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紅豆生南國

2017中國最佳中篇小說 作者:林建法 林源


紅豆生南國

◎王安憶

1

身前身后都是指望他的人,依常倫排序,第一是他生母。

生恩和養(yǎng)恩孰輕孰重,難加分辨。論先后,沒有生哪來養(yǎng)?論短長,生是一時,養(yǎng)卻是一世,既無法衡量比較,便順從現(xiàn)實,從來不提生家,一心侍奉養(yǎng)家。所謂養(yǎng)家,其實只阿姆一人。他從未見過養(yǎng)父,領(lǐng)過去時,只阿姆自己,阿爹賣豬仔去了菲律賓。那時節(jié),人都是賣來賣去的,他的賣價是三百斤番薯絲,如今看來極賤,但阿姆罵他,是當價昂的說,意思花大錢沽他來,卻不乖,又無用,可見是個賠錢貨!他被罵慣了,時不時還會挨幾下打,別的他不在心,唯獨“三百斤番薯絲”這句,多少有些傷他,起來隔閡。雖然一上來就知道不是阿姆的小孩,也知曉即便自己的小孩,疼他也疼不過阿姆這樣。但這一句,讓他成了勞力,豬仔似的。六歲那年,阿姆決定去菲律賓找阿爹,與一伙同鄉(xiāng)人付出一筆錢,夜里上一條大木船,登船時又被為難一番,嫌他太大,不是阿姆說的四歲,要加價。阿姆心疼錢,就罵他吃得多,長得快,三百番薯絲再提一遍。途中起風(fēng)浪,木船幾乎搖散,他被幾個大人壓在底下,聽見阿姆變了腔的叫喊,應(yīng)不出聲。阿姆吵得太兇,受人呵斥,一艘巡邏艇突突開過去,借了燈亮,他和阿姆一上一下看見,都是驚恐失神的眼睛,仿佛分離有萬萬年,彼此換了物類卻還認得出。

大木船登岸香港島,一邊找工做,一邊打聽阿爹消息,是一段極苦的日子。在新填地街租下半間屋,說是屋,其實是替人看檔,夜里拉下卷簾門,鐵皮柜上鋪開席枕;天白卷簾門拉上去,便卷起鋪蓋,將柜里的干鮮貨擺上柜面,大人小孩各自走開。阿姆到后面碼頭打雜,他則上學(xué)讀書。一日里只晚飯起炊,就在路邊露天點一個火油爐,下一鍋面線,母子倆吃一頓熱食。那兩餐都是混,倒也不曾挨餓。因這條街多是水果檔,唾手可拾,刀尖剜去爛眼,余下一角填肚腹。也因此,成年以后他不愛吃水果,果肉里總有一股腐味似的。

街對面是一間戲院,專演粵劇,小孩子們常溜進去玩。倘有戲班住場,守門人沒看牢,潛進后臺。那一掛掛戲服,一頂頂頭面,妝臺上的鏡子交相輝映,架上的刀槍,紅綠纓子,空氣里有一股粉香,好像天上人間。曾經(jīng)從廣州過來劇團,紅線女頭牌,天不亮就排隊購票,一人只得四張。他們這伙小孩子代人占位,一個位換一角幣。天熱,卷簾門里,一夜睡過去,一身痱子,他們本來就睡馬路。占位的收入,集起來替阿姆買一張票。那一天,阿姆早早從碼頭回來,煮了面線,吃畢后洗澡洗頭,穿一身香云紗衣褲,搖一柄蒲扇,扇面灑幾滴花露水,過到街對面,堂堂正正走進大門,看戲去了。劇團的團長是個北佬,叫他們“小鬼”,廣東話里不是好話,但大陸那邊過來的,尤其官場上的人,有些君臨天下的氣派,所以就還是歡喜的。

都是苦慣的人,他又年紀小,不解事,就受得住煎熬。不知不覺間,他們從貨檔里搬出來,搬進一間正經(jīng)屋子;又不知不覺間,阿姆自己開起一小間貨檔,打老鼠會得的本錢。這時候,他也大了,十二三歲的人,個頭長過阿姆,穿了白衣白褲的校服,頭發(fā)斜分、梳齊,騎一架自行車,游龍般出了街巷。先給食檔送菜,然后上學(xué),下學(xué)后再送一輪。這一輪就帶有饋贈的性質(zhì),即將過夜廢棄的菜,不如做人情。阿姆少罵他許多,再不提三百斤番薯絲的話,預(yù)見到將要靠他。菲律賓那邊的人,一是無音信,二是不指望,香港是唐人的地方,阿姆和他已經(jīng)住慣了。

他上的是一間愛國學(xué)校,師生中有激進分子。左翼思想往往培養(yǎng)文藝氣質(zhì),因二者都有空想的成分。具體到他,困窘的現(xiàn)實里,更需要開辟出另一個空間,存放截然相反的儲藏,就像新填地街對面的劇院,舞臺燈光里的男女麗人,上演一出出戲文。說是古事,可誰又真知道,總歸和今日不同,凡不同的事物,都推到古遠,三皇五帝就是至仁至德。所以,他自小往文藝青年的方向走,喜歡讀書。學(xué)校鄰近,專有一間書鋪,租售現(xiàn)代文學(xué)作品。魯迅的文章對少年人顯得過于嚴苛;劉吶鷗一派的都會小說,在社會底層的人生又忒奢華;批判現(xiàn)實主義,比如茅盾的《子夜》,一方面,和前者同樣,聲色犬馬,另方面,卻有一個堅硬的壁壘,即資本主義運作體系,中學(xué)生的認識難以攻破,令他生懼,于是便退回來;巴金的《家》《春》《秋》,是他喜歡的,雖然也是離他的生活遠,但因有著常情被他理解并感動,然而那皇皇巨作,眾多的人物,反復(fù)的情節(jié),社會各階層樣貌,幾乎是先天的存在,非人力所創(chuàng)造!所以,他攫取作榜樣和練習(xí)的,是戴望舒,徐志摩,還有林徽因“桃花,那一樹的嫣紅,像是春說的一句話”——說到此,就要感謝五四新文學(xué),開創(chuàng)有白話文的詩與散文,要不,少年人的心事往哪里安放呢?反過來說,正因為有了這些新詞,方才啟動心事,否則,他們還不自知。這也就是啟蒙的結(jié)果吧!

這樣,他就在自習(xí)本上寫下一行行句子,寫海、遠山、礁石般的一串離島、天上的云——香港的天空,實在是很活躍的,氤氳集散,一忽兒推擁,一忽兒鋪平,一忽兒成風(fēng),一忽兒化雨。心情也隨著搖曳,一忽兒舒朗,一忽兒沉郁,一忽兒陰,一忽兒晴。文字多少是夸張的,偏離客觀真實,加強主觀性。他就變得多情善感,常在無人處獨自出神,甚或流淚飲泣。臨青春成長,一切感受格外尖銳。阿姆的粗魯?shù)膼壅勰ブ?,吃不下的時候硬逼著吃,睡不著時強行關(guān)燈逼著睡;與同學(xué)爭執(zhí),最常見不過了,阿姆卻吵到同學(xué)家去;老師評語稍有差池,那就是全校聳動,校長都出面了。倘若不是“三百斤番薯絲”的前緣,他會與阿姆鬧翻,現(xiàn)在,因有這項自知,便壓制下來。受恩其實是屈抑的,但這屈抑幫了他,安然度過反抗期的危機。

如此的處境里,要他不去想念生父生母,也是不可能的。從“三百斤番薯絲”的賣價推認,一定是極貧寒的人家,否則不至于沽兒鬻女,所以心中并無怨艾,只好奇他們是怎樣的人性,如何喜怒形狀?想必不會是阿姆這樣的強人,而是軟弱認命的;他的兄弟姐妹——他無疑是有兄弟姐妹,否則不會養(yǎng)不下他,倘是有他們,就不會像如今的孤單??唇址欢嘧优娜思?,尤其是兄弟們,呼嘯而過,呼嘯而往,當然的,免不了要爭食爭衣,阿姆卻從未讓他受過饑寒。這么想,并非要將兩家作比較,生和養(yǎng)如何比較?兩項缺一項,就沒有他。即便在最寂寞最苦悶,他也不曾生出過厭世心,相反,還有些享受呢!所謂情何以堪,其實還不是有“情”才“何以堪”?一個有情人總歸是慶幸出生于世的。文藝專是為培育有情人的。

其時,他的有情還未邂逅革命,處在漫生漫長狀態(tài),仿佛天地間皆是,又仿佛,是一個空洞。如果這樣無目的的階段再延后一個時日,戀愛就會充實他的濫情,可是男生普遍晚熟,看不見,甚至害怕,為了躲避還要繞道走。要過若干年,方才醒悟,然后勇進,這且是后話了。如今,他的知己是同性朋友,和情欲無關(guān),而是同道的性質(zhì)。這位同學(xué)少他一歲,因他晚讀書一年。同學(xué)籍貫浙江慈溪,以鄉(xiāng)土論,應(yīng)是蔣系三民主義,可偏偏追崇毛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也愛讀書,讀的是哲學(xué)和政治,嚴復(fù)的《天演論》,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瞿秋白的《多余的話》,馬克思的《共產(chǎn)黨宣言》。同學(xué)的說話,他多半不懂,說的人自己也不全懂,但辭藻是華美的,共和國,放射光芒,仿佛海上生明月。兩人都激動著,濕潤的海風(fēng)吹拂臉和身子,云一層一層垂下來,最頂上的一層,鍍有金邊,是落日的余暉,海鷗就在金邊上下飛。離島在暮色中忽隱忽現(xiàn),忽起忽沉,天公順手撒下的一串碎石,帶著人家、稼穡、漁獵。漁火閃爍。再一會兒,云層與海平線合攏,滿天星斗。演說結(jié)束,一片靜謐,一個更宏大的華美籠罩下來。他們站起身,回家去了。

同學(xué)的父親,在碼頭拆船廠做工,一口養(yǎng)活幾口,家境甚至不如他,但有父有母,又有兄弟,氣勢就磅礴了。再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貧窮是常態(tài)。

外頭說香港勢利場,其實是胼胝手足,打和拼。有一陣子,他近乎艷羨,看同學(xué)慷慨激昂。兩人個頭高矮一般,但那一個手腳比這一個粗壯,聲氣也是粗壯的,一雙細目炯炯有神。而他,此時已戴上近視眼鏡。視力,也是性格,使他行動反應(yīng)都要遲緩一步??赐瑢W(xué)大敞衣襟,任風(fēng)吹起額發(fā),張開雙臂,像是迎接時代,又像時代迎他走來。

歷史,大約在某種程度上,真是天地人感應(yīng)。這一年,世界左翼力量忽然積累到臨界點,這股力量來自冷戰(zhàn)格局下意識形態(tài)對峙沖撞,大約還有發(fā)育期荷爾蒙水平激增的緣故。戰(zhàn)后嬰兒潮一代人,急躁地成長著正義的概念,理想主義各辟路徑,每一個局部的孤立事件,先后成為邏輯鏈上的一環(huán)。刺殺肯尼迪,古巴革命,切·格瓦拉,中國大陸“文化革命”,巴黎五月風(fēng)暴,香港反英抗暴——文藝青年終于遭遇激進政治,那段日子,即便日后付出代價不小,回想起來依舊心旌激蕩。罷課,游行,集會,沖擊港督府,印刻傳單——他寫了多少文字?。≡鹊娘L(fēng)清云淡忽就變得炙熱。他覺得正在靠近他的同學(xué),同學(xué)的思想變得容易理解,更要緊的是,能量。原先他總是跟不上,就像一個氣短的人,現(xiàn)在,他踩在同學(xué)的腳窩里。甚至,他開始,逐漸地,能言善辯。筆尖更加流暢,一向的短句延為長篇累牘,總也收不住,收不住。他的文章被校外的報刊采用,迅速傳播。他來不及將草稿上的文字刻到油紙上,就有一名女生自報做謄抄公。晚上,教室里,他寫文章,她刻鋼板,同學(xué)呢,推油印滾筒,同時向他輸送思想。這思想在遞進,向著遠大的目標,他險些又要跟不上了。

女生的娟秀的字,刻在鋼板上變得棱角分明,英氣勃發(fā),使他的文章增添戰(zhàn)斗力。他們這三人行組,成為學(xué)校運動的核心層,當風(fēng)潮平息,運動解體,三人行還延續(xù)著,結(jié)局卻出乎所有人意料。

二男一女的組成結(jié)構(gòu),多半是一對一加一,就是說,一對戀人加一個無關(guān)的人,這個人常被稱作“電燈泡”。羞怯的少年愛戀,“電燈泡”的存在很重要,不止作用于假象,有利輿論,更可緩解單獨相向的窘迫。所以,這一個多余的人又是必要的人,被雙方拉攏,成為三人行的中心人物。時間進行,事態(tài)發(fā)展,倘若有一天,第四個人加盟,成為二對二,便水落石出,各歸各位。然而,情竇初開,往往蒙昧不明,難免清濁混沌,生出錯來。女生來自上海,香港社會階層劃分,地域的因素占一定比重,江浙滬甬先天有一種優(yōu)勢。這靠海吃海的一帶,多是以勞力謀生計,并不因此為上下,但潛在的,多少劃分出親疏遠近。這樣,女生和同學(xué)在地緣上就是同類,智能上也旗鼓相當。他不至于自謙是蠢物,但是,千真萬確,缺乏他們那樣的光彩,聲色照人。做他們的朋友,他很驕傲,也很感激,倘不是他們接納進三人行,就連目下這一點發(fā)揮也沒有了?,F(xiàn)在,他們的出行,變兩人為三人。隨在那兩個身后,不是跟不上,而是自覺地退一步,看著他們的背影。同學(xué)的手臂張得更開,馬上要飛起來。

女生飛起來的是裙裾,還有齊肩的黑發(fā)。再加上海鳥,羽翼繚亂眼睛,熱辣辣的。

有一晚,他們忘了時間,埋頭在工作里。忽然,教室的門推開,阿姆進來了。他的心怦怦亂跳,不知道阿姆又會罵出什么不堪的言語。不曾想到,阿姆沒有出聲,目光掃視三人一遍,停一停,退出門去。那兩個愕然相覷,他則埋下頭,匆匆收拾起東西,來不及告辭一聲,跟上阿姆。昏暗的星光下,阿姆快步走著,他不敢走前,又不敢落后,母子倆一前一后走過無人的街道,走進家,那小小的臨街的一間屋。前面是阿姆的貨攤,后面的余地相當局促,但還是隔給他三十英尺,白天收起床鋪,作書房,夜里放下,是臥室,他就有了個小世界。隔著板壁,聽到阿姆上床,關(guān)燈,搖動蒲扇。他不敢出大氣,心中惶惶的,聽蒲扇越搖越慢,漸漸止息,一夜平安。早上起來,阿姆的臉色很平靜,方才知道,事情過去了。要過些時候,阿姆方才對這一晚的印象發(fā)言,大大地驚他一跳。但事實證明阿姆的洞察力,超人一等。

這一段狂飆歲月,將他們閑暇時讀的書,全用上了。法國大革命,俄國民粹運動,三民主義,五四新文學(xué),中共“九評”,毛澤東“我的一張大字報”……不分先后排序,一股腦進入年輕頭腦的思想,一股腦化作行動,冒失的,魯勇的,一往無前,再一股腦闖下窮禍??墒?,青春要不是這樣的,便是虛度,就像沒有長大就老了。歷史很快完成一個循環(huán)的周期,猶如風(fēng)暴襲來迅雷不及掩耳,轉(zhuǎn)瞬間大潮退去。市面恢復(fù)秩序,港督政令順達,學(xué)生們回到課堂上,繼續(xù)學(xué)業(yè),為彌補荒廢的功課,比之前加倍克勤。當然,事情并非說完就完,法制社會必將體現(xiàn)威權(quán)。體恤他們學(xué)生,正當成熟和未成熟之間,不至于入監(jiān),但相應(yīng)的處置是免不了的。運動積極分子中,同學(xué)受罰最重,開除學(xué)籍;女生雖被允許在讀,但終究升學(xué)失利,上了一所兩年制會計學(xué)校;他呢,學(xué)校遲遲不授予畢業(yè)證書,似乎猶豫著不知如何發(fā)送才好,從嚴心有不忍,從輕無法向上交代。所有在港的愛國學(xué)校均受到政府擠壓,面臨存亡大計,一時難以顧及,于是便擱置起來。

后來回想起來,這段日子頗有一番喜劇性,在當時可是煎熬。先是阿姆怕他出事,在阿姆的經(jīng)驗里,所謂出事,無非是想不開尋短見。因此,亦步亦趨,他走到哪,就跟到哪。凡高興與不高興,他都愛往海邊去,這就更令人緊張,不敢離開眼睛。阿姆這樣一個女人,從命運中練出來一派強悍,太不合這意境。她哪里管這些,跟著不說,還要喊他。他就想起幼年時偷渡的大木船上,被壓在人底下,阿姆在上頭踩來踩去地喊他,又辛酸又厭煩,還有一種滑稽。后來,他不出門了,日日將自己關(guān)在他的三十英尺里,可是,很快就關(guān)不住了,因為阿姆要出門。出門去哪里?去學(xué)校!想不到會鬧什么事,他又喊不住,只得跟著去,就變成他跟她。

阿姆熟門熟路, 徑直走進校長辦公室, 叱問為什么不讓畢業(yè), 我的仔——他倚在門邊墻上,聽阿姆說出這幾個字,耳生得很,阿姆曾幾何時稱他作“我的仔”?稱他的話有各式各樣,記得最牢是“三百斤番薯絲”的瓜葛,猛聽見這昵稱,只覺得窘。稱過“我的仔”,接下去的是一串溢美之詞。阿姆大贊“我的仔”多么乖,文章又好,放在古時,定是狀元郎!她呢,就是誥命夫人。

他聽不下去,可誰能攔得住阿姆?不過,阿姆的策略是多變的,下一回去,便不再作聲,坐在校長室的辦公桌前。校長親自奉茶,她看也不看,只喝自帶的涼茶。愛國學(xué)校的校長都是有普羅思想的,阿姆屬他們關(guān)懷與救贖的階層,所以不會說狠話,而是百般哄她。不能說全是阿姆糾纏的結(jié)果,也不是一點沒有,總之,學(xué)校最終發(fā)放了畢業(yè)證書,鑒定也還看得過去。此時,升學(xué)考試已經(jīng)過去,只能等下一年,他不愿意繼續(xù)讓阿姆供衣食,也對學(xué)校生活心生厭倦,就應(yīng)了一個小報校對的聘用,做工了。之前,同學(xué)憑借父親的人脈,在一艘遠洋輪當水手,頭一趟出行便是往澳洲。臨別前,三人行再聚,就是散伙宴了。三人都喝了酒,酒又都跑到眼睛里,盈盈的,再變成惜別的話,連他都變得滔滔不絕。事先有約似的,沒有涉及過往的日子,像是要珍藏,又像不堪回首,更可能是,他們跳躍過少年時代,面臨成人社會,那里有著關(guān)乎生計的嚴肅性,過去的都成了閑情。同學(xué)飲干最后一杯酒,說道:你們要好好的,等我回來!猶如壯士出行,二度革命即來,事實上,此一時,彼一時。借“你們”

的復(fù)數(shù),通一己私心,那女生不是低下頭,避開那一雙熱辣辣的眼睛。他向以為他們是一對,郎才女貌。女生雖稱不上絕色,但在廣東籍為眾的本港,江南女子的白皙膚色和細致眉眼,亦有一番過人。而自己,總是處于陪襯的位置,一方面是守分,另一方面,人在事外,從容地看與聽,樂趣并不比當事人少呢!

有一日,下夜班回家,新人多是排在夜班,阿姆還沒睡,告訴說女生來找過他。他“哦”一聲便去沖涼就寢,阿姆還不睡,走到床跟前,說:“男追女,一重山;女追男,一層紙?!彼煤埽銖姳犙?,看著阿姆的臉,不知發(fā)生什么。阿姆將一封信丟在他身上,自去睡了。睡意退去些,他拆開信,竟然是一封情書,抬頭是女生的名字,落款則是出海的同學(xué)。他懵懂著,不知道兩人間的私信為何落在他手里。阿姆方才的話又響了一遍,他有些糊涂,又有些明白。糊涂和明白中,夜班的困乏跑走,徹底清醒過來。他終于懂得女生的用心,可是,阿姆又從哪里悟出?她不認識字,也不認識那女生。待事情進到下聘階段,阿姆娓娓地道來,那晚闖去學(xué)校,見燈底下他們這三人,就斷定其中必成一對,這一對非別人,而是他和她。問為什么?阿姆說:世上人都看得見;問世上人是誰?阿姆說:所有人;問有沒有他自己,回答有三個字:燈下黑!

他與女生之間,自然而然,仿佛已經(jīng)認識一百年,再無隔閡?!半姛襞荨庇小半姛襞荨钡膬?yōu)勢,渾然不覺中,培養(yǎng)出了解和好感?;叵肫饋恚l(fā)現(xiàn)早有交集。一并聽那同學(xué)宣講,接受教育;繼而被指使工作,交代任務(wù);然后同去執(zhí)行,再行匯報。他是領(lǐng)袖型人物,而他們,忠誠,謙遜,崇拜精英,是他的大眾。他伴在兩位身邊,作他們的障眼法,事實上,是給自己作了障眼法。再看筆下的文章,不都是寫給一個人的?吟風(fēng)頌月述的是溫柔心,戰(zhàn)斗檄文唱的是激情歌。本來這一個人不知在哪里,現(xiàn)在知道了,就是她!原來,他想,早就有這個人了,卻不自知,是事態(tài)朦朧,還因為羞怯。許多事都被“羞怯”兩個字耽誤,要不是有阿姆,幫他挽回敗局,人生將是另一番面目。從戀愛一路到婚姻,途中有一個關(guān)隘,有點難住他,就是同學(xué)。甜蜜中的苦澀,是愧疚又是窘。阿姆看出他的憂慮,阿姆就像先知,什么都知道。手里搖著蒲扇,眼睛定定對著前方,說道,同學(xué)是走四方的人,拋得下父母妻仔!他未及追問為什么,阿姆接著說,同學(xué)與他阿爹有同樣的相,雙耳緊貼后腦,前額有一對鼓,這種生相,走遍天下有人幫!他與同學(xué)相處多年,不曾留意這兩點,阿姆只一眼就全看見了。更讓他吃驚的是,阿姆提到“阿爹”這個人,雖然因為尋他才到的香港,可連一張相片也未留下,他從來不去想象“阿爹”的生相,仿佛是一個沒有實體的人。阿姆的話打開一扇門,放他走出情義的囚禁,釋然了。

他們先是和同學(xué)寫一封信,因斟酌字句,延宕下來。婚期日益臨近,最后放棄寫信,代之以一張婚柬作告知。想不到,同學(xué)竟然出現(xiàn)在喜宴上,加盟迎親兄弟團。海上生活與體力勞作使他更加結(jié)實,皮膚是古銅色,雙臂伸開,幾個小孩攀住了打秋千,他再慢慢抬起來,舉座皆驚。送親姐妹團有好幾位向他傳遞眼風(fēng),他則兵來將擋,水來土壅,迎拒自如。顯而易見,已在風(fēng)月場上有過歷練。想一想,那遠洋輪一出幾萬里,停航碼頭多少流鶯,滋潤著漂泊的身體和心。女生選擇這一個,不選那一個,也是先知先覺。他逐漸明白,不只是阿姆,還有現(xiàn)在的妻子,女人大多有特殊的感知能力,這既帶給他好運,也帶來煩惱??傊?,過去和將來,他都要與這種異能糾纏不清,最后敗倒。

雖然是阿姆熱情支持的婚姻,但婆媳關(guān)系跑不脫傳統(tǒng)窠臼,齟齬是免不了的,夾板氣是免不了的,非此即彼的兩難選擇亦免不了。日常生活的篩選相當可怕,漏去的都是好處,留下的且是壞處,因好總是細膩的,壞呢,突出、尖銳和粗糙。阿姆本就是個強人,否則的話怎能夠單槍匹馬,帶他到今天;妻子漸漸地也顯現(xiàn)出強來,為他所料不及。兩個強人都怨他軟弱,他不止軟弱,更是虧負,虧負她們的恩情。阿姆賜予的毋庸說了,妻子,賜予他愛,還有子息。妻子給他生兒子,不是一個,是三個,他很高興不是女兒,而是兒子,要不,他就又多了債主,并且三個。千真萬確,女性是他天然的債主,他生來就是為還報她們的施舍。有時候,當他獨自一人,安靜下來,對比雙方的能量——他從來不評判是非,倘要評判是非,那么一定是她們都對,就是他錯,所以,他只以強弱論。從本性說,阿姆強,妻子尚有幾分溫柔;從遭際看,阿姆受的苦多,磨礪也更大,妻子基本順遂,家境不算富足,溫飽還是有的,可算在和諧環(huán)境中長大,但這種和諧卻在婚后被顛覆,于是崛起,所以,就這項說,妻子的個性是被阿姆激發(fā)起來的。當然,他忽略一點,三人行是因她主動,才有結(jié)果,更可能是潛在的力量型人格;人間事物其實受天意造化主宰,某一方能量上升到傾斜失衡,另一方亦會反彈,水漲船高似的。于是,對峙就保持住了。妻子本是后起,又需服從于長幼尊卑,地位就在下風(fēng),然而,一徑生下三個兒子,氣焰步步高升。自從生產(chǎn)以后,不知是荷爾蒙緣故,或者心理變化,妻子說話聲音粗壯,腰腿圓出一周,臉也寬出一指,原先那個溫婉的女生藏到芯子里,看不見了。現(xiàn)在,她們勢均力敵,平起平坐。他作著評估,現(xiàn)實的煩惱變得抽象了,生出哲學(xué)的理趣,又不純是思辨性的,還有一種溫馨,來自于親緣。一旦她們出現(xiàn),爭端挑起來,好心情煙消云滅,只覺得人生是一場折磨。

后來他與妻子分手,完全是另外的緣由。其時,阿姆已經(jīng)過生,或者說,他拖延到阿姆過生,方才簽署同意書。事實上,婆媳生怨,日積月累,終究消耗了夫妻的親密。妻子離去,他心中是有遺憾的,本來,阿姆不在了,也許他們間的罅隙有機會彌合,可是,冷淡了的夫妻,再度熱情起來的可能幾近于無。不如好合好散,換一種緣分。

阿姆過生,妻子離婚,三個兒子都成年,只有小的還在讀書,費用他包,跟母親住。所以,房子是歸妻子。他凈身出戶,倒也清靜。經(jīng)過這一段冗雜的世事,他對自由生出新的認識。一切善后處理完畢,頭一項要做的事,就是看望生母。

2

三歲跟了阿姆,對生家沒有記憶,前面說了,因阿姆時時提及三百番薯絲,知道是個貧家??砂⒛芬膊皇歉患?,放眼都是一片窮,所以,又像是記得似的。無論閩南故里,或新填地街,那多子女的一戶一戶,都是生家的照相。

阿姆與他生母,是一個娘家村人,溯遠去,連得上親攀,斷不絕音信。他又有心,很會猜,漸漸就將那些鱗爪拼起來龍去脈。生父過生,與他頭生子落地同一年,他雖不信佛,暗地也覺得有因緣。他知道家中連他共三兄弟,他也有三個兒子,不同的是,他有一個姐姐。心里就相信,如果與太太不生隙,也會得一女兒。關(guān)于這姐姐,有一樁事他從未和阿姆說過,就是他們姐弟曾經(jīng)見面。

80年代中,大陸經(jīng)濟改革,香港近邊的保安鎮(zhèn)開發(fā)新區(qū),立市為深圳,姐姐從深圳入香港,在一家車衣廠做工,聯(lián)絡(luò)到他。接起電話,他倒也不吃驚,仿佛早在等待的一日終于來臨。那是八月的下午,出地鐵口,搭乘小巴,需越過一個隧道口。汽車的尾氣洶涌而出,烈日當頭,滿耳發(fā)動機的轟鳴,地面在腳下震顫。他先是虛脫,熱極了,卻不出汗,手腳冰涼。喝下一瓶水,并無緩解,反增添一項,尿急。眼前一片白熾,不知往哪里找?guī)驮谒淼纼?nèi)側(cè)的影地,面壁方便。倏忽間回到窮破的山村,變成極小極小、光屁股的小孩。撒過一泡尿,身上輕松了,手心腳心有一股熱上來,汗如雨下,眼睛里則是淚,糊住視線。他哽咽著,一步高一步低走到小巴停靠站點,上了車。炎熱的午后,極少有人出門,車上只他一個,等一時,還是他一個,便開動了。走一站,停下開門,沒有人上來,再關(guān)門,上路。司機似乎盹著了,整個香港都讓午眠魘住,只有他一個人在哭。

他和姐姐約在荃灣西一家茶餐廳,中巴上的激動平息了。面前的這個婦人,看上去像阿姆的年紀,穿的甚至比阿姆老氣,神情卻很沉著。兩人有一時無語,輪換替對方斟茶,偶爾抬眼,對看一下,又避開。停一會兒,冷氣將熱汗收干,他問:母親——這是經(jīng)過考慮決定的稱呼,母親好嗎?他問。姐姐說:阿姆讓我看你。他注意到姐姐用的稱謂是“阿姆”,而他已經(jīng)有了一個“阿姆”了。他將帶來的東西提到桌上,推過去:代我向母親請安。姐姐說聲:太見外了!他說:自己人!答非所問中完成開場白,雙方吐出一口氣,攀談下去,以往隱約的耳聞此時浮出水面,展開眼前。兩個哥哥都在原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個經(jīng)營茶業(yè),一個養(yǎng)殖蠔田,吃苦是吃苦,回報卻相當可觀。托鄧小平的?!憬阏f,靠到椅背,眼睛看向他,頭一回正視這個弟弟。然后說起自己,嫁的人恰是廣東保安鎮(zhèn)上,開摩托車行,所以,她才可越境到香港做工,月薪抵得過內(nèi)陸人十倍以上。雖然做得苦,可他們從來都是苦做苦吃的人,下一代則可換一種命,一個個讀書升學(xué),習(xí)商習(xí)醫(yī)??疵媲暗呐颂咸喜唤^,他漸漸明白,表面是認親,實質(zhì)上呢,是通告,他們雖然留在苦海,但憑著一己之力,也掙出頭來了。原來,兄姐們并不以為他可憐,反是艷羨的,說不定會問母親,他們的阿姆,為什么是他,而不是他們中間的一個?

最后,姐姐終于沉寂下來,店外面的炎日略微軟弱,他埋了單,站起身,將來——他說,口氣有點猶豫,因為不知道什么時候是“將來”,他口吃起來——將來,我養(yǎng)母親。姐姐依然坐著,靠在椅背,從下往上看這個男人。金絲邊的眼鏡,淡紫色細條紋襯衫,束在米黃卡其西褲里,系棕色牛皮帶,腕上是同色的表帶,面容清爽,看不出年齡,只是發(fā)頂已見稀疏。中環(huán)的群樓底下,匆匆來去的都是這樣的男人,那是另一個香港。姐姐的表情頹唐下去,他不敢看她,轉(zhuǎn)身離開。

之后,他再沒接到來自生家的音信,他也忘記向姐姐作出的承諾,即便不忘記又如何?職場和家室,都近似春秋大戰(zhàn),連他生來直正的秉性,免不了也要動機竅,走曲線。又值時事震蕩,英女王訪中國北京,談定九七回歸,人心惶惶,亦是喜,亦是疑。喜的是,家國同體,名實合一;疑的是百年隔離,水乳能否交融。一時掀起移民熱潮,資產(chǎn)企業(yè)也相繼流出去,股市一路下跌。亂過一陣,忽又平靜下來,大陸政府援手救場,股市反轉(zhuǎn),出去的人又回來,仿佛什么事都不曾發(fā)生,舞照跳,馬照跑。人類是最能隨機應(yīng)變的物種,否則怎能在生物進化中取勝,居萬靈之首。他從愛國中學(xué)畢業(yè),就好比定了終身,一直在大陸背景的公司做事。薪金菲薄一些,好處在于這類機構(gòu)不似英皇體制內(nèi)講求學(xué)歷。隨著港人受教育程度提高,學(xué)歷的迫勢日益進逼,這些年公司招聘的新人,多有碩士博士,甚至牛津劍橋。好在他已立穩(wěn)腳跟,到中上層,下是下不來,上呢,空間也有限。他本無大的野心,但求無過無錯,按時退休,憑他的年資,可得養(yǎng)老金還算可觀,就算是功德圓滿。九七回歸,使他暗中生出些微期許,說不定,說不定呢,會有新天地。他悄然寫下一些文字,有多少日子了,他沒有寫工作以外的字句,那還是少年舊習(xí),禁不住害羞,但又感動。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