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臨江樓記

人民日報70年散文選 作者:


臨江樓記

何為

閩西上杭縣浮橋門東邊的臨江樓,是一座革命的小樓。偉大領袖和導師毛主席一生住過的舊居何止千百處,這不過是其中的一處,而且時間只有二十天左右。但是,對每一個衷心景仰的來訪者,臨江樓卻是不同尋常的革命樓。它令人神思飛越,引起了多少人的深切思念!許多人都這樣猜測:毛主席在一九二九年十月間寫下的《采桑子·重陽》,就是在這江天萬里秋風勁吹的臨江樓頭構思成篇的。

臨江樓原是一家名為“廣福隆”紙棧的舊址,以后設為酒店而改名。厚實的木門內(nèi),一個小小的庭院,迎面一座三層樓的珠灰色樓房。樓的底層和二層走廊前,上下各有石砌藻飾的三個拱形廊檐,遠遠望去,宛如六個巨大的永不凋落的花環(huán)嵌在屋前。樓外近處,一棵威嚴的百年老榕樹,頂著擎天的華蓋,昂然挺立,遙相對望。大榕樹盤根錯節(jié)伸出來的根莖,比一般的小樹還粗壯。青枝綠葉,俯臨江水。這條江就是毛主席著名詩句“紅旗躍過汀江,直下龍巖上杭”中提到的汀江。如同一條歷史的長河奔騰向前,不由使人回溯到將近半個世紀前的汀江兩岸,老紅軍們,赤衛(wèi)隊員們,少先隊員們和兒童團員們,用梭標和紅纓槍書寫的可歌可泣的故事。

一九二七年的大革命在血雨腥風中被斷送了。是毛主席挽救了革命,在井岡山披荊斬棘創(chuàng)建了我國第一個農(nóng)村革命根據(jù)地。一九二九年,毛主席又率領紅四軍相繼開辟了贛南、閩西革命根據(jù)地,縱橫千百里,播下了一片又一片革命的火種:發(fā)動土地革命,展開武裝斗爭,建立紅色政權,“星星之火”燃遍了汀江兩岸!然而時隔不久,紅四軍受到了錯誤路線的干擾和破壞,離開了毛主席正確路線的領導,給中國革命和紅軍造成了嚴重損失。

那是第二次國內(nèi)革命戰(zhàn)爭時期。毛主席力挽狂瀾,同錯誤路線作斗爭,還堅持深入群眾,作調(diào)查研究,僅到上杭一地就不下十次。一九二九年十月上旬,毛主席又一次來到這里,就住在臨江樓二樓一間明朗的前廂房內(nèi)。戎馬倥傯的戰(zhàn)爭年代,毛主席得了病,由幾個赤衛(wèi)隊員護送,進入解放了的小山城。其時,臨江樓外暮色漸濃,秋意很深了。毛主席與同來的赤衛(wèi)隊員們一個個握手,感謝他們一路上的細心照顧,熱情挽留大家在城里留宿一宵。老鄉(xiāng)們卻婉言辭謝,怎么也留不住,一問,才知道他們要連夜趕著上路,回家去過重陽節(jié)!

據(jù)老紅軍回憶,那時臨江樓的樓上樓下,確實種了很多菊花,連小小庭院里都種滿了黃菊。霜晨,站在三層樓上,四顧江天空闊,汀江岸邊盛開的菊花,經(jīng)了一夜寒霜,一簇簇,一叢叢,一片片,深深淺淺的黃色,黃燦燦如同遍地耀眼的碎金。就在前不久,紅四軍和地方武裝力量解放上杭縣城,戰(zhàn)場上硝煙未盡,萬里霜天下,戰(zhàn)地黃花顯得更為嬌艷奪目了。在老紅軍熾熱的記憶中,在他們心往神馳指指點點的手勢里,將近五十年前一頁革命歷史的圖景歷歷如在目前。

一九七六年十月上旬,在經(jīng)歷了那些心碎的追思和悲愴的哀悼日子以后,我第一次來到毛主席早年居住過的臨江樓頭。講解員低聲說,貼著前邊走廊,樓上的這間向陽臥室里,外面那間設有天窗的明凈樓廳里,毛主席帶病日夜操勞,為了撥正中國革命的航向,和機會主義的錯誤路線進行堅決斗爭,對犯了錯誤的同志進行耐心幫助,毛主席時常工作到深夜。到臨江樓來的人也是日夜不斷。向毛主席匯報過工作的一個老紅軍記得,那天他下了樓梯,回首仰望,毛主席身穿樸素的灰布長衫,腳穿黑布鞋,面容清癯,親切地安詳?shù)匦χ?。他高高的身材,站在樓臺上揮手的姿勢,永久閃現(xiàn)在老紅軍心里,正如毛主席每一句令人鼓舞的親切教導,永久地銘刻在人們的心靈深處一樣。

第二次重登臨江樓,只不過隔了幾天。這一天,門前掛著“上杭縣革命紀念館”的臨江樓是一個學習日。可是今天卻又不同于平常的學習日,人人臉上都浮現(xiàn)著難以抑制的喜悅。留下過毛主席足跡的臨江樓呵,我又來了!登上樓屋最高處,在空曠的平臺上臨風而立,紅軍時代遺留的山城舊址,屋瓦接堞,盡收眼底。

一陣秋風把我從往昔的斗爭歲月中拉回來。僅僅幾天以前,我第一次來到這個紀念樓時,心頭還凝結著重重愁云。然而這一回,層層烏云過去了,晴朗的秋空更高更明凈了。黨中央一舉粉碎了“四人幫”篡黨奪權的罪惡陰謀,億萬群眾用最強烈的聲音,最激越的語言,千百遍歡呼人民自己的勝利,歡呼光明的中國的勝利!在這勝利的十月里,我在臨江樓上極目遠眺,只見與當年毛主席率領的紅軍血肉相連的汀江秋水,浩渺曠遠,流向天際,更覺心潮澎湃,思緒萬千。光艷的秋陽下,陣陣秋風吹著我灼熱的臉,連同我的燃燒的心?!叭松桌咸祀y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這時,只有在這時,我似乎對這博大精深的詞句稍稍懂得多了一些。人生有盡,宇宙無窮,紅心永在!中國是有希望的。人類是充滿希望的。迎接燦爛輝煌的明天吧,勝利一定屬于戰(zhàn)斗的無產(chǎn)者!

離開上杭縣前,第三次到臨江樓,恰是一九七六年的重陽節(jié)。連日以來,北京的捷報頻傳,整個山城都沸騰了。歡慶的游行隊伍川流不息,男女老少傾城而出。從爆竹的脆響中,從禮花的紛飛中,從鑼鼓的節(jié)奏中,從起伏似海濤的口號聲中,從縱情歡笑而又熱淚盈眶的人群中,從舉國上下的一片歡騰中,宣告了中國革命的一個新紀元!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經(jīng)受了無產(chǎn)階級文化大革命鍛煉的中國人民,在毛主席革命路線的指引下,在英明領袖華主席領導下,摧枯拉朽,要掃盡一切妖魔鬼怪。隨之而來的將是一個社會主義的燦爛春天。人人只感到春意盎然,有如置身于姹紫嫣紅的百花園里。而對那些禍國殃民的“四人幫”,歷史無情,人民對他們將予以最嚴厲的審判!

我從臨江樓走向深深扎根在汀江水邊的老榕樹下,凝視著綠蔭低垂的水面。這棵生機旺盛的大樹,數(shù)十年來守望著臨江樓,在這個金黃色的秋天,更顯得容光煥發(fā),青春長在。秋風吹過,滿樹繁枝密葉颯颯作響,似乎連這棵大樹頓時也感到振奮起來,一遍又一遍隨風傳播那高亢激越的詩篇……

(刊發(fā)于1977年1月31日《人民日報》文藝副刊)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