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遠離那些渙散之物,遠離那些“差不多得了”

你,可以不泯然于眾人 作者:顏鹵煮 著


遠離那些渙散之物,遠離那些“差不多得了”

活著,全憑吊起來的那一口氣,下不去上不來,卡在命門。要么高,要么低,千萬別給我們一個漫長的“差不多得了”的中間狀態(tài),那會生不如死。

大部分人的生活都遵循一種規(guī)律:幼年時完美主義,長大后標準漸松,然后就垮成了“差不多得了”。

所謂“饒了自己,饒了生活,方能平安一生”,所謂“你遲早也要這樣的,這才是生命的智慧”,所謂“年紀大了就是這樣”,諸如此類,這便是大部分“過來人”活著的信條。

而我偏是個“倒著長”的人——越長大,越不愿意服軟,越不愿意服從那個“差不多得了”的狀態(tài)。

所以,我會有意識遠離一切渙散之物。

這不是在宣揚一種庸俗的論調(diào),這是一種真真切切的生之體驗。

人活著的氣力,源于兩個方面:一個是先天,天不怕地不怕的蠻力;

一個是后天,明白了自己的渺小、世界的無常、時間的不可抗,而后生出的一種“反彈”之力。

先說第一點。我和走得長久的朋友大體屬于同一類型的人:賭著一口氣活著。

活著,全憑吊起來的那一口氣,下不去上不來,卡在命門。

要么高,要么低,千萬別給我們一個漫長的“差不多得了”的中間狀態(tài),那會生不如死。

老話說得好,“三歲看小,七歲看老”,直到現(xiàn)在家里人還常跟我說小時候我在幼兒園的一件事。

那時候幼兒園辦運動會,項目類似于小娃娃拉力賽,每個小朋友都要扛著一個重重的沙袋比賽,跨越各種障礙物,家長在旁邊加油助威。

記得那次比賽是在晚上,燈光閃閃,有好多人,家里人說其他小朋友都開開心心過來,就我一個人特別嚴肅。

小時候我瘦得跟個小猴崽似的,老師一聲令下,我就悶著頭背著沙袋拼了命地跑,什么繞圈啊,負重啊,別的小朋友嫌累都往爺爺奶奶懷里鉆,或者爸爸媽媽跳進來幫忙弄,只有我一個人死死地扛著那個小沙袋,誰都不顧拼了命跑,跟開馬達一樣,誰都不看,最后一身汗,頭發(fā)全粘在一起,拿了個第一名。

其實我小時候身體特別虛弱,經(jīng)常做噩夢,隔三岔五就生病,但就是特別倔,倔得上天。

吃藥時別的孩子都要哄,就我一個人生生用牙齒嚼,把糖衣咬開,嘴巴里全是苦辣辣的藥渣,一口水吞下去,張開嘴告訴大人:你看,我都吃完了,不就是一顆藥么?

用家里話來說,我從小就倔強,心又細,認定的事必須要做,大人還說不得我,一說我的眼睛都要“橫到天上去”。

現(xiàn)在想想,小時候為什么身體那么虛,大概是精神勁兒把身體氣力都給耗掉了。

但“精神頭”這個東西很神奇,盡管幼年得過幾場大病,但后來都好了,一點后遺癥也沒有,而這“一口氣”卻像種子一樣埋了下來,影響到了自己后來的人生軌跡。

也不是沒有嘗試過妥協(xié),但就是無法做到。

因為人有一種神奇的心理機制,它會自動排斥那些與你不相符的東西。

比如愛情。我交往的男性往往年紀偏大,其中有些人特別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差不多得了”,于是最終愛情也成了“差不多得了”的渙散產(chǎn)物,風吹即逝。

比如生活狀態(tài)。一旦環(huán)境讓我不得不進入一種“差不多得了”的敷衍狀態(tài)時,我知道自己一定堅持不了多久就會離開。

每個人都有一根線,它是定義“你之所以是你”的界限,我的那根線就叫作“差不多得了”。

無法接受一種不去努力的生活;無法容忍事情不經(jīng)過操持和規(guī)劃的紊亂;無法直視自己如一根不松不緊的彈簧般活著。

不徹底的事物是美的,可以欣賞;但不徹底的狀態(tài)是難熬的,因為它違背了人生來尋求意義的目的性。

下面說說第二點,那個后天的“反彈”之力。

這也是我文章一以貫之的線索:人靠什么東西活下去?意志。

所謂意志,不是性格因素,比如強勢、溫吞、堅毅這種先天之物,它是一種后天的信念,是人一輩子努力想去抓住的東西。

有個殘忍的成語:風燭殘年。因為人真是一種非常悲劇的生物,每個人的生命都是黑暗之風中的一根蠟燭,不斷式微的趨勢是必然的,無法阻擋的。

一旦人開始意識到這趨勢,就會開始害怕,這時候我們就分為了兩撥人:

一撥人選擇了接受(有些過早接受了,比如一些20多歲的年輕人),他們站到了“差不多得了”的那一頭,早早放棄了擰成一股繩的氣力,選擇了一種輕松而又確實是順應命理的方式。

另一撥人選擇了抗拒,甚至是一輩子都在抗拒,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中老年人依舊自詡為少年,黃昏創(chuàng)業(yè)。這不是玩笑,而是一種悲壯,他看到了這個趨勢,又不想真的與之同歸。

能做到第二種人那樣的,太少。

但我想自己大概會一直抵抗,即便知道外界之力不可阻擋,身體、健康、認知都在衰退,但那個“差不多得了”的狀態(tài),我必須抵制它。

因為你一旦認了,就會從內(nèi)心加速這個衰老寂滅的過程。

人活著,就是那一口氣,那一團火。氣散了,火滅了,我們用來作用于外物的一切力量也就沒了。

精神頭一旦從內(nèi)部開始被腐蝕,就真的垮了,那個將你凝聚起來的東西,漸漸散開,無法聚攏了。

所以年齡越大,心智之根扎得越深,反而會對“意志”的合理性看得越明白,也愈加珍惜。

或許你要說,衰老和無為有那么可怕嗎?

它不可怕,可怕的不是這個結(jié)局的最終來臨,可悲的是這個結(jié)局來得太早。作為一個早熟的人,我一直深深害怕這一點:在不該“散”的年紀,就這么散掉了。

尤其新世紀來臨,醫(yī)療技術日新月異,人的時間在被無限拉長,我們比任何時代的人都需要活下去的原因,以支撐自己漫長的壽命。

試想一下你退休的時候60歲,身體卻健康地活到了90歲,剩下的30年如何活下去?做什么?那團支撐著你賺取經(jīng)濟財富的火已經(jīng)熄滅,你去哪里尋找物質(zhì)和精神的雙重支撐?

人活著需要“特效藥”,在這個時代更需要。

但那顆“特效藥”不是神賜給你的,我們得自己去尋找它。

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要一直保持憤怒、一直嬉笑怒罵、一直不愿滿足的原因。

因為那團火必須燃燒著。

甚至我們大半輩子在做的事情——情緒調(diào)節(jié)、識人見面,都在往這個東西上靠,去聚集一切力量,往心里添一把柴,讓火不要滅。

這種倒著長的人,畢竟是少數(shù)。

因為你是那個在人流中逆行的人,所以你年紀越大,周圍的“差不多得了”的聲音一定是越強的,但為何卻走得越來越堅定呢?

這本就是意志的另一重體現(xiàn):控制你自己的意志,讓它不渙散,不滅掉,撐著,凝聚著。

我想這世上并非只有我一個人能懂得這種感受,這也不是什么偉大的事情,只是人作為洪荒中一粒微塵的拼死努力,在看到更大世界、心生悲涼之后的一種后生之力——妥協(xié)遲早要來,衰老遲早要來,那不妨讓它晚一些,再晚一些。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