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慧異才,宛如文曲下人間
杜甫七歲的時候,就顯示出了超乎尋常的文學(xué)稟賦。他在大人們面前,不可思議地寫了一首《詠鳳凰》,讓在場的人無不驚嘆不已:
鳳凰出東方,翱翔于四溟。
鳳鳴如簫聲,鳳舞天下平。
唐朝時期,是中國古代吟詩作詞最為盛行的時期,一些文人語落詞出,大多是詠物詠景,說奇不奇,聞?wù)卟惑@。但是,杜甫詩詠的是傳說中的鳳凰,可見他的超凡脫俗、詞意大氣、志向高遠。
在唐朝的民間,還曾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說杜甫是文曲星下凡來到了人間。唐馮贄所編撰的《云仙雜記》中收錄的《文曲星吏》一文,就是專門寫杜甫的:
杜子美十余歲,夢人令采文于康水,覺而問人,此水在二十里外。乃往求之,見鵝冠童子告曰:“汝本文星典吏。天使汝下謫,為唐世文章海,九云誥已降,可于豆垅下取?!备σ榔溲裕靡皇?,金字曰:“詩王本在陳芳國,九夜捫之麟篆熟。聲振扶桑享天福?!焙笠蚺迦胧[市,歸而飛火滿室。有聲曰:“邂逅吾穢,令汝文而不貴。”
后來,杜甫在七律《百憂集行》之中,記錄了自己青春年少時無憂無慮:
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復(fù)來。
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臥只多少行立。
強將笑語供主人,悲見生涯百憂集。
入門依舊四壁空,老妻睹我顏色同。
癡兒不知父子禮,叫怒索飯?zhí)溟T東。
這首詩的意思是:年少之時,無憂無慮,體魄健全,精力充沛,真是朝氣蓬勃。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即當梨棗成熟之時,少年杜甫頻頻上樹摘取,一日千回。由于年老力衰,行動不便,因此坐臥多而行立少。一生不甘俯首低眉,老來卻勉作笑語,迎奉主人。不禁悲從中來,憂傷滿懷。一進家門,依舊四壁空空,家無余糧,一貧如洗。老夫老妻,相對無言,滿面愁倦之色。只有癡兒幼稚無知,饑腸轆轆,對著東邊的廚門,啼叫發(fā)怒要飯吃。
幼年時期,杜甫讀到的第一部詩歌總集是《詩經(jīng)》?!对娊?jīng)》又稱《詩三百》,是中國古代文人從小必讀的書目之一。它收入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五百多年間的詩歌共計305篇。別看杜甫年歲小,可他背誦起《詩經(jīng)》來,卻總是表情豐富,有模有樣。對于《詩經(jīng)》中的詩,杜甫不僅過目成誦,而且還能恰到好處地解讀詩歌的含義。
少年杜甫更喜愛《楚辭》。楚詞是戰(zhàn)國時代的偉大詩人屈原創(chuàng)造的一種詩體,以方言聲韻的形式,來敘寫楚地的山川人物、歷史風(fēng)情,是我國第一部 浪漫主義的詩歌總集。他喜歡屈原的《離騷》: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视[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紛吾既有此內(nèi)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汨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
宋代著名史學(xué)家、詞人宋祁說:“《離騷》為詞賦之祖,后人為之,如至方不能加矩,至圓不能過規(guī)?!薄峨x騷》將賦、比、興三種修辭手法穿插轉(zhuǎn)換,靈活運用,致使通篇抑揚頓挫,朗朗上口,不僅開辟了一個廣闊的文學(xué)領(lǐng)域,而且是中國詩賦方面永遠不可企及的典范。對于《離騷》,少年杜甫總是愛不釋手,他完全被屈原的愛國情操所感染。
杜甫孜孜不倦,飽讀詩書,無論是《詩經(jīng)》、《楚辭》,還是漢魏六府、六朝詩歌,還是《左氏春秋》、《國語》,等等,都能做到無所不讀、無所不學(xué)。杜甫讀書,最大的特點就是讀熟,讀透,讀出甚解來。有了這樣的讀書習(xí)慣,他才會在古詩、律詩、絕句等各個方面樣樣精通。就連排律詩體,他也同樣能夠做到落筆流暢,得心應(yīng)手。排律詩是律詩的延伸,其要求除首尾兩聯(lián)外,其余都要對仗,并有嚴格的押韻和粘的要求。
杜甫是排律詩體積極的完善者和大力倡導(dǎo)者。他的排律詩,對仗工穩(wěn),意境高遠,語義貼切,堪稱古今排律詩的典范之作。自唐宋以后,韓愈、元稹、白居易、蘇軾、黃庭堅等文人雅士,都極力推崇杜甫的排律詩。元稹說:“詩人以來,未有如子美者。”他還說:“子美上薄風(fēng)雅,下該沈宋,言奪蘇、李,氣吞曹劉;掩顏、謝之孤高,雜徐庾之流麗,盡得古今之體勢,而兼人人之所獨專?!备腥苏f,風(fēng)雅而下,唐而上,一人而已。
提起杜甫讀書和創(chuàng)作境界,明末王嗣在《杜詩箋選舊序》中評價說:“少陵起于詩體屢變之后,于書無所不讀,于律無所不究,于古來名家無所不綜,于得喪榮辱、流離險阻無所不歷,而財力之熊大,又能無所不挈。故一有感會,于境無所不入,于情無所不出,而情境相傅,于才無所不伸,而于法又無所不和。當其搦管,境到、情到、興到、力到,而由后讀之,境真、情真、神骨真而皮毛亦真。至于境逢險絕,情觸繽紛,緯緬相糾,榛楚接塞,他人援指告卻,少陵盤礴解衣。凡人所不能道、不敢道、不經(jīng)道、甚至不屑道者,失口而出之,而必不道人所常道……”這些評價,足以說明杜甫的詩詞從情、境、興、力、真、神等諸多方面交融而天成。他能在詩詞創(chuàng)作上取得突出的成就,都是他從小博采眾家之長的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