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真無瑕的感情
牛頓的童年是個動亂的年代,正趕上英國內(nèi)亂,從1642年到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斷頭臺為止,英國的戰(zhàn)爭持續(xù)了8年之久,最后由克倫威爾掌握政權。
克倫威爾是一個虔誠的清教徒,他希望把這世界上一切罪惡,都徹底清除干凈,為了使自己的地位更加穩(wěn)定,他開始追殺王黨成員及其追隨者,“鐵騎兵”也就是在那個時候發(fā)生的。
不僅如此,他還對英國人民喜好的各種娛樂活動進行阻撓,并下令禁止,使得倫敦的劇場都給封閉了,還要逮捕戲劇演員;另外,他還禁止農(nóng)民賭博,連跑馬和斗雞活動也不許舉行。
星期天,他還派士兵在街上巡邏,酒家、射擊場和舞廳全部關閉。這天,每一個人都要在家里進行禱告,誦讀圣經(jīng)、唱贊美詩,不允許有任何戶外走動。
往日熱鬧非凡的倫敦,每到星期天,除了教堂里傳出來的祈禱聲和詩歌外,就聽不到其他的聲音了。
從此以后,整個英國失去了歡聲笑語,失去了活躍的氣氛,從而變成了一個沉悶、抑郁的國家。
人們在私底下議論紛紛,心中充滿了憤怒,渴望這樣的日子盡快過去。
1658年9月,人們的心愿終于得到了滿足。在一場暴風雨過后,克倫威爾感染風寒,臥病不起,沒有多久,便去世了??藗愅査篮?,他所推行的命令,自然也就失效了。
當時,人們都希望回到以前的生活當中,回到過去的那個時代,恢復王政。
查理二世在父親被處死刑后,流亡到了法國,克倫威爾死后,他重新踏上了故國的土地。他這次回來,受到了人民的熱烈歡迎,到處都擺滿了鮮花,街上還搭起他的頭像,人民興高采烈,載歌載舞。
查理二世繼位后,第一件事便是召開國會,并保持與國會的步伐一致,這樣一旦發(fā)現(xiàn)臣下所做的事情有不合乎民意的,可以立即更換。英國人民所希望的和平年代終于到來了。
牛頓也就在這個時候,回到了格蘭瑟姆鎮(zhèn)的藥鋪,回到了那個曾給他許多美好回憶的房間。這時克拉克夫人已經(jīng)去世,克拉克先生又另外娶了一位太太,他們對待牛頓還是那樣和藹可親。
牛頓走后,他的房間沒有人住過。他推開門后,不禁讓他大吃一驚,里面的擺設竟然沒有任何的改變,和他走時一模一樣,只是桌椅比以前整潔了許多,肯定有人打掃過。那會是誰呢?牛頓在思索著,突然聽到身后一聲尖叫:“牛頓,你回來了!”
牛頓被突如其來的一叫嚇了一跳,回過頭來,臉上露出了笑容。
“斯托瑞!是你嗎?我回來了!”
牛頓面前站著一個溫柔、淑女般的少女,牛頓第一次來克拉克家時,就和斯托瑞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斯托瑞,真不好意思,給你添麻煩了?!?/p>
“嗯!沒關系,請坐!”
牛頓立刻搬來一張椅子坐下,問她還有什么需要幫忙的。
斯托瑞慢吞吞地說:“你上次給做的那張椅子,現(xiàn)在有點小問題,有只腳老是在搖動,總感覺椅子不能平衡。能不能幫我修一下?”
“好??!沒問題!你趕快拿過來吧,我很快就幫你修好?!?/p>
斯托瑞立刻跑到走廊上把椅子搬了進來?!芭?!原來你是早有預謀了。”
“是??!我想你不會拒絕的,所以我事先準備好了?!彼雇腥鸩缓靡馑嫉卣f著。
還沒等斯托瑞說完,牛頓便拿起了鐵錘,“叮叮當當”敲打起來,不一會兒椅子就修好了。
牛頓走后,斯托瑞想盡了各種辦法,來打聽牛頓的消息。她每天都會到那個小房間里,擺弄這個,玩玩那個,回憶他們在一起的快樂時光。
此時,牛頓已經(jīng)回到了斯托瑞身邊,她反而激動得說不出話來,她含情脈脈地瞧著牛頓的臉,不禁流下了兩行熱淚。
“牛頓,你好嗎?”說完,她的臉紅彤彤的,害羞地低下了頭。
“好,我很好呀!你呢?”牛頓似乎也感覺到了什么,話語有些結結巴巴。
牛頓是非常喜歡斯托瑞的,每當他拿著書看,感覺到很累時,就會做一些椅子、盤子或放布娃娃的架子送給她。
斯托瑞也喜歡牛頓,沒有什么家務活可做時,她就會跑到牛頓的房間去,和他聊天,和他一起制作玩具。有時兩個人常常聊大半天。如果斯托瑞一天不來,沒有人陪自己聊天,牛頓便會感到有些寂寞。
在一次上課的時候,牛頓因為想到了斯托瑞的身影,不覺出了神,因此,受到了同學的嘲笑。
這樣,牛頓和斯托瑞就墜入了愛河。
這次的愛情是牛頓一生中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似乎他倆還在私下里訂了婚約。但是現(xiàn)實是無情的,這種深厚友誼和少年愛情沒有持續(xù)下去。
本來就覺得不可或缺的東西在失去后又重新?lián)碛袝r,就覺得更加珍貴?;氐秸n堂和自己心愛的書屋,牛頓如饑似渴地汲取著書上的營養(yǎng),他的學習態(tài)度近乎瘋狂。
這時他的學識早已超過了班上的同齡人,從古典詩歌到天文、地理,無所不涉及。
克拉克家的藏書已經(jīng)不能滿足他的求知欲望,于是斯托克先生的藏書館成了他的又一塊肥沃的土壤,在這里的幾百部圖書上都曾留下牛頓讀過的標記。
在牛頓中學生活即將結束的時候,有一件事令牛頓激動不已。牛頓的母親漢娜把她以前收藏的圖書都給牛頓搬到了他的小臥室。這些圖書牛頓在一生的求知路上都收藏著,給了牛頓非同尋常的動力。
牛頓的中學時代即將結束了,在他還整日學習、研讀時,他的恩師斯托克和舅舅艾斯考夫便已為他的前途做好了準備。這兩個引領牛頓走上科學之旅的人,決定要讓這個可塑之才上英國最好的大學。他們相信,只有最好的劍橋大學三一學院才能給牛頓這個不可多得的科學才子一個真正的學習空間。
艾斯考夫曾是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的畢業(yè)生,在那里有他熟識的朋友數(shù)學家巴羅,相信牛頓如果師從巴羅定會有所成就。
斯托克也通過自己的朋友為牛頓爭取去三一學院學習的機會。經(jīng)過斯托克的推薦,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經(jīng)過評審接受了牛頓,并給了他減費生的特殊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