葑門荷宕1
天啟壬戌六月二十四日,2偶至蘇州,見士女傾城而出,畢集于葑門外之荷花宕。樓船畫舫至魚 小艇,3雇覓一空。遠(yuǎn)方游客,有持?jǐn)?shù)萬錢無所得舟,蟻旋岸上者。4余移舟往觀,一無所見。宕中以大船為經(jīng),小船為緯,游冶子弟,輕舟鼓吹,往來如梭。舟中麗人皆倩妝淡服,摩肩簇舄,5汗透重紗。舟楫之勝以擠,鼓吹之勝以集,男女之勝以溷,6歊暑燂爍,7靡沸終日而已。荷花宕經(jīng)歲無人跡,是日,士女以鞋靸不至為恥。袁石公曰:“其男女之雜,8燦爛之景,不可名狀。大約露幃則千花競笑,舉袂則亂云出峽,揮扇則星流月映,聞歌則雷輥濤趨。”9蓋恨虎丘中秋夜之模糊躲閃,10特至是日而明白昭著之也。
【注釋】
1葑門:蘇州吳縣東門。宕:同“蕩”。水塘。
2天啟壬戌:天啟二年(1622)。天啟,明熹宗朱由校的年號(1621—1627)。
3(lǐ):同“欚”,大船。
4蟻旋:如熱鍋上的螞蟻急得打轉(zhuǎn)。
5簇舄(xì):猶言腳踩腳。舄,鞋。
6溷(hùn):骯臟。
7歊(xiāo):熾熱。燂爍(qián shuò):火熱。
8袁石公: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號石公,湖廣公安(今屬湖北)人。萬歷進(jìn)士,歷任吳縣知縣,順天府教授、國子監(jiān)助教、禮部主事、考功員外郎、稽勛郎中等。喜山水,善詩文,文風(fēng)凄清幽絕。與兄宗道、弟中道齊名,時稱三袁,為公安派的領(lǐng)袖。著有《袁宏道詩文集》。本文引自袁宏道《荷花蕩》一文。
9雷輥:雷聲轟鳴。
10虎丘:見本書卷五《虎丘中秋夜》注。
【評品】
農(nóng)歷六月二十四日萬人空巷,傾城而出,萃游荷花宕,或?yàn)楣糯K州民俗。作者雅好清靜幽邃的境界,卻極擅長用排比夸張的筆法描繪游人如織,“摩肩簇舄,汗透重紗”的熱鬧場景和市民好趕時髦、湊熱鬧的心理。至文末,作者似乎意猶未盡,還引述了袁宏道的一系列妙喻,來申足其意。而從“舟楫之勝以擠,鼓吹之勝以集……靡沸終日而已”的概括和結(jié)尾以虎丘中秋夜與是日白天的異同對比(游人如織喧囂沸天,相同;前者模糊躲閃,后者明白昭著,則異)中,可以體味出作者的嘲諷之意。將本文與本書卷五《虎丘中秋夜》和袁宏道《荷花蕩》、《虎丘記》等相對照,足見袁宏道對其文風(fēng)的影響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