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和值錢
運氣好的人出生在富貴之家,一出生就像賈寶玉一樣嘴里含著玉,有錢就不是問題。但有錢解決不了第二個問題,就是你值不值錢的問題。值錢是個人價值的體現(xiàn)。比如你去找一份工作,人家給你開出百萬年薪,你就很值錢。但如果只給你開出一兩千元的月薪,那你就不值錢了。有錢和值錢是兩個概念,有錢的人不一定值錢,比如我們常常會看到一些富二代腰纏萬貫,但除了揮霍什么都不會,這樣的人分文不值。值錢的人早晚會有錢,因為值錢的人可以憑自己的能力去掙錢,他甚至都不需要存錢。比如一個畫家如果很有名,他需要錢時畫一幅畫就行了。所以,人們常說不要把自己變成存錢罐,沒有人能夠靠儲蓄變富,一定要把自己變成印鈔機,什么時候要用錢只需開動自己的能力和才華就可以把錢“印”出來。
一個人與其有錢,不如把自己變得值錢,因為值錢的人才能體會成就感。人一輩子最重要的感覺是成就感,成就感來自于自己付出努力之后得到的收獲。努力越多,收獲越大,成就感就越大。一個人的錢如果是父母給的,不管有多少錢他都不會有成就感。一個人的錢如果是自己掙來的,他就會有成就感,而且錢越多,來路越正,成就感就越大。掙錢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有句話是這樣說的:把思想放入一個人的腦袋之中,就像把錢從別人的口袋里掏出來一樣困難。這句話說明了改造一個人的思想很困難,但也恰恰說明了掙錢多么不易。因此能夠掙到錢的人多少都有點能力,也就代表這個人是值錢的。當一個人身無分文,經過奮斗功成名就,成就感就會油然而生。成就感是幸福的重要基礎之一,所以為人父母最可怕的就是以愛的名義,什么都為孩子準備好了,但卻剝奪了孩子自我奮斗的空間,因此也就剝奪了孩子獲得成就感和幸福的機會和能力。我們在中國的富二代身上常常能看到這種情況。
一個人是不是值錢,轉折點是一個人的定價能力。大學畢業(yè),你到處找工作,求爹爹拜奶奶的,不管給多少工資都行。這個時候是你求別人,個人價值沒有得到體現(xiàn),或者說還沒有個人價值。當你踏上某一工作崗位,由于對工作內容尚不熟悉,需要央求別人來教你時,你也不值錢。最后,你通過自己不斷努力,成了某一領域的專家,或者成了著名的教授學者,或者成了頂尖的管理者,這個時候別人就來求你了。老板會求你不要離開,別的單位會千方百計來挖你,給你許諾很高的工資和很高的職位,這個時候你就真的值錢了。一個值錢的人就可以擺譜了,因為有了擺譜的資本,這個時候就可以給自己確定價值了。我覺得值多少錢你就得給我多少錢,別人還愿意給,這就是定價能力。比如諸葛亮要劉備三顧茅廬才出山,就是因為知道自己很值錢了,所以要擺一下譜,這樣劉備就會更重視他,未來給他更大的發(fā)展空間。所以,擺譜是需要能力作為資本的,否則就是找死。比如《三國演義》中的禰衡,光知道擺譜和罵人,卻沒有任何治國方略,最后終于死于刀下。
一個人不斷努力的過程就是讓自己不斷值錢的過程,也就是讓自己由求別人變成別人求你的過程。我把這一轉變叫做“價值轉折”,即一個人價值的提升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請注意,我這里說的“別人求你”,不是因為你有權力,而是因為你有能力,大家來搶著用你的能力。如果你碰巧有能力而且有權力,請一定運用能力來做事情,而不是用權力來為自己謀取私利。如果你碰巧是權力在握的政府官員,千萬別因為你手中有權而讓老百姓天天求你。也千萬別拿手中的權力去做權錢交易,因為這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不管你手中的權力多大,都得盡量離錢遠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