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康有為與龍濟光

康有為往來書信集 作者:張榮華 編校


康有為與龍濟光

龍濟光(1867—1925),字子誠,一作紫丞,云南蒙自人,彝族土司出身。歷任廣西右江道、署廣西提督。入民國,任廣東都督、兩廣礦務督辦,1917年任兩廣巡閱使兼廣東督軍。翌年進攻護法軍政府失敗,被免職。后死于北京。

康有為致龍濟光(1913年12月)

子誠都督仁兄執(zhí)事:

鈴閣縱談,幾于申旦。獲承偉略,快慰平生。既飽郇侯之鯖,又下陳蕃之榻。起居則護以衛(wèi)隊,水行則坐以汽舟;高義隆文,感深稠疊。前日水道阻淺,不克早歸,過勞高軒,空江延佇,屏營不任。昨歸來深夜,又以奉載木主,禮已過時,不能久稽。末由造訪鈴轅,躬申謝悃。遙望高牙,欽遲反側。江波夜月,我勞如何。專此鳴謝。祗頌勛祺,不盡一一?!酢酢躅D首。

再者:開府秉鉞,地大事繁,全賴幕府多才,足資襄理。諸葛所謂參署者,所以集眾思、廣忠益也。得人則布政優(yōu)優(yōu)、無人則集思無自;公欲有所大造于粵,勢不能不需人才。前夕所談,已荷垂采,恐姓名易誤,今補寫上。大匠量才,不拘一格。其門人及舊交可用者,順附聞以備擇用,亦古人薦士之義,故不敢隱也。又啟。

(手稿,藏上海博物館)

康有為致龍濟光等(1914年4月初)

子誠都督、穎臣省長兄公鑒:

自粵紙幣低折,亂象橫生,憂心殷殷,重煩兩公籌畫。邇者北案支離,竟有牽及鄙名者。本已一笑置之,惟粵中諸報黨派不一,竟有因此生波,臚言風聽,不可聽聞;甚至銀業(yè)紙幣,因此牽涉者,仆用惻惻。昨遂飛電慰庭總統(tǒng),請其窮治。即得總統(tǒng)覆電,今以奉呈,并抄正來往兩電附呈臺端,乞飭下警廳查各報之造作蜚言者,按報律待之,以靖人心。不勝至幸,敬請勛安。康有為謹白。(錄自《康南海書牘》卷上,上海圖書局,1921)

龍濟光復康有為(1914年4月9日)

長素先生偉鑒:

違教日久,向往殊殷。頃承惠書,敬聆種種。奸人造作蜚語何所不可,誠宜一笑置之。賢達如公,幸勿介介。承命禁止各報傳訛,已飭警廳照辦,特先復慰廑系。原電附同大函已轉送穎陳省長,當由渠處逕奉還也。專復。敬頌道福,諸維亮察。龍濟光鞠躬。四月九日。

(錄自《近代史資料》第96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