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

填詞與品詞入門 作者:田松林 編著


前言

一、詩詞并用

唐詩和宋詞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兩顆明珠,唐代被稱為“詩的時代”,宋代被譽為“詞的時代”。雖然在反映時代的寬度和深度上,總體來說,宋詞比不上唐詩,但宋詞依然有著重要的地位。今天我們要繼承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就要堅持詩詞并用的方向。

詞與詩相比較,可以說各有千秋。詞可以用長短句,而詩用的是整飾句式;詞韻比詩韻寬,可以上、去通押。詞句可以不避俚俗,似乎作詞比作詩易。其實,詞在篇幅、句式、平仄、用韻等方面很嚴,甚至比五言、七言近體詩還嚴。但詞在較為自由地、細致地表達復雜曲折的思想感情方面,又有它的優(yōu)勢。清人所謂“情有文不能達、詩不能道者,而獨于長短句中可以委宛形容之”。(查禮《銅鼓書堂詞話》)“或問:詩詞何似?曰:詩若蒼顏老者,孤燈獨坐,雖葛巾布服,眉宇間使人想見滄桑,談吐?lián)]灑,不矜自重,不怒自威。詞猶美艷少婦,微步花間,風姿綽約,雖釵鈿綺服,使人想見玉骨冰肌,顧盼間隱然怨訴,徒有憐惜,可遠慕而不可近接焉?!?span >(王蟄堪《半夢廬詞話》)這就是說,詩莊詞媚。此外,詞的節(jié)奏鮮明,富有音樂性,這都是它的長處。但由于詞的篇幅有限,長調(diào)不過二百余字,難以用來寫古體詩那樣的敘事抒情文字。近代詞學大師王國維說:“詞之為體,要眇宜修。能言詩之所不能言,而不能盡言詩之所能言。詩之境闊,詞之言長?!?span >(《人間詞話》)也正是詩詞各有所長,所以我們要刀槍劍戟,各用所長,宜于用詩的寫詩,宜于用詞的填詞。

二、讀寫并舉

學填詞必先善于讀詞。清代況周頤《蕙風詞話》說:“讀詞之法,取前人名句意境絕佳者,將此意境締構(gòu)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慮,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吾性靈與相浹而俱化,乃真實為吾所有而外物不能奪?!边@種讀法,確實既有利于學習,又有利于創(chuàng)作。因為把自己融入其境其情,才可以學到各式各樣的表現(xiàn)藝術(shù),作為自己創(chuàng)作的最好參考。

為了幫助初學者快速了解品詞和填詞的基礎(chǔ)知識,編者本著“求正容變”的精神,打破陳規(guī),大膽革新。第一是選編詞牌。由于詞牌極其繁博,有660多個,本書則從初學者的實用性出發(fā),選編了常見的詞牌105個,依照字數(shù)的多少,即小令、中調(diào)、長調(diào)列序,前面有詞譜目錄,便于查閱。

第二,在不失詞的獨特風貌、音節(jié)點上平仄從嚴的原則下,適當放寬了可平可仄的范圍,使初學者易于抒發(fā)思想感情,依譜填詞。

第三,對每一詞牌的結(jié)構(gòu)、作法、要點、適于表達的聲情及應(yīng)該注意的地方,包括對偶句(含扇面對)、疊句、句法均在每一詞譜后的“說明”中加以扼要說明,請初學者注意。

第四,凡列詞譜,其聲韻悉用符號表示,填詞時徑可依據(jù)符號填詞。符號說明如下:

1.“平”——平聲字

2.“仄”——仄聲字(需分上、去、入者進一步說明)

3.“[平]”“[仄]”——可平可仄

4.“0”——押平聲韻

5.“|”——押仄聲韻(需押入聲韻者另加說明)

6.“||”——疊韻

第五,在每一詞譜的后面舉有例詞。例詞除選用唐宋詞名家名作外,還選用金元明清詞,尤其是近現(xiàn)當代名家名作,以及青年作者的新人新作(包括新聲新韻),并略作簡評,以利初學者了解詞的發(fā)展,并從中吸取營養(yǎng),知道在多數(shù)情況下,同一詞牌可寫不同題材,抒不同聲情,展不同詞風。故本詞譜亦有詞選之功能,本書書名“填詞與品詞入門”即含有此意。

三、雙軌并行

填詞怎樣用韻?清代吳人戈載所著《詞林正韻》,影響甚廣。詞學家夏承燾先生指出:“詞韻有清戈載的《詞林正韻》最通行。有四印齋本,《嘯園叢書》本。唐宋人作詞多有用方音葉韻的。戈載根據(jù)少數(shù)詞家用韻之合于唐宋韻書的定為規(guī)則,而對于用方音通協(xié)的概予排斥。其實他在當時所見到的詞書并不多,他的詞學功夫也不很深,這書的價值就同萬樹的《詞律》一樣,還需要我們改作?!?span >(《讀詞常識》2000年4月新1版第95頁)

這種改作,最主要的就是2005年中華詩詞學會發(fā)表的《中華新韻》(十四韻)。它是以普通話為標準的韻書。既然在全國必須大力推廣普通話,作詩填詞也就必須以普通話為標準聲韻。這是韻律的發(fā)展方向。比如辛詞《鷓鴣天》“山遠近,路橫斜,青旗沽酒有人家”的“斜”,在吟誦時,就得讀古音“xiá”才能與“家”押韻,但今日作詩填詞,“斜”就應(yīng)讀“xié”,押“皆”韻了。所以筆者力主作詩填詞應(yīng)用新聲新韻。新聲韻里是沒有入聲韻的,入聲已派入平、上、去三聲。但有些詞牌的詞譜原來要求“例用入聲韻”,怎么辦呢?其實,“例用”,不是“必用”,不是絕對要用。例如,《滿江紅》《念奴嬌》《賀新郎》等常用的入聲韻詞牌,也是可以用上、去聲韻的,筆者特地選用了這類詞例,請讀者注意。但是正如詞學家龍榆生先生所說:“大抵用入聲韻者較激壯,用上、去聲韻者較凄郁,貴能各適物宜耳。”(《唐宋詞格律》2010年3月第1版183頁)他還說:“至于蘇辛派詞人所常用的《水龍吟》《念奴嬌》《賀新郎》《桂枝香》等曲調(diào),所以構(gòu)成拗怒音節(jié),適宜于表現(xiàn)豪放一類的思想感情,它的關(guān)鍵在于幾乎每句都用仄聲收腳,而且除《水龍吟》例用上、去聲韻,聲情較為郁勃外,馀如《滿江紅》《賀新郎》《桂枝香》等,如果用來抒寫激壯情感,就必須選用短促的入聲韻,才能情與聲會,取得‘讀之使人慷慨’的效果。”所以,在需要表達激壯慷慨的感情時,還須選用入聲韻。這就需要踐行“知古倡今,雙軌并行”的方針。已經(jīng)慣用《詞林正韻》的,仍可用之;但在年輕人中,就應(yīng)推廣新聲韻。新聲韻中,平、上、去聲韻自可押新聲韻(應(yīng)注明),包括派入三聲的入聲字;須用入聲韻的,即用后面筆者改作的入聲韻。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