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清代是杜詩學史上繼兩宋之后的第二個發(fā)展高潮期,涌現(xiàn)出眾多的杜詩學文獻,據(jù)孫微《清代杜詩學文獻考》一書統(tǒng)計,其存佚的杜詩學文獻共計410馀種,這充分說明清代杜詩學寶庫含蘊的豐富性。在蔚為大觀的清代杜詩學文獻中,有很多稀見之孤本、善本,這些杜詩學文獻各具成就和特色,其序跋對于研究杜詩學史的嬗變,杜集版本的流傳形式、清代詩學理論的發(fā)展史無疑是至關重要的文獻材料。每種杜詩學文獻的注杜思想、注釋特色和傾向以及成書過程、版本遞嬗、卷帙分合等,往往都集中體現(xiàn)在其序跋、凡例之中,這些序跋對于深入研究和梳理古典詩學理論的嬗變極為關鍵。然而這些杜集序跋或因為歷史的原因已經(jīng)散佚難尋,或因極為稀見而不為學界知悉,大都散落于各個文化單位或個人手中,搜尋起來頗為不易。因此清代杜詩學文獻中所蘊含的許多真知灼見和精辟的注杜思想,鮮有機會為學界一窺究竟,這無疑是一種莫大的遺憾。此前學界雖曾編有《杜詩叢刊》、《杜詩又叢》等叢刊,但遺逸尚多,遠未臻于至善,若俟一部收錄全面的杜詩學文獻叢刊問世,尚需時日。因此將全部存佚杜詩學文獻的序跋先行整理纂輯,都為一集,可以從某種程度上滿足學界對這些文獻的需求。
孫微博士在多年的治學過程中,將經(jīng)眼之清代杜詩學原始文獻之序跋悉行纂錄點校,并考證作者生平事跡、校核版本異同,作了大量細致的工作,最終纂成《清代杜集序跋匯錄》一書,可謂集腋成裘,兼具眾美。書中收錄的張羽《杜還七言律》、周篆《杜工部詩集集解》、趙星海《杜解傳薪》等數(shù)十種文獻都是海內(nèi)孤本,可稱吉光片羽,彌足珍貴。這部分材料整理出版后,必將促進學界對杜詩文獻學史的深入認識,從而推動杜詩學研究的發(fā)展。
對杜集序跋進行標點句讀,看起來是不值一提的小技,其實蘊含了多種學問,是很吃功夫的。這不僅需要對杜詩學史有相當深入的了解,而且需要各個方面的綜合知識,若無深厚的文獻學功底和一絲不茍的精神恐難以勝任。孫微博士憑借多年來對眾多杜詩版本文獻深入細致的研究,積累了較為豐富的古籍整理經(jīng)驗,在校點文獻的過程中又采取了頗為審慎的態(tài)度,耗費了無數(shù)心血,積功十馀年,終于完成本書的纂輯工作,其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都值得表揚。今聞書稿已殺青,樂觀其成,特為序如上云。
韓成武
2016年3月于河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