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簫吟
鎖離愁連綿無際⑴,來時陌上初熏⑵。繡幃人念遠⑶,暗垂珠淚,泣送征輪⑷。長行長在眼,更重重遠水孤云。但望極樓高,盡日目斷王孫⑸。消魂⑹,池塘別后,曾行處綠妒輕裙。恁時攜素手⑺,亂花飛絮里,緩步香茵⑻。朱顏空自改,向年年芳意長新⑼。遍綠野嬉游醉眠,莫負青春。
【譯文】
郁結(jié)的離愁綿綿無盡,來到路上時正值剛剛黃昏。繡閨中的少婦惦念行人,暗自珠淚滾滾,抽泣著相送車馬踏上遠程。目送著越行越遠,這一去更遙隔水云紛紛。只能回到高樓上極目凝望,整天看春草向著天邊延伸。池塘小別的那一幕令人傷魂;婀娜地穿著薄裙,連踏上的綠草也含妒幾分。那時素手相挽,撥開亂花飛絮,在芳香的草地上漫步同行。一年年春意更新,紅顏卻徒然衰損??茨蔷G野上嬉游醉酒的人群,你可別辜負了美好的青春。
【注釋】
⑴鎖:謂結(jié)郁不散。
⑵陌上初熏:語本江淹《別賦》:“陌上草熏?!毖?,同“薰”,指香氣。
⑶繡幃人:指閨中思婦。幃,帳子。
⑷征輪:遠行的車子。
⑸目斷王孫:用《楚辭》:“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句意。王孫,通稱貴族子弟,此代指青草。
⑹消魂:亦作“銷魂”,形容悲傷愁苦時的情狀。
⑺恁(rèn)時:那時。
⑻香茵:指草地。
⑼向:臨,到。
【品賞】
這首詞為詠物托懷之作。據(jù)說是作者出行前留別愛妾之作(沈雄《古今詞話》引《樂府紀(jì)聞》)。作者詠芳草以留別,寫出了閨中思婦傷離恨別的形象和遠行游子睹草思人的情懷。上闋以閨中思婦的口吻出之,寫她送別行人的情景和思念游子的情懷;下闋以游子的角度落筆,寫他回憶往日歡會的情景和思念愛人的情懷。全詞大量化用前人詠草的名句,并與作者的立意融為一體,極大地深化了作品的內(nèi)涵,給人以豐富的聯(lián)想。如上闋連用江淹《別賦》、《楚辭》句意;下闋“池塘別后”,令人想起南朝詩人謝靈運“池塘生春草”(《登池上樓》)的名句;“綠妒輕裙”,反用五代詞人牛希濟“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生查子》)的詞意。詠物而不著于物,托物抒懷,即景生情,立意深遠;用典而不使人覺,自然貼切,了無痕跡,似是信手拈來,實乃精心構(gòu)思,從而使本詞成為別具一格的詠物抒懷的佳作。
【作者素描】
韓縝(1019—1097),字玉汝。靈壽(今屬河北)人,后徙雍丘(今河南杞縣)。宋仁宗慶歷二年(1042)進士。官至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出知潁昌府,以太子太保致仕。贈司空、崇國公,謚莊敏。存詞僅一首。
(高克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