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抗戰(zhàn)打響了,父親離開了家

人生路漫漫:南懷瑾家族三代的人生浮沉 作者:南小舜 著


1936年,父親短暫地回過一趟家。只住了一個月,便又起身返回了杭州。父親離開時并不知道,母親已懷上了我。

1937年,日軍發(fā)動了“七七事變”。全面抗戰(zhàn)開始。北京、天津、南京、上海相繼在日軍的炮火中淪陷,國民政府西遷重慶,數(shù)百萬中國人民在日軍的槍炮與刺刀下失去生命,無數(shù)同胞流離失所、家破人亡。九州陸沉、四?;茧y,中華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時刻。

1937年,在浙江省樂清縣翁垟鎮(zhèn)池頭村,我出生了。

一、抗戰(zhàn)打響了,父親離開了家

1936年,父親短暫地回過一趟家。只住了一個月,便又起身返回了杭州。父親離開時并不知道,母親已懷上了我。

1937年,日軍發(fā)動了“七七事變”。全面抗戰(zhàn)開始。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相繼在日軍的炮火中淪陷,國民政府西遷重慶,數(shù)百萬中國民眾在日軍的槍炮與刺刀下失去生命,無數(shù)同胞流離失所、家破人亡。九州陸沉、四?;茧y,中華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時刻。

1937年,在浙江省樂清縣翁垟鎮(zhèn)池頭村,我出生了。

這一年,我的父親南懷瑾已從浙江省國術(shù)館畢業(yè)。國難當頭,雖然祖父祖母不停地催促他回家,但心系天下的他,依然起身由杭州徑赴四川成都,去大后方參加抗戰(zhàn)。父親在這樣艱難的時刻,沒有回到自己的父母妻兒身邊,而是選擇了遠走他鄉(xiāng)。這一件事一直是我童年時期的一個心結(jié)。直到我后來慢慢長大了,漸漸了解了父親的為人,了解了父親那時正在為之努力的事業(yè),才慢慢地理解了他。當年的他是一個滿腔熱血的青年,自然無法眼睜睜地看著祖國大地上戰(zhàn)火紛飛,聽憑國人同胞慘遭殺戮和摧殘而無所作為。更何況當時的他,心中早已想的是“蒼生”“救國”“收拾山河”,這從他留下的許多詩中可以看到。在那樣一個時刻,他明白個人與民族、家庭與國家的命運是緊密相連、不可分割的。救國就是救家。

在風起云涌的1937年,父親做出了他必須做的選擇。而我的童年,也就此注定了將在沒有父親的日子中度過。但幸好,我有母親、祖父、祖母。那一個養(yǎng)育了我的父親南懷瑾的家庭,也將一樣為我傾注心血。

二、有擔當?shù)纳倌?/p>

抗日戰(zhàn)爭時期,我們家住的上池頭村緊靠山邊的地方。山上樹木叢生,有墳塋墓穴;山腳下又排列著一具具尚未入土的棺木,一到夜晚,氣氛更是陰森恐怖。每到傍晚來臨,因為害怕鬼祟出現(xiàn)作怪,我總緊緊跟在母親、祖母的身邊,寸步不離。祖母擔心我們晚上害怕,常常講些前人舊事,包括祖父的身世、為人、作為以及父親小時候的事情等,吸引我們的興趣,讓我們不再想那些可怕的鬼怪。

我的祖父南仰周是1888年生人,名光裕,在家族中屬于“光”字輩,字仰周,號化度。我其實很小就知道這些,但認識到這背后的意義,卻是在很久以后。看著祖父的名諱和自號,“仰望圣周,化度萬民”,那是何等的胸襟和氣概!這樣看來,我的父親從小立志高遠,便一點也不奇怪了。這是有其父必有其子。

祖父是個遺腹子,從小練過武,所以身體一直很好。說起來,祖父自打12歲起,就挑起了這個大家庭的重擔,也是人中俊杰了。祖父意志頑強,從不服輸,很小就跟著人學習經(jīng)商。那時他經(jīng)營一家雜貨店,既賣米,也賣布。就這樣努力打拼,一點一滴積攢,最后總算讓全家過上了還算殷實的生活。在那個艱難的時代,憑借自己的勤勞能夠達此成就,是極不容易的。后來,祖父從老宅搬家到地團葉,重新開店做生意。這個村絕大部分人姓葉,很少有人姓南。由于祖父為人正派,思想老成,行為方正持重,又極為樂善好施,廣結(jié)善緣,于是逐漸為當?shù)厝怂蛹{。又因曾籌資修建陡門(蓄水放水的水閘),防御水害,累積的嘉言美行頗為當?shù)厝怂粗貍黜灐.敃r祖父在地方上聲譽很高,甚至還被推選為了鄉(xiāng)長。

祖父布置的課業(yè)對父親的影響是一輩子的。父親后來在講課或者與弟子們對話時,常常引用《朱子治家格言》的最后兩句話:“讀書志在圣賢,為官心存君國?!弊x書求學問的目的,除了學門技術(shù),填飽肚皮,更重要的是完善自己的人格。若是做了官,便要心存國家,以天下為己任。這一些都是祖父從小教育父親的道理。祖父的教育對父親的成長,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

祖父看人的直覺非常敏銳且獨到,對一個人精神、身體方面的狀況有著非同一般的洞察力。有一次祖父告訴父親說:“你那個私塾先生我看是‘不久之客’了。”所謂“不久之客”,意思就是“命不久矣”。父親聽不明白,旁邊人也不懂,于是就有人問他:“你怎么知道的?”祖父說:“他的神已經(jīng)松張開了,像花一樣張開了、散了,神色茫茫然,所以說可能不久了。”有人說父親能洞察生死,那樣敏銳的直覺,大概便是繼承自祖父吧!

有時候,祖母也會講父親童年時候的故事。祖母說父親在還是幼童的時候,最喜愛讀書作詩。有一年寒假在家,父親還因著急要回校讀書,不知不覺中竟躲過了被海盜綁架的一劫。這與父親后來決定離鄉(xiāng)別土,去杭城習武可能也有一點關(guān)系。

祖母講述的往事,在我的記憶中沉睡了60余年,至今仍歷歷如故。今日說起,也不怕被人笑我嘮叨史話太無聊。在我看來,這些事都有著人生的趣味和啟發(fā)。60年來,我一直希望自己不要把這些重要而有趣的話題帶去見閻王。

在清朝中葉時期,南家的先祖靠曬鹽、燒鹽發(fā)跡,成為當時樂清翁垟遠近聞名的大財主,并置辦了一處大宅院。這處宅院是兩進七間的四合院,氣勢宏偉壯觀。不過到了曾祖父的手中,盛世早已遠去,這個大宅院的門庭日漸寥落難堪;又歷經(jīng)世代的繼承分割,大家雖然仍住在一個院子內(nèi),卻早已各自分門立戶。原來以商業(yè)經(jīng)營為主的生活,也變?yōu)榱艘赞r(nóng)耕為主。大宅院無可避免地敗落下去,各房之間還存在著爭奪扯皮。祖父南仰周就出生在翁垟鎮(zhèn)南宅后岸這個號稱“四分底”的大宅院里。

我的曾祖父在祖父出生前兩三個月就仙逝了。曾祖父扔下這個破碎支離之家去世后,是曾祖母獨自撫養(yǎng)祖父成人。南家的女性都是非常優(yōu)秀剛毅、堅韌不拔的女性。

祖父童年時經(jīng)歷了伯公當婚、姑婆出嫁等一連串喜事,排場陪嫁開銷后,家里在生活上已捉襟見肘,十分拮據(jù)。伯公們完婚分戶,只有曾祖母和祖父相依生活。最初幾年,曾祖母和祖父的生活也偶爾得到過伯公們的照應,祖父亦與同村的子弟一起讀過兩年傳統(tǒng)的啟蒙書經(jīng)。后來,兄長們各自生兒育女,對怎樣照顧曾祖母的生活,大家便逐漸心有余而力不足。然而,祖父在困難面前不低頭,十三四歲就開始自立了。

祖父童年時也受到過“爭奪”的打擊,但他極力挺過家族內(nèi)的扯皮爭端,不參與、不湊熱鬧。13歲那年,祖父挑起賣綃的貨郎擔,挑著縫衣針、絲線、胭脂、花粉等農(nóng)家農(nóng)婦用的小商品,走村串戶叫賣。祖父白天出門做生意,晚上回來徹夜攻讀詩書。他一生喜好讀書,哪怕天天讀書也不厭倦,但他讀書并不想漏夜趕考場,爭取仕途功名,只求自強自立,做一個知書達理的人。

祖父后來教導我們要勤讀詩書,因為讀書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不可輕視。他說:讀書到用時方覺察可用之喜,將來做事,如果肚子里沒有半滴墨水,什么事都不懂,就會什么事都做不好。年紀小的時候不肯努力攻讀書文,有一天用到它,肚子里拿不出東西來,到那時流淚也是白流,誰來幫你的忙?即便幫了你,你也可能早已成了扶不起的“阿斗”,一生只能自己苦自己了。人活在世上,就是為做好人。

經(jīng)過四五年賣綃的艱苦努力,祖父不僅積攢了一定的錢財,由于不斷自修攻讀,也增長了不少學識,且還積累了許多做生意的經(jīng)驗。除此之外,這一時期,他還修習了一些拳術(shù)套路,身體也壯實了。后來,在曾祖母的支持和鼓勵下,祖父在本村橋邊路口租下一個店面,既避免了行商的風雨之苦,也算開啟了自己的經(jīng)商之路。這個店鋪就是奠基了祖父、我的父親南懷瑾、我三代人生活基礎(chǔ)的“南杏春”。此后,祖父就從老宅搬家到了地團葉,開始開店做生意。

祖父經(jīng)營的“南杏春”很快就聲名鵲起,震動地方。沒過幾年,就積累起資本,并準備在本地選址營造自家的店面了。那時,祖父買好造屋的木料,經(jīng)人介紹,了解到地團橋頭有三間樓房店面要出賣,即現(xiàn)在樂清市老幼康樂活動中心西邊一處空閑土地。祖父看準此處正處于南北要道的橋邊,是經(jīng)營生意的好地段,于是不顧房價高低,一口氣把它買了下來。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隨著時光的流逝,祖父南仰周的故事已經(jīng)少有人知道了,我今日重提祖父青年時期的舊事,只是做為一種感恩和懷念,懷念他對我們的教誨。祖父的教誨幫助我們平安度過艱難的日子。在漫長的歲月里,我深深感受到,沒有祖父對我們童年的教化,也許我們早已被那個不斷折騰的年代所同化,直至被歷史所淘汰,也就沒有今天南家的一切。所以,我一定要將這一份對祖父的回顧和感念,留傳下來。

三、在“老字號”包圍圈中開店

翁垟?shù)貓F葉,因村子里葉氏人口眾多而得名,與臨近的大門山、小門山等島嶼彼此相望,常有漁貨船只往來買賣,有多個自然村結(jié)集在一塊,周邊又與數(shù)個村莊接壤。地團橋頭有一座橋,那座橋是東西兩岸相連接的通道,也是沿江南北行人過往的交通要道。因此地利,久而久之,地團葉這個地方便形成了較為繁榮的商業(yè)區(qū)塊,店鋪密集連接,故又有“地團街”之稱。

祖父幾經(jīng)辛苦協(xié)商,買來地團葉橋頭店面。祖父經(jīng)營之路的一大突破,就是看準這個地方的地利。雖然曾有幾家財主當街經(jīng)營店鋪,橋頭西岸邊還有大財主的商號?!澳闲哟骸痹跇蝾^開張,從坐落位置看,恰在老字號的包圍之中,所以,很多人認為這里的生意難有發(fā)展,但祖父不這樣看待。他說,街市的商機不怕店多,只怕店少,因為商店密集才是商業(yè)的發(fā)展基礎(chǔ)。街市商業(yè)一旦形成集聚效應,其中必然存在著豐厚的商業(yè)發(fā)展?jié)摿?,有了這樣的基礎(chǔ),就不怕沒有生意做。具體得看你自己如何去發(fā)展,如何來運營。路要靠自己去走,生意要靠自己去尋找。任何事情,都不可以條件論條件,若僵化地說理,就會把自己捆綁起來,自己毀了自己。所以祖父不惜高價把三間店面房屋買下了。

地團街上新開設(shè)“南杏春”貨號,和原來老字號之間不可避免會出現(xiàn)競爭對峙,但祖父不管別人怎樣算計看待,他只按自己的經(jīng)營方式發(fā)展生意。他面向大眾,貨真價實,薄利多銷,勤進貨,快出手,關(guān)鍵是和藹待客,以誠取信于顧客?!澳闲哟骸钡牡晏们皰熘桓睂β?lián):“公平交易、童叟無欺;貨真價實、隨客投行?!弊娓嘎氏茸龅讲粨p人利己、惡性競爭的勾當,樹立起了正直實在的經(jīng)營作風。祖父以這樣的經(jīng)商理念拓展業(yè)務(wù),自然不怕顧客不常來。

隨著祖父“南杏春”的生意越做越大,營業(yè)額不斷增加,店里開始缺乏營業(yè)人手。于是,祖父聘來了本家的兩位叔伯親戚做助手,一位是房族光求公,另一位是我們得叫“姨公”的老店員,后來又招收了幾名學徒。那時,沿海附近島嶼的漁民常常缺糧,要買米過生活。祖父從中發(fā)現(xiàn)商機,騰出中間的店面,附設(shè)米行生意。祖父明知米市利廣,涉及到百姓家家戶戶的生計,但因來購米的人大多是貧苦百姓,祖父心有不忍,故而堅持平價銷售,薄利多售,并且堅定地拒絕任何囤積居奇、欺行霸市的行為。即便商業(yè)經(jīng)營,利字當頭,他也有著自己的堅守。

據(jù)祖父的同齡人講,祖父的經(jīng)商天賦特別高,用家鄉(xiāng)話來說,就是他做生意的本領(lǐng)不同一般。祖父曾說過,生意它不會求你來做,要你自己來尋生意做。許多大商家的體會也是這樣,商家的發(fā)達真的離不開自己去尋求機會。

“南杏春”附開米行后,又陸續(xù)在西邊間增添了布匹、廣貨(小百貨)經(jīng)營。這樣的多品類經(jīng)營商號,類似于現(xiàn)在的農(nóng)村超市或者綜合商場,但在當時都是率先首創(chuàng)。這樣的經(jīng)營場合,讓大家都感到奇特,顧客一上門,吃的、用的、穿的,可以一路買到底。

祖父的經(jīng)營策略,讓“南杏春”的生意更加紅火,也更貼近大眾。臨近島嶼方圓百里的人們,大家都知道南先生的“南杏春”商號貨物齊、貨品真、秤實、尺準、價格合理、人面又客氣,可謂是有情有禮。生意不論大小,來者不論老少,祖父都一樣歡迎,同等相待。

祖父受大家稱贊的,還有一手與眾不同的高明的禮品包裝技巧。他包出來的禮品造型美觀,四邊角如墨斗線彈過一樣的端直。他這一手遠近無人可比。在過去的農(nóng)村,這一本事也是店鋪營業(yè)的重要吸引力之一。老字號那些人敬佩不說,后起之秀們也十分仰慕。后來我在翁垟街商業(yè)部門工作時,那里出名的包裝手就曾當面對我贊嘆祖父的超群技巧。

在“南杏春”中興的年代,社會上流通的幣值有兩種,銀圓和紙幣,但人們習慣上還是以銀圓交易為主。一些想發(fā)橫財?shù)牟涣既耸砍脵C制造假銀圓,以假亂真,擾亂市場。行販、鹽民、漁民、農(nóng)市交易等,時有被蒙騙上當?shù)模障铝思巽y圓。而當假銀圓再被用來交易時,彼此拌嘴打架事件便屢有出現(xiàn)?!澳闲哟骸睂儆诰C合性的商場,營業(yè)的筆數(shù)多,銀圓出入量也大,如果沒有練就快速識別銀圓真假的技術(shù),對商家來說也是發(fā)展業(yè)務(wù)的一大困擾。

祖父在營業(yè)中使用銀圓,不用秤稱,如雕洋七錢三分、袁大頭八錢一分,不用對敲附耳聽聲響,銀圓只要經(jīng)他手一摸,在柜臺上一丟,就能簡單便捷地識辨出真?zhèn)危_率很高,百無一失。地方上的人,沒有不信服他這番功夫的。不時有人上門請他鑒別銀圓的真假,不論有沒有過買賣交往,即便是正在忙,祖父都不會駁人家的面子,為人檢驗完后也從不收人家的好處費。后來,地方人評論祖父的行為,說南先生為地方人的利益服務(wù)都成了習慣,世上沒有幾個人能做到。“南杏春”的生意因此更加興旺發(fā)達。

值得稱道的是,若干年后,父親在臺灣經(jīng)營起了“義利行”,也繼承了祖父的經(jīng)商頭腦和商業(yè)理念。父親深明孔圣人“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的道理,公司的名字也就是父親為人的寫照,一切以“義”為先,“利”為后。父親當時剛開始創(chuàng)辦“義利行”時,自己沒有多少錢,公司能夠募集到啟動資金,靠的都是父親長年累月積下的好人緣。當年倉皇逃到臺灣的人很多,身上多多少少都帶有黃金美鈔。父親人緣好,朋友多,四川的朋友、云南的朋友、浙江的朋友、同鄉(xiāng)的親友,甚至一些“民意代表”“游擊司令”都來找父親,愿意把黃金美鈔交給他,同他合伙做生意。父親初到臺灣能很快站穩(wěn)腳跟,生活與事業(yè)就都有了很好的著落,與他身上繼承的祖父的商業(yè)基因很有關(guān)系。

做生意,實際上也就是在做人。大家認可你的為人,才來照顧你的生意。出于信任,才把錢投資在你的店鋪。這一點,父親的理念與祖父豁達、不計較一分一厘的經(jīng)商智慧其實是相通的?!傲x利行”的經(jīng)商理念,與祖父當年經(jīng)營“南杏春”的理念一脈相承。但歸根結(jié)底,這樣的理念,其實都是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營養(yǎng)的“儒商精神”的體現(xiàn),把做生意和做人結(jié)合在了一起,講究有德行、有人品、講道義的商業(yè)精神,絕不為了金錢,而喪失做人的良知。

四、新春遭搶劫

祖父當年經(jīng)營的“南杏春”貨號生意最發(fā)達時,每天至少有四五人在店里忙碌。掌管柜臺營業(yè)的主要是光求公、姨公和伙計學徒,祖父自己做賬房(會計)兼理進出庫存。逢年過節(jié),伙計學徒等吃飯都要輪流換班。營業(yè)中收來的銅板,因生意太忙,伙計們只好站在柜臺邊往銅錢籠里擲。那是一個木制的喇叭口柜子,好多銅板自然散落在店堂中。到了打烊時分,學徒拿掃帚掃到簸箕里收起。

每到農(nóng)歷年底,一般在臘月二十四日前,祖父就盡力調(diào)動銀錢,購足貨源,儲足幾十袋大米,每袋約裝100千克,供應市面到元宵節(jié)。到了春節(jié)后,大米往往盡數(shù)售空,只剩下幾十條空麻袋扔在一起。這時,店堂里最多的是營業(yè)匯攏的銀錢。

1927年農(nóng)歷正月十六那天,祖父把銀圓一筒筒包裹整齊,法幣一扎扎捆好,疊在店堂。他自個兒盤著圍巾,腳踏火箱,坐在賬桌旁算賬到深夜。突然,店臺門發(fā)出幾聲巨響,祖父急忙把十字燈滅了,躲在暗中觀察。只聽見巨響未了,成排的店門隨聲倒下。一個強盜靠近祖父身旁,祖父即出手推搡,不料圍巾被揪住。祖父循著圍巾轉(zhuǎn)勢抽身,飛步伏在邊門上。再一看,發(fā)現(xiàn)店內(nèi)已滿是盜匪。寡難敵眾,祖父抽身躍上堆放雜物的矮屋,縱身落地,踩著布襪直奔翁垟鎮(zhèn)鹽兵駐地,請求官兵捉拿盜匪。

幾聲巨響也驚動了祖母,她出來想看個分明,未走幾步,一個望風的匪徒便惡狠狠地抓住了她的手,卻正好握在祖母的玉手鐲上。祖母臨急生智,萬分鎮(zhèn)定地說:“我不是東家媽(老板娘),是燒飯的傭人?!本瓦@樣,她邊說邊縮手后退,并順勢將自己的手從玉鐲中抽出,趁盜賊得到玉鐲的空當,立刻躲到暗處。她睜眼看著二三十個劫匪,拿起扔在地上的幾十條雙絲麻袋,起勁地塞進去銀錢、貨物、布匹等,最后每人馱上一口袋,一溜煙地離開了。待祖父帶了鹽兵來捉拿盜匪時,那些強盜的船只已開到江心。鹽兵雖放了幾槍,但因射程不及,只能眼巴巴地看著他們揚長而去。

祖母說,店鋪里聚集的銀錢貨物,瞬間被一劫如洗,只留下灰塵在空中紛飛。祖母埋怨祖父掙來的錢不肯買田地,只想去存著修橋補路。如果當初買了田地,遇到盜匪也不怕,盜匪也拿不走那些田地,還說如果店里沒有那幾十只空米袋,也許不會被搶得那么干凈。

五、積善之家有余慶

“南杏春”商號被搶劫的消息傳開后,不只激起了地方大眾的憤怒,甚至百里外的許多知名人士都前來問候安慰。大家除了對搶劫的海盜深表痛恨之外,也勸慰說,南家只有財物被劫是不幸中有余慶。因為南家獨苗,我的父親沒有被盜賊綁架走,這是不幸中的萬幸。財多財少都是身外物,左手進,右手出,那是今生的命。

眾人在憐憫南家遭遇、表達同情的同時,都想知道那天父親南懷瑾在哪里,他究竟是怎樣擺脫劫匪的魔爪的。大家一直議論,此次南家遇劫,劫匪的企圖應當不只搶劫財物,綁架南家的獨生兒子進行勒索才是他們最險惡的目的。只要人質(zhì)在手,就可以獅子大開口,要贖金比搶劫還要厲害??上?,匪徒雖老謀深算,卻運氣不佳。

祖父在教育上從不含糊。那時候想方設(shè)法,托人情送禮物,花了不少氣力,把父親送到了縣第一小學插班,讀六年級。父親在此上學期間,往往是祖父早上雇船送父親到學校就讀,到了晚上他卻自己租船回來了。祖母就只好瞞著祖父,第二天早晨不作聲地又雇船送父親去學校。父親在學校住不到兩天,又自己回來。這樣反復往來多次,祖母實在忍不住說,這事一旦被你父親知道,你我都會受到責備。祖母便叫父親向祖父坦白,說出自己在學校受委屈的事。

于是父親對祖父說,自己在課堂里聽老師講的功課,大多已明白。老師的提問,自己不但能答出來,而且回答得很精辟,引起了其他同學的嫉妒。在班級里,自己年齡最小,個子又矮,同學個個都比他高大壯實。于是在教室或?qū)嬍抑校瑢W會調(diào)皮地攻擊他、戲弄他。反正所讀的課本內(nèi)容很一般,父親覺得不如自個兒在家自修進步更快,因此,他也就無心繼續(xù)留在學校里讀書了。

祖母說,父親不到6歲就開始在本地讀小學,那時就很不在乎學堂的功課,聽課也很不認真,有時下課間隙還跑回來吸奶。上學時,路上遇到好玩的,就玩?zhèn)€不停。有一次,父親被田頭放水的景象所吸引,就在那里玩水忘了上學。一個認識他的地方前輩看父親背著書包在田頭玩水,他知道祖父對兒子管教很嚴,就趕來告訴祖母,說父親沒到學校去,一直在田頭玩。祖母忙摸了一把銅板作小費,拜托這位前輩再過去提醒父親,趕快去上學。如果祖父知道父親偷懶逃學,回來訓責的難關(guān)是很難過的。祖父若是嚴厲地教訓起來,一般人很難接受。

父親幼年時受到祖父啟蒙教讀后,有了自修自通的能力。祖母說,父親有過目不忘的記性,也不會固執(zhí)地啃著老本子不放,會自己找書讀,自己揣摩領(lǐng)會,能無師自通。

離開柳市高小班后,父親在家更加專心自修,無心去學校聽課。由于祖父管教得法,第二年春季,父親考取了樂清縣立高等小學。祖父怕他無心上學,特地安排他寄宿在樂成鎮(zhèn)的老朋友林家。這一年放寒假,父親回家自修。往年,父親通常是過了正月二十才返回縣城學校上課,但遇上盜匪這一年的正月十六,父親卻無故著急著要提前回去。若是以往,對父親要求很嚴的祖父是不會輕易允許的,但那次不知什么緣故,祖父也居然一口答應,說想去就去吧,所以,父親中午就雇船返回了縣城。于是,正月十六的深夜,盜匪在家里沒有碰到父親,想要綁票勒索換取贖金的計劃,自然沒有得逞。

父親那次究竟是如何躲避過強盜劫匪的?是他的命運巧合,還是偶得天機?

其實,父親從小就被人稱為“佛子”,冥冥中總像有菩薩保佑,常常會在無意中逢兇化吉。“佛子”這一稱呼的由來,與父親的出生有關(guān)。父親出生于1918年3月18日。那些年祖母始終沒有懷上孩子,一直到26歲,才生下了父親。因為祖母在生下父親前曾經(jīng)誠心誠意地求神拜佛,所以人們都說父親是求來的“佛子”。父親出生后很多親友來祝賀,都想要多看兩眼,多抱幾下,沾一點福氣。只是奇怪的是,祖母生下父親后便再也沒有生育,于是父親就成了南家的單傳、獨苗。這在當時一戶人家里往往有許多孩子的年代,是極其罕見的現(xiàn)象。父親按照南氏家族“嗣元應德光,常存君子道”的輩分排序,屬“?!弊州?,譜名諱“常泰”,別號“玉溪”,是南氏家族的第二十五代傳人。

祖父的家教向來十分嚴格,但是,有嚴父就有慈母。祖母愛子心切,經(jīng)常在關(guān)鍵時刻站出來,擋在父親和祖父之間,充當緩沖。所以父親有時稱呼祖母是“觀世音菩薩”,因為每次父親有難,祖母就會菩薩顯靈,于是父親就總能安然度過危機,化險為夷。聽父親說,有一次他和鄰居的孩子吵架,雙方互相罵到彼此的祖宗。父親當時嘴快,一時罵錯了,罵了自家的祖宗,在當?shù)剡@是被看作有辱門楣的事。祖父得知后大發(fā)雷霆,不由分說,一把將父親推到門前的小河溝里,不讓他上岸。周邊眾人急忙勸說,同時馬上去找“菩薩”。祖父的“兇脾氣”名不虛傳,堅持要用家法。這一幕,就好像《紅樓夢》里“寶玉挨打”一回,一直要到“王夫人”出面,祖父這尊怒目金剛才作罷。年少的父親就這樣由慈祥的祖母救了下來。雖然父親是獨子,但祖父依然對他嚴加管教。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嚴父與慈母,才能培養(yǎng)出后來那樣的父親。

父親后來在臺灣,與祖父祖母隔海相望,又不通音信,心中十分思念,寫下了好幾首詩歌,比如那一首有名的《丙午母難日懷雙親》,講的就是父親在生日那天,想念祖母的心情:

空談懷想報慈恩,此恨茫茫欲斷魂。

歷劫幾能全骨肉,對人不敢論亡存。

寄情幻夢為真實,仰護平安托世尊。

讀禮每慚言孝道,碧天無際淚無痕。

父親其實心中十分明白,不在自己母親的身邊,說多少報恩啊、懷念啊之類的話,其實都是空的,內(nèi)心的愧疚和痛苦,也只有自己知道。經(jīng)歷過那么多患難,加上兩地音信斷絕,十分思念卻又不敢去打聽家里人是否安好,生怕打聽來的是不好的結(jié)果,只能在心中默默地為遠方的家人祈禱、祝福,希望他們平安。但無論如何,終究是自己的錯,不能陪伴在父母身邊。所以每次想起《禮記》中關(guān)于孝道的文字,心中就十分慚愧。慚愧而痛苦,欲哭無淚,卻又沒有辦法。這是父親內(nèi)心的真實感受,讀來令人動容。

六、打抱不平“萬銀完”

遭劫過后,祖父并沒有因這場人患所造成的困難而灰心喪氣。那些世俗的商家以為會少一個競爭對象,豈知祖父對重振生意信心十足。盡管面前的生意開展及生活支出有重重困擾需要他解決,祖父仍然以尋常心態(tài)去努力進取。不久他便開始與周圍一些真誠交往的朋友共同籌資,重振“南杏春”,店里的生意很快就重回了正軌。周遭的人沒想到“南杏春”的主人如此輕易地扭轉(zhuǎn)局面,都非常驚訝。他們沒想到那一場場、一幕幕的生意,已經(jīng)為祖父積累下良好的聲譽,為他的重整旗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

早年聽祖母說,祖父那時重新起家,除了還清借款外,積蓄的家私雖不算是當?shù)刂睿谏钣枚壬弦殉袚闷鸶辉H思业拈_支。但祖父做生意的本事不同于一般商人,他對金錢的態(tài)度也不同于一般商人。他賺到了錢往往不為自己著想,喜歡把錢拿出去修橋補路。修橋修路的事情一開始做,祖父手上的錢再多,也像水一樣地一直往外流。雖然那是一種無限的付出,但祖父絲毫沒有吝嗇。地方上很多人說祖父只為別人著想是在做傻事。

那個時候,地方上一些忠厚老實的種田戶和以勞力為生的平民百姓人家,時常會無故被有錢有勢的人欺侮,或受到地痞無賴尋釁滋事,或遇到土豪劣紳巧取豪奪。每到這些時候,祖父就會放下自己手頭上的事,出面奮力為人家打抱不平。只要自己有理在手,祖父向來不怕對方錢多勢大,總是不畏強暴,挺身抗爭,毫無畏懼,從不姑息,直到為人家討回公道才罷手。

記得就在我們家店鋪遭遇搶劫后不久,一位外來的孕婦牽著一個女孩乞討到地團街,突然在茅廁里臨產(chǎn)。附近的好心人家雖也都能極力相助,使她能夠安然分娩,還拿出小兒舊衣,將嬰兒包裹好??墒堑搅擞懻撊绾伟差D這母子三人之時,大家卻又顧左右而言他,表示力不從心。

祖父得知此事,立即叫家傭美常婆與祖母一起趕去問清情由。獲知那女人是流浪到此,孩子未懷到足月就突然降生,現(xiàn)在無地安身。祖父二話沒說,便叫人雇船送她回到原籍縣東的家,又包給她5塊銀圓,用于月子里的開銷,并祝她母子平安生養(yǎng)。

此事傳開后,眾人贊不絕口,說地方上的有錢人也有不少,但能這樣慷慨解囊的,卻并不多見。南先生能做到,但恐怕少有后來人。所以,祖母后來就叫他“萬銀完”,意思是說祖父做起生意來,賺錢快,用錢也快,縱有萬兩銀錢在手,為公益、為助人、為打抱不平,猶如自家的事一樣,花錢如流水,多少也不夠用。到了沒錢可用的時候,才回過頭來,重整生意,努力賺錢。但祖父就如此過了一生,從來不改初衷。

祖父宅心仁厚、一心為民的公德心,無異于是最好的家教。對父親,或者孫輩的我們,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父親曾經(jīng)在20世紀80年代末去過美國,講了幾次學,效果很好。回國后,許多美國朋友就想父親再度赴美,但父親最終都拒絕了,他當時說:“我是中國人,在臺灣30多年,儒、釋、道三家學術(shù)都講過許多次了,對得起臺灣了。美國的朋友當然也是朋友,但總想到還有十一億自己的同胞,希望自己將來能做些事情,我得先對他們盡些綿薄之力!”就像祖父對身邊的鄉(xiāng)民們有著忍不住的關(guān)懷,總想施予援手一樣,父親也無法忘記自己的同胞,每時每刻都在想著如何為他們盡一份力。

七、購銷救荒糧

老家樂清縣早年以縣衙所在地劃定為界,分為縣西、縣東兩個區(qū)域??h西的多個鄉(xiāng)村散落在沿甌江北岸江畔至樂清灣。西鄉(xiāng)南端起于甌江入??卺^,北接南宅、地團等村落,面對東海三岔海口。甌江流域以岐頭山為屏障,截江水南北分流,注入東海之濱。每當臺風來臨,海潮乘勢襲擊,常導致農(nóng)作物被淹,河水變咸,稻禾不長。故有“沿江,沿江,十年九荒”的民謠流傳。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以糧為本”。1929年,樂清縣西鄉(xiāng)、沿江一帶遭逢百年罕見的大旱,致使早晚兩季糧食顆粒無收。岐頭、南宅、翁垟?shù)鹊氐呐R海鄉(xiāng)村,災情尤甚。地團村百姓飽受饑餓煎熬,別說無錢買米,就算有錢在手,在當?shù)匾矡o米可買。地團葉、翁垟街上原有的幾家米行,在源斷糧絕的窘境下,無奈地做起了無糧的米市生意。

“南杏春”附營米市,同樣缺少米糧供應。祖父目睹這一情狀,立刻暫緩了其他業(yè)務(wù),聚集了所有銀錢,孤注一擲,開始買糧救荒。他去拜見有余糧的商戶,以當下市價為前提,請求人家開倉賣糧,救濟生民。剛開始,大多數(shù)人都懷疑他是借救荒之名投機取巧,要發(fā)災荒之財,哪里相信他是真心實意救荒,不是唯利是圖。祖父完全不理會別人對他的抨擊和懷疑,以現(xiàn)批進價,加上加工成本,只求做到購銷平衡,就平價賣出。他購置的糧米,一概就地加工,借租當?shù)氐耐翂?,并雇傭本地的男女勞力進行壟谷、搗米、篩糠、扇米等手工作業(yè)。祖父所雇傭的勞動力,均以每日三餐飽食保證,以壟糠米糠折價代償工錢,不足報酬的部分,當日記賬,按月結(jié)算,發(fā)米代錢,補足工錢。公公正正,絕無投機取巧。

后來,地方人發(fā)現(xiàn)祖父這樣的加工辦法其實是一舉兩得,既壓縮了運送成本,確保經(jīng)營成本的價廉,又幫一些無錢買米的貧苦人家,解決了沒有糧吃的問題。那個時代的很多百姓,對祖父的救荒行為念念不忘。直至悠悠歲月沖刷了歷史的過往,時光流逝,祖父的舊事與現(xiàn)今的人們漸行漸遠。經(jīng)歷了上個世紀幾十年里的境遷人異,知道祖父為人與事跡的人已經(jīng)越來越少。但那些還知道祖父為人的本地老人,在閑談時仍然會不自覺地談起祖父的往事,每次聽見,都勾起我們莫名的思索與感懷。

祖父當年救荒,可以說是放下了一切。他甚至跨出店堂親自去向周邊的大戶人家求情討面子,爭取他們開倉賣糧。不論對方的態(tài)度如何、數(shù)量多少,只要人家肯出賣谷糧,他都是道萬分的感謝。那時,他唯一的念頭就是讓店里天天有米售,雖然不能完全滿足需求,但至少可以緩解一下貧窮人家無米下鍋的苦境。

在救荒的數(shù)月時間里,祖父在周邊地區(qū)求購谷糧,幾乎把糧戶賣家都走遍了,應賣的,該買的,全都買盡賣盡。那時地方的紳士、名流及族中的長輩等,都盯著當?shù)氐囊患颐T望族,盼這家望族能體恤饑民疾苦,開倉賣谷。

祖父剛起買谷救荒的念頭,自然第一時間也想到這家名門望族。他們家廣有田園世產(chǎn),又是當?shù)卮髴?。祖父第一步就是去游說他們家賣糧,希望帶個好頭,開啟后續(xù)的示范。沒想到,那個望族家庭對救荒毫無心思,不僅一口回絕祖父的好意,還出言不遜。祖父是由大家推舉,應眾人的意思求拜他們家門的,本沒有太多的個人利益沖突,考慮到若因此與那人爭論起來,造成開盤不和,反而影響后續(xù)的事態(tài),不利嗣后的賑災。于是,祖父只道“陌路窄道相讓過,何求往來重相逢”。商談不攏,不歡而散。

祖父為人善良、有信義、商業(yè)信譽好,之前凡是碰到有益地方百姓的事,只要他出面去講情說理,幾乎沒有說服不了的人,也從沒出現(xiàn)過糊涂遷就、惹出后患的事情。這次,他為救荒賣糧受了挫折,卻依然從容應對,憑白受了冤枉氣也不與他人沖突糾纏下去,一心以大局為重,只為達成救災的目的,這份胸襟實在難得。幸好,世上沒有走不過去的路,這件事并沒對祖父后來的買谷救荒造成影響。

當年有人問過祖父,那人不肯賣糧救災,為什么你一直不說話。祖父回答說:我與他爭執(zhí)不休,浪費精力有何益處?不如自得安寧,留更多時間和精力去尋找更多的糧源,何必與他們多費口舌、徒耗時間?

我在后來參與父親主持籌辦的金溫鐵路項目的工作中,經(jīng)常想起祖父的這件事。祖父為救災荒而到處向人籌糧,父親為金溫鐵路四處奔波籌資,兩件事雖然規(guī)模有大小,但本質(zhì)是何其相似??!

八、沖破禁令做流通

上世紀60年代的一天,我在下村去發(fā)布票的路上,突然遇到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伯,他走過來拉住我的手,很嚴肅地問:“南仰周先生是你的祖父?”當時我被問呆了,不知他是什么人,怕他從前與祖父有過節(jié),今日來找我出氣。老伯卻旁若無人,很高興地講起祖父當年救荒時遇到過的一件逸事,說祖父不顧官府的禁令告示,不懼個人身價的得失,在官兵的百般刁難中鎮(zhèn)定地沖破禁令,成功地組織運送了救荒米糧。

此時,我才明白這位老伯也是當年做谷米的商販。在祖父經(jīng)營米行時期,他與祖父是一對搭檔,也是好朋友。當年祖父向當?shù)啬羌颐T望族求買余糧不成,便把眼光投向更遠的地方,打算到遠處那些糧食豐收的地方去搜羅糧源。祖父認為,只有找尋到那些有糧源且能夠隨時流通的糧市,才可能應對漫長的糧荒危機。當時,這位販谷米的老伯對下一步收買稻谷的計劃和祖父想到了一處,就是到縣東虹橋鎮(zhèn)的集市市場去買糧。

當時的虹橋集市是農(nóng)歷逢三帶八的日子開市,集市如同當今的展銷會一樣,人來人往,非常熱鬧。集市買賣主要以農(nóng)副產(chǎn)品為主,包括山貨、耕牛、豬仔等,可以說羅列陳雜,應有盡有。而且,集市上交易自由,谷米、雜糧是其中的大宗買賣。只要談妥價格,帶足錢幣,幾乎是要多少就有多少。

然而,有這樣好的市場,沿江販賣谷米的商行為何不到這里做買賣生意呢?這里有一個特殊的時代原因。當時浙東的海防可以說一片混亂,海盜四起,官兵無力平定。為打擊海盜匪賊伏海伺機打劫商船,或上岸綁人勒索贖銀,當局就出臺了一個“漏?!蓖ǜ妫航辜Z食在海防邊界處販賣流通,更要防范偷運出海走私賣給匪盜,若賣糧給海盜賊匪,則罪同匪盜論處。一向從事谷米買賣的生意人,尤其害怕官場黑白不分,招來橫禍官司。一旦被扣上勾結(jié)匪賊的罪名,輕則受牢獄之災、人財兩空,重則性命不保。所以,他們都被官府的禁令告示嚇退了。

對于這則“漏海”禁令,祖父曾對那位老伯說:“我早已斟酌過,禁令的條文律法在于警告大家不要跟海盜交易,但我的所作所為,是為解決當?shù)貫拿竦某燥垎栴},是救急救災。而且,救災面前,我們不應怕那些災禍,更不能只考慮將來的個人得失。是非功過,就讓時間來證明,讓歷史來說話?!?/p>

祖父又對老伯說:“你們也知道,我要做的都是正直的事,即便是因此身遭災禍,我也要奮勇向前,救人于苦難。明日請你們與我同往虹橋鎮(zhèn)?!弊娓改俏慌笥汛鸬溃骸跋壬缬H自上場,依你的救荒聲譽、你處世的正義與魄力,我一定隨先生同行,絕不退卻?!?/p>

第一趟去虹橋集市市場,他們就收滿了兩河船稻谷,約在兩噸左右,祖父與那老伯隨船押運。當船只順利到達地團時,河岸兩邊擠滿了民眾,大家議論紛紛,又敬仰又好奇,說現(xiàn)在只有南先生能不顧一切,挺身挑起重擔,沖破這條禁令,帶領(lǐng)我們走出困局。祖父當即告知眾人,一次順利不代表絕對的平安,往后的路還很長,難免會碰上意外,不過我心已決,不管將來怎樣,我都會忍辱負重,堅持到底。

祖父不夸夸其談,不唱高調(diào)子,因為他的滿身正氣,許多難事迎刃而解,仿佛無事不能成就,無路不可通行。他怕那個老伯受牽連,決定一人做事一人當,此后就只帶著店里的伙計、學生趕赴虹橋集市收購,并與伢郎(中介人)商定,讓他們認準“南杏春”的貨號。由他們聯(lián)手收購的三船、五船糧食,連續(xù)不斷被運回地團街。倘有增購,為防中途有小人搗亂作惡,祖父都是親臨壓陣。

到了農(nóng)歷的十二月,祖父更是長計劃、短安排。因考慮到年關(guān)臨近,大家忙著過年,春節(jié)期間,人人又忙于人情往來,集市交易也會暫停,祖父便計劃臘月十八那一市,全力買足年底至次年元宵節(jié)前的儲糧。祖父認為,十八市那天,是年底買賣最旺的日子。因年終將至,家家要錢用,買東西的人少,整個市場必然會供大過求,價錢應不會上浮。

臘月十七日,祖父捆扎好大量錢幣,帶著四五名青年伙計前往虹橋集市。臘月十八那天,祖父放開收購,買到二十來噸稻谷,足足堆滿十八支河船。因船隊結(jié)集醒目,為謹防小人乘機搗亂,祖父中餐時便請了各位船主一起吃飯,席間告訴他們:“在運送途中,每只船首尾要緊緊銜接,不可落伍掉隊。如遇賴楞欺詐勒索,你們不要怕,只管奮力前進;若遇地頭蛇帶人攔劫上船,我會過來應對,你們就帶其他人,全力配合前行,切勿松勁停船。平安到達后,另發(fā)賞錢?!?/p>

飯后,祖父的這支漕運船隊便浩浩蕩蕩從虹橋集市向縣西進發(fā)。祖父套著短衫,系著腰圍,一身威武坐在首船前頭,右邊放一柄鐵杵(短武器)。船到縣城三河岔口,岸邊站了五六名背槍的官兵。他們擋住去路,聲稱要檢查糧食通行。祖父看是官兵,也不慌亂,輕輕雙腿一提躍上堤岸。那幾名官兵拉下臉孔,神氣十足,要扣留糧船。祖父從容不迫,表現(xiàn)得很不客氣地說:“船上的稻谷,是地團饑民的救命糧,上到天神,下到百姓,哪個不知,你們難道不知道嗎?你們?nèi)绻欠蠲榭?,遵照了哪位地方官差遣,就請拿出公文來!?/p>

那幾個官兵看祖父精神抖擻,似來頭不小,不是一般好欺負的商販,一時瞠目結(jié)舌,愣在原地,含糊搪塞道:“我們奉聯(lián)防禁令告示,秉公查辦?!?/p>

祖父聽完,心中知道他們并不是受了公命,只是互相慫恿,準備在外弄點外快給自己開銷花費。祖父亦清楚,這些當兵的小卒,餉銀不多,只想撈些油水,沒法與他們多說什么大道理。于是,祖父遞過去一張片子(有點像現(xiàn)在的名片),叫他們收好片子交差。又道:“長官如說你們私自放行,請他照片子地址找本店發(fā)落?!?/p>

幾位官兵知道,用片子的人都不好惹,便緩和了態(tài)度。祖父也清楚,秀才碰到兵,不能說理,便故意生氣地說:“你們因公事差遣,也是辛苦,但我買糧救荒,辛苦不說,還要受你們氣!”說完一甩手,轉(zhuǎn)身回了船上。

就這樣的,祖父一邊給他們戴高帽子,一邊也給他們提了個醒,暗示他們自己并不好欺負,不要胡亂假公濟私。祖父回坐到原位上,暗示伙計來周旋。機靈的小伙計一邊給官兵們遞煙點火,吊幾個人的胃口;一邊從懷里掏出五六塊銀錢,遞到班頭手中,拱手致歉說:“你們忙公務(wù),我們要趕路。”就這樣兩邊顧全,算圓了場,而后喊著各自方便,開槳行舟。一支船隊便順勢行舟,直奔地團街。

老伯的故事從旁佐證了祖母的講述,讓我對祖父當年的所作所為更加欽佩。在與我分開時,老伯又說:你祖父經(jīng)營生意以來,為人公正,從無過錯。他錢來得多、來得快,不是剝削來的,是他真有經(jīng)營的本事。更可貴的是,他為地方公益,錢也散得多、散得快。不像那些勢利商人,只為自己,對世人卻很冷酷無情。

祖父過去的那些人生經(jīng)歷,深深地烙印在同代人的記憶中,留下了許多回響。目送老伯離開后,想到現(xiàn)在一些人對祖父還有著如此強烈的懷念與欣賞,我又一次心生感動。

九、修建地團陡閘

度過那場不同尋常的買糧救荒困局之后,次年春天的作物早熟又豐產(chǎn),祖父才有機會放下繼續(xù)買糧的重擔。沒有了那種搶救生民的緊迫感,祖父又將生意全面經(jīng)營發(fā)展起來。經(jīng)過兩三年努力,店里盈利大增。

鈔票多了起來,祖母說祖父的心又歇不住了。果然不出祖母所料,祖父很快動起了花錢的腦筋,他盯上了早已破敗不堪的地團陡閘。那陡閘破洞叢生,不要說應對臺風襲擊,連平日堵隔咸潮逆淌也有困難,嚴重損害了附近農(nóng)田、河流的水利,極易造成農(nóng)業(yè)歉收,非常影響百姓水源的正常使用。

祖父下決心整修地困陡門。他招來了有名的造閘師傅,經(jīng)現(xiàn)場勘察,擬定了方案:不動老閘,改為向外伸移位置,重造一座軟土清基,用英國產(chǎn)水泥勾縫砌體的新閘。不拆除老陡門,令新舊并存,既省錢又省工,也更加鞏固穩(wěn)定了當?shù)氐乃麪顩r。

1933年初,修建地團陡閘的方案商定后,祖父率先拿出大筆的啟動資金,同時希望大眾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互幫互助,共興水利事業(yè),匡正本地水源。祖父的錢早已就位,并用于購足水泥及石頭,后續(xù)開支雖已登記資助名單,但十有七八還不到位,但祖父從不催款。祖父后來對人說,興建公益是個人自愿的功德,只能鼓勵動員,不是欠賬還債,去逼人給錢。

祖父一動心干公益,祖母就發(fā)愁,因為祖父一上勁,根本不計較自己付出多少。造陡閘就更不得了,雖然清基、運水泥、搬塊石等小工義務(wù),人力日日皆滿,但修閘師傅的飲食、工錢尚無著落,其他的伴隨費用也日漸窘迫。祖父把做生意的本錢大把大把地往陡閘上送,連店里的伙計也看不下去了,不停向祖母進勸:生意也不照管,店里沒錢進貨會關(guān)門的。然而祖父卻根本不聽不理,一心撲在興建陡門的事業(yè)上。“南杏春”的經(jīng)營,反而面臨冷清下去的局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