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項斯
幾度見詩詩總好,及觀標格過于詩。
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
這首詩的寫作本事見《唐詩紀事》:“斯,字子遷,江東人。始,未為聞人?!]楊敬之,楊苦愛之,贈詩云云。未幾,詩達長安,明年擢上第?!保〒迫隧f絢《劉賓客嘉話錄》:“楊祭酒愛才公心,嘗知江表之士項斯,贈詩曰:‘幾度見詩詩總好’云。項斯由此名振,遂登高科。”)今《全唐詩》收項斯詩一卷,但項斯的出名,完全是因為楊敬之這首詩的緣故。
“幾度見詩詩總好”二句,是對項斯詩藝和人品的肯定。兩句有遞進的關系。上句表明作者知道項斯,是從詩作開始的。不是憑一次印象就下結論,而是“幾度見詩”后的結論——“詩總好”。這個肯定語氣是平和的,也可以說是勉強的。今存項斯詩,不知道是不是楊公當初所見之詩,給人感覺不是特別好。但這是另一碼事,可置之不論。下句說“及觀標格過于詩”,則是說項斯的人品比詩品更好,這就對了。其潛臺詞是:詩品好是一好,人品好比詩品好更重要。這種觀點,大多數人舉手贊成,是符合主流評價體系的。讀者從這兩句詩,看到的是一位前輩獎掖后進的胸襟氣度,古道熱腸。
“平生不解藏人善”二句,標榜不藏人善的美德,進一步對項斯進行表揚。人性普遍的弱點是“自私,小器,嫉妒,不喜歡成人之美,不樂聞人之譽”(馬爾頓),故有見人之善而不以為善者,有見人之善而緘口不言者。韓愈說:“吾嘗試之矣,嘗試語于眾曰:‘某良士,某良士?!鋺?,必其人之與也;不然,則其所疏遠不與同其利者也;不然,則其畏也。不若是,強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保ā对瓪А罚┮虼耍捌缴唤獠厝松啤?,適足為一種美德。而作者毫不諱言自己就具有這種美德,何以見得?“到處逢人說項斯”就是明證。“到處逢人”四字,可見其不遺余力。這兩句以“平生”“到處”相勾勒,上句高屋建瓴,下句水到渠成,讀來甚覺暢快。
不過,此詩也遭到過宋人的吐槽。葛立方道:“(項)斯集中絕少佳句。如《晚春花》云:‘疏與香風會,細將泉影移。’《別張籍》云:‘子城西并宅,御水北同渠?!緪河杏?,宜祭酒公(楊敬之)謂‘標格勝于詩’也。其贈斯詩鄙俗如此,與斯亦奚遠哉?!保ā俄嵳Z陽秋》)雖不無見地,但也過分一些。
就憑這首詩千百年來為人傳誦,就憑它產生出一個成語典故“為人說項”或“說項”(柳亞子贈毛主席詩就有“說項依劉我大難”之句),你就打不倒它?!捌缴唤獠厝松啤彼麄鞯拿赖?,仍有現(xiàn)實意義。還有一種相關的美德,叫為人藏拙,不是這首詩所要表達的主題。可以留給別人,或另外寫一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