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五問 “兼美”為何這樣難

紅樓五百問 作者:王家惠


第四十五問 “兼美”為何這樣難

賈寶玉在太虛幻境看了冊子,聽了曲子,飲了美酒佳茗,“自覺朦朧恍惚,告醉求臥。警幻便命撤去殘席,送寶玉至一香閨繡閣之中。其間鋪陳之盛,乃素所未見之物。更可駭者,早有一位女子在內,其鮮妍媚,有似乎寶釵;風流裊娜,則又如黛玉?!辟Z寶玉驚駭之際,警幻對他說:“……故特引前來,醉以靈酒,沁以香茗,警以妙曲,再將吾妹一人,乳名兼美字可卿者,許配與汝。今夕良時,即可成姻。不過領汝領略此仙閨幻境之風光尚且如此,何況塵境之情哉?今而后萬萬解釋,改悟前情,將謹勤有用的工夫,置身于經濟之道。”“說畢,便秘授以云雨之事,推寶玉入帳,將門掩上自去。那寶玉恍恍惚惚,依警幻所囑之言,未免有陽臺巫峽之會。數(shù)日來柔情繾綣,軟語溫存,與可卿難解難分?!?/p>

這是一段很旖旎的文字,也是一段很奇怪的文字?!都t樓夢》一書在藝術上達到那一個時代的頂峰,同時也開啟了后來者的無數(shù)路徑,在這部書中,晚近方才出現(xiàn)的諸如象征派、魔幻現(xiàn)實主義、意識流等等文學手法都出現(xiàn)了,這一段描寫就是一個極佳的例證。曹雪芹在這里給我們一個絕大的象征,同時提出了一個帶有根本性的問題。

他為什么把黛玉、寶釵、可卿合為一體讓寶玉領略?我們可以從前面的《紅樓夢曲子》中找到悟入的契機。第二支《虛花悟》中唱道:“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p>

我在前面已經說過,性、婚姻、愛情是三件互有聯(lián)系卻絕不相同的事情,要做到三者的統(tǒng)一實在太難,甚至根本就做不到,可是人們偏偏要固執(zhí)地尋求這三者的統(tǒng)一,這表達了人們一種追求完美的強烈沖動。賈寶玉生于累代簪纓之族,鐘鳴鼎食之家,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一切人間俗事都不用他勞心,他缺什么?就缺這三樣東西。他本來可以通過不同的途徑得到滿足,可是他要尋求這三者的統(tǒng)一,這就給自己出了一個天大的難題。

若論愛情,自然數(shù)黛玉最純,可是她身體不好,脾氣更不好,目無下塵,出語尖刻,她又和寶玉一樣,對于俗世事務極端鄙視。這樣的人做一個情人最佳,若是做了寶二奶奶,那一種酸臉、小性兒就讓人難以忍受,何況還要掌管賈府這樣一個大家族,絕非婚姻之上選。

薛寶釵恰恰可以填補林黛玉的不足。她端莊沉穩(wěn),人情練達,善于體察幽微,團結上下,是持家的上選。她若做寶二奶奶,定會超過王熙鳳。可是她是一個冷美人,在情感上隱藏太深,就是在閨房之內,也未必盡如人意。

薛寶釵的這一缺陷,恰為秦可卿所擅長。這是一個極其風流裊娜的女子,“擅風情,秉月貌”,在床笫之間可為膩友,但她卻沒有林黛玉那一種純真。

造化生人,就是這樣不完美,誠心給人制造缺憾。于是賈寶玉發(fā)出“美中不足”的哀嘆,他在悲哀的迷茫中不知所從。

西班牙哲學家烏納穆諾認為,愛(包括精神的與肉體的)是為了尋求永存,為了對抗死亡,當我們創(chuàng)生出另一個生命,我們把生命交托于他人,我們就獲得了永存。但是任何創(chuàng)生都表現(xiàn)為生命的分裂,就如最原始的單細胞生物通過分裂自己而增殖。因此愛也同時表現(xiàn)為一種分裂,當我們的肉體緊密擁抱時,精神卻在痛苦地扯離。愛便成為兩性間無休止的爭斗,成為相互的占有與吞食,愛恨交織,肉體結合,靈魂扯離,因此之故,“愛的最深處包含著最深沉的永恒的絕望”。他的看法比較悲觀。

美國哲學家艾·弗羅姆認為,愛的本質是為了對抗人類與生俱來的深刻的孤獨感,因此愛不是占有而是給予,不是如何使自己值得人愛,而是如何去愛別人,不是如何尋找愛的對象而是如何提高愛的能力??上КF(xiàn)代資本主義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觀念,已經把愛變?yōu)橐环N相互的購買至他認為人類可以通過學習愛的藝術達至真正的愛,就如學習音樂、繪畫等等藝術一樣。他的看法比較樂觀。

這兩個人一個出生于20世紀,一個主要活動于20世紀,比曹雪芹晚生二百年,他們都看到了在愛情當中靈與肉的對立,本能與社會的對立。可是《紅樓夢》卻比他們早二百多年看到了這種本能、社會、精神的對立,我們不妨把林黛玉視為精神的象征,薛寶釵視為社會的象征,秦可卿視為本能的象征,賈寶玉就在這三者的對立中迷茫,他的全部痛苦就來自這三者的對立,因此而發(fā)出“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的哀嘆。我們的愛神警幻仙姑卻在他還沒有真正進入這種對立的時候及時地給了他一個完美的結合,這種完美的結合卻不是讓他沉溺其中,只是懸起一面旗幟,樹立一個標的,先讓他嘗嘗只有仙界才有的果子,然后讓他到凡世去尋找。這便是他真正進入痛苦的開端。

于是賈寶玉在現(xiàn)實生活中注定得不到這種完美的結合,他注定要永遠痛苦下去,在痛苦中分裂。因為這個問題是人類發(fā)展進程中帶有根本性的大問題,它本身就包括著生與死這個大問題,它比生與死更大。當人類脫離動物界,它就與自然對立起來,它要超越自然卻注定無法超越,欲掌控自然卻注定無法掌控,缺憾便成為人類生存的本質特征。人類在命定的缺憾中追求完美,這本身就帶有太多悲劇意味。也許人類必須經由這一個太過漫長的悲劇歷程才能夠達至某種新生,達至本能、社會與心靈的完美結合。那一天也就是人類重新回歸自然,與自然融為一體的階段。被上帝逐出伊甸園的亞當與夏娃帶著累累傷痕遍體征塵重回伊甸園,這可能嗎?

曹雪芹并沒有告訴我們可能還是不可能,他不是教人們如何去做,而是把這種現(xiàn)象揭示出來,讓人們去想。《紅樓夢》不是愛情的教科書,是愛情的問答題。

許多《紅樓夢》的低劣續(xù)書也看到了這一種難以解決的矛盾,他們讓林黛玉、薛寶釵、史湘云以及大小丫頭,一股腦兒都嫁給賈寶玉。他們以為這樣一來問題就解決了,那只能證明續(xù)作者天生的沒心少肺而已。他們的心思太簡單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