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南
關(guān)雎
關(guān)關(guān)雎鳩【1】,在河之洲【2】。窈窕淑女【3】,君子好逑【4】。
參差荇菜【5】,左右流之【6】。窈窕淑女,寤寐求之【7】。求之不得,寤寐思服【8】。悠哉悠哉【9】,輾轉(zhuǎn)反側(cè)【10】。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11】。參差荇菜,左右芼之【12】。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1】關(guān)關(guān):鳥鳴聲。雎(jū)鳩:一種水鳥。相傳這種鳥雌雄情意專一。
【2】洲:水中的沙灘。
【3】窈窕(yǎo tiǎo):容貌美好。淑:指品德善良。
【4】君子:這里指貴族男子。好逑(hǎo qiú):意指愛慕的配偶。逑,配偶。
【5】參差(cēn cī):長短不齊。荇(xìng)菜:一種水草,可以食用。
【6】流:擇取,捋取。
【7】寤:指醒著。寐:指睡著。
【8】思服:思念。
【9】悠:長,比喻思念綿綿不斷。
【10】輾轉(zhuǎn):臥不安席、翻來覆去的樣子。
【11】友:親愛,動詞。
【12】芼(mào):拔,一說擇。
這是《詩經(jīng)》的第一首,對其詩旨涵義歷來就有爭議。今天看來,《詩大序》所謂“《關(guān)雎》樂得淑女以配君子”,應(yīng)該說不失詩之本義,它是上古時代一首描寫男女愛情的佳作。
全詩以水鳥的鳴和之聲起興,引出青年男子對美麗女子的熱切追求與殷殷思念,由于現(xiàn)實(shí)中無法求得,只能借助想象得以實(shí)現(xiàn)。
比興手法的運(yùn)用在本詩中顯得十分典型,尤其第一章,以“關(guān)關(guān)雎鳩”帶出“君子好逑”,“關(guān)關(guān)”之鳴和之聲,正隱喻了君子的熱切好求。反復(fù)出現(xiàn)的重章疊句,既暗寓了君子對淑女的思戀與“追求”,也使詩章在詠唱中增添了韻味,體現(xiàn)了民歌的典型風(fēng)味。
卷耳
采采卷耳【1】,不盈頃筐【2】。嗟我懷人【3】,寘彼周行【4】。
陟彼崔嵬【5】,我馬虺隤【6】。我姑酌彼金罍【7】,維以不永懷【8】。陟彼高岡【9】,我馬玄黃【10】。我姑酌彼兕觥【11】,維以不永傷。
陟彼砠矣【12】,我馬瘏矣【13】,我仆痡矣【14】,云何吁矣【15】。
【1】采采:采了又采。卷耳:一種野菜名。
【2】盈:滿。頃筐:斜口的筐,前低后高。
【3】嗟:發(fā)語詞,無義。懷人:思念人。
【4】寘:置放。周行(háng):大路。
【5】陟(zhì):登高。崔嵬(wéi):山頂,高處。
【6】虺隤(huī tuí):指足病,跛蹷。
【7】姑:姑且。酌:飲。金罍(léi):用青銅制成的盛酒器。
【8】維:發(fā)語詞。以:憑。
【9】岡:同“崗”。
【10】玄黃:指馬的毛色,以此說明馬有病。
【11】兕?。╯ì gōng):飲酒器,形似伏著的犀牛。
【12】砠(qū):山中險阻之地。
【13】瘏(tú):馬病。
【14】痡(pū):過度疲勞。
【15】云何:如何。吁:此處指憂。
本詩妙在不直寫主人公自己思念妻子家人,而以妻子家人懷念自己的口吻寫出,手法可謂別出心裁,想象別具一格。整首詩的“我”,其實(shí)是主人公自己,但詩的表述方式卻導(dǎo)致成為妻子思念想象中的“我”,這就使詩的表現(xiàn)力大增,引發(fā)了讀者的興味。
開首的“采采”,既形象生動,又直接顯示了人物的心態(tài)。兩句“我姑酌”,起了很好的襯托作用,意謂即便如此,還是難以抑制思念之情,以至于最后只能發(fā)出“云何吁矣”的感嘆。
明何琇謂此詩:“此必大夫行役,其室家念之之詩?!保ā堕韵阈∮洝罚┣宕髡鹬^:“《卷耳》,感念于君子行邁之憂勞而作也?!保ā对娊?jīng)補(bǔ)注》)兩說雖屬舊注,卻都言之有理,能切中詩義。
桃夭
桃之夭夭【1】,灼灼其華【2】。之子于歸【3】,宜其室家【4】。
桃之夭夭,有蕡有實(shí)【5】。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6】。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1】夭夭:茂盛。
【2】灼灼:色澤鮮明。華:同“花”。
【3】之子:指這個人,即這個女子。于歸:指出嫁。
【4】宜:適宜。室家:指丈夫家。
【5】有:用在形容詞前的語助詞,無義。蕡(fén):肥大之狀。實(shí):果實(shí),即桃子。
【6】蓁(zhēn)蓁:茂盛貌。
詩以比興開篇,以桃比女子,以桃樹的花、葉、果實(shí)之狀態(tài)比喻女子出嫁的及時、適宜,形象而又恰到好處,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
三句“宜其”,雖用詞有所變化,意思卻是同一的,而反復(fù)運(yùn)用的結(jié)果,產(chǎn)生了反復(fù)強(qiáng)調(diào)、重復(fù)詠唱的效果,加深了意思的表達(dá)。
此詩從內(nèi)容上看,顯然寫的是民間嫁娶之事,而非涉宮廷君主貴族,清人魏源《詩序集義》說“《桃夭》,美嫁娶及時也”,可謂一言中的。“桃之夭夭”,正是“及時”之表征,而此“及時”,又恰襯合了詩中反復(fù)出現(xiàn)的“宜”。
漢廣
南有喬木,不可休思【1】。漢有遊女【2】,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3】,不可方思【4】。
翹翹錯薪【5】,言刈其楚【6】。之子于歸【7】,言秣其馬【8】。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蔞【9】。之子于歸,言秣其駒【10】。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1】休:休息;此處指在喬木的樹蔭下休息。思:語氣詞。
【2】漢:指漢水。遊:同游。
【3】江:長江。永:長。
【4】方:古稱筏子為方。一說“方”釋環(huán)繞。
【5】翹翹:高大之貌。錯薪:雜亂的柴草,這里指生于野地的雜樹林。
【6】言:乃,就。刈:割。楚:荊條。
【7】之子于歸:這個女子出嫁。
【8】秣(mò):喂馬。
【9】蔞:一種植物,可以喂馬。
【10】駒:小馬。
詩篇寫一個男子對女子的思念與追求,然而卻又追而不得,于是便唱出了這首以漢水、長江作譬的短歌。
最可注意者,詩中“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兩句反復(fù)出現(xiàn)三次,漢水的寬闊,長江的寬廣,這是客觀事實(shí),其不可渡越,也就表明了事情本身的不可能成功,作者以此比喻男子對女子的追求難以成功,在情理上是可以說通的;而詩中三次反復(fù)詠嘆,更增加了這種不可能實(shí)現(xiàn)的成分,客觀上具有深長嘆息的效果。
其實(shí)詩中的男子只是單相思,因?yàn)樗非蟮哪莻€女子,已經(jīng)出嫁了,他不過是借此吐露一下自己的情感和心緒而已。像這樣屬于單相思的詠歌,在《詩經(jīng)》中并不鮮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