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父親錢均夫

平凡造就的偉大:錢學森傳 作者:郭梅,張宇 著


3.父親錢均夫

在日本留學期間,錢均夫主攻教育學、地理和歷史,以施展其“興教救國”的抱負——他和蔣百里,深受孫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思想影響。在錢學森1歲時,他在上海創(chuàng)辦創(chuàng)學堂;1911年、1913年兩度擔任浙江省立第一中學的校長;錢學森3歲時,舉家遷往北京,錢均夫供職教育部,任中小學學科科長。

錢均夫一直希望自己能興教救國。然而,當袁世凱竊取政權(quán)后,痛心疾首的錢均夫心死了,自感夙愿難償,只好將精力轉(zhuǎn)投于自己深愛的國學研究和對兒子的教育上。錢均夫?qū)﹀X學森的教育可謂用心良苦。正如錢學森曾說的那樣:“我的第一位老師是我父親。”錢均夫不僅致力于開啟兒子的智慧,更致力于培養(yǎng)兒子的人生志向。他知道家庭文化氛圍于人成長的重要性,便把家里堆滿書,親自為兒子挑選畫報、小人書。這一習慣一直延續(xù)到錢學森行將離開祖國前往美國求學時,他送給兒子的禮物是一大箱的中華文化叢書——他深知祖國文化的悠遠和于人成長的重要。這些書,成了日后錢學森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時重要的精神食糧。

錢均夫知道大自然是本讀不完的寶書,而生長在城市里的孩子難以得到大自然的陶冶。因此,他尤其注意培養(yǎng)兒子對大自然的感情。在錢學森的少年時代,每年的春秋季節(jié),錢均夫總要帶兒子到郊區(qū)農(nóng)村或者風景秀美的香山、西山去郊游。在郊游時,錢均夫告訴兒子所見所聞,告訴他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他還給兒子講有趣的大自然,以及各種自然現(xiàn)象的形成。在旅游中,年幼的錢學森知道了餐桌上的食物是農(nóng)民辛苦耕種收獲來的,還領(lǐng)略了祖國的山河之美。

有一次,香山紅葉飄紅時,錢均夫帶著妻兒去賞滿山的紅葉。野餐之后,父子倆躺在草地上,仰望湛藍的天際。這時,一只雄鷹盤旋在高空,錢學森入神地盯著忽高忽低、時遠時近的鷹,許久許久,直到那只鷹飛得很高很遠,再也看不見了?;剡^神來的錢學森對父親說:“我想成為那只大鳥,飛到太空?!?/p>

錢均夫看出兒子充滿幻想的一顆童心已經(jīng)隨著那只雄鷹飛向了高空,便不失時機地給兒子講莊子的《逍遙游》:“傳說古代在北海里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鯤。它是一條很大的魚,魚的背就有幾千里長。有一天,它變成了一只大鳥,大鳥的名字叫鵬。鵬鳥的身子也很大,它的背不知有幾千里長。大鵬鳥的兩只翅膀就像垂在天邊的彩云,遮天蔽日。當海面起了大風大浪的時候,這只大鵬鳥便從北海飛到了南海。在飛往南海的時候,鵬鳥拍擊翅膀擊水而行三千里,經(jīng)過盤旋拼搏飛到了九萬里的高空。它‘絕云氣,負青天’,這需要多么大的勇氣啊!”錢學森被鯤鵬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不由得贊嘆:“大鵬鳥真棒!”

父親接著講道:“不過,蟬和小斑鳩,還有生活在小樹林里的麻雀,它們譏笑大鵬鳥高飛遠翔是愚蠢的,為什么要飛那么高、那么遠呢?說它們每天到池澤邊、灌木叢和蓬蒿之間飛上飛下,又沒有危險,也不愁挨餓,就很快活了?!?/p>

聽到這里,小錢學森憤憤地說:“它們太沒有出息了,我要學大鵬鳥,到太空去遨游,不當小麻雀?!?/p>

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作為父親,博學多才的錢均夫不僅為兒子營造了寧靜的家庭文化氛圍,還一直告誡自己要寓教于樂地去教育兒子。幫其學,又立其志,這為日后錢學森在科學上的大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根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