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神韓信
韓信(?~前196),漢初軍事家?;搓帲▽俳窠K)人。初屬項羽不被重用,遂歸劉邦,經(jīng)蕭何力薦任大將。劉邦納其策,攻占關中,擊魏破趙,取齊下燕,后被劉邦封為齊王,率軍滅項羽于垓下。漢立,改封楚王。隨以謀叛罪,降為淮陰侯。后又被告在長安謀反,為呂后所殺。善于將兵,著有兵法《韓信》三篇,今佚。
韓信(?~前196),淮陰(今江蘇清江西南)人氏。初屬項羽,繼歸劉邦,被拜為大將。在楚漢戰(zhàn)爭中,身經(jīng)百戰(zhàn),斬關奪隘,為西漢的開國功臣,與張良、蕭何并稱為“漢初三杰”。他是一位“戰(zhàn)必勝、攻必取”的天才軍事家,被后人奉為“兵仙”、“戰(zhàn)神”,評價極高。
一、年少時的貧困生活
韓信生于平民,家境貧寒,少年喪父??釔圩x書,尤喜兵法,雖有滿腹韜略,但求充小吏,也被拒絕,因此萬分拮據(jù),常常依靠別人糊口度日。家中一位老母,愁病纏綿,不久去世。
那時的人很迷信,認為墳地選得好,后世便會發(fā)跡。韓信人窮志大,便選擇了一塊寬敞的高地,將母親安葬。指望母親的墳旁有可以安置上萬家的地面,韓家說不定會發(fā)達起來。
母親死后,韓信無依無靠,生活更無著落。附近鄉(xiāng)下南昌一位亭長,平時看得起韓信,對他比較照顧,于是韓信便在亭長家里吃閑飯。時間長了,亭長的妻子便不耐煩起來,蓄意設法將他趕出去。這一天,亭長的妻子早早起來燒火做飯,吃飯時也不向韓信打招呼。待韓信像往常一樣來吃早飯時,見盆光鍋光,什么吃的也沒有,便明白了主人的心思,卻也無可奈何,只好另謀生路。
背井離鄉(xiāng),韓信流浪到淮陰城下,臨水釣魚。釣著魚,就大吃一頓;釣不著魚,就只好挨餓。沒有多久,便形容憔悴。有一天,見一位老嫗在瀕水漂洗棉絮,便上前問道:“老媽媽,你漂洗一天,能得多少工錢?”
“不過三五十錢?!崩蠇灮卮?。
“您老人家賺錢雖少,畢竟還能吃飽??晌夷昙o輕輕,卻沒有活干,雖然持竿釣魚,還難得一飽,實在可憐!唉!”說完,韓信一陣心酸。
那位老嫗見韓信少年落魄,很可憐他,便把自己帶來的食物分給他吃。一連數(shù)日,天天如此,韓信大為感動。他對老嫗拜謝道:“多承老媽媽如此厚待,將來我如有出頭之日,必重報您的恩情?!?/p>
老嫗聽了,十分生氣,很不高興地說:“男子漢大丈夫不能自謀生計,天天靠別人施舍過日子,能有什么出息。我是看你可憐,才給你飯吃,何嘗希望得到你的報答。你既然這樣說,今后就拉倒吧!”說完,提起棉絮就走了。
韓信好意卻碰了一鼻子灰,站在那里呆呆地望著,既感激又慚愧。暗下決心,一定要發(fā)奮進取,絕不可辜負這位老媽媽的一番苦心。
韓信雖然衣食無著,卻時刻也沒有停止習練武藝。他家無長物,卻有一柄隨身寶劍,因是祖?zhèn)?,他天天掛在腰間。一日無事,踟躕街頭。一個無賴少年見韓信帶劍走來,便想拿韓信開心。他故意侮辱說:“韓信,你這個窮小子,平日里腰掛寶劍,能干什么?別看你高高的個頭,又喜歡挎刀掛劍,我看你不過是個膽小鬼。”圍觀的人都哈哈大笑,而韓信卻不理不睬,仍向前走。那個無賴少年更加得意,當眾攔住韓信說:“你如果是條漢子,不怕死,就拿劍來刺我。如果你沒有這點勇氣,貪生怕死,就從我褲襠下鉆過去?!闭f著,邊叉開兩腿,做騎馬式,立在街當中。
韓信很難堪,紅了面皮。但他急于脫身,心里琢磨,這個無賴雖然不懷好意,但跟他計較有什么意思。于是,就趴在地上,從那無賴的胯下鉆了過去。在場的人哄然大笑。但韓信卻不以為辱,一言不語,起身而去。
后人都認為這件事表明韓信大智若愚,氣量非凡。
二、從小軍吏到登臺拜將
秦朝末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xiāng)起義之后,在吳中(今江蘇省蘇州市)的項梁和項羽叔侄起而響應,殺掉了會稽郡的朝廷命官,舉兵反秦。這時韓信已長大成人,便帶著寶劍投奔了項梁,留在部隊,做了一名無名小卒,默默無聞。項梁陣亡后,韓信歸到項羽的部下,做了項羽的侍衛(wèi)。韓信多次給項羽獻計進策,項羽都不予采納,使他郁郁而不得志。“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韓信心中這樣想。就在項羽從咸陽返回彭城建都時,韓信悄悄地棄楚歸漢。
韓信帶著寶劍和干糧,揀一小道一直往西走去。頭兩天,白天躲著,晚上趕路。他知道棧道已經(jīng)在戰(zhàn)爭中燒毀了,別的道他又不知道。走吧,反正方向不錯,爬山越嶺也行。韓信在樹林子里請教一位砍柴的老大爺,問他往南鄭去的路。那老大爺撓著頭皮說:“以前有一條是走陳倉(在陜西省寶雞市東門)的,那可不是路,不好走,還有大蟲,已經(jīng)多年沒有人走了?!表n信請他詳細說一說,他就說了一大串。韓信一一記住,拜謝了老大爺,往陳倉那面走去。
“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表n信終于從陳倉找到了南鄭,進了漢營。可是他再也想不到,天大的希望竟然只撈到了一個芝麻綠豆的小官。
開始,漢王劉邦讓韓信當了一個稱為連敖(管理糧草)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墒菐讉€月過去,劉邦仍未重用韓信,韓信責怪劉邦不識才,心情十分苦悶。
也許韓信失職瀆職吧,后來竟然坐法當斬。同案的13人都已處斬,就要輪到韓信了。韓信舉目仰視,看到了監(jiān)斬官夏侯嬰,就長嘆說道:“漢王不是要打天下嗎?為何要殺壯士?”夏侯嬰聞言大驚,知道韓信不凡,立即停斬報告漢王。劉邦雖免了韓信的死罪,卻仍不重用他。
后來韓信見了丞相蕭何,跟他談了談。蕭何認為韓信的能耐可不小,專門跟韓信談了幾次。韓信從天下局勢談到劉、項兩家將來的勝敗,談到怎么樣打到山東(古時候崤山函谷關以東叫山東,不是現(xiàn)在的山東?。鹊?。蕭何這才知道韓信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人才,就在漢王跟前盡力推薦他,還把他的出身說了一遍。
漢王聽了可不覺得怎么樣。他把話岔開,說:“難道咱們一輩子待在這兒嗎?什么時候才能打回去哪?”
蕭何說:“只要有了大將訓練兵馬,率領大軍,就能夠打回去?!?/p>
漢王說:“哪來這樣的大將?”
蕭何說:“只要大王肯重用,大將已經(jīng)找到了?!?/p>
漢王急切地說:“誰呀?在哪兒?”
蕭何說:“淮陰人韓信,就在這兒,可以拜為大將?!?/p>
漢王皺著眉頭,說:“哎,鉆褲襠的人還能做將軍嗎?”
蕭何又說了一大套話,漢王只是搖頭。
第二天,蕭何又去見漢王,對他說:“大將有了,請大王決定吧?!?/p>
漢王眉開眼笑地說:“那太好了。誰呀?”
蕭何堅決地說:“淮陰人韓信!”
漢王馬上收了笑容,說:“要是他為大將,不但三軍不服,諸侯取笑,就是項羽聽了,也準會小看我們。請丞相別再提他了。”
蕭何一連幾天碰了釘子,只好不去說了。可是蕭何不去,漢王又去找他,對他說:“咱們的家小都在山東,士兵們很不安心,天天有人逃走,怎么辦呢?”蕭何說:“總得先拜大將啊?!?/p>
漢王說:“又是韓信,是不是?老實對你說,不行!你想想,從沛、豐跟著我出來的將士們立了多大功,他們能服氣嗎?周勃、灌嬰、樊噲他們能不說我賞罰不明嗎?”
蕭何說:“自古以來英明的君主選拔人才,主要是看他的才能,不計較他的出身。我知道韓信的才能,可以拜為大將,我才三番五次地勸大王重用他。沛、豐來的將士都有大功,可是他們不能跟韓信的才能比?!?/p>
漢王說:“叫韓信安心點,有機會我一定提拔他。”
蕭何只好出來,把漢王將來一定重用的話告訴了韓信。
韓信左思右想,越來越不是滋味,越想越苦悶。他準備了些干糧,第二天天一亮,帶著寶劍,騎上一匹馬出東門走了。
手下的人見狀,慌忙跑到丞相府,報告說:“韓信出了東門,不知道去哪兒了。”
蕭何跺著腳,說:“哎呀,真給他走了!那還了得?”他立刻騎上快馬,帶了幾個從人,趕到東門,問了問,馬上加鞭,急急地又追上去。到了中午,跑過一個村子,打聽下來,才知道韓信已經(jīng)過去了。
蕭何一路問,一路追,直到天黑了,還沒有追著韓信。人也累了,馬也乏了,明天再追吧??墒堑搅嗣魈?,不是更追不上了嗎?他一瞧,月兒這么明,道上好像灑滿了水銀似的。涼風吹著,汗也收了,他就在月亮底下又趕了一陣。轉過山腰,下了坡,前面是一條雪亮的河。遠遠望見有個人牽著馬在河邊上來回溜達。那不是韓信是誰呀?蕭何使勁地加上兩鞭,大聲嚷著:“韓將軍!韓將軍!”他跑到河邊,下了馬,氣呼呼地說:“韓將軍,咱們總算一見如故,夠得上朋友吧!你怎么不說一聲,就這么走了?”
韓信下馬,向他行個禮,掉下了眼淚,可不說話。蕭何又說了一大篇勸韓信回去的話。韓信說:“我這一輩子忘不了丞相的情義,可是漢王……”他又停住不說了。
這時候,夏侯嬰也趕到了。
蕭何和夏侯嬰死乞白賴地非把韓信拉回去不可。他們不約而同地說:“要是大王再不聽我們的勸告,我們?nèi)齻€人一塊兒走,好不好?”韓信只好跟著他們回來。
到了第三天,他們才回到了漢營南鄭。漢王聽見丞相追的是韓信,又生氣了。他罵蕭何說:“胡說!逃走的將軍也有十來個了,沒聽說過你追過誰,獨獨去追一個鉆過褲襠的?這不明明是騙我。”
蕭何說:“其他諸將都容易得到,只有這位韓信,國士無雙。將軍有的是,像韓信那樣獨一無二的人才到哪兒找去?大王要是準備一輩子躲在漢中,那就用不著韓信;要是準備打天下,那就只能讓韓信參與其事!非用他不可。究竟如何,請大王決策?!?/p>
漢王說:“我就依著丞相,讓他做個將軍怎么樣?”
蕭何說:“叫他做將軍,他還得走。”
“拜他為大將怎么樣?”
蕭何說:“這是大王的英明,國家的造化?!?/p>
漢王當時就叫蕭何去召韓信來,馬上要拜他為大將。
蕭何見劉邦把拜將看得如此輕率,就勸止說:“大王平時太不注意禮節(jié)禮貌了?,F(xiàn)在拜大將就像招呼一個小孩子一樣,這怎么能行?這恰恰是韓信出走的原因啊!”漢王恍然大悟,說:“依你該怎么辦?”
“拜大將是件大事,不是小孩子鬧著玩兒似的叫他來就來。大王真要拜韓信為大將,先得造一座拜將臺,擇個好日子,大王還得齋戒,戒葷戒酒,沐浴更衣,先表現(xiàn)出誠意。然后召集群臣,舉行隆重儀式,你登臺授印才行。這樣才能讓全體將軍士兵都能聽從大將的指揮,正像聽從大王的指揮一樣?!?/p>
漢營里幾個主要的將軍一聽到漢王擇日子要拜大將,一個個高興得眉開眼笑,都認為自己能力強,功勞大,心里說:“不拜我做大將,還能拜誰呢?”
這天趕到漢王上了拜將臺,一看拜的是韓信,全軍都愣了。漢王舉行了拜將的儀式以后,請韓信坐在上位,拱拱手,說:“丞相屢次推薦將軍,說將軍能文能武,無出右者。將軍一定有好計策,請將軍指教!”
韓信回個禮,說:“不敢當!”接著他問道:“大王打算向東出去,是不是要跟霸王爭天下?”
漢王說:“是啊?!?/p>
韓信又問了一句:“請問大王自己估計估計,比得上比不上霸王?”
劉邦不作聲,過了一會兒,說:“比不上!”
韓信向漢王道賀,說:“我也以為比不上。大王自己覺得比不上,就這一點,應該祝賀大王。我曾經(jīng)在霸王手下做過事,我知道他。他這個人哪,吆喝一聲,能夠嚇壞千百個人,多么勇武啊!可是他不能任用有本領的將軍,這叫作匹夫之勇。霸王對人很恭敬,看見別人有病,他會流眼淚,心眼多好哇!可是對于有功勞的人應當封爵的,他卻不肯封,即使封了,他還把印子拿在手里橫摸豎摸,舍不得交給人家,他的好心眼只是婆婆媽媽的好心眼。因此,霸王雖然做了諸侯的首領,看起來很強,實際并不強。他所到過的地方,沒有不被毀壞的,天下都怨他,老百姓不向著他,名義上是個霸王,實際上已經(jīng)失了人心。所以我說,他的強很容易變成弱?!?/p>
劉邦聽了,心里很高興,只是口頭上說:“可是我不行啊?!?/p>
韓信說:“大王行。大王跟霸王完全不一樣。大王所到的地方,什么都不侵犯。進了武關,廢除秦朝殘酷的刑法,跟秦人約法三章,秦人都向著大王。再說三秦的三個將軍,章邯、司馬欣、董翳,欺騙了士兵,投降了諸侯,到了新安,霸王把投降的士兵坑害了二十多萬,單單留下這三個秦將,還封他們?yōu)橥?。他們欺壓三秦的子弟已?jīng)幾年了,也不知道殺害了多少人。秦國的父兄痛恨這三個人都痛恨到骨子里去了。大王發(fā)兵往東去,只要發(fā)個通告,三秦就能平定。”
漢王越聽越高興,只后悔沒有早點拜韓信為大將。
一個軍中小官,平日不為人知,如今一下子拜為大將,眾人豈能不驚愕?幾位跟隨漢王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將軍,如今反倒居于韓信之下,感到莫名其妙,露出不滿之色。劉邦早已看破這一層,便站立起來,當眾頒令道:“凡我軍將士,今后俱由大將軍節(jié)制。大將軍當善體我意,與士卒同甘共苦,除暴安良,匡扶王業(yè)。如有藐視大將軍,違令不從者,準以軍法從事,先斬后奏!”
拜將之后,漢王喜形于色,一再說:“我后悔沒有早日起用將軍!今日聽了將軍指導,茅塞頓開。今后全仗將軍調(diào)度,指日東征?!?/p>
韓信說:“將不練不勇,兵不練不精。項羽雖有許多劣弱之處,但畢竟是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勇將,不可輕視?,F(xiàn)須加緊操練人馬,鼓舞斗志,經(jīng)過月旬,方可啟行。”
漢王點頭稱是。
這次談話,韓信在分析形勢時,不是單純從軍事力量的對比著眼,而是把戰(zhàn)爭的勝負同人心的向背緊密聯(lián)系起來,表現(xiàn)出了超人的政治遠見和卓越的軍事才能,同時提出了東進的具體部署。這番議論,實際上為劉邦制定了東征以奪天下的方略。根據(jù)當初諸侯的約定,劉邦理應在關中做王。可是項羽獨霸天下而使諸侯稱臣,劉邦更失掉應有的封爵而在漢中做王。如今劉邦聽了韓信的這番議論,頓時喜出望外,看到了未來的希望。
三、初露鋒芒
韓信拜將之后,指揮漢軍將士日夜操練,沒過多久,便軍容整齊,壁壘一新。將士們見他確有抱負,不同尋常,不由得暗自欽佩,高高興興地愿意聽他指揮。
漢王元年八月,漢軍揮師東進,欲與項羽爭天下,楚漢戰(zhàn)爭爆發(fā)。漢王早有張良定計,叫他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時漢王又問韓信,韓信的計劃竟與張良不謀而合,喜得漢王說:“真是英雄所見略同!”
漢軍靜悄悄地離開南鄭。韓信下令,命樊噲、周勃、夏侯嬰等帶少數(shù)人馬,先去修棧道。此時,項羽正進攻齊地(今山東大部)田榮,為東方戰(zhàn)亂所牽制,無暇西顧。韓信向漢王建議:“關中雖有雍王章邯、翟王董翳和塞王司馬欣把守,但他們兵力單薄,又不受秦民擁戴,如無項王支援,必難立足,我們應乘其不備,立足未穩(wěn),先取關中,然后直取項王?!睗h王依議而行,并悄悄調(diào)回樊噲、周勃、夏侯嬰幾員大將,準備帶兵出戰(zhàn)。
正值秋高氣爽季節(jié),漢軍將士都急于東歸。大將軍命令傳來,人馬很快進抵陳倉。雍王章邯本奉項王密囑,堵住漢中,作為第一道門戶。此時聞知漢王已拜韓信為大將,正在督修棧道,不日出兵。他便大笑道:“既想出兵,何以當初又燒棧道?而今重修,棧道三百里,盡是懸崖峭壁,何年何月,方能修成?真笨賊也!”說完,又問韓信何人,左右忙將韓信的歷史來由對他說明。他更是大笑起來,說道:“胯下庸夫,有何將才?”于是一味蔑視,毫無防備。一日,忽有陳倉敗兵,逃至廢邱,報稱漢軍奪了陳倉,殺死戍將,不日即兵臨城下。章邯方知中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懊悔不已,慌忙引軍迎戰(zhàn)。這時頂頭碰上樊噲,布陣廝殺。漢軍積憤已深,一經(jīng)對壘,勇不可當,只殺得章邯顧頭失尾,節(jié)節(jié)敗退。漢軍乘勝追擊,不料章邯收拾殘兵,又二番反戈沖殺過來。韓信一見,急忙調(diào)出漢軍左右兩翼,策應前鋒。前鋒樊噲,左翼主將灌嬰,右翼主將周勃,都是漢軍著名戰(zhàn)將。這時夾攻一個章邯,叫章邯如何抵抗?結果,章邯幾乎斷送了性命,倉皇帶著殘兵退回廢邱,緊閉城門,高懸吊橋。然后派人向董翳和司馬欣求救,誰知那二王一聽韓信大名,早嚇得魂不附體,如何敢動?
漢軍勢如破竹,很快占領了關中大塊土地。韓信不失時機,派周勃、灌嬰等大將去攻取咸陽,卡住章邯東逃的去路,然后發(fā)兵圍攻廢邱。他取出蕭何提供的地圖仔細查看,見廢邱面臨渭水,防守嚴密,便決定智取,不予強攻。他首先命令樊噲等部到渭水下游截流。水不下瀉,很快猛漲,如萬馬奔騰,涌進廢邱城內(nèi),城內(nèi)頓時亂作一團。章邯見勢不妙,急忙出北門而逃。韓信馬上又命樊噲放水,揮軍直追章邯。章邯失了城池,前無去路,后有追兵,勉強一戰(zhàn),不免慘敗,自覺已到絕處,便拔劍自刎了。翟王董翳、塞王司馬欣,本都是章邯的屬將,聞聽章邯兵敗自殺,便先后向漢軍投降。這樣,在韓信指揮下,三秦之地,不到一個月便全歸了漢王劉邦。
這可把霸王項羽氣得鼻孔噴火,頭頂冒煙。齊王田榮、代王陳余的叛變已經(jīng)讓他生氣了,還有彭越仗著田榮的勢力,不斷地擾亂梁地(今河南開封一帶),威脅他的后方。項羽認為陳余、彭越跟他作對,全是由于田榮他們撐腰,只要把田榮消滅,東邊和北邊就都可以安定下來??墒菨h王劉邦手下的大將韓信奪去了三秦,也不能不去征伐。這么著,他又要向西攻打劉邦,又要向東去攻打田榮,不能同時進攻兩頭。正在左右為難的時候,張良給他一封信,勸他去征伐田榮。
張良不是幫著韓王成嗎,怎么會替漢王說話呢?原來霸王因為韓王成從來沒有出過力,把他降了一級,改封為侯。韓王成大發(fā)牢騷。霸王說他不識好歹,把他殺了。張良哭得死去活來,一定要替韓王成報仇。他就逃到漢王那邊,替漢王出了個主意,寫信給霸王,大意說:“漢王只要收復三秦,在關中做王,依照懷王的前約就心滿意足了。倒是齊、梁、趙、代等地不及時平定,田榮必定來打西楚。到了那時候,天下將不堪收拾了?!?/p>
霸王和范增明知道這是張良替劉邦出的緩兵之計??墒谴蕉她R、梁、趙、代,單單關中一個地區(qū),回過頭再去收拾也不太難;要是現(xiàn)在先去對付劉邦,那么往后齊、梁、趙、代就更不好收拾了。倒不如將計就計,賣個人情,就決定先去進攻齊王田榮。
霸王通知魏王豹、殷王司馬卬等小心防備漢軍,又叫九江王英布發(fā)兵一同去征伐齊王田榮。英布存心自己獨霸一方,推說有病不能到遠處去,派了個將軍帶幾千兵馬去敷衍霸王。霸王就另外給英布一道秘密的命令,囑咐他暗殺義帝。霸王曾經(jīng)請義帝搬到長沙去,義帝不樂意,經(jīng)過多次催促,還慢吞吞地在路上磨蹭。英布打發(fā)一班心腹士兵扮作強盜,追上義帝的船,在江面上把義帝殺了。英布派人回報霸王,霸王去了一件心事,就專心去打齊、梁。
四、聲東擊西計伐魏
漢王收復了三秦,下了一道命令,把以前秦國的林園一律開放,讓農(nóng)民耕種。三秦的老百姓更加向著漢王了。他又派張良去勸河東的魏王豹投降。魏王豹見漢軍強大,聽了張良的話,投降了。漢王就這樣占領了河東,又派韓信向朝歌(今河南省淇縣北)進攻。鎮(zhèn)守朝歌的殷王司馬卬打了敗仗,連著向霸王求救。霸王派項莊、季布帶著一隊人馬去救朝歌。他們還沒趕到,司馬卬已經(jīng)投降了漢王。項莊、季布回來報告,霸王大發(fā)脾氣,責備他們不該在路上走得這么慢,又把都尉陳平狠狠地罵了一頓,因為司馬卬原來是由陳平收過來的。陳平很不高興,覺得自己成了受氣包。他想起漢王手下也有他的朋友,就偷偷地逃出楚營投奔漢王去了。漢王把他當作謀士,十分信任。
霸王一心想把齊國打下來,回頭再去收拾漢王,就這樣給漢王鉆了空子。漢王趁著霸王跟田廣、田橫相持不下的時候,一直往東打過來,奪下了西楚的都城彭城。霸王聽到彭城也給奪了去,連忙扔了齊國這一頭,趕回來在睢水(在安徽省)上,跟漢軍打了一仗。漢軍大敗,掉在水里淹死的人不知有多少,連睢水都給堵住了。被俘的也不少,劉邦的父親太公和夫人呂雉也都做了俘虜,押到楚營去了。諸侯一見楚軍打了大勝仗,有的就離開漢王歸附霸王去了。魏王豹因為漢王把睢水的失敗說成是他的過錯,怕漢王辦他的罪,就背叛了漢王。漢王恨透了他,可也沒有辦法。
劉邦退到下邑,驚魂未定,便對群臣說:“關東地區(qū)我不要了。誰能立功破楚,我就把關東平分給他。你們看誰行?”
又是謀士張良說話了。他說:“你手下的將領,只有韓信可以當此大任,獨當一面?!?/p>
于是,在這危急時刻,韓信跟劉邦在滎陽相會了。而后,韓信率部屢次打敗項羽,使楚軍不得西進。
漢軍彭城兵敗之后,原先投降漢王的司馬欣、董翳這時又背叛了劉邦,投降了項羽。原先歸附漢王的齊王、趙王也同項羽講和了。
漢二年六月,魏王豹告假回歸故里,探望病中的母親。結果,一回到平陽,他就封鎖了臨晉關(今陜西大荔東),并與項羽訂立盟約,背叛了漢王劉邦,局勢十分危險。
到了八月,漢王派酈食其說服魏王豹不成,便任命韓信為左丞相,率兵攻打魏王豹。
魏王豹用重兵把守蒲坂(今山西永濟西),阻擋漢軍渡河。
蒲坂在黃河東岸,同西岸的臨晉相對,是攻魏的必經(jīng)之地。韓信率漢軍到達臨晉,見蒲坂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便利用聲東擊西的戰(zhàn)術,迷惑魏王豹。
魏王豹見韓信在臨晉布下重兵,沿岸擺列無數(shù)戰(zhàn)船,旌旗招展,料定漢軍必定由此渡河,于是集中兵力,嚴加防守,得意揚揚。誰知韓信暗中卻在北邊的夏陽(今陜西韓城南)埋伏重兵,并砍伐樹木,制造了很多木甕,用繩索連接起來,漂在水上,代替船只,作為渡河的用具。
這一天,韓信指揮漢軍出其不意地渡過黃河,一鼓作氣,迅速占領了魏城安邑(今山西運城東)。魏王豹得報后,大吃一驚,方知中計,他慌忙引兵趕到安邑,迎擊韓信,結果被韓信殺得大敗。九月,韓信俘虜了魏王豹,并平定了魏地,在那里設立了河東郡,使?jié)h王的地盤擴大到今山西中部和東南部。漢王劉邦聞訊,高興得笑逐顏開。
五、激戰(zhàn)井陘
項羽自從彭城大敗漢軍以后,親率大軍長驅直入,向滎陽以南的京邑和索亭之間打來。漢王劉邦見楚軍勢大,先是堅守不出,后又派精兵突襲楚營,雙方互有勝負。結果,兩軍在滎陽以東,形成對峙之勢。漢王采取避實就虛的方略,由劉邦親守滎陽,以少數(shù)兵力拖住項羽,一面采納韓信的建議,派韓信和投漢不久的張耳率漢軍主力北上,進攻趙、代,討伐燕國,并向東平定齊地,向南切斷楚軍糧道,繼而形成對楚軍的合圍。韓信的這一設想固然很完美,但操作起來難度卻很大。怎么去實現(xiàn)呢?
這年閏九月,韓信大軍首先在閼與(今山西和順西北)大敗代國軍隊,俘虜了相國夏說。趙王歇和代王陳余得到消息以后,立即在井陘口(今河北井陘)屯集20萬重兵,嚴陣以待。韓信破代以后,劉邦把他的精兵調(diào)回滎陽,抗拒項羽,這一來使得韓信兵員大減,只有數(shù)千之眾。井陘口是太行山的險要關隘之一,既是兵家必爭之地,又是東西交通的必由之路。顯然,當時形勢不利于韓信。
趙國的謀臣、廣武君李左車認為,韓信、張耳乘勝來攻,銳不可當,但是井陘口道路難走,車不能并行,騎不能成列,韓信要通過這數(shù)百里狹窄山路,輜重必然遠遠落在后面。于是,他向陳余建議:“如果給我三萬精兵,從小道截斷漢軍給養(yǎng),你則深溝高壘,不與漢軍交戰(zhàn)。這樣漢軍欲戰(zhàn)不能,欲退無路,不出十日,漢軍必敗無疑,斬韓信、張耳頭顱就在今日,失此良機,我們將反為其敗?!?/p>
陳余原是個書呆子,根本不懂用兵之道。他對李左車的建議很不以為然,說:“我本仁義之師,不尚詐謀。韓信所部,號稱數(shù)萬,虛張聲勢而已,實則幾千,而且遠道至此,必定疲敝。這區(qū)區(qū)敵眾,若不敢抵抗,諸侯一定笑我怯懦,隨時會來攻我?!?/p>
這時早有探子報知韓信。韓信心下暗喜,便大膽在井陘口30里處扎下營來。時至夜半,韓信開始點兵,先精選輕騎2000人,各帶漢軍旗幟,抄小路進發(fā),隱蔽在趙軍營旁山上。韓信吩咐這些士兵說:“如果趙軍見我軍退卻時,必會傾巢而出,追殺我軍。這時,你們立即沖進趙軍營寨拔掉趙軍的旗幟,換上漢軍的旗號。”然后,命令副將給大家分發(fā)干糧,讓他們先墊墊肚子,并很自信地說:“大破趙軍之后,再請大家好酒好肉,飽餐一頓?!北妼⑹繉⑿艑⒁?。韓信再派精兵一隊作為前鋒,出井陘口,背臨綿曼水,面向趙軍陣地,擺開了陣勢。
趙軍搶占井陘口有利地形,想與漢軍主力決戰(zhàn)。今見漢軍背水為陣,陳余不由得哈哈大笑:“背水為陣,只可進,不可退,此乃兵家大忌。韓信連這點兵法常識都不懂,還帶兵打仗,劉邦怎么竟用這樣的人,笑話!我趙軍破漢軍,斬韓信,就在今日!”傳令三軍做好攻擊準備。
天剛蒙蒙亮,韓信親率人馬,高舉大旗,擂起大鼓,殺出井陘口。陳余大開營門,揮兵出戰(zhàn)。兩下交鋒,趙軍仗著人多勢眾,一擁上前,來圍韓信。韓信急命拋棄帥旗,扔掉戰(zhàn)鼓,往回便退。陳余揮兵奮力追殺,就連據(jù)守大營的趙兵也想乘勢邀功,竟把趙歇也擁了出來,掠取漢軍旗鼓,揚揚得意,嘩聲如雷。
韓信退至綿曼水邊,傳達命令:“決一死戰(zhàn),后退立斬!”漢軍將士見前有河水,后有追兵,已無路可退,便拼死求生,回頭奮力苦戰(zhàn)。兩軍從早晨直殺到中午,仍不分勝負。陳余恐部眾饑餓,不能再戰(zhàn),便傳令回營。不料到了半路,望見營中全是漢軍旗號。陳余驚叫一聲:“不好!怎么大營被漢軍奪去了!”趙軍頓時驚慌失措,一下亂了陣腳,爭相逃命。陳余高聲呵斥,但哪里喝止得住,雖然殺了一些逃跑的士兵,也無法挽回敗局。漢軍兩面夾擊,越戰(zhàn)越勇,一戰(zhàn)生俘趙歇,陳余也被亂兵所殺。
井陘一戰(zhàn),漢軍大獲全勝,將領們紛紛向大將軍韓信祝賀。他們問韓信:“兵書上明明寫著‘右靠山陵,前左水澤’。行軍列陣時,后方應靠近山陵,前方應臨近水澤,按照‘背山臨水’的原則部署兵力。但大將軍不照兵法行事,卻讓我們背水為陣,并蠻有把握地說‘破趙會食’。結果果真就獲勝,道理何在?請將軍明示?!?/p>
韓信笑著回答:“這何嘗不是兵法?兵法中有這樣的話: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我們這支隊伍并非訓練有素,若放在方便之地,一遇挫折必定潰散,只有置之死地,使他人自為戰(zhàn),方能勇氣百倍,無人可擋?!?/p>
諸將聽了這一番話,無不欽佩,一致稱贊韓信善于出奇制勝,他采用的戰(zhàn)術超出了一般人的意料。
這時的韓信,卻勝而不驕,頭腦清醒。他認為,在井陘之戰(zhàn)中,處于劣勢的漢軍之所以能一舉擊敗占有絕對優(yōu)勢的趙軍,原因之一就是趙軍主將沒有采納李左車的正確意見,派兵切斷漢軍糧道,以便把漢軍困死在進退維谷的井陘口。如果陳余采納了李左車的意見,趙軍就會由被動變?yōu)橹鲃樱敲催@次戰(zhàn)爭的結局就很難預料了。對此,韓信是知道得一清二楚的。因此,他從心里欽佩李左車的智謀和才干。
還在戰(zhàn)斗激烈進行時,韓信就傳令絕對不準傷害廣武君李左車,能活捉他的給予重賞。果然,戰(zhàn)斗剛一結束,李左車就被綁到了韓信帳下。韓信見了,連忙迎上前去,親手為李左車解縛,并把他讓到上座,以學生對待師長那樣的禮節(jié)對待李左車。然后,很虛心地向李左車請教攻打燕、齊的策略。
“我計劃北攻燕,東伐齊,先生看怎樣才能成功呢?”韓信懇切地問道。
“敗軍之將,不可言勇;亡國之大夫,不可以圖存。我是將軍的俘虜,愿意接受任何處置,怎敢與將軍議論大事呢?”李左車這樣回答。
韓信說:“先生此言差矣。先生知道,當年百里奚曾經(jīng)住在虞國,但是虞國卻被晉國滅掉了;后來他又到了秦國,卻幫助秦國稱霸諸侯。同是一個百里奚,并非在虞國時就愚笨,在秦國時就聰明。這里只有用不用他的策略、聽不聽他的主張的區(qū)別。對待先生也是這樣。當初,如果陳余聽了先生的計策,我也許早就被陳余活捉了。只是陳余不肯重用你,我這時才有機會向您請教。我是真心誠意地聽取您的高見,望先生切莫推辭!”
李左車見韓信誠心就教,很受感動,便說道:“我本亡國大夫,不敢參議。但既然大將軍誠心垂問,不妨略述己見。將軍平魏破代又滅趙,名聞海內(nèi),威震天下,這是您的長處。但是漢軍連戰(zhàn)疲敝,如果繼續(xù)用武力攻伐,敵人據(jù)險固守,則很難攻克,這是您的短處。古來良將用兵,須用長擊短?!?/p>
韓信聽到此處,感到有理,忍不住連忙再問:“君言甚是,如今用何策為上?”
李左車說:“將軍如今最好是按兵休整,鎮(zhèn)撫趙地,鼓勵軍心,引而不發(fā)。暗中先遣一辯士致書燕王,宣揚漢軍聲威,向其詳陳利害,燕王必然畏服。燕國臣服以后,再遣使入齊,齊成孤立,歸順更好,如欲抵抗,不亡何待?這就是兵法上講的先聲后實。請將軍斟酌采擇?!?/p>
韓信聽完,連聲稱好,當下厚待李左車,留他在營中參謀軍事。并立即遣使入燕,燕國聽到消息,不敢抵抗,立即投降了。接著,韓信又派人報告漢王劉邦,并請求立張耳為趙王,以便鎮(zhèn)撫趙國,秣馬厲兵,再圖進取。
六、封齊王君臣生疑
漢三年四月,西楚霸王多次派兵渡黃河擊趙,趙王張耳和韓信往來救援,行軍中安定了許多趙國城池,并發(fā)兵支援劉邦。當時楚軍正在滎陽圍困劉邦,劉邦逃跑到宛、葉間,收復英布同入成皋。這年六月,楚軍又急忙圍攻成皋,形勢十分危急。不得已,劉邦從成皋北門逃出,渡過黃河,單獨與夏侯嬰跑到韓信的駐地小修武(今河南獲嘉縣),悄悄住進了旅店。
第二天早晨,劉邦自稱是漢朝使者,闖入韓信、張耳的軍帳,奪去了他們的印信和兵符,隨即召集諸侯,宣布調(diào)動諸侯的位置。韓信、張耳起床后才知漢王來過,不禁大驚失色。漢王奪了兩人的軍隊,命令張耳守備趙地,任命韓信為相國,收集沒有調(diào)到滎陽的趙兵去攻打齊國。韓信暗暗叫苦,卻也無話可說,只能執(zhí)行命令,帶不多的兵力去攻打齊國。
這時,劉邦率領韓信的大部分兵馬,聲威大震,便分別在鞏義市和白馬津等地與項羽對抗。九月,項羽親率大軍,東征彭越。劉邦乘此機會,派儒生酈食其前往齊國勸降。與此同時,韓信也按照劉邦之命率兵東進,準備攻打齊國。
這大概就是戰(zhàn)爭與和平兩手共用吧?
韓信引兵東進擊齊,未到平原渡口,傳來一個消息:齊王田廣聽從酈食其的勸說,同意背楚降漢。韓信心想,目的既已達到,何必再用武力,便打算停止東進。恰好齊國辯士蒯通前來求見,對韓信說:“將軍奉詔攻打齊國,而漢王只不過派密使說服齊國歸順,難道有詔令叫將軍停止進攻嗎?將軍怎能按兵不動呢?況且酈生不過是個說客,僅憑三寸不爛之舌就降伏齊國七十多座城池,而將軍數(shù)萬人馬,征戰(zhàn)一年,才攻下趙國五十多座城池。你一位堂堂大將軍,尚不及一個白面書生嗎?”一席話說得韓信連連點頭,便下令大軍渡河,繼續(xù)向齊地進發(fā)。
齊王田廣聽從酈食其的勸降之后,對韓信毫無防備,天天跟酈食其飲酒作樂。漢四年十月,韓信突襲齊國在歷下(今山東濟南西)的守軍成功,直逼齊國國都臨淄(今山東淄博)。齊王田廣以為受了酈食其的騙,氣不打一處出,抓住酈食其在油鍋里烹死了。之后匆忙逃亡到高密(今山東高密市西南),同時派人向項羽求救。項羽立即派大將龍且率軍20萬與齊軍會合,迎戰(zhàn)韓信。龍且手下謀士獻計說:“漢兵長途奔襲,遠斗窮戰(zhàn),銳不可當;齊軍在本土作戰(zhàn),牽掛家室,容易潰散。所以,最好挖溝筑壘,讓那些已丟失城池的人知道齊王仍在,楚王又發(fā)了救兵,這樣他們就會紛紛起兵反攻韓信。漢軍處處受敵,斷絕給養(yǎng),不戰(zhàn)自退?!?/p>
龍且名為救齊,實則想趁機奪占齊地。他對其心腹說:“我軍此來是為了救齊,如漢軍不戰(zhàn)而降,我還有什么功勞呢?現(xiàn)在我戰(zhàn)而勝之,就可得到半個齊國。”
于是,兩軍在濰河兩岸擺開陣勢,龍且在河東,韓信在河西,準備隨時交戰(zhàn)。
這天夜里,韓信命令部下準備了一萬多條口袋,裝滿沙子,投進濰河上游,這樣下游河水就變淺了。韓信率一半軍隊涉水過河,進攻龍且之陣。龍且見狀,毫不示弱,親率大軍迎敵。雙方接戰(zhàn)不久,韓信佯裝敵敗,慌忙撤回河西。龍且以為漢軍無能,心中大喜,傳令全軍渡河追趕,想一舉打敗韓信。不料楚軍剛剛沖到河心,韓信早已令埋伏在上游的漢軍突然決開沙袋,河水急流滾滾而下,卷走了大部楚軍。韓信指揮漢軍回頭掩殺。龍且拼命廝殺,怎奈寡不敵眾,當場陣亡了。留在東岸尚未渡河的楚軍不敢戀戰(zhàn),紛紛落荒而逃。韓信急渡河水追擊至城陽,楚兵全被俘虜了。齊王田廣在這里,正想逃跑,但未來得及便被漢軍殺死了。至此,齊地全部平定。
韓信多謀善斷,一連滅魏、破趙、降燕、定齊,非常興奮。齊國平定之后,他派人向劉邦上書說:“齊國狡詐多變,是個反復無常的國家,南邊又與楚國相鄰,如不設立一個代理齊王來統(tǒng)治,局勢將不會安定。我希望做這個代理齊王,這樣可能對形勢有利。”
當時,項羽正把劉邦緊緊圍困在滎陽,情勢危急。劉邦看了韓信上書的內(nèi)容,十分惱火,大罵:“這個韓信,我被圍困在這里,天天盼望他早來救助我,不但不來,如今還想自立為王,真是豈有此理!”謀士張良、陳平在旁邊急忙踩漢王的腳,劉邦停住了口。張良湊近劉邦的耳朵,悄聲說:“如今形勢對我主不利,不如先穩(wěn)住韓信,讓他守住齊國,免生變故?!眲铑D時明白過來,這時改口說:“大丈夫南征北戰(zhàn),平定諸侯,應該做個真王,何必代理呢!”于是,不久派張良為使,帶著印綬,去封韓信為齊王。同時,把韓信的部隊調(diào)走了很多。
韓信平定齊國,楚漢之間勢均力敵,誰勝誰負,韓信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劉邦為爭取韓信,封韓信為齊王。項羽這時也派說客武涉往見韓信,勸韓信反漢和楚,三分天下稱王齊地。韓信謝絕說:“我曾奉事項王多年,官不過是個郎中,位不過執(zhí)戟之士。我的話沒人聽,我的計謀沒人用,所以才離楚歸漢。漢王劉邦授我上將軍印,讓我率數(shù)萬之眾,脫衣給我穿,分飯食給我吃,而且對我言聽計從,所以我才有今天的成就。如今封我為齊王,我與漢王名為君臣,實為兄弟,我豈能辜負他一片赤心?漢王如此親近、信任我,我背叛他是不會有好結果的。我至死不叛漢!請?zhí)嫖肄o謝項王的美意?!?/p>
武涉游說失敗后,奇人蒯通知道天下大局舉足輕重的關鍵在韓信手中,于是用相人術勸說韓信,認為他雖居臣子之位,卻有震王之功,名高天下,所以很危險。終于說動了韓信,韓信認為有理,但猶豫而不忍背叛劉邦,又自以為功勞大,劉邦不會來奪取自己的齊國。于是,沒有聽從蒯通的計策。
待武涉回稟項羽后,項羽嘆口氣說:“想不到韓信這個鉆褲襠的小兒,居然是位忠良之士!悔當初我沒有重用他!唉,如今一切都晚了?!?/p>
七、垓下決戰(zhàn)
漢五年,由于韓信占領了黃河中、下游的廣大地區(qū),彭越又在梁地不斷騷擾,使楚軍供應困難,形勢對項羽越來越不利。而漢軍方面,蕭何不斷從關中運送兵員和糧草,支援前線,使劉邦兵足糧足,在滎陽以西穩(wěn)住了陣腳。
這年十月,劉邦見圍殲項羽的時機已到,便率兵出陽夏(今河南太康縣),同時傳令各路諸侯率軍向西,在固陵(今河南淮陽西北)會師。不久,劉邦見韓信、彭越、英布等幾路兵馬先后到達,心中大喜。當下命韓信為總統(tǒng)領,指揮各路大軍;又命蕭何、陳平、夏侯嬰等運輸糧草,供應前方。成皋、滎陽一路相連幾百里,統(tǒng)是漢軍,馬聲、鼓聲、吶喊聲,震天動地。
項羽正帶領所部人馬回奔彭城。當兵至垓下(今安徽省靈璧縣東南)時,登高西望,見踴躍追來的漢軍密密麻麻跟螞蟻似的,不禁仰天長嘆道:“我當初悔不殺劉邦,竟受他欺騙,與他修和!如今他負約發(fā)兵追來,真是豈有此理!”一腔怒火不可遏止,大罵不已,又命10萬將士就地扎營,布兵列陣,決心與漢軍決一死戰(zhàn)。
這時漢軍約計40萬人,以韓信率軍居中,將軍孔熙為左翼、陳賀為右翼,劉邦率部跟進,將軍周勃斷后。韓信受命總統(tǒng)領以來,將人馬分成十隊,布置了十面埋伏,四環(huán)接應,日夜操練,聲勢浩大。
總攻開始,韓信請漢王劉邦守住大營,他自率三萬人馬上前挑戰(zhàn)。士兵按韓信命令,沖著楚營高聲喊道:
人心皆背楚,天下已歸劉;
韓信屯垓下,要斬霸王頭!
項羽一聽,氣得七竅生煙,大罵一聲:“這個鉆褲襠的叫花子!想必活得不耐煩了,待我先殺了他再說!”怒馬突出,不顧一切沖殺過去。部下將士,也一起奮勇向前。兩軍相接,交戰(zhàn)幾個回合,韓信且戰(zhàn)且走,漸漸將項羽引入包圍圈。
這時,楚軍盡管大批地死傷,可是霸王力大無比,他的一支畫戟,誰也抵擋不住,越戰(zhàn)越勇。他見了韓信,更不肯放過。韓信只能一邊作戰(zhàn),一邊后退。霸王追趕了好幾里地,殺散了沿路的漢軍,可是打退一批,又來了一批,殺出一層,還有一層。一支畫戟究竟對付不了韓信的伏兵。楚將虞子期擔心中了埋伏,打馬追上項羽,進言道:“韓信多謀,漢軍勢眾,主公不必急于追殺,待我江東援兵趕到,漢兵糧草空虛,再殺他也不遲?!表椨鸷莺莸闪擞葑悠谝谎?,全不把漢軍放在眼里,繼續(xù)殺奔前去。
突然,漢軍伏兵兩路殺來。兩軍鏖戰(zhàn)一開,項羽沖開漢軍,仍要追殺韓信。接著,又有兩路伏兵殺出,截住項羽,再度廝殺。不多時,又被項羽沖破。項羽性起,有進無退,死死去追殺韓信。漢軍伏兵四起,十面埋伏,一齊殺出,將楚軍圍在核心。楚軍將士,拼命廝殺,但大多傷亡。項羽自知中計,漸漸疲憊,只得殺開一條血路,帶領殘部退回垓下大營。他傳諭將士小心堅守,不可輕動,伺機再戰(zhàn)。
霸王進了營帳。他的夫人虞姬(虞子期的妹妹)伺候他坐下,見他悶悶不樂,故意露出笑容來安慰他,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何必這么煩惱。咱們還是喝幾杯提提神吧!”霸王不愿意傷了她心,就說:“你跟著我在軍營中這些年了,沒享過福,還老給你增添麻煩?!庇菁Т驍嗨脑挘f:“大王別說這些,喝幾杯,休息休息吧。”
虞姬勸了項羽幾杯酒,伺候他睡了,自己守著營帳,心里不踏實。到了定更時分,只聽一陣陣的西風吹得樹枝“沙啦沙啦”地直響,好像有人抽抽噎噎地哭著似的。虞姬聽了,一陣陣地直起雞皮疙瘩。正想躲在內(nèi)帳里去,忽然聽到風聲里還夾著唱歌的聲音。深更半夜,哪來的歌聲?她慢慢地走到外邊,仔細一聽,不是歌聲是什么?歌聲分明是由漢營里出來的,唱歌的人還不少,唱的竟是楚人的歌。這是怎么回事???
她連忙進了內(nèi)帳,叫醒了霸王。霸王出來,兩個人仔細一聽,四面全是楚歌。這一下子霸王愣住了,他張著嘴,瞪著眼,說不上話來。他拉著虞姬進了營帳,沒著沒落地對她說:“完了,這下可真完了!難道劉邦已經(jīng)打下了西楚嗎?怎么漢營里能有這么多的楚人呢?”他光知道劉邦的士兵大多是關中人,韓信的士兵大多是齊、趙、燕、代那些地區(qū)的人,壓根兒沒想到英布的九江兵是臨近漢水的老鄉(xiāng),是會唱楚人的歌兒的。韓信就請張良叫他們教會了漢兵,大伙唱起楚歌來,料到楚兵聽了心一亂,必然會大批地逃亡,囑咐漢兵不準阻攔逃出來的楚兵。
楚人的歌聲傳到了楚營,楚營里的楚人聽了家鄉(xiāng)的歌,都想起家來了。他們眼看著內(nèi)無糧草、外無救兵,早就不安心了。這會兒,父母、妻子、家鄉(xiāng)、鄰里,全給這歌聲勾起來,誰還愿意待在這兒等死!開頭,還只是三三兩兩地開小差,后來干脆成批地溜了。連跟著霸王多年的季布、鐘離昧他們也暗地里走了。這還不算,就是霸王自己的叔父項伯,也偷偷地投奔原來認識的張良去了。大將一走,士兵一哄而散。留下的大將只有虞子期、桓楚他們幾個人,士兵只剩了千兒八百的子弟兵。楚軍就這么自己垮了。
虞子期和桓楚進來,對霸王說:“士兵已經(jīng)散了。大王不如趁著天黑沖殺出去?!卑酝踅兴麄冊谕膺叺纫粫?。
霸王這時候心里像刀子扎似的。他什么也不計較,可是敗在劉邦手里他是死也不服氣的,沒有殺了韓信更是他最大的遺憾。他什么也不留戀,可是要突圍出去沒法保護虞姬,叫他怎么扔得下?他要突圍,還得依靠那匹騎了多年的戰(zhàn)馬烏騅。他叫手下的人把馬牽來,一面撫摩著那匹千里馬,一面說:“你辛苦了這些年,弄得這么個下場。唉,咱們的命運太壞了!”虞姬見霸王這么難忍地對著戰(zhàn)馬說話,就叫人把它拉開??墒悄瞧ヱR瞅著霸王,就是不走。霸王再也忍不住了,他喊了一聲,隨口用他最傷心的調(diào)子唱起歌來了: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左右?guī)讉€人都哭得抬不起頭來,虞姬早已變成了淚人。
虞子期進來說:“天快亮了,咱們走吧?!卑酝踹€是不愿意離開虞姬。虞姬催著他,說:“大王快走吧!看,那是誰?”霸王一回頭,說時遲,那時快,虞姬急忙拔出劍來往脖子上一抹。霸王和虞子期趕快去救,已經(jīng)來不及了。虞子期一見他妹妹死了,也自殺了。霸王兩手捂住臉,眼淚像泉水一樣從眼眶里涌出來?;赋犚妿だ镆黄瑏y哄哄的,進去一看,也忍不住直掉眼淚。他刨了兩個坑,把他們兄妹倆的尸首分別埋了。霸王跨上烏騅,帶著八百子弟兵,好像受了傷的猛虎一般地直沖出去,誰也來不及阻擋,誰也阻擋不了。
霸王突出重圍,往南跑下去。他打算渡過淮河再往東去。霸王和八百子弟兵沿路殺散漢兵,桓楚陣亡。
韓信指揮英布、周勃、樊噲他們分頭追趕起來。
霸王拍著烏騅,使出了平生的勁兒,飛一樣地直跑,把漢兵撇在后邊。霸王渡過淮河,到了南岸,才瞧見一百多個子弟兵都快馬加鞭地趕到了。他們搶著渡過淮河,跟著霸王又跑了一程,迷了路兒。霸王四面一望,全是小河溝和小道兒,可不知道哪一條道兒可以通到彭城。后面又起了一陣塵土,韓信率領漢兵遠遠地還追著哪。
霸王到了三岔路口,瞧見一個莊稼人,就向他問路。那個莊稼人不愿意幫他,就說:“往左邊走?!卑酝醺话俣鄠€子弟兵就往左邊跑下去,可是越跑越不對頭,跑得連道兒都沒有了,前邊只是一片水洼地。他們的馬陷在泥濘里,連蹄子都不好拔出來。霸王這才知道受了騙,走錯了道,趕緊拉轉韁繩,再回到三岔路口,可是漢兵已經(jīng)追到了。
霸王往東南跑,到了東城(今安徽省定遠縣東南),點了點兵,一共才28個騎兵。漢軍追上來的人馬有好幾千,密密層層地圍了上來。霸王覺得無法脫身了,就帶著這28人上了山岡,擺下陣勢,對他們說:“我從起兵到現(xiàn)在八年了。親身作戰(zhàn)七十多次,沒打過一次敗仗,就這么當上了天下的霸王。今天在這兒被困,這是天數(shù),不是我不會打仗。我已經(jīng)不想活了,可還想和諸君一起痛痛快快地打這最后一仗。我還能夠打三陣,勝三陣,突出重圍,斬殺敵人的將軍,砍倒敵人的旗子,特別要讓韓信服我!”到了這會兒,他還不肯認輸,一定要再殺一些人讓他們瞧瞧。他把28個士兵分成四隊,說:“我給諸軍先殺他們一個大將。諸君分四路跑下去到東山下會齊?!彼蠛耙宦?,向一個漢將直沖過去,用畫戟猛地一刺,把那人送了性命。漢兵一見紛紛退了下去。
霸王到了東山下,四隊28個士兵全部到齊了。漢兵趕上來,又展開血戰(zhàn)。霸王一手拿畫戟,一手拿寶劍,左刺右劈,又殺了漢軍一個將領和不少士兵。漢軍將士不敢逼近楚兵,遠遠地讓著躲著。霸王點了點自己的人數(shù),僅僅短了兩個。眾人在馬鞍子上行禮,喊道:“大王真是天神!大王說得一點不錯!大英雄?。 ?/p>
霸王殺退了漢兵,帶著26個子弟兵一直往南跑去,到了烏江(在安徽?。G∏蔀踅らL蕩著一只小船等在那兒。他知道來的是霸王,就催他馬上渡河。他說:“江東雖小,可也有一千多里土地,幾十萬人口,大王還可以在那邊做王。這兒只有我這只船,請大王趕快渡過河去?!?/p>
霸王原打算到了彭城再到會稽去,還設想過到了會稽怎么辦。這會兒聽了烏江亭長提起“江東”來,反倒戳疼了他的心。他笑著對亭長說:“我到了這步田地,渡過江有什么意思?當初我?guī)Ы瓥|子弟八千人渡過江來,往西去打天下。到今天他們?nèi)纪炅?,我哪能一個人回去哪?就算江東父老同情我,立我為王,我哪兒有臉見他們哪?他們盡管不說,我心里多么害臊哇!”他接著又說,“這匹馬,我最喜愛,曾經(jīng)一天跑過一千里地。我舍不得把它殺了。我知道您是個忠厚長者,我很感激您的好意,就把這匹馬送給您?!?/p>
他下了馬,就讓亭長把馬拉去。那匹馬拉也拉不走,老是回過頭來瞧著霸王。霸王掉了幾滴眼淚,拿手一揚,吩咐亭長快拉它上船,渡過江去。船一離開岸,那匹烏騅馬就跳著叫著,差點兒把那只小船鬧翻了。亭長放下槳,正想把它拉住,想不到它望著霸王使勁地一蹦,蹦到江心里去了。霸王眼看自己的烏騅馬給波浪卷走了,低著頭直擦眼淚。等到他抬起頭來往后一瞧,大隊的漢軍已經(jīng)追到了。他和26個子弟兵都拿著短刀,步行著跟漢兵交戰(zhàn)。他們殺了許多漢兵,自己一個個地倒下。末了只剩下霸王一個人,身上還受了幾處傷。
有十幾個漢將,一齊沖到霸王跟前。霸王拿眼睛一掃,本想看到韓信,因為他最佩服韓信,也最恨韓信,可惜這時沒有見到韓信。不過他瞧見其中有個將軍是同鄉(xiāng),就大聲說:“你不是呂馬童嗎?老鄉(xiāng)也在這兒,正巧?!眳务R童不敢正面看霸王,耷拉著腦袋說:“是!大王有何吩咐?”霸王說:“聽說漢王出過賞格,情愿出一千黃金,封一萬戶買我的頭。我把這個人情送給你吧!”說罷,他就自殺了。
霸王一死,西楚差不多都平了。漢王聽了張良的勸告,用安葬魯公的禮節(jié),把霸王的尸首埋了,還親自祭祀他。
項羽死后,漢軍回師定陶。劉邦與張良、陳平二人密議多時,要奪韓信兵符。他跑到齊王韓信的軍營里,對韓信說:“將軍功勞大,我忘不了你??墒悄壳疤煜乱呀?jīng)平定,將軍還統(tǒng)率著大軍,這對將軍沒有什么好處,別人可能會發(fā)生妒忌或猜疑。萬一出了一些不愉快的事,叫我怎么對得起將軍呢?為了保全咱們之間的情意,我再三考慮,覺得楚地已經(jīng)平定了,義帝又沒有后嗣,將軍又是淮陰人,我就封你為楚王,繼承義帝,你還是回到楚地去吧?!背貨]有齊地那么大,關鍵是把兵權接收過去了。韓信知道劉邦仍計前嫌,心境有些悲涼。
八、回到楚地
劉邦改封韓信為楚王,韓信當然不大高興,可是富貴歸故鄉(xiāng),也很不錯。他就交出齊王的印,回到楚地,做了楚王,定都下邳(今江蘇邳州市東)。
韓信到楚國后,首先派人去找當年給他飯吃的漂母。韓信一見,恭恭敬敬地參拜大禮,再一次感謝漂母,贈給她一千金(漢以黃金一斤為一金)。老太太歡天喜地地回去了,逢人就稱贊韓信有出息,有良心。
韓信去見下鄉(xiāng)南昌亭長時,只賞給他一百錢,并說:“你當初也做過好事,可惜你是個小人,做好事有始無終?!蹦侨嘶诓划敵?,也稱謝而去。
韓信又召來那個曾經(jīng)侮辱自己,讓自己從他褲襠下鉆過去的無賴少年。這個屠夫的兒子一進來就跪在地上直打哆嗦,請楚王韓信辦他的罪。韓信叫他起來,對他說:“年輕人鬧著玩兒的事是有的,何必認真呢?你如果愿意,就在我這兒做個中尉(捉拿盜賊的武官)吧!”那個人感激得說不出話來,長跪不起,后謝過韓信,含著眼淚出去了。韓信對左右說:“這是位壯士。當初他侮辱我的時候,我何嘗不想把他殺了??墒菤⒘怂惺裁匆馑寄??所以我就忍了下來。這樣來說,他倒是督促我上進的一個人?!?/p>
第二年,就是公元前202年,漢王劉邦登基,做了皇帝,后來被稱為漢高祖,建都洛陽。
漢高祖召集大臣們開了一個慶祝會。大伙兒喝著酒,有說有笑的,很熱鬧。漢高祖對大臣們說:“今天咱們歡聚一堂,我要問問各位,請你們照實說,不必忌諱。我為什么能得天下?項羽為什么失了天下?”大伙兒有這么說的,有那么說的,反正都是些奉承的話。王陵說:“皇上派將士去打仗,打下了城邑,有封有賞,所以人人都肯賣力氣,替皇上打下了天下。項羽不肯把地方封給有功勞的人,所以人人不肯盡力,那還不失了天下?”
漢高祖樂了樂,說:“你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要知道成功失敗,全在用人上。坐在帳幃里訂計劃,算得到千里以外的勝利,論這一點,我不如子房(張良)。治理國家,安撫百姓,運送軍糧,源源不絕地供應軍隊做這些事情,我怎么也比不上蕭何。統(tǒng)領百萬大軍,開仗就打勝仗,攻城就攻下來,論這一點,我怎么也不如韓信。這三人都是當世的豪杰,我能夠信任他們,他們幫我得了天下。項羽連一個范增都不能用,怪不得給我滅了?!贝蠡飪郝犃耍颊f漢高祖說得對、說得透,不得不佩服他。
漢高祖滅了項羽,總該滿意了吧,但他還不怎么舒坦,喝酒反倒不如以前那么痛快。有人問他:“皇上為什么不敞開量多喝幾杯?”他說:“項羽的大將鐘離昧還在暗中拉攏咱們的人。這個人活著,就好像項羽還沒死一樣,我怎么能放下心去?”漢高祖越想越擔心,項羽手下的大將保得住不替項羽報仇嗎?尤其是項羽的大將鐘離昧,本領很大,這個人非找到不可。這時有人暗地里向漢高祖報告說:“鐘離昧原來就與韓信關系好,如今逃到下邳,躲在韓信那里了。”漢高祖聽了,臉色都變了。在他看來,韓信加上鐘離昧,好像老虎添了翅膀,那還了得?非把他們都收拾了不可。他正想召集幾個主要的大臣商議這件事,從隴西來了個獻計的人,叫婁敬。他說:“洛陽四通八達,不是用武之地,不如遷都關中,萬一山東(指函谷關以東)有亂,關中可守?!睗h高祖問了左右,他們大多是山東人,誰也不愿意再到關中去。
漢高祖決定不下,特地請張良進來問問他的意思。正好張良進來辭行,他說身體不好,不能再跟著皇上,現(xiàn)在天下已經(jīng)統(tǒng)一,他從此不愿意再過問朝廷的事,要云游天下去了。漢高祖對于帶兵的將軍確實不放心,可是對于張良,卻一直像對待老師那樣對待,這時怎么也不能讓張良走。他說:“先生看在我們一見如故的情分上,再幫我?guī)啄?。小的事情我也不來麻煩您,大的事情非向您請教不可。剛才婁敬勸我建都關中,這是件大事。將士們大都不愿意去,我也決定不了。您要是走了,叫我跟誰商量去?!睆埩家娝@么誠懇,只好留下了。他說:“洛陽四面受敵,不是用武之地。關中三面險要,都是天然的屏障,獨留東路一面控制諸侯,進可以攻,退可以守。而且土地肥沃,物產(chǎn)豐富,從古稱為金城千里,天府之國。婁敬說得很對。”漢高祖就決定遷都關中,把秦朝的咸陽改名為長安(現(xiàn)在的咸陽和長安是兩座城市)。因為長安在西邊,洛陽在東邊,歷史上就把漢朝拿長安做都城的這個時代叫“西漢”,也叫“前漢”,而把后來拿洛陽做都城的那個時代叫“東漢”,也叫“后漢”。
漢高祖決定遷都,先派蕭何去修理宮殿。接著就派人去探查韓信及鐘離昧的行動。公元前201年,漢高祖采用陳平的計策,出去巡游云夢澤(在湖北省),通知受封的功臣到陣地相見,其實是想要襲擊韓信。韓信得到通知后,不能不去,可是他收留著鐘離昧,又不敢去,急得他像熱鍋上的螞蟻一般。末了,有人向韓信建議:“殺了鐘離昧去謁見漢高祖,漢高祖必定高興,也就不用擔心禍患、不相信你了?!表n信無奈,只好向鐘離昧直說,說不能再庇護他了。鐘離昧恨恨地說:“是我錯投了人,給你招來大禍。不過如果想逮捕我去討好劉邦,我今天死,隨后亡的定是你韓信,不信看著!”說完就自殺了。
韓信持鐘離昧的首級去陳地謁見漢高祖。漢高祖說:“事情發(fā)覺了,你才來自首,已經(jīng)晚了!”他吆喝一聲,武士們一擁而上,把韓信綁了。韓信憤憤不平地說:“古人說得對,‘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缃裉煜乱呀?jīng)平定,我就該烹了!”
漢高祖大喝一聲:“韓信,有人告你謀反?!本土钗涫拷o韓信戴上械具,回到洛陽。
這時,有人勸漢高祖看在韓信的功勞上,從寬處分,也好讓別的功臣安心。漢高祖想了想,也對,韓信究竟還沒有造反,要是把他辦重了,怕別人不服。于是,就赦免了韓信的罪過,但取消他的王號,降低一級,改封為淮陰侯。
九、兔死狗烹
韓信被降為淮陰侯之后,漢高祖未讓他去上任,而是把他軟禁在長安。
通過被捕,韓信進一步認識到,劉邦太忌恨和畏懼他的才能了。因此,他常常裝病,不參加朝見或跟隨出行。韓信由此日益怨恨,在家中悶悶不樂。但他仍然很高傲,對于和絳侯周勃、潁陽侯灌嬰等處在同等地位感到羞恥。一次,韓信去拜訪樊噲,樊噲行跪拜禮恭迎恭送,并說:“大王竟肯光臨臣下家門,真是臣下的光耀?!表n信出門后,笑道:“我這輩子居然和樊噲等同列!”
有一次,漢高祖劉邦閑暇無事,來找韓信閑談。當二人談到諸將的能力大小、本領高低時,劉邦問韓信:“你看我能帶多少兵?”
韓信隨口回答:“陛下帶兵不過十萬?!?/p>
劉邦又問:“那么你能帶多少呢?”
韓信很自信地說:“韓信將兵,多多益善?!?/p>
劉邦不服氣,傲慢地說:“既然如此,你為什么還被我擒住呢?”
韓信竟不介意地說:“陛下不能帶兵,卻善于帶將,這就是我被捉的原因?!?/p>
劉邦聽了,哈哈大笑起來。
韓信在被軟禁的這段時間,與張良整理了先秦以來的兵書,共得182家,這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兵書整理,為我國軍事學術研究奠定了科學的基礎。同時還收集、整理了軍中律法。遺憾的是,他自己所著兵法三篇,后來遺失了。
漢高祖七年(前200),蕭何已經(jīng)修好了長樂宮。元旦那天,大臣們在長樂宮正式朝賀。殿中早已布置了儀仗,嚴肅整齊。大臣們按官銜大小,各就各位,按照一定的儀式俯伏、起立、行禮、就座,連喝酒、敬酒都有一定的規(guī)矩。漢高祖一看,往日亂哄哄的朝堂,居然井然有序,跟以前有人砍柱子、有人斬案桌的情形相比,大不相同。而且文武百官見了他,都畢恭畢敬,連大氣都不敢透一口,心里更加高興。他得意忘形,不覺脫口而出地說:“我今天才知道做皇上的尊貴了!”
漢高祖叫蕭何制定了一套規(guī)章制度,把國家管理得像個樣子。又跟匈奴和親,使北邊暫時得到了安寧??墒悄切╂?zhèn)守四方的諸侯王有時還不服從朝廷的命令,天下還是太平不了。這些諸侯王過去在戰(zhàn)爭中大都立過大功,他們雖然不是舊的六國貴族,可是還夢想回到秦始皇統(tǒng)一中原以前的時代里,夢想割據(jù)一塊土地自立為王,有的甚至認為劉邦可以做皇帝,我何嘗不可以做皇帝呢。
漢高祖十年(前197),代相陳豨起兵反漢,自立為代王,一下子奪去常山二十多個城池。漢高祖吩咐淮陰侯韓信和梁王彭越一同前去討伐。這兩個大將都推說有病,漢高祖只好自己帶兵去了。
這時,有人告韓信與家臣謀劃:可以在夜里假傳詔旨,赦放那些在官府中的囚徒和官奴,然后將率領他們?nèi)ヒu擊呂后和太子。這時韓信的一位門客得罪了韓信,韓信囚禁了他。那位門客的弟弟就向呂后密告,說陳豨造反是韓信出的主意,他們還秘密約定里應外合,共取天下。
對此,呂后無明確證據(jù),打算只有把韓信騙來。于是,慌忙請丞相蕭何想個辦法。他們商議后,使個計策,故意派個心腹打扮成軍人的模樣,偷偷地繞道北邊,然后大大方方地回來報告,冒充是皇上派來報信的,說陳豨已經(jīng)全軍覆沒,皇上快回來了。大臣們聽到了捷報,都到宮里去賀喜。只有韓信仍舊推說有病,不出來。于是,蕭何去看韓信,對他說:“大臣們都去賀喜,你不去,恐怕給人家說話。還是去吧?!表n信因為和蕭何的友情,這時只好跟著蕭何一塊到宮里去。
宮里早已埋伏著武士,韓信一到,一起擁上來把他綁了。韓信回過頭來叫蕭何,蕭何已經(jīng)避開了。呂后數(shù)落韓信不該跟陳豨謀反。這本是沒有蹤影的事,韓信當然堅決不承認。呂后就叫出證人來,說陳豨早已招供了。韓信嗤之以鼻,冷笑幾聲。呂后吆喝一聲,聲嘶力竭,吩咐武士們把韓信殺了。臨刑前,韓信高聲說:“我落入?yún)物暨@個女人的圈套,難道是天意嗎?”說完,被殺于長樂宮鐘室。
公元前196年寒冬正月,大漢開國元勛淮陰侯韓信被殺時,年僅33歲。
隨后,韓信三族被誅,數(shù)千無辜,血染長安,哭號之聲,傳蕩不已。
呂后殺了韓信,才向漢高祖報告。韓信死了,去了他一件天大的心事,漢高祖當然高興。不過他還是問呂后韓信死時說了些什么,呂后回答:“韓信說恨不用蒯通之計?!?/p>
什么是蒯通之計?漢高祖想弄明白,不久派人把蒯通帶來,他親自審問。
“當日你和韓信之言,究竟為何?”
蒯通說:“我為他相面,說他面不過封侯,背則貴不可言。因此,我勸他說背漢自立,則可三分天下也?!?/p>
高祖問:“那么韓信說什么?”
蒯通長嘆一聲道:“韓信不聽我的。他說:‘漢王遇我甚厚,載我以其車,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衣牶螅瑢λf,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我難道叫你見利而忘義嗎?”
高祖頓時愣住,良久沒有說話,眼淚卻在眶中打轉轉了。
蒯通又嘆道:“漢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淮陰侯之功也。然而他卻不聽我的話,心念陛下解衣推食之恩,從而引軍南下,敗項王于垓下,交兵而歸楚,勸進于汜水,迎陛下于陳,觀此種種,豈有反心?嗟夫,昔日楚漢之命皆懸于韓信,他卻毫無反心,而今天下已集,且無權無兵,他竟心生反意,勾結陳豨,欲謀不軌,難道韓信真是一個傻子嗎?!”
對于蒯通的反問,高祖不忍再聽,便轉過頭去,揮手道:“置之!”
十、后世的評價
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在韓信冤死大約70年以后,為寫《淮陰侯列傳》,曾到韓信的故里淮陰去考察他的事跡。得知韓信是一個普通人時,人窮志不窮,和一般人不一樣。生活的貧困、世態(tài)的炎涼,并沒有使他意志消沉。他苦練武功,揣摩學問,研究兵法戰(zhàn)策。這正是他以后能夠馳騁沙場,身經(jīng)百戰(zhàn),最終成為一位杰出的軍事家的重要原因。
在輔佐劉邦戰(zhàn)勝項羽,建立漢朝的歷史過程中,韓信表現(xiàn)出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有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后人評論:“漢之所以得天下,大抵皆韓信之功也?!边@話是符合事實的。對韓信“連百萬之軍,戰(zhàn)必勝,攻必取”的軍事天才,劉邦也心悅誠服,自嘆不如。
韓信生前整理過古代兵法,在中國軍事史上有很大的貢獻,可惜久已失傳。韓信的兵書雖然沒有傳下來,但從他所經(jīng)歷的征戰(zhàn)事跡,特別是他指揮的經(jīng)典戰(zhàn)例,如陳倉之戰(zhàn)、井陘之戰(zhàn)、濰水之戰(zhàn)、垓下之戰(zhàn)等,都可以看出他精于韜略,有其獨到的用兵特點,由此確立了他作為中國古代天才軍事家的歷史地位。
千百年來,韓信是文人墨客吟誦的歷史人物,既頌揚他的才能,又謳歌他的功績,更哀嘆他冤死的悲劇,詩詞之作傳誦不已。例如:
宋代黃庭堅詩《淮陰侯》中寫道:“韓生沈鷙非悍勇,笑出胯下良自重?!?/p>
他又在《韓信》中寫道:“韓生高才跨一世,劉項存亡翻手耳。”
宋代黃庚詩《題漂母飯信圖》中寫道:“國士無雙未肯臣,漢皇眼力欠精神。筑壇直待追亡后,不及溪邊一婦人?!?/p>
明代沙張白詩《胯下橋》中寫道:“韓王孫,惜何懦,惡少年,能死我。勇拔山,新裂土,歸來報功次漂母?!?/p>
明代侯居坤詩《拜將臺》中寫道:“登壇舊跡今猶在,千古人懷國士風。”
清代何彤云詩《韓侯嶺》中寫道:“漂母哀其生,呂后快其死。咄咄韓王孫,命系兩女子?!?/p>
最有特點的是清代揆敘詩《近淮陰侯故里》,其中寫道:“鐘室謀成上將亡,分明授意出高皇?!笔前。雒婧λ理n信的是呂后,但沒有劉邦的旨意,她又怎么敢做?筆者認為,這兩句詩捅破了那層窗戶紙,揭開了事情的真相,矛頭直指漢高祖劉邦,確是名句,令人深思。從韓信舉一反三,在長期的封建社會里,那么多英雄豪杰的悲劇遭際,不都源于皇權至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