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內(nèi)在靈光
柏拉圖說,我們生下來就是完整的,但是需要彼此才變得完全。這是個自然規(guī)律?;ǘ鋼碛凶陨砻恳淮缁ò旰皖伾切枰粋鞣鄄抛兊猛耆?;種子擁有自己所有的內(nèi)在潛能,但是需要陽光雨露才能成長為玉米、小麥或土豆。每一首詩、一幅畫、一篇樂章——每一個愛的行為原本就在我們的心底,就像一顆種子,只有經(jīng)歷過陽光雨露的滋養(yǎng),才得以全然地向世界綻放。
我們的內(nèi)在之光尤為如此。有的人稱這個內(nèi)在之光為靈性或靈魂,有些人稱其為神的恩典。但是我們也可以簡簡單單地稱之為“永恒的生命力”,它在不斷地找尋釋放的機會。其實每一個生靈就像一根火柴頭,無論走到哪里,都攜帶著內(nèi)在的火焰。這個生靈來到地球上,像火柴一樣,只有在這個世間找到與之摩擦的事物,才能將自己點燃。我們怎么劃自己的火柴,就決定了我們過怎樣的生活。
我們需要與世間萬物互動才能展現(xiàn)自己與生俱來的完整性,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有些時候我們是自己去劃火柴,有時我們的火柴頭則是被點燃。有時,來自生活的摩擦令人痛苦甚至難堪,而有時又可能為我們帶來自由。很多時候,我們由于自己的內(nèi)在恐懼而盡量避免在生活中摩擦,仿佛這樣,就能免于生活為我們制造的磨損和撕裂。但是,雖然這樣做會令我們的火柴頭完整無缺,但也因此喪失了被點燃的機會。
我們的內(nèi)在之光與火柴不同的是,它不僅僅只被點燃一次就消失了。事實上,我們越擁抱生活、越能與真實的世界互動,我們的火焰就會越明亮。沒有人知道到底為什么會這樣,但是這是事實。不同的靈性派別對這一理論都有所提及。我們每一次與自己的生命體驗真誠地擁抱,都是我們找到內(nèi)在之光的關鍵。
成癮癥的本質(zhì)是人們沉溺在劃火柴的這個過程里——往自己身上劃或往世界上劃——著迷的卻不是喚醒自己的內(nèi)在之光。如果我們不能正視自己內(nèi)在的擁有,如果我們不去挖掘自己內(nèi)在的天賦與才華,我們就會癡迷于外在摩擦的刺激,以為刺激或化學反應本身就是我們的生命力所在。這種刺激可能來源于酒精、藥物、性、危機、賭博或各類高風險的活動。
還有一種更危險的誤解是,以為我們的靈魂與世界相遇的方式只在于與世界的碰撞的過程。其實,當我們癡迷于碰撞本身的時候,我們就徹底喪失了對自己內(nèi)在之光的體察,為了刺激而找刺激,仿佛暴力的體味才是讓我們感受活力的關鍵。
劃火柴是為了點亮黑暗,棲息于世是為了綻放靈魂,這個簡單的道理似乎很容易記住,但是生而為人很簡單,做人卻從非易事。有趣的是,其實有兩種火柴:安全火柴,只能和特定的表面摩擦才能點燃;隨意火柴,只要劃在堅硬的表面就能點燃。這種比喻暗含了我們做人的一個關鍵的真理。
當然,安全火柴的設計初衷是為了防止意外火災。但是,當你的靈魂被點燃的時候,你是哪種靈魂呢——“安全靈魂”還是“隨意靈魂”?很多時候,我們都需要特定的條件才能釋放自己的靈魂,如特定的人、某一類電影或某個具體的音樂。我們都只喜歡某類事物,只愿意和特定的人群交往等等。但是,如果我們投入生活之前處處審查,就會面臨脫離生活、讓靈魂沉睡的危險。另一方面,一個隨意的靈魂,有著孩童和圣人般的不設防,但是同時也要擔負不要隨意放火的責任,也就是不要去隨意開啟那些你無力呵護的心靈。
歷史上最早的火柴出現(xiàn)在公元577年的中國,只是一根浸透了硫磺的小松木棒。當時北齊正陷入北周和陳國的大軍包圍之中,補給緊缺,宮廷內(nèi)炭火用盡,主婦們需要生火做飯和取暖。于是硫磺小木棒便誕生了。400多年之后,陶谷在《清異錄》一書中提到:
夜有急,苦于作燈之愛。有智者,批杉條染硫磺,置之待用,一與火遇,得焰熄然。既神之,呼引光奴。今遂有貨者,易名火寸。
我們也是如此。我們有時候會身陷“夜有急”的情況——可能是一次改變生活的危機或一段看不到前方的靈魂暗夜——我們就需要投入生活,而不是逃離生活,讓自己與形勢對撞來釋放我們的靈魂之光,照亮黑暗。我們怎樣使用這根靈魂火柴很重要,是讓其成為一個一次性的“引光奴”,還是讓我們的那寸靈光等候轉(zhuǎn)變的機會再進行釋放,從而永久地點亮我們的人生?
每一個愛的行為都原本就在我們的心中,像一粒種子,但是都需要經(jīng)歷的陽光雨露的滋養(yǎng),才能全然表達于世。
內(nèi)省時刻
●在你的日記中,敘述你的一段經(jīng)歷——這個經(jīng)歷的摩擦或沖擊讓你的某些真我浮現(xiàn)出來。說說當時是什么讓你的真我挺身應對的?
●在和朋友或家人聊天的時候,舉一個自己的例子來說明成癮與全然投入的區(qū)別。對于你來說,徹底地放開自己,在什么時候讓你活力四射,什么時候又讓你感到能量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