意:故舊情意。長:深長,深厚?! ?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07/26/23024048763948.jpg" />山岳:指西岳華山。這句是說明天就要和你分別,好像華山把我們隔開一樣?! ?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07/26/23024050380310.jpg" />世事:指時局發(fā)展和個人命運。別后世事如何,你我都茫然無知,不能預料,故曰“兩茫?!?。
【評析】
黃生評此詩曰:“寫故交久別之情,若從肺腑中流出,手未動筆,筆未蘸墨,只是一真。然非沉酣于漢魏而筆墨與之俱化者,即不能道只字。因知他人未嘗不遇此真境,卻不能有此真詩,總由性情為筆墨所格耳?!保ā抖旁娬f》卷一)真,的確是杜詩的一大特色。杜甫感情真摯,情郁于中,不吐不快,發(fā)而為詩,自然感人至深。這首詩寫一別二十年的老友在戰(zhàn)爭亂離中忽然相見,乍驚乍喜,如夢如幻,“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真有九死一生之感。燭下相看,鬢發(fā)俱蒼,詢問舊友,半死為鬼,真是可悲可嘆。而眼前所見,昔日小友,今已兒女成行,且極懂禮貌;老友情真,剪春韭,炊黃粱,羅酒漿,傾其所有,盛情相待,又令人可喜可感。久別重逢,悲喜交集,念舊情深,十觴不醉。但想到明日相別,后會難期,又不禁凄然茫然。詩將一夜的情事娓娓敘來,平易真切,質樸無華,生動自然,表現了戰(zhàn)亂年代人所共有的“滄海桑田”和“別易會難”的人生感觸,具有很強的概括性和感染力。所以,吳馮栻說:“通首妙在一真:情真,事真,景真。故舊相遇,當歌此以侑酒,讀之覺翕翕然一股熱氣,自泥丸直達頂門出也?!保ā肚喑钦f杜》)
佳人
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①。自云良家子②,零落依草木③。關中昔喪亂④,兄弟遭殺戮。官高何足論,不得收骨肉⑤。世情惡衰歇⑥,萬事隨轉燭⑦。夫婿輕薄兒⑧,新人美如玉⑨。合昏尚知時⑩,鴛鴦不獨宿。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
。侍婢賣珠回,牽蘿補茅屋
。摘花不插發(fā)
,采柏動盈掬
。天寒翠袖薄
,日暮倚修竹
。
【題解】
此詩為乾元二年(759)秋流寓秦州(今甘肅天水)時作。詩借棄婦命運,寄寓身世之感。黃生曰:“偶有此人,有此事,適切放臣之感,故作此詩?!保ā抖旁娬f》卷一)浦起龍亦云:“此感實有之事,以寫寄慨之情。”(《讀杜心解》卷一之二)
【注釋】
①上句言其色之美,下句喻其品之高。絕代:猶絕世,舉世無雙?!稘h書·外戚傳上》載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碧迫吮芴诶钍烂裰M,改“世”為“代”。幽居:隱居?!抖Y記·儒行》:“幽居而不淫?!笨展龋河纳畹纳焦?,亦含“空谷人如玉”意。《詩經·小雅·白駒》:“皎皎白駒,在彼空谷。生芻一束,其人如玉?!薄 、诹技易樱呵灏兹思业呐?。據后“官高”句,則佳人出于官宦人家。 ?、哿懵洌邯q飄零。依草木:應上“幽居空谷”。④關中:今陜西中部一帶,此實指長安,天寶十五載六月,安史叛軍攻陷長安。喪亂:即指安史之亂。 ?、荨肮俑摺倍洌褐^連兄弟的尸骨都不能收殮,官高又有何用? ⑥世情:世態(tài)人情。惡(wù):厭惡,嫌棄。衰歇:衰敗失勢。 ?、咿D燭:比喻世事變幻,富貴無常;亦喻時間變化迅速,轉瞬即逝?!斗鹫f貧窮老公經》云:“晝夜七日七夕,水漿斷絕,小有氣息,命在轉燭。”而《麉澞薈錄》卷十四引何琇《樵香小記》作“富貴貧賤,有如轉燭”。 ?、噍p薄兒:夫婿喜新厭舊,故曰。 ?、嵝氯耍褐刚煞蛐氯⒌钠拮??! 、夂匣瑁杭匆购匣ǎ置蠚g花,朝開夜合,故曰“知時”。鴛鴦:水鳥,雌雄永不分離。江總《閨怨篇》:“池上鴛鴦不獨宿。”
舊人:指棄婦,佳人自謂。以上四句謂花鳥尚有情有義,而夫婿卻喜新厭舊,真是連花鳥都不如,正見其“輕薄”。
“在山”二句:徐增曰:“此二句,見誰則知我?泉水,佳人自喻;山,喻夫婿之家。婦人在夫家,為夫所愛,即是在山之泉水,世便謂是清的;婦人為夫所棄,不在夫家,即是出山之泉水,世便謂是濁的?!保ā墩f唐詩》卷一)仇兆鰲則曰:“此謂守貞清而改節(jié)濁也?!保ā抖旁娫斪ⅰ肪砥撸┮嗤ā! ?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07/26/23024072139196.jpg" />“侍婢”二句:極寫佳人生活之艱苦凄涼。侍婢賣珠,見其生活拮據。牽蘿補屋,見其所居破敗。蘿:即女蘿,一種有藤植物?! ?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07/26/2302407373315.jpg" />“摘花”二句:花以插發(fā),而佳人卻摘而不插,說明無心修飾,亦“豈無膏沐,誰適為容”(《詩經·衛(wèi)風·伯兮》)意?! ?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07/26/23024075319677.jpg" />“采柏”句:柏實味苦,自不能食,卻常常采滿一把,有清苦自甘、其苦自知意。動:常常。掬(jū):兩手捧取?! ?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07/26/23024078447916.jpg" />翠袖:泛指佳人衣著?! ?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07/26/23024080064278.jpg" />修竹:長竹。竹有節(jié)而挺立,以喻佳人的堅貞操守。
【評析】
詩中佳人的形象,典型而又獨特,可憐而又可敬。國難當頭,家庭破敗,個人被棄,遭遇是悲慘的。這在那個動亂的年代,是有著典型意義的,但對一個弱女子來說,又是難以承受的。女主人公的難能可貴之處,就是在難以忍受的重重打擊之下,沒有乞憐之態(tài),更無沉淪之想,而是堅貞自守,自強不息?!疤旌湫浔。漳阂行拗瘛?,“其堅蒼孤冷之節(jié),足以傲雪凌霜,而與天寒日暮之修竹,同其勁直也”(《杜詩言志》卷五)。詩人用賦的手法敘述佳人的悲慘遭遇和孤苦生活,又用比興的手法贊美她的高潔情操,將客觀描寫與主觀寄托有機地結合起來,在著意塑造的絕代佳人身上,寄寓了詩人自己的感慨和理想。所以夏力恕說:“《佳人》名篇,亦左徒(屈原)遲暮之意,蓋因所見而寫成,以自喻且自嘲耳?!保ā抖旁娫鲎ⅰ肪砦澹?/p>
夢李白(二首)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①。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②。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③。恐非平生魂④,路遠不可測⑤?;陙項髁智?,魂返關塞黑⑥。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⑦?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⑧。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⑨。
【題解】
這兩首詩也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流寓秦州時所作。肅宗至德二載(757),李白參加永王李璘幕府,后李璘因與其兄肅宗爭權,兵敗被殺,李白受牽連,坐系潯陽(今江西九江)獄。乾元元年長流夜郎,二年遇赦東還。但杜甫并不知李白遇赦消息,生死未卜,憂念成夢,遂作二詩,表達他對李白命運的深切關懷和遭受迫害的不平之鳴,表現了李、杜間生死不渝的兄弟般情誼。
【注釋】
①已:止。吞聲:飲泣。惻惻:悲痛貌。二句謂生別比死別更為痛苦。②瘴癘:南方山林濕熱地區(qū)流行的瘟疫。潯陽、夜郎都在江南,故云“瘴癘地”。逐客:被放逐的人,指李白。二句化用隋孫萬壽《遠戍江南寄京邑親友》詩:“江南瘴癘地,從來多逐臣?!薄 、酃嗜耍褐咐畎住C鳎罕砻?。二句謂故人入夢,正表明我對他思念之深?! 、芷缴辏荷鷷r之魂。當時杜甫疑心李白或許死了,故曰“恐非”?! 、莶豢蓽y:生死未明,不敢斷定?! 、迼髁郑航隙鄺?,指李白所在?!冻o·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魂兮歸來哀江南。”關塞:指杜甫所在的秦州。同時在秦州寫的《西枝村尋置草堂地夜宿贊公土室二首》其二亦云:“數奇謫關塞?!薄秳e贊上人》又云:“天長關塞寒?!鄙暇渲^李白魂自江南而來,下句謂李白魂又自秦州而返。魂在夜間來去,故云“青”、“黑”。 ?、吡_網:法網。羽翼:翅膀。網可羅雀,上用羅網為比,故下用羽翼。二句謂你既陷囹圄,何能往來自由呢?進一步申明“恐非平生魂”句。 ?、唷奥湓隆倍洌簩憠粜押竺噪x惝怳的感覺。顏色:指李白的容貌。宋玉《神女賦》:“其始來也,耀乎如白日初出照屋梁。其少進也,皎若明月舒其光?!薄 、帷八睢倍洌菏菈粜雅R別之際諄諄告誡李白的話,囑他多加小心。波浪闊:指歸途艱險,暗喻政治環(huán)境的險惡。蛟龍:傳說中的一種水生動物,此喻陷害忠良的惡人?!独m(xù)齊諧記》載:漢建武中,長沙人歐回,見一人自稱三閭大夫(即屈原)曰:“吾嘗見祭甚盛,然為蛟龍所苦?!倍旁姳敬?。杜甫《天末懷李白》云:“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又《不見》詩云:“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笨梢姸鸥Φ膿氖怯懈鶕?。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①。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②。告歸常侷促③,苦道來不易④: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⑤!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⑥。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⑦。孰云網恢恢?將老身反累⑧!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⑨!
【注釋】
①“浮云”二句:化用《古詩十九首》“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顧返”意。李白也有“浮云游子意”(《送友人》)的話。游子:指李白。不至,故入夢;久不至,故頻入夢。李、杜于天寶四載(745)在山東分手后一直未再見面。②“三夜”二句:謂一連幾個晚上都夢見李白,足見李白對自己情親意厚。與上首“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是就彼此兩方面來說的,說明兩人相互思念?! 、鄹鏆w:告別。侷促:同“局促”,匆促不安貌?! 、芸嗟溃嚎嗫嘣V說。此下三句即是李白告別時所說的話?! 、荨敖倍浠谩稘h書·賈誼傳》:“若夫經制不定,是猶度江河亡維楫,中流而遇風波,船必覆矣”意。楫:船槳。舟楫:即指船。失墜:船翻落水?! 、蕖俺鲩T”二句:寫李白告歸時神態(tài),好像辜負了平生壯志似的。搔首:以手撓頭,有所思貌。《詩經·邶風·靜女》:“愛而不見,搔首踟躕?!薄 、吖谏w:冠冕和車蓋,借指達官貴人。京華:京城。斯人:這個人,指李白。憔悴:困頓失意貌。《楚辭·漁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倍渖顬槔畎坐Q不平?! 、嗍朐疲赫l說。網恢恢:語本《老子》第七十三章:“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被只郑簭V大貌。將老:李白時年五十九,故云。身累:指李白被系獄流放。二句指斥世道不公,為李白鳴冤,故用反詰語氣?! 、峒拍褐杆篮鬅o知無為的境界。身后:即死后。二句語本阮籍《詠懷八十二首》其十五:“千秋萬歲后,榮名安所之?”杜甫《醉時歌》亦云:“德尊一代??部?,名垂萬古知何用!”杜甫認為李白必定名垂萬古,但那是身后之事。言外之意,這與他生前遭遇不是太不相稱了嗎?
【評析】
文人相輕,自古而然,而李、杜則不然。這兩位詩壇巨星,始終是相互敬重,情深誼長的。天寶三載四月,杜甫和李白在洛陽初識,一見之下,便成知己。二人同游梁宋、齊魯,“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杜甫《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真是情同手足。四載秋,二人在魯郡東石門一別之后,更是朝思暮想,時時系念。李白詩曰:“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保ā渡城鸪窍录亩鸥Α罚┒鸥υ娫疲骸昂螘r一樽酒,重與細論文?”(《春日憶李白》)杜詩中涉及李白的多達十五首,對李白的人品、文才更是推崇備至,而殷切思念之情,則充溢于字里行間。杜甫敬重李白,更深知李白。他們之間的友誼,完全是建立在志同道合基礎之上的?!秹衾畎住范?,集中突出地體現了這一點。李白獲罪系獄并流放夜郎后,在“世人皆欲殺”的情勢下,杜甫并沒有以皇帝的是非為是非,中斷與李白的深厚友誼,更沒有趁人之危落井下石,而是表達了他對李白命運的極大關心和深切思念之情:“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薄叭诡l夢君,情親見君意”。李白實際上是肅宗李亨和永王李璘之間爭權奪利斗爭的犧牲品。李亨是皇帝,大權在握,永王李璘被指斥為“謀反”,李白是從逆犯,自然罪責難逃。其實,李白出于愛國熱忱參加永王幕府,他是無辜的。值得欽敬和贊揚的是,當時身處逆境的杜甫,并沒有迎合肅宗的旨意,看上峰眼色行事,反戈攻擊李白,而是為他辯誣,為他洗冤,為他鳴不平,不但不和李白劃清界限,反而極力贊揚李白,深表同情?!肮谏w滿京華,斯人獨憔悴”,是對李白不幸遭遇的控訴和對那個迫害人才的社會的抗議。從杜甫對李白的深情厚誼,我們更可看出他那不同流俗兀傲倔強的性格。清人仇兆鰲說得好:“前章說夢處,多涉疑詞;此章說夢處,宛如目擊。形愈疏而情愈篤,千古交情,惟此為至。然非公至性,不能有此至情。非公至文,亦不能寫此至性?!保ā抖旁娫斪ⅰ肪砥撸┬煸龈f得動人:“子美作是詩,腸回九曲,絲絲見血。朋友至情,千載而下,使人心動?!保ā墩f唐詩》卷一)
王維
王維(700—761,或謂698生、701生),字摩詰,排行十三。祖籍太原祁縣(今屬山西),后徙家于蒲州河東郡(今山西永濟西),遂為河東人。開元九年(721)進士,授太樂丞,因坐伶人舞黃獅子事貶濟州司倉參軍。二十三年,張九齡薦為右拾遺。天寶元年(742),改官左補闕。十四載,遷給事中。十五載,安史亂起,陷賊,迫授偽職。西京收復,陷賊官以六等定罪,王維以《凝碧池詩》聞于行在,為肅宗稱許,又得弟王縉力救,獲免,責授太子中允,遷太子中庶子、中書舍人,改給事中。上元元年(760),轉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上元二年七月卒,享年六十二。兩《唐書》有傳。王維奉佛,篤信禪宗,詩饒禪趣,故人稱“詩佛”。王維性喜山水,在藍田營建輞川別墅,彈琴賦詩,嘯詠終日,長期過著亦官亦隱的生活。他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作家,向與孟浩然并稱“王孟”。王維是一位藝術天才,也是一位藝術全才,他詩、文、書法、音樂、繪畫,樣樣精通。僅就詩論,無體不備,諸體兼工,最妙田園山水,尤擅五言律詩。賀裳說:“唐無李、杜,摩詰便應首推?!保ā遁d酒園詩話又編》)徐增說:“詩總不離乎才也。有天才,有地才,有人才。吾于天才得李太白,于地才得杜子美,于人才得王摩詰。太白以氣韻勝,子美以格律勝,摩詰以理趣勝。”(《而庵詩話》)現存詩四百余首,有《王右丞集》傳世。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xiāng)
圣代無隱者①,英靈盡來歸②。遂令東山客③,不得顧采薇④。既至金門遠⑤,孰云吾道非⑥。江淮度寒食,京洛縫春衣⑦。置酒長安道,同心與我違⑧。行當浮桂棹⑨,未幾拂荊扉⑩。遠樹帶行客,孤城當落暉
。吾謀適不用
,勿謂知音稀
。
【題解】
按綦(qí)毋潛開元十四年(726)登進士第,而王維于開元九年謫濟州司倉參軍,十四年才回京,則此詩當作于開元九年前。落第,應試未中。還鄉(xiāng),《唐才子傳》謂綦毋潛“荊南人”,不確,當從《元和姓纂》作“虔州人”。虔州,治所在今江西省贛縣。王維又有《送綦毋校書棄官還江東》詩,虔州正在古江東區(qū)域之內。這首詩是為安慰綦毋潛落第還鄉(xiāng)而作,是一首送別詩,詩題一作《送別》。
【注釋】
①圣代:圣世?! 、谟㈧`:英才?! 、蹡|山客:東晉謝安曾隱居會稽上虞(今屬浙江)西南之東山,優(yōu)游自樂,后出仕為桓溫司馬,此代指隱士。綦毋潛應試前在家讀書,故以“東山客”為喻?! 、懿赊保荷棠┲艹酰?、叔齊兄弟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后遂以采薇代指隱居。薇:即巢菜,又名野豌豆。《晉書·謝安傳》:“嘗往臨安山中,坐石室,臨浚谷,悠然嘆曰:‘此去伯夷何遠!’”二句以謝安比綦毋潛,棄隱應試?! 、萁痖T:即金馬門,漢代宮門名,此代指朝廷。遠:謂其落第。 ?、尬岬婪牵骸妒酚洝た鬃邮兰摇份d:孔子困于陳、蔡之野,慨然對子貢曰:“吾道非耶?吾何為于此?”子貢答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 ?、摺敖础倍洌簩戇€鄉(xiāng)途中經行之地。綦毋潛為虔州人,自長安回虔州,正需經過洛陽、江淮等地。寒食:節(jié)令名?!肚G楚歲時記》:“去冬至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京洛:指東都洛陽。 ⑧同心:猶知己。違:分離。⑨行當:即將。桂棹(zhào):船之美稱?!冻o·九歌·湘君》:“桂棹兮蘭枻?!薄 、馕磶祝翰痪?。荊扉:柴門。句謂不久即可到家?! ?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07/26/23024089353480.jpg" />行客:旅行之人,指綦毋潛?! ?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07/26/23024090917600.jpg" />孤城:指京城長安。落暉:落日。“吾謀”句:語本《左傳·文公十三年》:士會行,秦人繞朝贈之以策,曰:“子無謂秦無人,吾謀適不用也?!边m:偶然?! ?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07/26/23024094098081.jpg" />勿謂:不要以為。知音:《列子·湯問》:“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驹诹魉?,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浪?,鐘子期必得之?!薄扒孔?,鐘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象猶吾心也,吾于何逃聲哉?’”后遂稱知心朋友為“知音”。曹丕《與吳質書》:“昔伯牙絕弦于鐘期”,“痛知音之難遇”?!拔嶂\”二句:謂綦毋潛這次落第不過是偶然失利,不要以此就認為世乏知己,無人賞識自己了。這是寬慰友人的話。
【評析】
這類應景送別之作,不易寫好。但這首詩首寫應試,繼寫落第,再寫送別,最后勸勉,層次分明,娓娓道來,感情還算真摯,對落第者確能給以慰藉。所以沈德潛說:“反復曲折,使落第人絕無怨尤?!保ā短圃妱e裁集》卷一)送別又善寫景,“遠樹帶行客,孤城當落暉”二句,“‘帶’字、‘當’字極佳,非得畫中三昧者,不能下此二字”(《青軒詩輯》)。這大概就是蘇東坡所說的王維“詩中有畫”的特色吧!
送別
下馬飲君酒①,問君何所之②?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③。但去莫復問④,白云無盡時。
【題解】
題曰“送別”,所送何人,作于何時,已不可考?;蛑^所送之人為孟浩然,難以確考。
【注釋】
①飲君酒:請君喝酒。飲:使……飲。君:指送別的友人。臨別置酒餞行,故請友人下馬飲酒?! 、谥和:嗡和睦锶?? ?、勰仙剑褐附K南山。陲(chuí):邊?! 、艿褐还?。
【評析】
此詩寫送友人歸隱,前四句平平鋪敘,妙在末二句,感慨寄托,含蓄蘊藉,言有盡而意無窮,耐人尋味。沈德潛說:“白云無盡,足以自樂,勿言不得意也?!保ā短圃妱e裁集》卷一)這自然使我們想起了陶弘景的《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悅,不堪持寄君?!鄙街邪自?,飄忽不定,來去無跡,何等自由自在!白云無盡,豈不反證富貴有盡,仕途險惡。君不得意,歸臥南山,何以為贈?看來末二句就是對友人最好的勸慰了。詩采用問答式,恐怕也是受了陶詩的影響。
青溪
言入黃花川①,每逐青溪水②。隨山將萬轉③,趣途無百里④。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漾漾泛菱荇⑤,澄澄映葭葦⑥。我心素已閑⑦,清川淡如此⑧。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⑨。
【題解】
詩題一作《過青溪水作》。青溪在今陜西鳳縣境,王維開元二十年(732)秋冬游蜀時經此而作?;蛑^王維晚年所作。
【注釋】
①言:發(fā)語詞,無實義。黃花川:水名,在今陜西鳳縣東北黃花鎮(zhèn)附近。②每:常常。逐:沿著?! 、蹖ⅲ航?。萬轉:形容山路曲折回環(huán)。王維《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蹬高盤曲四五十里至黃牛嶺見黃花川》亦云:“危徑幾萬轉,數里將三休。” ?、苋ね荆呵靶械穆烦獭Hぃ和ā摆叀?。 ?、菅核畡邮幟病A廛簦航詾樗荼局参?。 ?、蕹纬危核宄好?。葭(jiā)葦:即蘆葦,初生為葭,長大為蘆,成則名葦?! 、咚兀浩剿?,向來。閑:安閑?! 、嗲宕ǎ褐盖嘞?。淡:恬靜貌。 ?、嵴埩簦涸噶簟1P石:大石。垂釣:垂竿釣魚,喻隱居不仕,暗用嚴光垂釣嚴陵瀨的典故?!逗鬂h書·嚴光傳》李賢注引顧野王《輿地志》:“桐廬縣南有嚴子陵(光字)漁釣處,今山邊有石,上平,可坐十人,臨水,名為嚴陵釣壇?!崩畎住丢氉们嘞稀吩姡骸坝涝缸耸?,長垂嚴陵釣?!睂⒁岩樱簩⑦@樣來了卻一生。已:結束,停止。意謂從此將隱居以終。
【評析】
這是一首仄韻古詩。首四句寫山路崎嶇艱險,可謂曲徑通幽。中四句描繪青溪幽美的景色,一動一靜,以動襯靜,可謂溪喧境更幽,正是隱居的好去處。末四句觸景生情,情景交融,物我一體,大有指水盟心、終老于斯之意。全詩寫山林閑適之趣,平淡而有致,頗耐人尋味。
渭川田家
斜陽照墟落①,窮巷牛羊歸②。野老念牧童③,倚杖候荊扉④。雉雊麥苗秀⑤,蠶眠桑葉稀⑥。田夫荷鋤至⑦,相見語依依⑧。即此羨閑逸⑨,悵然吟《式微》⑩。
【題解】
渭川,即渭河,黃河主要支流之一。詩寫初夏黃昏農家景色和閑逸情趣,表現了詩人意欲歸隱的思想。有人認為詩當作于開元二十九年(741)至天寶三載(744)間,時王維在終南山麓過著亦官亦隱的生活。
【注釋】
①斜陽:一作“斜光”。墟落:村落?! 、诟F巷:深僻小巷。牛羊歸:《詩經·王風·君子于役》:“日之夕矣,羊牛下來?!薄 、勰睿簰炷?。④候:等候。荊扉:柴門?! 、蒿綦g(ɡòu):野雞鳴叫。麥苗秀:小麥吐花,俗稱“秀穗”。語本潘岳《射雉賦》:“麥漸漸以擢芒,雉而朝雊?!薄、扌Q眠:蠶老作繭?! 、吆射z:扛著鋤頭。陶淵明《歸園田居五首》其三:“帶月荷鋤歸?!敝粒阂蛔鳌傲ⅰ?。 ?、嗾Z依依:親切絮語,不忍離去?! 、峒创耍褐干厦嬉姷降那榫?。羨:羨慕。閑逸:閑適安逸。⑩悵然:惆悵失意貌。式微:《詩經·邶風·式微》:“式微,式微,胡不歸?”式:發(fā)語詞,無實義。微:通“昧”,指黃昏。意為日暮黃昏,為什么還不歸來?此指自己向往歸隱。
【評析】
這首詩前八句,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恬適溫馨的農家晚歸圖。在這幅生意盎然的畫面上,有優(yōu)美的自然景色:落日灑金,牛羊歸村,雉鳴蠶眠,麥秀桑稀。更有田家情深的動人場面:野老倚杖門外,等候牧童歸來,有的是慈愛和企盼;田夫荷鋤相遇,邊走邊談不休,有的是親切和愜意。即目所見,信手寫來,不事雕繪,清新自然。此情此景,遂使詩人浮想聯翩,他可能想到爾虞我詐的齷齪官場,于是情不自禁地發(fā)出了“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的喟嘆。前八句是賓,末二句才是主,賓為主設,情因景生,賓詳主略,引人深思。高步瀛評此詩曰:“天趣自然,踵武靖節(jié)(陶淵明)。”(《唐宋詩舉要》卷一)陶云:“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歸去來兮辭》)王則曰:田家樂兮胡不歸?面對渭川田家迷人的晚歸圖,王肯定和陶一樣,油然產生了“誤落塵網中”、“守拙歸田園”(陶淵明《歸園田居五首》其一)的想法。
西施詠
艷色天下重①,西施寧久微②?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③。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④。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羅衣⑤。君寵益嬌態(tài),君憐無是非⑥。當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⑦。持謝鄰家子⑧,效顰安可希⑨?
【題解】
此詩為王維早年作品。西施,傳說為春秋時越國美女。據《吳越春秋》、《越絕書》、《吳地記》等記載,越王勾踐為吳王夫差所敗,為雪恥復仇,遂遍征國中美女,得諸暨苧蘿山下賣薪家女西施,教習三年,使范蠡獻于吳王,深得寵幸。后越滅吳,西施即隨范蠡游五湖而去。此詩借詠西施而別寓興意。
【注釋】
①艷色:美色。重:看重。 ?、趯帲贺M,哪能。微:卑賤?!百v日”二句:謂西施既為天下名姝,豈能久居微賤而不被寵幸呢? ?、墼较杭翠郊喯?,又名西施灘,在今浙江諸暨城南苧蘿山下,相傳為當年西施浣紗處,今仍存浣紗石。李白《西施》詩云:“西施越溪女,出自苧蘿山。”二句謂西施原來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女子,一旦驟貴,即成為吳王宮中的寵妃?!俺癁樘锷崂桑旱翘熳犹谩?,與此同意。 ?、堋百v日”二句:謂西施微賤時,與眾并無不同,一旦貴寵,大家才覺得她天下稀有。悟:有猛然醒悟意。⑤邀人:招人,吩咐人。傅:涂抹。自:親自。著:穿。羅衣:絲綢一類衣服。二句謂西施貴顯以后,身份變了,梳洗打扮,一切都有專人伺候,不用自己動手?! 、蘧褐竻峭?。益:更加。憐:愛憐?!熬龑櫋倍洌褐^由于吳王的寵幸溺愛,西施更加嬌媚縱恣,有恃無恐,也就無是非可言了?! 、咪郊啺椋何魇┪①v時一同浣紗的女伴。浣(huàn):漂洗。莫得:不得。唐汝詢曰:“惟恐同列之侔己,疇肯載浣紗之伴與同歸乎?”(《唐詩解》卷七)⑧持謝:持此以告誡。鄰家子:指效顰西施的女子。子:一作“女”。⑨效顰(pín):模仿西施皺眉頭。《莊子·天運》載:西施心痛時即皺著眉頭,鄰里的丑女見而以為美,于是也在村里學著西施的樣子捧心皺眉,結果把村里人都嚇跑了。安可希:怎么能希冀得到西施那樣的幸運呢?
【評析】
歷來吟詠西施的詩篇,不勝枚舉,而王維的這首詩,可謂獨具一格,別有新意。沈德潛評曰:“寫盡炎涼人眼界,不為題縛,乃臻斯詣?!保ā短圃妱e裁集》卷一)作者借西施而寫世態(tài)炎涼,針砭時弊,可從兩方面來看:就西施而言,寫她朝賤暮貴,既貴之后,君王寵幸集于一身,于是就恃寵驕恣,昔日同伴,完全置之腦后,大有陳涉為王之后,“故人皆自引去,由是無親陳王者”(《史記·陳涉世家》)之情形。就世人而言,“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以貴賤衡人,一副勢利相;至于丑女效顰,更是令人作嘔。所以沈德潛又說:“詠古詩未經闡發(fā)者,宜援據本傳,見微顯闡幽之意。若前人久經論定,不須人云亦云。王摩詰《西施詠》……別寓興意……以避雷同剿說,此別行一路法也?!保ā墩f詩晬語》卷下)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名浩,以字行,襄州襄陽(今屬湖北)人,世稱“孟襄陽”。曾隱居鹿門山。開元十六年(728),至長安應試,落第回鄉(xiāng)。開元十七年至二十年,漫游吳越等地。二十五年,張九齡鎮(zhèn)荊州,署為從事,不久即辭歸養(yǎng)病。二十八年,友人王昌齡自嶺南赦還,相見歡飲,食鮮疾發(fā)而卒,年五十二。兩《唐書》有傳。孟浩然可謂一生布衣,過的雖是隱居與漫游生活,但并未忘情仕進。他和王維同為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作家,并稱“王孟”。許《彥周詩話》云:“孟浩然、王摩詰詩,自李、杜而下,當為第一?!彼脑婏L格沖淡清幽,但“沖淡中有壯逸之氣”(《唐音癸簽》卷五引《吟譜》)。尤工五言詩,謝榛云:“浩然五言古詩近體,清新高妙,不下李、杜。”(《四溟詩話》卷二)現存詩二百六十余首,有《孟浩然集》傳世。
秋登蘭山寄張五
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①。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②。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fā)③。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④。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⑤。何當載酒來⑥,共醉重陽節(jié)⑦?
【題解】
詩題一作《九月九日峴山寄張子容》,又作《秋登萬山寄張文儃》。蘭山,據《清一統志》載:江蘇常州、山東沂州、四川資州,都有蘭山。四川敘州石門山,亦名蘭山。但孟浩然沒有到過這些地方。峴山,在襄陽南,詩中不當云“北山”。萬山,正在襄陽西北,一名方山,一名蔓山,又名漢皋山。故題中“蘭山”當為“萬山”。張五,一說即張子容,非。張子容行八,孟浩然有《晚春臥疾寄張八子容》、《永嘉上浦館逢張八子容》詩可證。一說即張,曾隱少室山,與王維為詩酒丹青之友,王維集中有與張
贈答之作計七首,《戲贈張五弟
三首》其二云:“張弟五車書,讀書仍隱居。”“閉門二室下,隱居十年余”。孟浩然與王維交善,疑“張五”為張
近是。詩為重陽登高懷張五而作。
【注釋】
①北山:指萬山,因在襄陽西北,故云。隱者:孟浩然自謂。怡悅:喜悅。二句化用陶弘景《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悅,不堪持寄君?!薄 、诘歉撸汗湃擞芯旁戮湃盏歉叩娘L俗。二句謂佳節(jié)思念張五,所以才試著登高相望,自己的心也隨著秋雁向遠方的朋友飛去?! 、叟d:興致。發(fā):激發(fā)。孟浩然《和賈主簿升九日登峴山》云:“逸思高秋發(fā)。” ?、苌承校涸谏碁┥闲凶?。渡頭:渡口?! 、菟j(jì):薺菜,一種野菜。洲:一作“舟”。薛道衡《敬酬楊仆射山齋獨坐》云:“遙原樹若薺,遠水舟如葉。”二句即從薛詩變化而來?! 、藓萎敚汉螘r。載酒:攜酒?! 、咧仃柟?jié):古人稱陰歷九月九日為重九節(jié),九為陽數,故又稱“重陽節(jié)”。俗以此日登高飲酒為樂。
【評析】
詩寫重陽佳節(jié)登山懷友,精心地選擇了“薄暮”這一易于抒發(fā)愁思的特定時刻。詩人登高相望,急盼友人前來歡聚,可能焦心地等了一天,可友人終于沒有來。暮靄沉沉,秋雁南飛,更加增人惆悵;但見村人暮歸,灘頭待渡,都在急切地回家團聚,愈益引起詩人對朋友的思念。秋高氣爽,正是激人詩興的時候,詩人遙望天際,遠樹如薺,俯視江畔,沙洲如月,在一片薄暮空濛之中,失望的詩人不禁發(fā)出了“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jié)”的美好祝愿。這是喟嘆,又是希冀,充分表現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切思念和他們之間深摯的友誼。全詩情景交織,渾融一體,平淡見真醇,高遠兼清幽,富有藝術魅力?!疤爝厴淙羲j”二句,摹寫物象,更是入神如畫,化用前人詩句,可謂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夏日南亭懷辛大
山光忽西落①,池月漸東上。散發(fā)乘夕涼②,開軒臥閑敞③。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④。感此懷故人⑤,終宵勞夢想⑥。
【題解】
辛大,孟浩然集中有關辛大的詩共四首,詩中稱他“辛居士”(《都下送辛大之鄂》)、“世外交”、“林中契”(《張七及辛大見訪》),當是一位隱士。孟又有《西山尋辛諤》詩,中云:“漾舟尋水便,因訪故人居”,“回也一瓢飲,賢哉常晏如”。看來辛諤也是一位隱士。與孟交厚,因稱“故人”,證之此詩“感此懷故人”云云,疑辛大即辛諤。“大”為排行。南亭,當為孟浩然隱居處之小亭,《張七及辛大見訪》詩亦云:“便就南亭里,余樽惜解酲?!?/p>
【注釋】
①山光:指傍山而落的太陽。 ?、谏l(fā):古時男子束發(fā)戴冠,暇時常將頭發(fā)散開,閑適自由,不受拘束。 ?、圮帲洪L廊之有窗者,此指窗。閑敞:清靜寬敞。陶淵明《與子儼等疏》云:“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二句寫閑情逸致,與陶相似?! 、茗Q琴:《張七及辛大見訪》詩云:“居士好彈箏?!笔切烈嘀?,故取琴而思辛。知音:用伯牙、鐘子期故事,詳見前王維《送綦毋潛落第還鄉(xiāng)》“勿謂知音稀”注,此指辛大。賞:賞識?!痘茨献印ば迍沼枴罚骸扮娮悠谒溃澜^弦破琴,知世莫賞也。” ?、莨嗜耍褐感链??! 、藿K宵:整夜。終:一作“中”。
【評析】
這是一首夏日懷人詩。前六句敘夏夜南亭納涼情景,恬靜閑適,如詩如畫。后四句寫懷友人,情由景生,形諸夢寐,可見彼此相知之深、交情之厚?!昂逕o知音賞”,于平淡中寓不平,所謂“沖淡中有壯逸之氣”,孟山人亦非渾身靜穆!“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向被譽為佳句,王壽昌更盛贊其“當與日星河岳同垂不朽”(《小清華園詩談》卷下)。所以妙絕者,乃在此二句逼真地描繪了夏夜納涼靜謐閑適的意境?!伴_軒臥閑敞”,靜臥養(yǎng)神,何勞睜目四視,但荷香而微,風送時聞;翠竹滴露,清脆悅耳,完全訴諸人的嗅覺聽覺,“羲皇上人”夏夜納涼悠閑自得的形象活現眼前。
宿業(yè)師山房待丁大不至
夕陽度西嶺,群壑倏已暝①。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②。樵人歸欲盡③,煙鳥棲初定④。之子期宿來⑤,孤琴候蘿徑⑥。
【題解】
這是孟浩然隱居襄陽時的作品。詩題一作《宿來公山房期丁大不至》。業(yè)師,名業(yè)的和尚,師是尊稱。山房,即山寺。丁大,王安石《唐百家詩選》作“丁鳳進士”,孟浩然又有《送丁大鳳進士赴舉呈張九齡》詩,當即此人,姓丁,行大,名鳳。
【注釋】
①壑(hè):山谷。群壑:即群山。倏(shū):忽然。暝:幽暗?! 、陲L泉:指風吹泉流的聲音?! 、坶匀耍捍虿竦娜??! 、軣燌B:暮靄中的歸鳥。棲:棲息?! 、葜樱哼@個人,指丁大。期:相約?! 、尢}徑:懸垂女蘿的山徑。
【評析】
作者與朋友丁大相約在山房聚會,但丁大卻到時沒來。全詩寫的是“待丁大不至”,著力渲染的是一個“待”字,待人之情,待人之景。而那焦急等待之情并不明說,而是從待人時所見之景中自然流出。日落西山,群山忽轉幽暗,詩人期待的心情,大概也和這薄暮蒙蒙的景色一樣。月升天際,涼風習習,風聲泉聲,聲聲貫耳,詩人此時的心情愈加不能平靜。樵人歸家,飛鳥歸巢,一個“盡”字,一個“定”字,括盡入夜萬物皆歸景象。而此時此刻,丁猶不至,詩人不禁“搔首踟躕”,有點按捺不住了。于是他就抱琴走上山路,依然癡癡地在那里佇望等候,此時他的心情正像那懸垂在山路上的女蘿一樣,悵然若失。一個“孤”字,就把詩人那種期友不至、孤寂悵惘的心情表露無遺。或許,詩人在山路上抱琴相候已經很久,那由日落而月上而鳥棲的由暮入夜的景色,全是詩人抱琴相候時所見。抱琴候知音,知音終不至,那種黯然銷魂的苦澀心情,只能請讀者去細細品味了。沈德潛所說“山水清音,悠然自遠”(《唐詩別裁集》卷一),張謙宜所云“不做作清態(tài),正是天真爛漫”(《齋詩談》卷五),尚屬皮相之見。
王昌齡
王昌齡(690?—756?或謂698—757),字少伯,行大,郡望瑯琊,一作太原,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開元十五年(727)進士及第,授校書郎。二十二年登博學宏詞科,遷汜水(今河南鞏義市東北)尉。后以事貶嶺南,北歸后改江寧(今江蘇南京)丞,世稱“王江寧”。天寶中,再貶龍標(今湖南黔陽)尉,世又稱“王龍標”。安史亂起,避亂江淮,為濠州刺史閭丘曉所殺。兩《唐書》有傳。王昌齡為開元、天寶間著名詩人,有“詩家天(一作夫)子王江寧”之稱。尤擅七絕,時與李白并稱。清人宋犖說:“三唐七絕,并堪不朽。太白、龍標,絕倫逸群?!保ā堵谜f詩》)現存詩一百八十多首,有《王昌齡集》傳世,還有《詩格》等著作。
同從弟南齋玩月憶山陰崔少府
高臥南齋時,開帷月初吐①。清輝淡水木②,演漾在窗戶③。荏苒幾盈虛④,澄澄變今古⑤。美人清江畔⑥,是夜越吟苦⑦。千里共如何⑧,微風吹蘭杜⑨。
【題解】
從弟,堂弟。一本“弟”下有“銷”字。玩月,賞月。崔少府,即崔國輔,吳郡(今江蘇蘇州)人,開元十四年(726),與儲光羲、綦毋潛同登進士第。后授山陰(今浙江紹興)尉。少府,即為縣尉的別稱。孟浩然于開元十七年至二十年漫游吳越時,曾作有《江上寄山陰崔國輔少府》、《宿永嘉江寄山陰崔國輔少府》等詩,王昌齡詩亦當作于此時。
【注釋】
①帷:簾幕,此指窗簾。初吐:初升?! 、谇遢x:皎潔的月光。淡:搖蕩貌?! 、垩菅翰ü鈸u蕩不定貌?! 、苘螅╮ěn)苒(rǎn):一作“苒苒”,指時光漸漸推移。盈虛:指月亮圓缺。 ?、莩纬危撼纬好鲀裘病W兘窆牛褐甘朗伦冞w。 ?、廾廊耍嘿t人或所思慕的人,此指崔少府。清江:指曹娥江,在今紹興東?! 、咴揭鳎河髦杆监l(xiāng)。戰(zhàn)國時越人莊舄仕楚,富貴不忘故國,病中猶作越吟。見《史記·張儀列傳》附《陳軫傳》。王昌齡《江上聞笛》亦曰:“遷人悲越吟?!薄 、嗲Ю锕玻褐^作者在南齋與崔少府在山陰雖遠隔千里,但可共賞明月。語本謝莊《月賦》:“美人邁兮音塵絕,隔千里兮共明月?!焙筇K軾《水調歌頭》“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亦本此?! 、崽m杜:蘭草和杜若,皆香草名。江孝嗣《離夜》:“蘭杜向含風。”風吹蘭杜,馨香遠聞,以喻崔少府美名遠揚,遙寄思慕之情。
【評析】
這是一首望月懷人的詩。作者由觀賞明月而感悟歲月流逝,世事變遷,觸景生情,而思念友人遠隔千里,不能歡聚,情苦意深,耐人尋味。“清輝”二句,寫波光粼粼、水月交輝的景象,頗為生動?!败筌邸倍洌瑢懹摻窆胖?,富有理趣。
丘為
丘為(703?—798?),蘇州嘉興(今屬浙江)人。累舉不第,歸山讀書數年。天寶二年(743)進士及第。與王維、劉長卿相友善。歷官主客郎中、司勛郎中、太子右庶子,以左散騎常侍致仕。事繼母至孝,聞名于世。卒年九十六?,F存詩十余首,多寫田園風物,格調清幽淡逸。
尋西山隱者不遇
絕頂一茅茨①,直上三十里??坳P無僮仆②,窺室惟案幾③。若非巾柴車④,應是釣秋水⑤。差池不相見⑥,黽勉空仰止⑦。草色新雨中,松聲晚窗里。及茲契幽絕⑧,自足蕩心耳⑨。雖無賓主意,頗得清凈理⑩。興盡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題解】
詩題一作《山行尋隱者不遇》,觀其情趣,當為晚年所作。
【注釋】
①茅茨:茅屋,指隱者所居?! 、诳坳P:敲門。關:指門閂,代指門。③窺室:從門縫中看室內?! 、芙聿褴嚕杭瘩{柴車。巾:作動詞用,有整飾意。柴車:簡陋粗劣的車子,隱士所乘?! 、葆炃锼骸肚f子·秋水》載:莊子釣于濮水,不愿接受楚國官職,而寧愿隱居。此用其意。 ?、薏睿╟ī)池:不齊,此指彼此錯過,故不得相見。 ?、唿w(mǐn)勉:勉力,努力,有殷勤意。仰止:向往,欽仰?!对娊洝ば⊙拧ぼ囕牎罚骸案呱窖鲋?,景行行止。” ?、嗥酰浩鹾希瑦芤?。幽絕:清幽絕美的景色。 ?、崾帲洪_暢。蕩心耳:猶言心曠神怡。 ?、馇鍍衾恚呵屐o無為之道?!短侠暇f常清靜妙經》云:“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背G宄lo,道自然得。 興盡:暗用王子猷雪夜訪戴事。《世說新語·任誕》:“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之子:指西山隱者。
【評析】
詩通過作者訪隱者不遇這一具體事件,感悟隱逸之趣與清靜之理,寫得別有新意。作者艱苦跋涉三十里山路,攀登絕頂,尋訪西山隱者,那無限欽仰之情與急切求道之心溢于言表??墒羌爸两^頂,扣關尋問,隱者已去。“差池不相見,黽勉空仰止”,那悵惘失意之情是可以想見的。但作者卻意不在此,而是宕開一筆,著力寫盤桓絕頂的幽情雅趣,隱者居處清幽絕美的景色,使人心曠神怡,世俗塵垢為之蕩滌無余,感悟到清靜無為的理趣。人未遇而心深契,末用王子猷訪戴故事,表達了作者任性自然的曠達胸懷?!芭d盡方下山,何必待之子”,大有得意忘言之妙。
綦毋潛
綦(qí)毋潛(692?—755?),字孝通,排行三,虔州(今江西贛縣)人。開元十四年(726)登進士第,授宜壽(今陜西周至)尉,入集賢院待制,復授校書郎。天寶初,棄官歸江東,王維有《送綦毋潛棄官還江東》詩。后任右拾遺,終著作郎。與王維、李頎、儲光羲、韋應物等人相友善。王維稱其“盛得江左風,彌工建安體”(《別綦毋潛》)。李頎稱其“夫子大名下,家無鐘石儲”(《送綦毋潛三謁房給事》)??梢姇r負詩名。他的詩清麗雅秀,“善寫方外之情”(《河岳英靈集》)。《全唐詩》存詩一卷。
春泛若耶溪
幽意無斷絕①,此去隨所偶②。晚風吹行舟,花路入溪口。際夜轉西壑③,隔山望南斗④。潭煙飛溶溶⑤,林月低向后。生事且彌漫⑥,愿為持竿叟⑦。
【題解】
若耶溪,在今浙江紹興東南若耶山下,風景優(yōu)美,向為游覽勝地。此詩寫春夜泛舟若耶溪的情景,當是歸隱后的作品。
【注釋】
①幽意:猶幽興,指尋奇探幽、放任自適的興致。 ?、谂迹河觥kS所偶:隨其所遇?! 、垭H夜:傍晚。際:接近?! 、苣隙罚盒敲?。南斗六星,即斗宿,為越分野,紹興屬古越地。 ?、萏稛煟核系撵F氣,水深為潭。溶溶:寬廣貌?! 、奚拢喝耸拢朗?。彌漫:渺茫無際?! 、叱指哇牛杭礉O翁。竿:釣竿。化用東漢隱士嚴光垂釣富春江事,因在附近而思及。
【評析】
殷璠云:“(綦毋)拾遺詩舉體清秀,蕭蕭跨俗。”(《唐詩紀事》卷二十引)這首詩就是一個顯例。詩人緊扣題目,著力渲染一個“泛”字,泛舟所經,泛舟所見,泛舟所感,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引人入勝的春夜泛舟圖:晚風習習,夾岸花香,作者駕一葉之扁舟,任情地泛游于水清如鏡的若耶溪上,入溪口,轉西壑,望南斗,水霧飄流,撲面而過,舟行飛速,林月甩向船后。此情此景,宛如蘇東坡在《前赤壁賦》中所寫的那樣:“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憑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闭嫦裰蒙硐删骋话?。想到世事的渺茫難知,想到嚴光隱居垂釣的高潔情操,詩人不由得發(fā)出“愿為持竿叟”的心聲。這心聲又照應了開頭的“幽意”,遂使全詩情景交融,渾然一體。這大概就是殷璠所說的“善寫方外之情”。
常建
常建,生卒、里籍、字號均不詳。開元十五年(727)進士。曾官盱眙(今屬江蘇)尉。后隱居鄂渚西山(今湖北鄂城西)。與王昌齡有交往。常建詩頗為時人推重,殷璠編《河岳英靈集》首列其詩,并稱贊:“其旨遠,其興僻,佳句輒來,唯論意表?!背=ㄔ姸鄬懱飯@風光、山林逸趣,意境恬淡清迥,語言洗練自然,風格質樸清新,為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重要作家。今存詩五十余首,有《常建集》。
宿王昌齡隱居
清溪深不測①,隱處惟孤云②。松際露微月,清光猶為君③。茅亭宿花影,藥院滋苔紋④。余亦謝時去⑤,西山鸞鶴群⑥。
【題解】
常建與王昌齡同登開元十五年(727)進士第,交情頗深。王昌齡曾隱居石門山(在今安徽含山縣境),常建曾任盱眙尉,盱眙在今江蘇境,與石門山分處淮河南北。常建辭官西返鄂渚西山時,或曾渡淮至石門山訪王昌齡隱居,時王昌齡不在,遂作此詩以寄托自己的隱遁之志,并欲招王昌齡偕隱。
【注釋】
①深:非指清溪水深,而是指溪水流入石門山深處。 ?、谖┕略疲菏钦f王昌齡不在,惟見白云,益覺其孤。孤云:暗用齊梁隱士陶弘景《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云”詩意,易“多”為“孤”,益見王昌齡之孤傲清高。陶淵明《詠貧士》詩:“萬族各有托,孤云獨無依?!雹劬褐竿醪g。主人不在,清光猶照,益增對友人的思念?! 、芩帲荷炙幍暮喎Q。滋:生長。苔:青苔。種植芍藥的庭院長滿青苔,可見主人不在已久?! 、葜x時:謝卻世事,指辭官歸隱?! 、尬魃剑杭炊蹁疚魃?。鸞鶴群:與鸞鶴為伍。用江淹《登廬山香爐峰》“此山具鸞鶴,往來盡仙靈”詩意。
【評析】
這是一首深含隱逸之趣的懷人詩。其獨特之處,就在于重在寫景,景中見人,景中寓情。涓涓清溪,幽深山谷,孤云來去,青松微月,茅亭花景,藥院苔痕,處處深印著隱居者孤傲高潔的情懷,逸情雅趣,深深叩擊著寄宿者的心扉,使他頓離塵世,急欲歸隱。而此時王昌齡已經出仕,且仕途坎坷。脫離神仙境,誤落塵網中,迷途知返胡不歸?作者委婉規(guī)勸友人棄官偕隱的意向也就不言自明了。作者后來在《鄂渚招王昌齡張僨》詩中,更直接了當地勸其歸隱:“山鹿自有場,賢達亦顧群。二賢歸去來,世上徒紛紛?!钡捎谶^于直露,反不如此詩隱約含情,耐人尋味了。胡應麟說“常建語極幽玄,讀之使人泠然如出塵表”(《詩藪·內編》卷二),指的正是這類詩。
岑參
岑參(715—770,或謂717生),排行二十七。江陵(今湖北荊州)人,郡望南陽(今屬河南)。其家三世為相,但自伯父岑羲伏誅后,家道衰落。天寶三載(744),登進士第,授右內率府兵曹參軍。八載,入安西四鎮(zhèn)節(jié)度使高仙芝幕任掌書記。十三載,又在封常清幕任安西北庭節(jié)度判官,后遷支度副使。西北多年的軍旅生活,是岑參一生中最富傳奇色彩的重要時期,他的邊塞名篇多作于此時。安史亂后,參始東歸。至德二載(757),為杜甫等舉薦,授右補闕。乾元二年(759),出為虢州長史。大歷二年(767),赴嘉州刺史任,故世稱“岑嘉州”。后罷官,卒于成都旅舍。岑參為盛唐邊塞詩派的代表作家,與高適齊名,并稱“高岑”。岑參因其“累佐戎幕,往來鞍馬烽塵間十余載,極征行離別之情,城障塞堡,無不經行”(《唐才子傳》卷三),深有生活體驗,所以他的邊塞詩雄奇瑰麗,風格奇峭,讀來令人慷慨感奮。殷璠評其詩曰:“參詩語奇體峻,意亦造奇。”(《河岳英靈集》)杜確《岑嘉州詩集序》云:“屬辭尚清,用意尚切,其有所得,多入佳境,迥拔孤秀,出于常情?!苯翊嬖娂s四百首,有《岑嘉州集》。
與高適薛據登慈恩寺浮圖
塔勢如涌出①,孤高聳天宮②。登臨出世界③,蹬道盤虛空④。突兀壓神州⑤,崢嶸如鬼工⑥。四角礙白日⑦,七層摩蒼穹⑧。下窺指高鳥⑨,俯聽聞驚風⑩。連山若波濤,奔走似朝東。青槐夾馳道
,宮觀何玲瓏
。秋色從西來,蒼然滿關中
。五陵北原上
,萬古青濛濛
。凈理了可悟
,勝因夙所宗
。誓將掛冠去
,覺道資無窮
。
【題解】
高適,見后《燕歌行》作者簡介。薛據(70l?—767?),排行三,河中寶鼎(今山西永濟)人。開元十九年(731)進士,授永樂主簿,遷涉縣令。天寶十一載(752),任大理司直。慈恩寺,貞觀二十二年(648)高宗李治為太子時,為其母文德皇后祈福而建,故名“慈恩”。寺中浮圖(佛塔)則是永徽三年(652)三藏法師玄奘所立,這就是有名的慈恩寺塔,即大雁塔,在今陜西西安市南郊,為當時長安的游賞勝地之一。天寶十一載,岑參、高適、薛據、杜甫、儲光羲五人同登慈恩寺塔,據杜甫《同諸公登慈恩寺塔》詩原注:“時高適、薛據先有此作?!笔歉摺⒀x詩在前,岑、杜、儲和詩于后,除薛據詩已佚外,余詩俱存。
【注釋】
①如涌出:如從地下噴涌而出。語出《妙法蓮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爾時佛前有七寶塔,高五百由旬,縱廣二百五十由旬,從地涌出?!薄 、诠赂撸汗绿馗呗?。天宮:指天上?! 、凼澜纾邯q世間,人間。出世界:猶言超塵出世?! 、艿诺溃核扰实堑碾A梯。蹬:石級。盤:盤曲,盤旋。⑤突兀:高聳貌。神州:指中國,古稱中國為赤縣神州?! 、迧槑V:高峻貌。鬼工:猶鬼斧神工,極言建造技藝之精妙,非人力所能為?! 、呓牵阂蛔鳌胺健?。礙白日:妨礙太陽運行?! 、嗄Γ耗Σ?。蒼穹(qiónɡ):青天,天空。杜甫詩:“高標跨蒼穹?!薄 、岣Q:從內往外看。高鳥:高飛之鳥。高鳥本應仰望,此卻下窺,可見塔高?! 、怏@風:疾風?! ?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07/26/23024133171251.jpg" />“連山”二句:謂由塔頂俯視,但見群山連綿起伏,猶如波濤奔涌,滾滾東流。木華《海賦》:“波如連山?!薄 ?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07/26/23024134787614.jpg" />馳道:即御路,天子馳走車馬之路。宮觀(ɡuàn):猶宮闕。玲瓏:分明貌?! ?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07/26/23024137868095.jpg" />蒼然:秋色蒼茫貌。關中:今陜西中部地區(qū),東有函谷關,南有武關,西有散關,北有蕭關,居四關之中,故曰“關中”。
五陵:指漢代五個皇帝的陵墓,即高祖長陵、惠帝安陵、景帝陽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皆在渭水北岸今咸陽附近。
濛濛:迷茫貌?! ?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07/26/23024142512696.jpg" />凈理:即佛理,佛家清凈之理。了可悟:了然徹悟。
勝因:勝妙的善因。《佛說無常經》:“勝因生善道?!辟恚合騺?。宗:欽仰,尊崇?! ?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07/26/23024147257297.jpg" />掛冠:指辭官歸隱。典出《后漢書·逸民列傳·逢萌傳》:“時王莽殺其子宇,萌謂友人曰:‘三綱絕矣!不去,禍將及人?!唇夤趻鞏|都城門,歸,將家屬浮海,客于遼東?!薄 ?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07/26/23024148721417.jpg" />覺道:即佛教大覺之道。佛陀:簡稱佛,本義為覺,將以覺悟眾生。資無窮:受用不盡。
【評析】
對這次同題共作諸詩,后人評說不一。沈德潛曰:“登慈恩塔詩,少陵下應推此作。高達夫(適)、儲太祝(光羲)皆不及也?!保ā短圃妱e裁集》卷一)高步瀛曰:“氣象闊大,幾與少陵一篇并立千古?!保ā短扑卧娕e要》卷一)二人對岑詩的評價是比較公允的。單就登塔寫景而言,岑詩是很出色的。開頭兩句寫塔下所見,突兀而起,雄偉不凡;接下“登臨”四句,寫登塔感受,奇妙真切;“四角”以下十二句,從各個不同的角度描寫從塔頂縱目所見,仰觀、俯察、遠望、近看,將塔四周景象寫得驚心駭目,氣勢飛動;而“秋色從西來”四句,更是感今懷古,雄健無匹。難怪施補華激賞曰:“雄勁之概,直與少陵匹敵矣?!保ā秿s傭說詩》)岑詩至此,本可圓滿結束,戛然而止,令人回味無窮。可惜的是,詩人偏要“卒章顯其志”,把他皈依佛教的消極出世思想作為全詩的結束,從而把以上對登塔所見景物的生動描繪與佛家教義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削弱了詩歌的藝術感染力,可謂狗尾續(xù)貂。所以黃子云批評說:“上下文不稱,末乃逃入釋氏,不脫傖父伎倆?!保ā兑傍櫾姷摹罚┒姸唷坝媒坛酥姓Z義”(胡震亨《唐音癸簽》卷四),亦不足為法。
元結
元結(719—772,或謂715生),字次山,自號元子、猗玗子、浪士、漫郎、漫叟、聱叟。先世為鮮卑族拓跋氏,到北魏孝文帝時改姓元。世居太原(今屬山西),后移居魯山(今屬河南)。天寶十三載(754),進士及第。安史亂起,逃難入猗玗洞。乾元二年(759),授右金吾兵曹參軍,攝監(jiān)察御史充任山南東道節(jié)度參謀,以討賊功進水部員外郎,任荊南節(jié)度判官,曾一度代攝節(jié)度使事。后歷任道州、容州刺史,進授容管經略使。大歷四年(769),加左金吾衛(wèi)將軍。后奉詔回京,病逝于長安。《新唐書》有傳。元結為干才,有政績,關心百姓疾苦,有憂道憫世之心。杜甫《同元使君舂陵行》稱贊他:“道州憂黎庶,詞氣浩縱橫?!痹婏L樸拙無華,韻味稍遜,對后世頗有影響。嘗編選時人詩為《篋中集》。有《元次山集》傳世。
賊退示官吏
癸卯歲①,西原賊入道州,焚燒殺掠,幾盡而去。明年,賊又攻永破郡②,不犯此州邊鄙而退③。豈力能制敵歟?蓋蒙其傷憐而已。諸使何為忍苦征斂④?故作詩一篇,以示官吏。
昔年逢太平⑤,山林二十年⑥。泉源在庭戶,洞壑當門前⑦。井稅有常期⑧,日晏猶得眠⑨。忽然遭世變⑩,數歲親戎旃。今來典斯郡
,山夷又紛然
。城小賊不屠,人貧傷可憐。是以陷鄰境,此州獨見全。使臣將王命
,豈不如賊焉?今被征斂者
,迫之如火煎。誰能絕人命
,以作時世賢
。思欲委符節(jié)
,引竿自刺船
。將家就魚麥
,歸老江湖邊(21)。
【題解】
代宗廣德元年(763)十二月,西原蠻(居今廣西境內)攻陷道州(今湖南道縣),據城五十余日而去。第二年五月,元結任道州刺史。七月,西原蠻又攻永州(今屬湖南),陷邵州(今湖南邵陽)。道州與永、邵鄰境,西原蠻卻不犯境而去,是因為傷憐道州州小民貧。而官府“諸使征求符牒二百余封”(元結《舂陵行》序),限期催繳賦稅,橫征暴斂,有增無已。元結有感于此,遂作此詩。賊,是對西原蠻的誣稱。官吏,即指橫征暴斂的官府“諸使”。
【注釋】
①癸卯歲:即代宗廣德元年(763)。 ?、谟溃河乐荨?ぃ阂蛔鳌吧邸保?,即邵州?! 、圻叡桑哼吘?。 ?、苤T使:指征斂賦稅的各種官吏。⑤昔年:指安史之亂前開元、天寶時的太平盛世?! 、奚搅郑褐鸽[居。⑦“泉源”二句:謂隱居之地面山臨水。作者《述居》云:“天寶庚寅(九載,750),元子得商余之山,山東有谷曰余中,谷東有山曰少余?!薄叭獤|南合肥溪,溪源在少余山下,溪流出谷,與潨水合匯于滍。將成所居,故人李才聞而來會”,“故相與占山泉,辟榛莽,依山腹,近泉源,始為亭廡,始作堂宇,因而習靜適,自保閑”?! 、嗑悾褐柑镔x、賦稅。古代行井田制,分田為井,中為公田,周圍八家共養(yǎng)公田,故后稱田賦為井稅。有常期:有一定的限度?! 、彡蹋和怼! 、馐雷儯褐赴彩分畞y?! ?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07/26/23024169016183.jpg" />戎旃(zhān):軍旗。親戎旃:指親身參加軍旅生活。元結乾元二年(759)任山南東道節(jié)度判官,招募唐、鄧、汝、蔡等州義軍,降賊五千;又守險泌陽,抗擊史思明叛軍,全十五城;后又任荊南節(jié)度判官,坐鎮(zhèn)九江,直至寶應元年(762)辭官歸養(yǎng)?!皵的暧H戎旃”指此?! ?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07/26/23024170680302.jpg" />典:主管。斯郡:指道州?! ?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07/26/23024172196664.jpg" />山夷:指西原蠻。紛然:騷擾?! ?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07/26/23024173760784.jpg" />使臣:指朝廷派來催征賦稅的官吏。將王命:奉朝廷命令。 被:一作“彼”,是。彼:那些。征斂者:即指“使臣”?! ?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07/26/23024176841265.jpg" />誰能:怎能,豈能。絕:棄絕。絕人命:謂不管百姓死活。
時世:當代。時世賢:乃諷語,對上(皇帝)為“時世賢”,對下(百姓)則虎狼吏?! ?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07/26/23024181585866.jpg" />委:舍棄。符節(jié):古代朝廷使臣或外官所持的憑證,唐刺史亦持節(jié),元結《舂陵行》云:“安人天子命,符節(jié)我所持?!薄 ?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07/26/23024183149986.jpg" />竿:竹篙。刺船:撐船。二句謂棄官歸隱?! ?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07/26/23024184766348.jpg" />將家:攜帶全家。就:從事。魚麥:指耕釣。 (21)歸老:歸隱終老。
【評析】
這首詩以質樸平直的語言,憐民如子的心情,將今與昔對比、“官”與“賊”對比,抒發(fā)了作者憤世憂時的仁者情懷。昔日,太平盛世;如今,世亂民貧。民貧緣于誅求征斂?!百\”猶城小不屠,傷憐人貧,不犯境而去;“官”卻橫征暴斂,迫如火煎,不管百姓死活?!笆钩紝⑼趺?,豈不如賊焉”二句,乃全詩畫龍點睛之筆,兩相對照,反問有力。正因“官”不如“賊”,所以作者不愿同流合污,為虎作倀,思欲棄官歸隱。這在封建社會是十分難能可貴的,難怪同此懷抱的詩圣杜甫讀后感慨深沉地說:“覽道州元使君結《舂陵行》兼《賊退后示官吏作》二首,志之曰:當天子分憂之地,效漢朝良吏之目。今盜賊未息,知民疾苦,得結輩十數公,落落然參錯天下為邦伯,萬物吐氣,天下小安,可待矣!不意復見比興體制、微婉頓挫之詞?!辈⑹①澰唬骸皟烧聦η镌拢蛔仲扇A星!”(《同元使君舂陵行并序》)施補華評曰:“詩忌拙直,然如元次山《舂陵行》、《賊退示官吏》諸詩,愈拙直愈可愛,蓋以仁心結為真氣,發(fā)為憤詞,字字悲痛,《小雅》之哀音也?!保ā秿s傭說詩》)
韋應物
韋應物(737—792?),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排行十九。出身名門望族,十五歲即以三衛(wèi)郎為玄宗近侍。安史亂后,失職流落。代宗廣德元年(763),為洛陽丞。德宗建中二年(781),擢尚書比部員外郎。三年,出為滁州刺史。貞元元年(785),任江州刺史,世稱“韋江州”。三年,入朝為左司郎中,人稱“韋左司”。四年,出為蘇州刺史,故世稱“韋蘇州”。約貞元八年(792),卒于蘇州。韋應物為中唐著名詩人,其詩眾體兼擅,尤長于五言。白居易評曰:“韋蘇州歌行,才麗之外,頗近興諷;其五言詩,又高雅閑淡,自成一家之體?!保ā杜c元九書》)韋詩題材廣泛,而以山水田園詩最著。后人往往將他與王維、孟浩然、柳宗元并稱為“王孟韋柳”,或與柳宗元并稱“韋柳”,又將其與陶淵明并稱“陶韋”。《四庫全書總目》稱其“五言古詩源出于陶,而熔化于三謝,故真而不樸,華而不綺”。劉熙載又將他與元結并提,認為“元、韋兩家皆學陶”,而“韋蘇州憂民之意如元道州”(《藝概·詩概》)。有《韋蘇州集》(又稱《韋江州集》)。
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
兵衛(wèi)森畫戟①,燕寢凝清香②。海上風雨至③,逍遙池閣涼。煩疴近消散④,嘉賓復滿堂。自慚居處崇⑤,未睹斯民康⑥。理會是非遣⑦,性達形跡忘⑧。鮮肥屬時禁⑨,蔬果幸見嘗⑩。俯飲一杯酒,仰聆金玉章。神歡體自輕,意欲凌風翔。吳中盛文史
,群彥今汪洋
。方知大藩地
,豈曰財賦強
。
【題解】
德宗貞元五年(789),顧況自京貶饒州司戶,途經蘇州,時韋應物任蘇州刺史,于郡齋宴請顧況等,因作此詩,顧亦作《奉同郎中使君郡齋雨中燕集之什》。劉太真有《顧十二況左遷過韋蘇州、房杭州、韋睦州,三使君皆有郡中燕集詩,辭章高麗,鄙夫之所仰慕,顧生既至,留連笑語,因以成篇,以繼三君子之風焉》詩。燕,通“宴”。
【注釋】
①兵衛(wèi):護衛(wèi)的兵士。森:排列。畫戟:古兵器,因加彩飾,故稱畫戟。常列于官府門前,以為儀仗?! 、谘鄬嫞汗嘈菹⒅?,即指郡齋。清香:李肇《國史補》卷下:“韋應物立性高潔,鮮食寡欲,所至焚香掃地而坐?!雹酆I希禾K州東近海?! 、軣猓簾灢皇娣r當五月,天氣酷熱郁悶,故云。近:即,立刻?! 、莩纾焊?。居處崇:猶言高高在上,指位至刺史?! 、蘅担喊矘?。 ?、呃頃侯I悟事理。遣:排遣?! 、嘈赃_:性情曠達。形跡:指世俗束縛人們行為的繁縟禮節(jié)?! 、狨r肥:鮮魚肥肉。時禁:有關季節(jié)性保護環(huán)境的禁令?!盾髯印ね踔啤罚骸皼@池淵沼川澤,謹其時禁,故魚鱉優(yōu)多而百姓有余用也。”《唐會要·斷屠釣》:“德宗建中元年(780)五月敕:自今以后,每年五月,宜令天下州縣,禁斷采捕弋獵,仍令所在斷屠宰,永為常式。并委州府長吏嚴加捉搦,其應合供陵廟,并依常式?!薄 、庑遥盒液??! ?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07/26/23024195619669.jpg" />仰聆:恭聽。金玉章:美稱與宴諸文士所作詩章。語出《孟子·萬章下》:“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薄 ?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07/26/23024197236031.jpg" />吳中:此指蘇州,蘇州本古吳國國都所在地,故云。盛文史:文化發(fā)達。群彥:眾多有才之士,即題所謂“諸文士”。汪洋:喻“諸文士”所作“金玉章”氣勢汪洋恣肆?! ?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07/26/230242316513.jpg" />大藩:猶大郡、大州,此指蘇州?! ?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07/26/2302421880632.jpg" />財賦強:賦稅收入多。言外之意人文也昌盛。
【評析】
這首詩雅麗整飭,而又情致暢茂,當時頗為傳誦。三十七年后,白居易任蘇州刺史,特作《吳郡詩石記》,盛贊此詩:“韋在此州歌詩甚多,有《郡宴》詩云‘兵衛(wèi)森畫戟,燕寢凝清香’,最為警策?!辈榭淌浴皞髻O將來”。明楊慎則力詆最后四句“乃類張打油、胡釘鉸之語”,“乃吳中淺學所增,以美其風土,而不知釋迦佛腳下不可著糞也”(《升庵詩話》卷八)。
初發(fā)揚子寄元大校書
凄凄去親愛①,泛泛入煙霧②。歸棹洛陽人③,殘鐘廣陵樹④。今朝此為別,何處還相遇。世事波上舟⑤,沿洄安得住⑥?
【題解】
這是作者由揚子津乘船歸洛陽時寄給友人元大的詩。揚子,即揚子津,長江北岸渡口名,在今江蘇揚州市南。元大,或謂即元載長子伯和,時貶揚州兵曹參軍。耿有《春日書情寄元校書伯和相國元子》詩。校書,唐弘文館、秘書省都設有校書郎,掌校理典籍、刊正文字。
【注釋】
①凄凄:悲愁貌。親愛:指知心朋友,即元大。 ?、诜悍海浩∶?。③歸棹(zhào):乘舟歸去。洛陽人:作者自謂?! 、軓V陵:今江蘇揚州。 ?、荨笆朗隆本洌褐^世事如水上行舟,飄浮不定?! 、扪兀喉樍鞫?。洄:逆流而上。
【評析】
此詩寫離別眷戀之情,真摯動人。特別是“歸棹洛陽人,殘鐘廣陵樹”二句,寫詩人乘舟獨歸洛陽,不忍離去,舟行漸遠,廣陵樹色依稀可辨,鐘聲漸微,但獨處舟中隱約可聞,眷戀難舍之情溢于言表。接寫世事莫測,后會難期,語意近道,耐人尋味。故沈德潛評曰:“寫離情不可過于凄婉,含蓄不盡,愈見情深,此種可以為法?!保ā短圃妱e裁集》卷三)
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①。澗底束荊薪②,歸來煮白石③。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題解】
全椒,縣名,唐屬滁州,今屬安徽。山,當指神山。《輿地紀勝·淮南東路·滁州》:“神山,在全椒縣西三十里,有洞極深。唐韋應物《寄全椒山中道士》詩,此即道士所居也?!表f應物于德宗建中三年(782)四月除滁州刺史,秋到任,興元元年(784)冬罷任。此詩寫于刺史任內,詩云“落葉滿空山”,當是秋天作。
【注釋】
①山中客:即指道士?! 、谇G薪:柴草?! 、壑蟀资焊鸷椤渡裣蓚鳌肪矶骸鞍资壬撸悬S丈人弟子也。嘗煮‘白石為糧’,因就白石山居,時人故號曰白石先生?!钡兰倚逕?,服食石英,有所謂“煮五石英法”(見《云笈七簽》卷七十四)。以上二句,寫全椒道士生活清苦。
【評析】
全詩由“冷”字引起,就“念”字生發(fā),一己一彼,交互遞進,高妙超逸,一片神行,堪稱絕唱。劉逸生說:“韋應物這首詩,畫面構成的是一幅蕭疏淡遠的景,啟人想象的卻是表面平淡而實則深摯的情。在蕭疏中見出空闊,在平淡中見出深摯。”“自然,細讀這詩,也還可以看出作者的另一層用意,那就是對于宦情的冷淡和對于隱士品格的欣慕”(《唐詩小札》)。
長安遇馮著
客從東方來①,衣上灞陵雨②。問客何為來,采山因買斧③。冥冥花正開④,飏飏燕新乳⑤。昨別今已春⑥,鬢絲生幾縷⑦?
【題解】
馮著,河間(今屬河北)人,行十七。大歷三年至七年(768—772),任廣州刺史兼嶺南節(jié)度使李勉幕府錄事,韋應物有《送馮著受李廣州署為錄事》詩。大歷末,曾任著作郎。建中中,攝洛陽尉。興元元年(784)至貞元初,任緱氏尉。后官左補闕。與韋應物交善,韋有贈馮著詩多首。這首詩可能是大歷末年韋應物在長安,馮著自廣州回,二人相遇時作。
【注釋】
①客:指馮著?! 、阱绷辏河肿靼粤?,即霸上,因漢文帝墓霸陵在此,故改名。地在長安東?! 、鄄缮剑翰煞ド缴蠘淠尽4司溆黢T有歸隱山林之意?! 、苴ぺぃ夯薨得?,指春雨蒙蒙中繁花盛開的景象?! 、蒿r飏:鳥飛貌。燕新乳:初生的小燕。 ?、拮颍簭那?。韋大歷四年(769)《送馮著受李廣州署為錄事》詩云:“郁郁楊柳枝,蕭蕭征馬悲。送君灞陵岸,糾郡南海湄?!弊騽e:或指上次送別?! 、唪W絲:鬢上的白發(fā)如絲。
【評析】
此詩語言質樸自然,明白如話,但情深意長,表現了對失意朋友的親切關懷與深切同情。所以高棅評此詩曰:“不能詩者,亦知是好?!保ā短圃娖穮R》卷十四)
夕次盱眙縣
落帆逗淮鎮(zhèn)①,停舫臨孤驛②。浩浩風起波③,冥冥日沉夕④。人歸山郭暗⑤,燕下蘆洲白⑥。獨夜憶秦關⑦,聽鐘未眠客⑧。
【題解】
德宗建中三年(782),韋應物由尚書比部員外郎出為滁州刺史,此詩當為由長安赴滁州途經盱眙縣時作。次,止宿。盱(xū)眙( yí)縣,唐屬泗州臨淮郡,今屬江蘇,北臨淮水。
【注釋】
①逗:停留。淮鎮(zhèn):臨淮水的城鎮(zhèn)。 ?、隰常捍?。驛:驛站?! 、酆坪疲猴L浪盛大貌?! 、苴ぺぃ喝丈璋得?。 ?、萆焦荷匠?。⑥蘆:蘆葦,多年生草本植物,秋季開花,色白。江總《贈賀左丞蕭舍人詩》:“蘆花霜外白。”孟浩然《鸚鵡洲送王九之江左》:“月明全見蘆花白?!雹咔仃P:即關中。韋為長安人,故憶秦關而思鄉(xiāng)?! 、嗫停褐缸髡咦约?。
【評析】
詩寫夜泊思鄉(xiāng)之情。落帆棲孤驛,日暮風波涌,舟行之苦已自不堪,而目睹人歸燕宿之景,恰引旅人鄉(xiāng)關之思,獨夜思鄉(xiāng),遂致徹夜難眠。詩境自然清妙,蘊含深婉之趣。
東郊
吏舍跼終年①,出郊曠清曙②。楊柳散和風,青山淡吾慮③。依叢適自憩,緣澗還復去。微雨靄芳原④,春鳩鳴何處。樂幽心屢止⑤,遵事跡猶遽⑥。終罷斯結廬⑦,慕陶直可庶⑧。
【題解】
此詩作年不詳?;蛑^大歷十四年(779)任鄠縣令時作,或謂滁州刺史任上作,并坐實“緣澗”之澗為灃水西澗或滁州西澗,皆難遽定。
【注釋】
①跼(jú):身體蜷曲,此有拘束、束縛意。 ?、跁纾盒男亻_朗。清曙:清晨?! 、鄣簺_洗,濾清?! 、莒\:原指云氣,此指微雨迷茫貌,有籠罩意。陶淵明《停云》詩:“靄靄停云,濛濛時雨?!薄 、輼酚模合矚g幽靜,指隱退閑居。止:阻止?! 、拮瘢悍钚小J拢和跏?,指做官。遽(jù):匆忙。二句謂自己本想隱退閑居,欣賞大自然的幽美景色,但因官身不自由,俗務纏身,行跡匆匆,故退閑的愿望幾次都不能實現?! 、吡T:指辭官。斯:這里,指東郊。 ?、嗵眨褐柑諟Y明,東晉大詩人,曾任彭澤令,八十多天即辭官歸隱。庶:差不多。二句謂終有一天我會辭官隱居于此,那么,仰慕陶淵明的愿望差不多就可以實現了。
【評析】
何良俊曰:“左司性情閑遠,最近風雅,其恬淡之趣不減陶靖節(jié)(即陶淵明)。唐人中五言古詩有陶、謝余韻者,獨左司一人?!保ā端挠妖S叢說》)施補華亦曰:“后人學陶,以韋公為最深,蓋其襟懷澄淡,有以契之也。”(《峴傭說詩》)此詩有意學陶,不僅思想情趣似陶,遣詞用字亦學陶,讀來真有陶淵明“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歸園田居五首》其一)的感覺。開頭“吏舍跼終年”一句,即把官場樊籠一筆抹倒,以下七句則大筆渲染春游東郊所見大自然賞心悅目的美好景色。韋的這種“樂幽心”,就是陶的“性本愛丘山”,故最后慕陶辭官、結廬隱居就是很自然的了。但細細讀來,終覺韋之學陶,尚未達到“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陶淵明《飲酒詩二十首》其五)純真自如的化境。
送楊氏女
永日方戚戚①,出行復悠悠②。女子今有行③,大江溯輕舟④。爾輩苦無恃⑤,撫念益慈柔⑥。幼為長所育⑦,兩別泣不休⑧。對此結中腸⑨,義往難復留⑩。自小闕內訓,事姑貽我憂
。賴茲托令門
,任恤庶無尤
。貧儉誠所尚,資從豈待周
。孝恭遵婦道
,容止順其猷
。別離在今晨,見爾當何秋
?居閑始自遣
,臨感忽難收
。歸來視幼女,零淚緣纓流(21)。
【題解】
這是一首嫁女詩。韋應物的長女嫁給楊姓人家,古時婦隨夫姓,所以稱“楊氏女”。詩作于在滁州時。
【注釋】
①戚戚:悲愁貌?! 、诔鲂校褐赋黾?。悠悠:憂思貌,形容憂愁不絕。《詩經·邶風·泉水》:“思須與漕,我心悠悠?!薄 、塾行校褐赋黾?。《詩經·邶風·泉水》:“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薄 、芩荩耗媪鞫?。⑤爾輩:你們,指兩個女兒。無恃(shì):無母,失去依靠?!对娊洝ば⊙拧ばF》:“無父何怙,無母何恃?!表f應物大歷末年喪妻,兩個女兒尚小,他寫了近二十首悼亡詩,如《送終》云:“童稚知所失,啼號捉我裳。”《往富平傷懷》云:“但聞童稚悲……顧爾內無依?!笨梢姟翱酂o恃”情狀。 ?、蕖皳崮睢本洌壕图赫f,因念及幼女無母,于是對她們更加慈愛親熱。正如《傷逝》詩云:“單居移時節(jié),泣涕撫嬰孩?!薄 、哂祝褐该妹谩iL:指出嫁的姐姐。原注:“幼女為楊氏所撫育?!薄 、鄡蓜e:指兩姐妹分別。⑨結中腸:猶言悲痛欲絕,令人腸斷。《送終》詩云:“獨留不得還,欲去結中腸?!薄 、狻傲x往”句:謂女大當嫁,義難再留?! ?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07/26/23024223739518.jpg" />闕:通“缺”。內訓:即母訓。原注:“言早無恃?!薄 ?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07/26/23024225355880.jpg" />事姑:侍奉(公)婆。二句謂女兒因從小缺乏母教,做父親的擔心她不會侍奉公婆?! ?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07/26/23024226920000.jpg" />賴:幸賴。令門:對夫家的敬稱,猶言好人家。 任:一作“仁”。恤:體貼。尤:過錯?! ?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07/26/23024231564601.jpg" />資從:指嫁妝。周:齊全,完備?! ?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07/26/23024233128720.jpg" />孝恭:恭謹孝順。
容止:儀容舉止。猷(yóu):法則,規(guī)矩?! ?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07/26/2302423629202.jpg" />何秋,猶何年。
居閑:平素閑居。自遣:自我排遣?! ?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07/26/23024239389683.jpg" />臨感:親臨感受?!秱拧吩娫疲骸爸^當遣,臨感要難裁。” (21)零淚:落淚。纓:系在頷下的帽帶。
【評析】
這是一首嫁女傷別詩,寫得滿紙淚痕,深摯感人。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作者由女兒的出嫁想到了她早死的母親,格外傷感?!盃栞吙酂o恃”一句,為全詩關鍵,詩中所述都是由此引發(fā)出來的。韋應物和他的妻子感情很深,《傷逝》詩云:“結發(fā)二十載,賓敬如始來。提攜屬時屯,契闊憂患災?!薄笆斯患八?,百事委令才”。他們相敬如賓,共度患難,家中“百事”全仗妻子料理,實在是一位賢內助。妻子的早亡,使他“永絕攜手歡”(《過昭國里故第》)、“對案空垂淚”(《出還》);妻子的早亡,更使兩個幼小的女兒過早地失去了母愛,缺少了母訓。而妻子死后,幼女是由長女撫育成長的。因此,當長女出嫁時,做父親的更是戀戀不舍,悲痛萬分。但女大當嫁,“義往難復留”,于是臨別之際,做父親的對女兒千叮萬囑,諄諄告誡,惟恐她到婆家后有過失,受委屈。臨嫁教女,這原是母親的責任,而現在卻由父親獨自承當,“臨感忽難收”,更是悲不自勝。長女已出嫁,而“歸來視幼女”,將來亦復如此,更是不敢往下想了,“零淚緣纓流”,實有難言的隱痛。全詩質樸無華,語重心長,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排行八,祖籍河東(今山西永濟),世稱“柳河東”。德宗貞元九年(793)進士。十四年,登博學宏詞科,授集賢殿正字,遷藍田尉。十九年,拜監(jiān)察御史里行。二十一年,擢升禮部員外郎。積極參加王叔文革新集團,“永貞革新”失敗,被貶永州(今屬湖南)司馬。憲宗元和十年(815)正月,召回京師。三月,又出為柳州(今屬廣西)刺史。十四年,卒于任所,世稱“柳柳州”。兩《唐書》有傳。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哲學家、文學家。他和韓愈同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并稱“韓柳”,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雖然“文掩其詩”,但其詩內容廣泛,風格多樣,尤其是山水記游之作,向與韋應物并稱“韋柳”。其詩不拘一格而又自成一格,蘇軾稱其“發(fā)纖秾于簡古,寄至味于淡泊”(《書黃子思詩集后》),“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評韓柳詩》)?,F存詩一百六十余首,有《柳河東集》。
晨詣超師院讀禪經
汲井漱寒齒①,清心拂塵服②。閑持貝葉書③,步出東齋讀。真源了無取④,妄跡世所逐⑤。遺言冀可冥⑥,繕性何由熟⑦。道人庭宇靜⑧,苔色連深竹。日出霧露余,青松如膏沐⑨。淡然離言說⑩,悟悅心自足。
【題解】
此詩作于被貶永州時期。詣,到。超師,永州僧人。師是對僧人的尊稱。禪經,即佛經。
【注釋】
①汲井:從井中打水。 ?、趬m:既指塵土,又喻塵世。佛教有“六塵”之說,指人之眼、耳、鼻、舌、身、意(所謂“六根”)所感覺認識的六種境界,即色、聲、香、味、觸、法。六塵與六根相接,即產生種種嗜欲,導致種種煩惱和罪惡,故又名“六賊”。六塵能引人迷妄,故又稱“六妄”。章燮曰:“‘清心’句言,漱井水,內可以清心;拂塵服,外可以去垢。謂內外潔凈誠心,方可讀禪經也。”(《唐詩三百首注疏》) ?、圬惾~書:即佛教經典。古印度佛教徒用鐵筆在貝多羅樹葉上刻寫佛教經文,故佛經又稱貝葉經。④真源:謂佛教真諦。柳宗元《南岳般舟和尚第二碑》云:“浩入性海,洞開真源?!绷耍和耆?。 ?、萃E:指世俗的欲望和認識,如聲色、名利等,即前所謂“六妄”。世:世俗,世人。逐:追逐。二句謂佛教的真諦在一無所取,而世俗所嗜欲追逐者皆妄也?! 、捱z言:指佛家經典,即題所云“禪經”。柳宗元《送琛上人南游序》:“佛之跡去乎世久矣,其留而存者,佛之言也。言之著者為經,翼而成之者為論,其流而來者,百不能一焉,然而其道則備矣?!奔剑合MZぃ黑ず?,契合?! 、呖樞裕盒扌酿B(yǎng)性??槪褐我?。何由:什么途徑。熟:精熟,完美。二句謂佛經所言冀其與心契合,方才曉得怎樣修心養(yǎng)性才能達到完美境界?! 、嗟廊耍褐赋瑤?。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下:“晉宋間佛學初行,其徒猶未有僧稱,通曰道人?!薄 、岣嚆澹簼櫚l(fā)之脂?!对娊洝ばl(wèi)風·伯兮》:“豈無膏沐?誰適為容?!焙戊淘唬骸叭諄盱F去,青松如沐,即去妄跡而取真源也。故下云淡然有悟?!保ā读x門讀書記·河東集下》) ?、獾唬禾耢o貌。離言說:非言語所能形容。悟悅:悟道之樂。
【評析】
佛教,特別是禪宗,在唐代很盛行。柳宗元雖然是唯物主義哲學家,但并不反佛,甚至好佛。他自稱“自幼好佛,求其道積三十年”(《送巽上人序》)。又說:“浮屠誠為不可斥者,往往與《易》、《論語》合?!薄捌溆谛郧?,奭然不與孔子異道”(《送僧浩初序》)。甚至說:“法之至莫尚乎般若,經之大莫極乎涅槃。世上士將欲由是以入者,非取乎經論,則悖矣?!保ā端丸∩先四嫌涡颉罚┻@首詩就是寫他讀經悟道的感受。首四句寫他晨詣僧院,汲井洗漱,清心拂塵,捧讀佛經,何其鄭重,何其誠敬!中四句寫其讀經有得。最后六句,寫他由觀賞超師院中寧靜恬淡之景頓悟禪理,其怡悅之情難以形容,其禪悟之理亦難以言說,真如陶淵明說的那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保ā讹嬀圃姸住菲湮澹┧稳朔稖胤Q:“其本末立意遣詞,可謂曲盡其妙,毫發(fā)無遺恨者也?!保ā盾嫦獫O隱叢話·前集》卷十九引《詩眼》)元好問亦贊其“深入理窟,高出言外”(《木庵詩集序》)。
溪居
久為簪組束①,幸此南夷謫②。閑依農圃鄰,偶似山林客③。曉耕翻露草,夜榜響溪石④。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碧⑤。
【題解】
溪,指愚溪,在今永州市芝山區(qū)西南。柳宗元貶永州后,于元和五年(810)十一月《與楊誨之書》云:“方筑愚溪東南為室,耕野田,圃堂下,以詠至理,吾有足樂也?!贝嗽姰斪饔谶w居愚溪之初。
【注釋】
①簪:冠簪。組:冠帶。簪組:謂官服,此指做官。束:束縛,一作“累”。②南夷:指永州。謫:貶官。章燮曰:“謫而曰幸,不怨之怨,怨深哉!”(《唐詩三百首注疏》) ③山林客:指隱士。偶似:因貶官而似,不真正是?! 、馨瘢╞ànɡ):進船?! 、蓍L歌:放歌。柳宗元《對賀者》曰:“嘻笑之怒,甚于裂眥;長歌之哀,過于慟哭。庸詎知吾之浩浩,非戚戚之大者乎?”可作此句注腳,有長歌當哭意。
【評析】
這首詩寫遷居愚溪后的閑散生活,貌似恬淡,實含郁憤。沈德潛說得好:“愚溪諸詠,處連蹇困厄之境,發(fā)清夷淡泊之音,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行間言外,時或遇之?!保ā短圃妱e裁集》卷四)
樂府
王昌齡
塞上曲
蟬鳴空桑林①,八月蕭關道②。出塞入塞寒,處處黃蘆草。從來幽并客③,皆共塵沙老④。莫學游俠兒⑤,矜夸紫騮好⑥。
【題解】
《塞上曲》,《全唐詩》作《塞下曲》,共四首,此為第一首,下面一首為第二首。其他各本亦多作《塞下曲》。出于漢樂府《出塞》、《入塞》曲,屬《橫吹曲辭》,為唐新樂府辭?!稑犯娂肪砭攀疲骸靶聵犯撸蕴剖乐赂枰?。以其辭實樂府,而未常被于聲,故曰新樂府也?!边@首詩為王昌齡開元十五年(727)進士及第前漫游西北時作。
【注釋】
①空桑林:一作“桑林間”。 ?、谑掙P:唐屬原州平涼郡,故址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固原縣東南?! 、塾牟ⅲ╞īnɡ):幽州和并州,指古燕、趙一帶?!端鍟さ乩碇局小罚骸白怨叛杂聜b者,皆推幽、并”,“人性勁悍,習于戎馬”?! 、芄矇m沙:一作“向沙場”?! 、萦蝹b:《史記·游俠列傳》裴骃《集解》引荀悅曰:“立氣齊,作威福,結私交,以立強于世者,謂之游俠?!碧拼蝹b之風甚盛,如李白即好任俠。但游俠有恃勇驕縱的一面,故詩云“莫學”?! 、揆妫╦īn)夸:驕傲夸耀。紫騮:駿馬名。楊炯《紫騮馬》:“俠客重周游,金鞭控紫騮?!?/p>
【評析】
前四句極寫邊地之寒苦蕭條,后四句用對比手法,批評“游俠兒”的恃勇驕縱,贊揚“幽并客”的戰(zhàn)死沙場。前四句對艱苦環(huán)境的渲染,正是為了突出幽、并健兒以身許國的忠勇。五、六兩句,亦王翰《涼州詞》“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意也,可見盛唐人的悲壯情懷。
塞下曲
飲馬度秋水①,水寒風似刀。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②。昔日長城戰(zhàn)③,咸言意氣高④。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⑤。
【題解】
此首《國秀集》題作“望臨洮”,與上首為同時作。按此詩所述,當為追憶薛訥大破吐蕃事。開元二年(714)八月,吐蕃大將坌達延、乞力徐等率精甲十萬寇臨洮軍(武則天久視元年置,即今甘肅臨洮),又進寇蘭州及渭州之渭源縣(今屬甘肅)。玄宗詔薛訥白衣攝左羽林將軍,為隴右防御使,與太仆少卿王晙等率兵邀擊之。十月,薛訥領眾至渭源,遇吐蕃戰(zhàn)于武階(街)驛(在臨洮軍東),大破之。追奔至洮水,又戰(zhàn)于長城堡(在臨洮軍北),殺獲萬人,尸相枕藉,洮水為之不流。玄宗聞捷大悅,即派人往賀,敘錄功狀,拜薛訥為左羽林大將軍,封平陽郡公。王晙以功加銀青光祿大夫,封清源縣男,兼原州都督。
【注釋】
①水:指洮水。時當八月,故云“度秋水”。 ?、邝鲼觯喝丈璋得病ER洮:指臨洮軍。許多注本謂臨洮即今甘肅岷縣,非。今岷縣,唐屬岷州和政郡溢樂縣。岷州,曾稱臨洮郡,隋義寧二年(618)改岷州,開元間仍稱岷州,天寶元年改和政郡,亦不稱臨洮郡?! 、坶L城:當指長城堡。昔日長城戰(zhàn):即指薛訥大破吐蕃之戰(zhàn)?! 、芟蹋憾?。大獲全勝,故曰“意氣高”。⑤“黃塵”二句:薛訥大勝,玄宗“詔紫微舍人倪若水臨按軍實戰(zhàn)功,且吊祭戰(zhàn)亡士,敕州縣并瘞吐蕃露胔”(《新唐書·吐蕃傳上》)。二句當指此,謂陣亡將士黃土埋忠骨,名垂千古。但殘酷的戰(zhàn)爭使蓬蒿掩白骨,終令人凄然。情調煞是悲壯。
【評析】
周珽曰:“少伯慧心甚靈,神力亦勁。此篇及《少年行》,與新鄉(xiāng)(指李頎)此題詩,極簡、極縱、極古、極新,俱在漢魏之間?!保ā短圃娺x脈會通》卷二)所謂“漢魏之間”,即指格古氣雄,讀來悲壯蒼涼,但不衰颯,更不消極悲觀。
李白
關山月
明月出天山①,蒼茫云海間②。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③。漢下白登道④,胡窺青海灣⑤。由來征戰(zhàn)地⑥,不見有人還。戍客望邊邑⑦,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⑧,嘆息未應閑⑨。
【題解】
《關山月》,為樂府《橫吹曲》名。《樂府詩集》卷二十三引《樂府解題》曰:“《關山月》,傷離別也?!崩畎兹杂脴犯蓬}以寫征戍傷別。
【注釋】
①天山:《元和郡縣圖志·隴右道·伊州》:“天山,一名白山,一名折羅漫山,在州北一百二十里。春夏有雪?!倥^之天山,過之皆下馬拜?!痹诮裥陆?、吐魯番以北。王琦曰:“月出于東而天山在西,今曰‘明月出天山’,蓋自征夫而言已過天山之西,而回首東望,則儼然見明月出于天山之外也?!保ā独钐兹肪硭模 、谠坪#褐干n??臻?、海天遙接處。沈佺期《答魑魅代書寄家人》:“何堪萬里外,云海已溟茫。” ?、鄞刀龋捍颠^。玉門關:在今甘肅安西雙塔堡附近,為唐通往西域的要道。李白《子夜吳歌》:“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芟拢褐赋霰?。白登:山名?!稘h書·匈奴傳》載:漢高祖劉邦率軍攻匈奴,至平城,“冒頓縱精兵三十余萬騎圍高帝于白登七日”。平城即唐河東道云州云中縣,白登山在縣東北三十里,即今山西大同市東北?! 、莺褐竿罗8Q:暗中偷看,此指侵擾。青海灣:即今青海湖,為唐與吐蕃連年征戰(zhàn)之地?! 、抻蓙恚簭膩?。⑦戍客:戍邊的戰(zhàn)士?! 、喔邩牵褐复紜D?! 、嵛磻e:未曾停息。二句為戍客設想之辭。徐陵《關山月》:“思婦高樓上,當窗應未眠。”
【評析】
這首詩是李白用樂府古題來寫戰(zhàn)士的戍邊思鄉(xiāng)之情。開頭四句,以明月、天山、云海、長風、玉關為背景,描繪了一幅壯闊的萬里邊塞圖。中間四句,又在從古到今的歷史長河中,揭示了邊境戰(zhàn)爭的殘酷??v橫交錯,跨度極大,愈顯出戍邊的艱苦卓絕。在這樣廣闊的時間和空間背景下,最后四句,歸結到戍卒和思婦的兩地相望相思,就使戍邊思鄉(xiāng)的復雜感情,變得格外深沉而動人。
子夜吳歌
長安一片月①,萬戶搗衣聲②。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③。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④?
【題解】
詩題一作《子夜四時歌》,屬樂府清商曲之吳聲歌曲。《樂府古題要解》卷上《子夜》:“舊史云晉有女子曰子夜所作,聲至哀。……后人依四時行樂之詞,謂之《子夜四時歌》,吳聲也。”故曰《子夜吳歌》。原四首,此為第三首,題《秋歌》。
【注釋】
①一片月:猶一輪月、一彎月?! 、趽v衣:朱金城云:“古時裁衣必先搗帛,裁衣多于秋風起時,為寄遠人御寒之用,故六朝以來詩賦中,多假此以寫閨思?!保ā独畎准Wⅲ┚砹 、塾耜P:即玉門關。 ?、芰既耍赫煞??!对娊洝ぬ骑L·綢繆》:“今夕何夕,見此良人。”罷:停止。
【評析】
《子夜歌》原本四句,李白仿其體制而加以創(chuàng)造,改為六句。此歌多寫男女愛情之事,尤以戀歌為多,而李白增進平胡罷征的內容,使其社會意義更為深廣。沈德潛曰:“詩貴寄意,有言在此而意在彼者。李太白《子夜吳歌》本閨情語,而忽冀罷征。”(《說詩晬語》卷下)王夫之盛贊“前四句是天壤間生成好句,被太白拾得”(《唐詩評選》卷二)。確是好評。而田同之“竊謂刪去末二句作絕句,更覺渾含無盡”(《西圃詩說》)。以為是狗尾續(xù)貂,則未免矮人觀場。太白心系家國,豈屑于兒女之私情而專作小女子語耶!平胡罷征,實有畫龍點睛之妙。唐汝詢評價說:“此為戍婦之辭以譏當時戰(zhàn)伐之苦也。言于月夜搗衣以寄邊塞,而此風吹不盡者,皆我思念玉關之情也,安得平胡而使征夫稍息乎?不恨朝廷之黷武,但言胡虜之未平,深得風人之旨。”(《唐詩解》卷三)
長干行
妾發(fā)初覆額①,折花門前劇②。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③。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④。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⑤。十五始展眉⑥,愿同塵與灰⑦。常存抱柱信⑧,豈上望夫臺⑨。十六君遠行,瞿塘滟滪堆⑩。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
。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
。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八月蝴蝶黃
,雙飛西園草。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
。早晚下三巴
,預將書報家
。相迎不道遠
,直至長風沙
。
【題解】
長干,地名。《文選·左思〈吳都賦〉》:“長干延屬,飛甍舛互?!眲Y林注:“江東謂山岡間為干。建鄴之南有山,其間平地,吏民居之,故號為干。中有大長干、小長干,皆相屬,疑是居稱干也。”建鄴,即今江蘇南京市,據考,大長干在今南京中華門外,小長干在今南京鳳凰臺南,西通長江。六朝樂府西曲歌有《長干曲》,僅四句,李白衍為長篇名《長干行》。原二首,此為第一首,另一首或謂張潮作,或謂李益作。此詩約為李白開元年間初過金陵(今南京)時作。
【注釋】
①初覆額:古時女子十五歲,方以簪束發(fā)如成人,稱及笄。初覆額,指未束發(fā)時頭發(fā)散遮前額的樣子?! 、趧。烘覒颉! 、壑耨R:小兒把竹竿放在胯下當馬騎著玩耍。床:此指坐具。弄:耍弄。二句即為成語“青梅竹馬”之出處?! 、芟硬拢合右?。封建禮教規(guī)定男女授受不親,以避嫌疑。無嫌猜:即無嫌疑猜忌之心,正見天真無邪情狀?! 、菪哳仯汉π叩娜蓊?。以上四句,寫初婚時的羞澀嬌媚?! 、拚姑迹菏嬲姑碱^,形容心情舒暢。白居易《寄元九》詩:“展眉時笑謔。” ?、邏m與灰:指人死化為塵灰。此句謂愿同生死,永不分離。 ⑧抱柱信:《莊子·盜跖》:“尾生與女子期于梁(即橋)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焙蠹匆浴氨е睘槭匦诺牡浞??! 、嵬蚺_:傳說古有丈夫久出不歸,其妻每天登高而望,盼其歸來,久而化為石,遂稱望夫石,李白有《望夫石》詩,亦稱望夫臺、望夫山,傳說有多處,大概皆以山石形狀附會成說?! 、怫奶粒簫{名,為長江三峽之一。滟滪堆即為屹立瞿塘峽口江流最急處之巨石,在今重慶奉節(jié)縣東,因礙于航行,新中國建立后被炸掉?! ?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07/26/23024261248569.jpg" />不可觸:李肇《國史補》卷下:“蜀之三峽……四月五月為尤險時,故曰‘滟滪大如馬,瞿塘不可下;滟滪大如牛,瞿塘不可留;滟滪大如幞,瞿塘不可觸’?!薄 ?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07/26/23024262864931.jpg" />猿聲哀:《水經注·江水二》:“自三峽七百里中……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07/26/23024264329050.jpg" />遲:遲留;一作“歸”。二句謂丈夫離家時留下的足跡,都一一長滿了綠苔,可見離家之久。江總《姬人怨服散篇》:“自悲行處綠苔生?!崩畎住蹲源鷥荣洝吩疲骸皠e來門前草,秋巷春轉碧。掃盡更還生,萋萋滿行跡?!迸c此意近。 黃:一作“來”。白居易《秋蝶》:“秋蝶黃茸茸?!薄 ?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07/26/23024269073651.jpg" />坐愁:猶言深愁?! ?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07/26/23024270637771.jpg" />早晚:猶何時。陶淵明《問來使》:“爾從山中來,早晚發(fā)天目。”李白《口號題楊征君》亦云:“不知楊伯起,早晚下關西?”三巴:指巴郡、巴東、巴西的合稱,今屬重慶?!度A陽國志·巴志》:“(劉)璋乃改永寧為巴郡(今重慶),以固陵為巴東(今重慶奉節(jié)),徙(龐)羲為巴西(今重慶合川)太守,是為三巴?!薄 ?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07/26/23024272254133.jpg" />書:家信。
不道:猶不管、不顧?! ?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07/26/23024275334614.jpg" />長風沙:地名,又名長風夾,俗稱鴨兒溝,今名長風鎮(zhèn),在今安徽安慶市東郊二十九公里處長江邊上。陸游《入蜀記》卷三:“太白《長干行》云:‘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w自金陵至長風沙七百里,而室家來迎其夫,甚言其遠也。”
【評析】
這首詩用女主人公第一人稱的口吻,次第井然而深情綿邈地敘述了一個完整而動人的愛情故事。這對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青年男女,由戀愛而結婚,感情深摯,愛情美滿。可是結婚才兩年,丈夫就遠出經商,而且是到舟行極為艱險的三峽,這就使女主人公格外擔心和思念。獨居的寂寞與凄涼,蝴蝶雙飛的撩撥和引惹,更使她痛感青春空逝,愈增其對丈夫的刻骨思念,于是渴盼丈夫早寄歸信,她將不辭長途跋涉之苦,親往迎接丈夫回家。作者以細膩的筆觸,為我們刻畫了一位天真活潑、善良鐘情、熱烈執(zhí)著、大膽勇敢的可愛的女主人公形象。這種帶有市民意識和反禮教色彩的藝術形象,在李白以前的詩歌中還是很少見的,我們不能不佩服詩人李白的敏感和卓識。
孟郊
孟郊(751—814),字東野,排行十二,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郡望平昌(今山東安丘)。少隱嵩山,稱處士。屢試不第,貞元十二年(796)中進士,時已四十六歲。四年后方調溧陽尉,又四年辭官家居。元和元年(806)冬,鄭余慶為河南尹兼水陸運使,奏孟郊為水陸運從事、試協律郎。后鄭余慶為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又召孟郊為其節(jié)度參謀,試大理評事。孟郊攜妻赴任,途中暴病卒。友人私謚“貞曜先生”。兩《唐書》有傳。孟郊潦倒一生,但頗有詩名,時與韓愈并稱“韓孟”。為詩刻意苦吟,思苦奇澀,韓愈稱其“劌目心,刃迎縷解,
章棘句,掐擢胃腎,神施鬼設,間見層出”(《貞曜先生墓志銘》)。所以蘇軾稱他“詩從肺腑出,出輒愁肺腑”(《讀孟郊詩二首》其二),并將他與賈島并稱“郊寒島瘦”(《祭柳子玉文》),稍寓貶意。而張戒則曰:“世以配賈島,而鄙其寒苦,蓋未之察也。郊之詩,寒苦則信矣,然其格致高古,詞意精確,其才亦豈可易得!”(《歲寒堂詩話》卷上)差近公允。孟郊詩今存五百余首,有《孟東野詩集》傳世。
列女操
梧桐相待老①,鴛鴦會雙死②。貞婦貴殉夫③,舍生亦如此。波瀾誓不起,妾心古井水④。
【題解】
《列女操》,屬樂府《琴曲歌辭》,《樂府詩集》卷五十八引《琴集》曰:“楚樊姬作《列女引》?!痹婎}一作《列婦操》。列,同“烈”。
【注釋】
①“梧桐”句:梧桐雌雄同株,或謂梧為雄樹,桐為雌樹,比喻夫婦,故曰“相待老”。 ?、邙x鴦:鳥名,雄曰鴛,雌曰鴦,偶居不離,故以之比喻夫婦。會:定要,終當?! 、圬憢D:猶節(jié)婦,指從一而終、夫死不再嫁的婦女。一作“貞女”。殉夫:即從夫而死。封建禮教宣揚“貞女不更二夫”。④古井水:喻人心寂然不動,止如古井之水。白居易《贈元稹》:“無波古井水,有節(jié)秋竹竿?!倍渲^烈女矢志守貞,心如古井之水,永遠不起波瀾,意即不改嫁。
【評析】
假如是贊揚堅貞不渝的愛情,尚有可取之處。但看來不像,意在宣揚好女不嫁二夫、從一而終的封建禮教,那就沒有多大意思了。
游子吟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①。誰言寸草心②,報得三春暉③。
【題解】
《游子吟》,屬樂府《雜曲歌辭》,《樂府詩集》卷六十七:“漢蘇武詩曰:‘幸有弦歌曲,可以喻中懷。請為游子吟,泠泠一何悲?!钟小队巫右啤?,亦類此也。”《全唐詩》題下自注云:“迎母漂上作。”按:漂為“溧”之誤。韓愈《貞曜先生墓志銘》謂孟郊“為溧陽尉,迎侍溧上”。孟郊于貞元十六年(800)為溧陽(今屬江蘇)尉,二十年去官,詩當作于此期間。
【注釋】
①遲遲:時間長久貌?! 、诖绮菪模盒〔莸哪垩?。 ?、廴海捍禾?,春季三個月,故云。暉:陽光。
【評析】
這是一首歌頌偉大母愛的絕唱,千百年來傳誦人口,歷久彌新。開頭二句,寫出了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深情。中間二句,通過一個縫衣的特寫鏡頭,集中地表現了母親對即將遠行的親生骨肉憐愛難舍、關懷備至的復雜心情?!懊苊堋?、“遲遲”,連用兩個疊字,更使這種深篤之情盡在不言中,令人回味無窮。最后二句,運用比興手法,將偉大的母愛比作春天和煦的陽光,將子女比作在陽光哺育下茁壯成長的小草,將平常的母子之情升華為宇宙間育物無私、知恩厚報的真淳感情。全詩純用白描手法,質樸自然,明白如話;語淺情深,親切感人;以小見大,深寓哲理。宋長白曰:“孟東野‘慈母手中線’一首,言有盡而意無窮,足與李公垂‘鋤禾日當午’并傳。”(《柳亭詩話》卷二十六)劉辰翁曰:“全是托興,終之悠然不言之感,復非睆寒泉之比,千古之下,猶不忘談,詩之尤不朽者。”(《唐詩品匯》卷二十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