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車萬車標語改!

燕山新話:《前線》雜文集(1995-2015年) 作者:前線雜志社 編


王荊

那位說了,您記錯了,唐朝大詩人岑參作《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詩中的原句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吧。是,是,我是擅改唐詩。為什么改呢?因為今年我發(fā)現(xiàn)北京街上各種型號出租車窗戶上貼的標語全換了,原來是“接送一次乘客,奉獻一片愛心”,現(xiàn)在改成“為乘客服務,樹行業(yè)新風”了。

老實說,我對出租車“獻愛心”的提法,是很不以為然的。去年我寫過一篇短文,題為《打“的”獻“愛心”》,大概由于不合時宜,沒能發(fā)表出來?,F(xiàn)在既已事過境遷,老話重說應該不會有什么問題了吧。

送溫暖,獻愛心,肯定都是好事,例如為希望工程慷慨解囊,向災區(qū)難民捐獻衣物,不為名,不為利,不求報償,不講交易,的確可說是送去了一份溫暖,奉獻了一片愛心。不過如果把正常的工作都吹噓或宣揚為送溫暖、獻愛心,就未免有些過分。

現(xiàn)在好像是從上到下、各行各業(yè)都在大張旗鼓地“送溫暖”、“獻愛心”,商業(yè)、服務業(yè)更是特別熱衷此道。如果《鏡花緣》里的林之洋來到咱們這里,大概會以為又到了一個“君子國”了吧。真心實意在“送”在“獻”的,自然有,但實際只是做了自己分內的工作的,恐怕不在少數。例如我是一個教師,按時上課,但也按月領工資,即使學生反映不錯,也是我理應做到的,如果誰贊美我每上一課都是“奉獻一片愛心”,我大概會立時臉紅而且感到肉麻。如果我自己這樣認為,一定是得了“自大狂”的病癥了。當然,以獻身精神從事工作,工作應該做得更好,這是不言而喻的。

至于出租車“接送”“乘客”算不算“奉獻”“愛心”,恐怕要另當別論,除非是急公好義、見義勇為,無償“接送”了危難病人、臨產孕婦、迷失路途的外地老者,而又不留姓名,否則單是載客收錢,正常營業(yè),這有什么理由稱之為“奉獻”了“愛心”呢?現(xiàn)在人們對出租車特別是“面的”頗有微詞,主要還不是因為他們不向乘客奉獻“愛心”或“愛心”奉獻得不夠,而是“拒載”!即使不“拒載”,也只可說是具有了最起碼的職業(yè)道德,談不到“愛心”,不過我們姑且忍痛把“愛心”的標準降低,違心地認為“不拒載”就算“奉獻”了“愛心”,我估計也不會有多少輛出租車敢于把華而不實的“接送一次乘客,奉獻一片愛心”的標語揭下來,換上實事求是的“不拒載,獻愛心”的標語的。不信咱們且拭目以待。

如果咱們這些乘客心態(tài)實在不平衡,我就建議不妨學學阿Q的精神勝利法,說一聲“搭乘一次出租,奉獻一片愛心”,也不讓出租車專美于前。我說這話好像有點開玩笑,其實不是。按照“接送一次乘客”付出勞動便是向乘客“獻”了“愛心”的邏輯,那么“搭乘一次出租”付出報酬,豈不也可說是向司機師傅“獻”了“愛心”了嗎?

今年這一改,改得好。原標語很容易使乘客感到尷尬,搭乘一次出租車,就好像受了人家的施舍,欠了人家的情?,F(xiàn)在好了,出租車不管接送幾次乘客,都是“為乘客服務”,而且并不是無償的,用不著老想著我可是為你獻“愛心”了,倒是應該時時想著如何“樹行業(yè)新風”。如果真的要“獻愛心”,僅僅正常服務恐怕還遠遠不夠。當然這也不僅僅是出租車行業(yè),甚至不僅僅是商業(yè)服務業(yè)的問題。

“獻愛心”是純潔而高尚的,不可濫用,不可降低標準,更不可讓假冒偽劣玷污了她!

1997年第7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