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詞以境界①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②,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
[注釋]
①境界:原指疆界、疆域,此處借用佛經(jīng)中的概念,指“自家勢力所及之境土”,即人的感受能力之所及,或精神上所能達到的境地。文藝作品中的境界指情、景和事物交融所形成的藝術(shù)高度。
②高格:作品的品第、等級高,或取意高妙,或格調(diào)高雅。
[譯文]
填詞以創(chuàng)造境界為最高準則。具有境界自然成就高格,自然產(chǎn)生名句。五代、北宋時期的詞之所以絕妙無雙正在于此。
二
有造境,有寫境,此理想與寫實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頗難分別。因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①,所寫之境,亦必鄰于理想故也。
[注釋]
①自然:此指客觀世界,即兼指現(xiàn)實人生和自然界。下同。
[譯文]
詩詞中有“造境”,有“寫境”,這是理想和寫實兩派的區(qū)別。然而這兩派很難分辨。這是因為大詩人所創(chuàng)造的境界,一定會和自然吻合;所描寫的境界,也一定接近理想的緣故。
三
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皽I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sup>①“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②有我之境也。“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sup>③“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sup>④無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為多,然未始不能寫無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⑤能自樹立耳。
[注釋]
①北宋歐陽修《蝶戀花》(一作馮延巳《鵲踏枝》):“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shù)。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p>
②北宋秦觀《踏莎行》:“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煽肮吗^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A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③東晉陶潛《飲酒》第五首:“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p>
④金代元好問《潁亭留別》:“故人重分攜,臨流駐歸駕。乾坤展清眺,萬景若相借。北風三日雪,太素秉元化。九山郁崢嶸,了不受陵跨。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懷歸人自急,物態(tài)本閑暇。壺觴負吟嘯,塵上足悲咤?;厥淄ぶ腥耍搅皱H绠??!?/p>
⑤豪杰之士:這里專指文學(xué)上不拘一格的大家。
[譯文]
詩詞中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皽I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薄翱煽肮吗^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边@就是“有我之境”?!安删諙|籬下,悠然見南山?!薄昂ㄥeF?,白鳥悠悠下。”這就是“無我之境”。“有我之境”,是站在作者的角度觀察外物,所以外物都染上了作者的主觀感情色彩。“無我之境”,是作者盡可能客觀地描寫外物,所以不容易看出哪些地方有作者的感情,哪些地方是客觀寫物。古人填詞,寫出“有我之境”的情況比較多,然而未嘗不能寫出“無我之境”,這全在于杰出的詞人敢于獨樹一幟。
四
無我之境,人惟于靜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動之①靜時得之。故一優(yōu)美,一宏壯也。
[注釋]
①之:到,去。
[譯文]
“無我之境”,詩人只有在靜思中才能寫出?!坝形抑场?,詩人在由被外物感動到歸于靜思時才能寫出。所以前一種境界優(yōu)雅美麗,后一種境界宏偉壯觀。
五
自然中之物,互相關(guān)系,互相限制。然其寫之于文學(xué)及美術(shù)①中也,必遺其關(guān)系、限制之處。故雖寫實家,亦理想家也。又雖如何虛構(gòu)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構(gòu)造亦必從自然之法律。故雖理想家亦寫實家也。
[注釋]
①美術(shù):指藝術(shù)。
[譯文]
自然界中的事物,既互相聯(lián)系,又互相制約。然而如果把它們反映在文學(xué)和藝術(shù)作品之中,就一定要擺脫它們互相聯(lián)系、互相制約的因素。所以即使是注重寫實的作家,也會是表達理想的作家。另外,即使是如何虛構(gòu)的情景,組成情景的那些材料也必然來自于自然;它們之間的構(gòu)成關(guān)系,也必然遵循自然的規(guī)則。所以即使是注重表現(xiàn)理想的作家,也會是表現(xiàn)現(xiàn)實的作家。
六
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
[譯文]
境界并非單單指景物。喜、怒、哀、樂,也是人心中的一種境界。所以能夠?qū)懗鲂蜗笊鷦拥木拔铮瑢懗稣鎿吹母星?,就可以稱作有境界,否則就稱作沒有境界。
七
“紅杏枝頭春意鬧”①,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來花弄影”②,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注釋]
①北宋宋祁《玉樓春·春景》:“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L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②北宋張先《天仙子》(時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會):“水調(diào)數(shù)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后期空記省?!∩成喜⑶莩厣详?,云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yīng)滿徑?!?/p>
[譯文]
“紅杏枝頭春意鬧”一句,用一個“鬧”字,境界完全顯現(xiàn)?!霸破圃聛砘ㄅ啊币痪?,用一個“弄”字,境界完全顯現(xiàn)。
八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優(yōu)劣。“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①,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②?“寶簾閑掛小銀鉤”③,何遽不若“霧失樓臺,月迷津渡”④也?
[注釋]
①唐代杜甫《水檻遣心二首》其一:“去郭軒楹敞,無村眺望賒。澄江平少岸,幽樹晚多花。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家?!?/p>
②唐代杜甫《后出塞五首》其二:“朝進東門營,暮上河陽橋。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平沙列萬幕,部伍各見招。中天懸明月,令嚴夜寂寥。悲笳數(shù)聲動,壯士慘不驕。借問大將誰,恐是霍嫖姚。”
注釋①兩句寫景細微,注釋②兩句寫景闊大,但同樣都是有境界的好詩。
③北宋秦觀《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閑掛小銀鉤?!?/p>
④秦觀《踏莎行》,全詞見第4頁注②。秦觀的詞寫景有大有小,但也同樣都是有境界的好詞。
[譯文]
境界有大有小,但是卻不以此來區(qū)分高下優(yōu)劣?!凹氂牯~兒出,微風燕子斜”為什么就不如“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的境界呢?“寶簾閑掛小銀鉤”為什么就不如“霧失樓臺,月迷津渡”呢?
九
嚴滄浪①《詩話》謂:“盛唐諸公,惟在興趣。羚羊掛角②,無跡可求。故其妙處,透澈玲瓏,不可湊拍③。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④余謂:北宋以前之詞,亦復(fù)如是。然滄浪所謂興趣、阮亭⑤所謂神韻,猶不過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為探其本也。
[注釋]
①嚴滄浪:嚴羽,字儀卿,一字丹邱,號滄浪逋客,邵武(今屬福建)人。南宋詩人,詩論家,著有《滄浪集》《滄浪詩話》等。
②羚羊掛角:傳說羚羊夜宿時把角掛在樹上,腳不沾地,使獵人無跡可尋。后禪宗借此比喻有待悟解,不能拘泥求之于言語文字。
③湊拍:應(yīng)為“湊泊”,凝合,聚結(jié)。
④嚴羽《滄浪詩話·詩辨》:“夫詩有別材,非關(guān)書也;詩有別趣,非關(guān)理也。然非多讀書,多窮理,則不能極其至。所謂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詩者,吟詠情性也。盛唐諸人,惟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p>
⑤阮亭: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貽上,號阮亭,別號漁洋山人。山東新城(今桓臺)人。清初詩人、詩論家。其論詩以神韻為宗,著有《帶經(jīng)堂集》《衍波詞》《池北偶談》等。
[譯文]
嚴羽在《滄浪詩話》中說:“盛唐的杰出詩人,寫詩只重視興象趣味,好像羚羊掛角,無跡可尋。所以其詩作的妙處在于寫情透徹深入,寫景精美空靈,只憑詞藻的堆砌是無法達到的。如同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像,語言表達有盡頭而其中的韻味卻令人品味不盡?!蔽艺J為北宋以前的詞也是如此。然而嚴滄浪所說的“興趣”、王阮亭所說的“神韻”,只不過說出了表面現(xiàn)象,不如我總結(jié)出的“境界”二字,可探求到作詞的根本。
一○
太白純以氣象勝?!拔黠L殘照,漢家陵闕”①,寥寥八字,遂關(guān)千古登臨之口。后世唯范文正之《漁家傲》②、夏英公之《喜遷鶯》③,差足繼武④,然氣象已不逮矣。
[注釋]
①太白: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東)。唐代詩人?!稇浨囟稹罚骸昂嵚曆?,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樂游原上清秋節(jié),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p>
②范文正:范仲淹,字希文,謚文正,北宋政治家、軍事家、文學(xué)家?!稘O家傲·秋思》:“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峋埔槐胰f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p>
③夏英公:夏竦,字子喬,北宋仁宗朝曾官至宰相,封英國公,北宋詞人?!断策w鶯》應(yīng)為《喜遷鶯令》:“霞散綺,月垂鉤。簾卷未央樓。夜涼銀漢截天流,宮闕鎖清秋?!‖幣_樹,金莖露。鳳髓香盤煙霧。三千珠翠擁宸游,水殿按涼州。”
④繼武:本意為足跡相連,后用來比喻繼續(xù)他人的事業(yè)。
[譯文]
李白的詞完全以氣象取勝。“西風殘照,漢家陵闕”,寥寥八個字,就使萬古千秋登臨吟詠的詩人無法再開口。后代只有范仲淹的《漁家傲》、夏竦的《喜遷鶯令》尚能繼其詞風,然而已經(jīng)達不到李白的氣象了。
一一
張皋文謂飛卿之詞“深美閎約”,①余謂此四字唯馮正中②足以當之。劉融齋謂飛卿“精艷絕人”,③差近之耳。
[注釋]
①張皋文:張惠言,字皋文,江蘇武進(今常州市)人。清代經(jīng)學(xué)家、詞人、詞論家。《詞選敘》云:“自唐之詞人李白為首,其后韋應(yīng)物、王建、韓翊、白居易、劉禹錫、皇甫松、司空圖、韓偓并有述造,而溫庭筠最高,其言深美閎約?!憋w卿:溫庭筠,字飛卿,太原(今屬山西)人,晚唐著名詞人。
②馮正中:馮延巳,一名延嗣,字正中,謚忠肅。廣陵(今江蘇揚州)人。五代時南唐著名詞人。
③劉融齋:劉熙載,字伯簡,號融齋,江蘇興化人,清代學(xué)者。其《藝概·詞曲概》說:“溫飛卿詞精妙絕人,然類不出乎綺怨?!?/p>
[譯文]
張皋文認為溫飛卿的詞“深美閎約”,我認為這四個字只有馮正中的詞當?shù)闷?。劉融齋認為溫飛卿的詞“精妙絕人”,這還比較接近。
一二
“畫屏金鷓鴣”①,飛卿語也,其詞品似之?!跋疑宵S鶯語”,端己語也②,其詞品亦似之。正中詞品,若欲于其詞句中求之,則“和淚試嚴妝”③,殆近之歟?
[注釋]
①溫庭筠《更漏子》:“柳絲長,春雨細。花外漏聲迢遞。驚塞雁,起城烏,畫屏金鷓鴣。 香霧薄,透簾幕。惆悵謝家池閣。紅燭背,繡簾垂,夢長君不知?!?/p>
②端己:韋莊,字端己,長安杜陵(今陜西西安)人。晚唐著名詞人?!镀兴_蠻》(五首)其一:“紅樓別夜堪惆悵,香燈半卷流蘇帳。殘月出門時,美人和淚辭?!∨媒鸫溆?,弦上黃鶯語。勸我早歸家,綠窗人似花?!?/p>
③馮延巳《菩薩蠻》:“嬌鬟堆枕釵橫鳳,溶溶春水楊花夢。紅燭淚闌干,翠屏煙浪寒?!″\壺催畫箭,玉佩天涯遠。和淚試嚴妝,落梅飛曉霜?!?/p>
[譯文]
“畫屏金鷓鴣”,這是溫飛卿詞中的一句,其詞的風格也與此類似?!跋疑宵S鶯語”,這是韋端己詞中的一句,其詞的風格也與此類似。馮正中詞的風格,如果想從他的詞中找出一句來描述,那么“和淚試嚴妝”大概比較接近吧?
一三
南唐中主詞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①,大有眾芳蕪穢,美人遲暮②之感。乃古今獨賞其“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③,故知解人④正不易得。
[注釋]
①南唐中主:李璟,字伯玉,徐州人,五代南唐中主,善詞。《浣溪沙》:“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無限恨,倚闌干。”
②屈原《離騷》:“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畦留夷與揭車兮,雜杜衡與芳芷。冀枝葉之峻茂兮,愿俟時乎吾將刈。雖萎絕其亦何傷兮,哀眾芳之蕪穢。”“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笔彿x,荒廢,指田地不整修而雜草叢生。這里意為枯萎、凋零。
③馬令《南唐書》卷二十一《馮延巳傳》:“元宗樂府詞云:‘小樓吹徹玉笙寒’,延巳有‘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之句,皆為警策。元宗嘗戲延巳曰:‘吹皺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延巳曰:‘未如陛下小樓吹徹玉笙寒?!趷?。”
④解人:有見地并通曉人意的人。
[譯文]
南唐中主的詞:“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贝笥星鞍П姺贾彿x”、“恐美人之遲暮”的感慨。然而從古至今人們卻只欣賞他的“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兩句,由此可見,有見地并通曉人意的人實屬難得。
一四
溫飛卿之詞,句秀也。韋端己之詞,骨秀也。李重光①之詞,神秀也。
[注釋]
①李重光:李煜,字重光,號鐘隱,五代南唐后主。
[譯文]
溫飛卿的詞,字句華美。韋端己的詞,骨力勁健。李重光的詞,神韻悠長。
一五
詞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周介存①置諸溫、韋之下,可謂顛倒黑白矣?!白允侨松L恨水長東”②、“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③,《金荃》《浣花》④,能有此氣象耶?
[注釋]
①周介存:周濟,字保緒,一字介存,號未齋,晚號止庵,江蘇荊溪(今宜興)人。清代常州詞派重要詞論家。著有《介存齋論詞雜著》。其論溫飛卿、韋端己、李煜詞謂:“毛嬙,西施,天下美婦人也。嚴妝佳,淡妝亦佳,粗服亂頭,不掩國色。飛卿,嚴妝也。端己,淡妝也。后主則粗服亂頭矣?!?/p>
②李煜《烏夜啼》(一作《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僦瑴I,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③李煜《浪淘沙》:“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闌,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④《金荃》:《金荃集》,溫庭筠詞集,佚。后人輯本有《金荃詞》一卷。《浣花》:《浣花集》,韋莊詞集,其弟韋藹編,是最早的詞家專集。
[譯文]
詞的發(fā)展到了李煜,眼界才開始闊大,感慨也更深沉,從而把晚唐配樂助興的伶人樂工詞轉(zhuǎn)變?yōu)槭闱檫_意的士大夫詞。周介存卻把他列在溫庭筠、韋莊之后,可以說是顛倒黑白!“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溫庭筠的《金荃集》、韋莊的《浣花集》,能有這樣的氣象嗎?
一六
詞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①。故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②,是后主為人君所短處,亦即為詞人所長處。
[注釋]
①《孟子·離婁下》:“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p>
②《漢書·景十三王傳》贊曰:“昔魯哀公有言:‘寡人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未嘗知憂,未嘗知懼?!鳖亷煿抛ⅲ骸鞍Чc孔子言也。事見《孫卿子》?!?/p>
[譯文]
優(yōu)秀的詞人,不可以失去赤子之心。后主生活在深宮之中,由女性伴同長大,這是他作為國君的短處,卻也正是他成為優(yōu)秀詞人所具有的長處。
一七
客觀之詩人,不可不多閱世。閱世愈深,則材料愈豐富、愈變化,《水滸傳》《紅樓夢》之作者是也。主觀之詩人,不必多閱世。閱世愈淺,則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譯文]
客觀地抒寫世界的詩人,不可以不多經(jīng)歷世事。經(jīng)歷世事越深切,那么掌握的創(chuàng)作材料就越豐富,越富于變化,《水滸傳》《紅樓夢》的作者就是如此。主觀地抒發(fā)情感的詩人,不必多經(jīng)歷世事,經(jīng)歷世事越少,那么性情就越純真,李后主就是如此。
一八
尼采①謂:“一切文學(xué),余愛以血書者?!焙笾髦~,真所謂以血書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②詞亦略似之。然道君不過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則儼有釋迦、基督擔荷人類罪惡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
[注釋]
①尼采:德國哲學(xué)家。語出尼采《蘇魯支語錄》:“凡一切已經(jīng)寫下的,我只愛其人用血寫的書。用血寫書,然后你將體會到,血便是經(jīng)義?!?/p>
②宋道君皇帝:即宋徽宗趙佶,崇奉道教,曾自稱“教主道君皇帝”。《燕山亭》(北行見杏花):“裁剪冰綃,輕疊數(shù)重,淡著燕脂勻注。新樣靚妝,艷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愁苦。閑院落凄涼,幾番春暮?!{寄離恨重重,這雙燕何曾,會人言語。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怎不思量,除夢里有時曾去。無據(jù)。和夢也、新來不做?!?/p>
[譯文]
德國哲學(xué)家尼采說:“所有的文學(xué)作品中,我最喜愛用心血書寫的?!焙笾鞯脑~,真可以說是用心血書寫的呀!北宋道君皇帝的《燕山亭》一詞也頗有相似之處。然而道君皇帝不過抒發(fā)的是個人亡國后的身世之哀,李后主則儼然有釋伽牟尼、基督擔負全人類罪惡的意味,他們境界的高下本來就是不同的。
一九
馮正中詞雖不失五代風格,而堂廡①特大,開北宋一代風氣。與中、后二主詞皆在《花間》②范圍之外,宜《花間集》中不登其只字也③。
[注釋]
①堂廡:廳堂之下四周的房間。這里借喻詞的格局、氣魄小。
②《花間》:《花間集》,五代后蜀趙崇祚編,選錄晚唐五代溫庭筠、韋莊等十八家詞,其中除溫庭筠、皇甫松、孫光憲外,都是身居西蜀的文人。
③近代詞學(xué)界大多認為《花間集》不選南唐詞是因為地域關(guān)系。龍榆生《唐宋名家詞選》謂:“《花間集》多西蜀詞人,不采二主及正中詞,當由道里隔絕,又年歲不相及,有以致然。非因流派不同,遂爾遺置也。王說非是。”
[譯文]
馮正中的詞雖不失五代的風格,然而氣象恢宏,開北宋一代詞風。他與南唐中、后二主的詞都突破了花間詞風的限制,《花間集》沒有收錄他們的詞也是自然的事!
二○
正中詞除《鵲踏枝》《菩薩蠻》十數(shù)闋最煊赫外,如《醉花間》之“高樹鵲銜巢,斜月明寒草”①,余謂韋蘇州之“流螢渡高閣”②,孟襄陽之“疏雨滴梧桐”③不能過也。
[注釋]
①馮延巳《醉花間》:“晴雪小園春未到。池邊梅自早。高樹鵲銜巢,斜月明寒草。 山川風景好。自古金陵道。少年看卻老。相逢莫厭醉金杯,別離多,歡會少?!?/p>
②韋蘇州:韋應(yīng)物,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中唐著名詩人,曾任蘇州刺吏?!端戮营氁辜拇拗鞑尽罚骸坝娜思艧o寐,木葉紛紛落。寒雨暗深更,流螢渡高閣。坐使青燈曉,還傷夏衣薄。寧知歲方晏,離居更蕭索?!?/p>
③孟襄陽:孟浩然,襄州襄陽(今屬湖北)人,盛唐著名詩人。唐王士源《孟浩然集·序》云:“(孟浩然)嘗閑游秘省,秋月新霽,諸英華賦詩作會。浩然句云:‘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舉座嗟其清絕,咸閣筆不復(fù)為繼?!?/p>
[譯文]
馮正中詞中,除了《鵲踏枝》《菩薩蠻》十幾首名氣、影響最大,像《醉花間》中“高樹鵲銜巢,斜月明寒草”所達到的境界,我認為就算韋蘇州的“流螢渡高閣”、孟襄陽的“疏雨滴梧桐”也不能超過。
二一
歐九《浣溪沙》詞:“綠楊樓外出秋千”① ,晁補之②謂:只一“出”字,便后人所不能道。余謂:此本于正中《上行杯》詞“柳外秋千出畫墻”③,但歐語尤工耳。
[注釋]
①歐九: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行九。吉水(今屬江西)人。北宋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畫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綠楊樓外出秋千?!“装l(fā)戴花君莫笑,六么催拍盞頻傳。人生何處似尊前?!?/p>
②晁補之:字無咎,號歸來子,巨野(今屬山東)人。北宋后期文學(xué)家,蘇門四學(xué)士之一。
③馮延巳《上行杯》:“落梅著雨消殘粉,云重煙輕寒食近。羅幕遮香,柳外秋千出畫墻。 春山顛倒釵橫鳳,飛絮入簾春睡重。夢里佳期,只許庭花與月知?!?/p>
[譯文]
歐陽修的《浣溪沙》詞中“綠楊樓外出秋千”一句,晁補之認為,只是一個“出”字,就是后代的詞人所寫不出來的。我認為這一句出自馮延巳的《上行杯》詞“柳外秋千出畫墻”一句,只是歐陽修的文辭更加工整精巧罷了。
二二
梅舜俞《蘇幕遮》詞:“落盡梨花春事了。滿地斜陽,翠色和煙老?!?sup>①劉融齋謂少游一生似專學(xué)此種。②余謂馮正中《玉樓春》詞:“芳菲次第長相續(xù),自是情多無處足。尊前百計得春歸,莫為傷春眉黛蹙?!?sup>③永叔一生似專學(xué)此種。
[注釋]
①梅舜俞:梅堯臣,字圣俞,宣城(今屬安徽)人。北宋著名詩人?!八从帷睘檎`記。此處引句有誤?!短K幕遮》(草):“露堤平,煙墅杳。亂碧萋萋,雨后江天曉。獨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娱L亭,迷遠道。堪怨王孫,不記歸期早。落盡梨花春又了。滿地殘陽,翠色和煙老。”
②少游:秦觀,字少游,一字太虛,號淮海居士,宋代詞人。劉熙載《藝概》卷四《詞曲概》引此詞云:“此一種似為少游開先?!?/p>
③馮延巳《玉樓春》:“雪云乍變春云簇,漸覺年華堪送目。北枝梅蕊犯寒開,南浦波紋如酒綠。 芳菲次第還相續(xù),自是情多無處足。尊前百計得春歸,莫為傷春眉黛蹙?!卑福捍嗽~作者有爭議?;蛞詾闅W陽修作,或以為馮延巳作。
[譯文]
梅圣俞《蘇幕遮》詞:“落盡梨花春又了。滿地殘陽,翠色和煙老?!眲⑷邶S認為秦少游一生作詞好像專門學(xué)習這種風格。我認為,馮正中《玉樓春》詞 “芳菲次第長相續(xù),自是情多無處足。尊前百計得春歸,莫為傷春眉黛蹙”,歐陽永叔一生好像專門學(xué)習這種風格。
二三
人知和靖《點絳唇》①、舜俞《蘇幕遮》②、永叔《少年》③三闋為詠春草絕調(diào)。不知先有正中“細雨濕流光” ④五字,皆能攝春草之魂者也。
[注釋]
①和靖:林逋,字君復(fù),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詩人。死后宋仁宗賜謚號“和靖先生”?!饵c絳唇》(草):“金谷年年,亂生春色誰為主。余花落處,滿地和煙雨。 又是離愁,一闋長亭暮。王孫去。萋萋無數(shù),南北東西路。”
②“舜俞”應(yīng)為“圣俞”,《蘇幕遮》見第21頁注①。
③《少年》應(yīng)為《少年游》,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七:“梅圣俞在歐陽公坐,有以林逋《草》詞‘金谷年年,亂生春草誰為主’為美者。圣俞因別為《蘇幕遮》一闋,歐公擊節(jié)賞之。又自為一詞云:‘闌干十二獨憑春,晴碧遠連云。千里萬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x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與離魂。那堪疏雨滴黃昏,更特地、憶王孫?!w《少年游》令也。不惟前二公所不及,雖置諸唐人溫、李集中,殆與之為一矣。今集不載此一篇,惜哉!”
④馮延巳《南鄉(xiāng)子》:“細雨濕流光,芳草年年與恨長。煙鎖鳳樓無限事,茫茫。鸞鏡鴛衾兩斷腸。 魂夢任悠揚,睡起楊花滿繡床。薄幸不來門半掩,斜陽。負你殘春淚幾行?!?/p>
[譯文]
人們都知道林和靖的《點絳唇》、梅圣俞的《蘇幕遮》、歐陽永叔的《少年游》三首詞是歌詠春草的絕唱,卻不知道馮正中先有“細雨濕流光”五個字,這些詞都抓住了春草的精魂。
二四
《詩·蒹葭》①一篇,最得風人深致②。晏同叔之“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③意頗近之。但一灑落,一悲壯耳。
[注釋]
①《詩經(jīng)·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筝缙嗥啵茁段磿?。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筝绮刹?,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p>
②風人深致:風人,即詩人。《詩經(jīng)》有十五國風。深致:達到精深、精微的境界。
③晏同叔:晏殊,字同叔,臨川(今屬江西)人。北宋詞人?!兜麘倩ā罚骸皺懢粘顭熖m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p>
[譯文]
《詩經(jīng)》中《蒹葭》一篇,最能夠表現(xiàn)詩人深遠的情致。晏同叔的“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幾句,意趣和它頗為接近,但是,前者灑落,后者悲壯。
二五
“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騁?!?sup>①詩人之憂生也?!白蛞刮黠L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似之?!敖K日馳車走,不見所問津。”②詩人之憂世也?!鞍俨萸Щê陈?,香車系在誰家樹”③似之。
[注釋]
①《詩經(jīng)·小雅·節(jié)南山》:“駕彼四牡,四牡項領(lǐng)。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騁?!?/p>
②陶潛《飲酒》第二十首:“羲農(nóng)去我久,舉世少復(fù)真。汲汲魯中叟,彌縫使其淳。鳳鳥雖不至,禮樂暫得新。洙泗輟微響,漂流逮狂秦。詩書復(fù)何罪,一朝成灰塵。區(qū)區(qū)諸老翁,為事誠殷勤。如何絕世下,六籍無一親?終日馳車走,不見所問津。若復(fù)不快飲,空負頭上巾。但恨多謬誤,君當恕醉人?!?/p>
③馮延巳《鵲踏枝》:“幾日行云何處去?忘卻歸來,不道春將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車系在誰家樹? 淚眼倚樓頻獨語,雙燕飛來,陌上相逢否?撩亂春愁如柳絮,悠悠夢里無尋處?!?/p>
[譯文]
“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騁?!边@是詩人在憂慮人生。晏殊的“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與此類似?!敖K日馳車走,不見所問津。”這是詩人在憂慮時世。馮延巳的“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車系在誰家樹”與此類似。
二六
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xué)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①此第一境也?!耙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②此第二境也?!氨娎飳にО俣?,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sup>③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注釋]
①晏殊《蝶戀花》。全詞見第24頁注③。
②柳永《鳳棲梧》:“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M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蓖鯂S先生認為這首詞是歐陽修所作,似誤。
③此處引句有誤。辛棄疾《青玉案·元夕》:“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zhuǎn),一夜魚龍舞?!《陜貉┝S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p>
[譯文]
古今成就大事業(yè)、大學(xué)問的人,必定要經(jīng)過三重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边@是第一重境界?!耙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边@是第二重境界?!氨娎飳にО俣龋嚾换厥?,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是第三重境界。這種詞語不是大詞人根本寫不出來。然而,我竟然這樣來解釋上述諸詞,恐怕晏、歐這些大詞人不會贊許吧!
二七
永叔“人間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guān)風與月”,“直須看盡洛城花,始與東風容易別”,①于豪放之中有沈著②之致,所以尤高。
[注釋]
①引句有誤。歐陽修《玉樓春》:“尊前擬把歸期說,未語春容先慘咽。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guān)風與月?!‰x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jié)。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
②沈著:“沈”通“沉”,沉著。
[譯文]
歐陽永叔“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guān)風與月”,“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二句,在豪放之中又飽含沉著的情致,所以尤其高妙。
二八
馮夢華①《宋六十一家詞選·序例》謂:“淮海、小山②,古之傷心人也。其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庇嘀^此唯淮海足以當之。小山矜貴有余,但可方駕子野、方回③,未足抗衡淮海也。
[注釋]
①馮夢華:馮煦,字夢華,號蒿庵,江蘇金壇人。清代詞論家,有《蒿庵詞》《宋六十一家詞選》。
②淮海:秦觀。小山:晏幾道,字叔原,號小山,臨川(今屬江西)人,北宋著名詞人。
③子野:張先,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人。北宋著名詞人。方回:賀鑄,字方回,衛(wèi)州(今河南汲縣)人。北宋后期詞人。
[譯文]
馮煦在《宋六十一家詞選·序例》中寫道:“秦淮海、晏小山,都是古代善于抒寫傷感悲戚的詞人。他們的詞,平淡的字句都有韻味,淺近的字句都有風致。”我認為這種評價只有秦淮海能夠當之無愧。晏小山矜持尊貴有余,只可以和張子野、賀方回并駕齊驅(qū),還不足以與秦淮??购狻?/p>
二九
少游詞境最為凄婉。至“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①,則變而凄厲矣。東坡賞其后二語②,猶為皮相③。
[注釋]
①秦觀《踏莎行》見第4頁注②。
②東坡: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xué)家。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十引惠洪《冷齋夜話》:“少游到郴州,作長短句。東坡絕愛其尾兩句,自書于扇曰:‘少游已矣,雖萬人何贖。’”
③皮相:只看外表。
[譯文]
秦少游的詞境界最為凄婉,到了寫“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就變成了凄厲。蘇東坡非常欣賞這首詞的最后兩句,只是浮于文辭表面罷了。
三○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①、“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紛其無垠兮,云霏霏而承宇”②、“樹樹皆秋色,山山盡落暉”③、“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氣象皆相似。
[注釋]
①《詩·鄭風·風雨》:“風雨凄凄,雞鳴喈喈。既見君子,云胡不夷? 風雨瀟瀟,雞鳴膠膠。既見君子,云胡不瘳?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云胡不喜?”
②出自《楚辭·九章·涉江》。
③唐王績《野望》:“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qū)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譯文]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紛其無垠兮,云霏霏而承宇”、“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這些詩詞所展示的氣象都是相似的。
三一
昭明太子①稱陶淵明詩“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之與京” 。王無功②稱薛收賦“韻趣高奇,詞義晦遠。嵯峨蕭瑟,真不可言” 。詞中惜少此二種氣象,前者唯東坡,后者唯白石③,略得一二耳。
[注釋]
①昭明太子:蕭統(tǒng)(501—532),字德施。南蘭陵(今江蘇常州西北)人。南朝梁武帝長子,天監(jiān)元年立為太子。曾主持編纂《文選》,后人稱為《昭明文選》。引文見蕭統(tǒng)《陶淵明集·序》:“其文章不群,詞采精拔,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與之京。橫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語時事則指而可想,論懷抱則曠而且真?!?/p>
②王無功:王績(585—644),字無功,號東皋子,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初唐詩人。引文見《王無功集》卷下《答馮子華處士書》:“吾往見薛收《白牛溪賦》,韻趣高奇,詞義曠遠,嵯峨蕭瑟,真不可言。壯哉!邈乎揚、班之儔也。高人姚義常語吾曰:‘薛生此文,不可多得,登太行,俯滄海,高深極矣?!毖κ眨鹤植?,謚獻,汾陰(令山西萬榮西)人。與王績?yōu)楹糜眩跆莆膶W(xué)家。
③白石:姜夔(約1155—約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鄱陽(今江西波陽)人。南宋詞人。
[譯文]
昭明太子認為,陶淵明的詩,狂放曠達,超越眾家;抑揚頓挫,清爽明朗,沒有人可以和他抗衡。王無功認為,薛收的賦,韻趣高妙,意蘊悠遠,高峻奇拔,又冷清凄涼,讓人無法形容。很可惜唐宋詞中缺少這兩種氣象,前一種只有蘇東坡,后一種只有姜白石,略得其一二。
三二
詞之雅鄭①,在神不在貌。永叔、少游雖作艷語,終有品格。方之美成②,便有淑女與倡伎之別。
[注釋]
①雅鄭:雅樂與鄭聲。這里引申為高雅與低俗。
②美成:周邦彥(1056—1121),字美成,自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后期著名詞人。
[譯文]
詞的高雅與低俗,在于神韻而不在字面。歐陽永叔、秦少游即使是作艷語,最終還是有品格。和周美成相比,就有淑女和倡伎的區(qū)別。
三三
美成深遠之致不及歐、秦。唯言情體物,窮極工巧,故不失為第一流之作者。但恨創(chuàng)調(diào)之才多,創(chuàng)意之才少耳。
[譯文]
周美成深遠的情致不如歐陽永叔、秦少游。只有抒情寫景時,極其工致精巧,所以還可以算是第一流的詞人。只是創(chuàng)新曲調(diào)的才華多,創(chuàng)新詞意的才華少,讓人遺憾呀!
三四
詞忌用替代字。美成《解語花》之“桂華流瓦”①,境界極妙。惜以“桂華”二字代“月”耳。夢窗②以下,則用代字更多。其所以然者,非意不足,則語不妙也。蓋意足則不暇代,語妙則不必代。此少游之“小樓連苑”、“繡轂雕鞍”③,所以為東坡所譏也④。
[注釋]
①周邦彥《解語花·元宵》:“風銷焰蠟,露浥烘爐,花市光相射。桂華流瓦。纖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闯?、纖腰一把。簫鼓喧,人影參差,滿路飄香麝?!∫蚰疃汲欠乓埂MчT如晝,嬉笑游冶。鈿車羅帕。相逢處,自有暗塵隨馬。年光是也。唯只見、舊情衰謝。清漏移,飛蓋歸來,從舞休歌罷。”桂華:桂花。傳說中月宮有桂樹,這里借喻月光。
②夢窗:吳文英(約1200—約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鄞縣)人,南宋后期著名詞人。
③秦觀《水龍吟》:“小樓連苑橫空,下窺繡轂雕鞍驟。朱簾半卷,單衣初試,清明時候。破暖輕風,弄晴微雨,欲無還有。賣花聲過盡,斜陽院落,紅成陣,飛鴛甃?!∮衽宥|別后。悵佳期、參差難又。名韁利鎖,天還知道,和天也瘦?;ㄏ轮亻T,柳邊深巷,不堪回首。念多情,但有當時皓月,向人依舊?!?/p>
④《歷代詩余》卷五引曾慥《高齋詞話》:“少游自會稽入都見東坡。東坡問作何詞,少游舉‘小樓連苑橫空,下窺繡轂雕鞍驟’。東坡曰:‘十三個字只說得一個人騎馬樓前過?!?/p>
[譯文]
填詞忌諱使用替代詞。周美成《解語花》中“桂華流瓦”一句,境界非常高妙,可惜用“桂華”二字代替“月光”!吳夢窗以下的詞人,使用替代詞更多。之所以如此,不是文意不充實,就是文辭不巧妙。因為文意充實就無暇用替代詞,文辭巧妙就不必用替代詞。這就是秦少游的“小樓連苑”、“繡轂雕鞍”之所以被東坡批評的原因。
三五
沈伯時①《樂府指迷》云:“說桃不可直說桃,須用‘紅雨’、‘劉郎’等字。說柳不可直說破柳,須用‘章臺’、‘灞岸’等字?!比粑┛秩瞬挥么终摺9允菫楣?,則古今類書具在,又安用詞為耶?宜其為《提要》所譏也。②
[注釋]
①沈伯時:沈義父,字伯時,南宋詞學(xué)家。著有《樂府指迷》。此處引文與原文有出入,《樂府指迷》原文“直說桃”作“直說破桃”;“說柳”作“詠柳”。
②《四庫提要》集部詞曲類二沈氏《樂府指迷》條:“又謂:說桃須用‘紅雨’、‘劉郎’等字,說柳須用‘章臺’、‘灞岸’等字,說書須用‘銀鉤’等字,說淚須用‘玉箸’等字,說發(fā)須用‘綠云’等字,說簟須用‘湘竹’等字,不可直說破。其意欲避鄙俗,而不知轉(zhuǎn)成涂飾,亦非確論。”
[譯文]
沈伯時在《樂府指迷》中說道:說桃不可以直接點明桃,應(yīng)該用“紅雨”、“劉郎”等詞來替代;詠柳不可以直接點明柳,應(yīng)該用“章臺”、“灞岸”等詞來替代。好像只怕別人不使用替代詞。如果認為這樣做就是工巧,那么,古今的類書都記載得清清楚楚,又何必在詞語上花費心力呢?沈氏的論調(diào)被《四庫提要》批評是應(yīng)該的呀!
三六
美成《青玉案》(當作《蘇幕遮》)詞:“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sup>①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覺白石《念奴嬌》《惜紅衣》二詞②,猶有隔霧看花之恨。
[注釋]
①周邦彥《蘇幕遮》:“燎沈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枢l(xiāng)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p>
②姜夔《念奴嬌》:(予客武陵,湖北憲治在焉。古城野水,喬木參天。予與二三友日蕩舟其間,薄荷花而飲,意象幽閑,不類人境。秋水且涸,荷葉出地尋丈,因列坐其下,上不見日,清風徐來,綠云自動。間于疏處窺見游人畫船,亦一樂也。朅來吳興,數(shù)得相羊荷花中。又夜泛西湖,光景奇絕。故以此句寫之)“鬧紅一舸,記來時,嘗與鴛鴦為侶。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風裳無數(shù)。翠葉吹涼,玉容銷酒,更灑菰蒲雨。嫣然搖動,冷香飛上詩句?!∪漳呵嗌w亭亭,情人不見,爭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風南浦。高柳垂陰,老魚吹浪,留我花間住。田田多少?幾回沙際歸路。”
姜夔《惜紅衣》:(吳興號水晶宮,荷花盛麗。陳簡齋云:“今年何以報君恩,一路荷花相送到青墩。”亦可見矣。丁未之夏,予游千巖,數(shù)往來紅香中,自度此曲,以無射官歌之)“簟枕邀涼,琴書換日,睡余無力。細灑冰泉,并刀破甘碧。墻頭喚酒,誰問訊城南詩客?岑寂。高柳晚蟬,說西風消息。 虹梁水陌,魚浪吹香,紅衣半狼藉。維舟試望故國。眇天北??上т具吷惩猓还裁廊擞螝v。問甚時同賦,三十六陂秋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