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人的精神(一篇在北京東方協(xié)會上宣讀的論文)

辜鴻銘講國學 作者:辜鴻銘 著


中國人的精神(一篇在北京東方協(xié)會上宣讀的論文)

承你們準許,首先讓我來說明今天下午我打算論述的東西。我的論文的主題叫做“中國人的精神”,這里并不僅僅意味著只論及中國人的性格或特性。中國人的特性之前就已經有很多描述,但是我想你們會同意我的看法,這些描述或者關于中國人的特性的列舉,至今還沒有為我們給出一幅中國人的內在本質的圖畫。此外,當我們說到中國人的性格或特性時,它不可能是抽象概括的。如你們知道的那樣,中國北方人的性格非常不同于中國南方人的性格,就像德國人的性格不同于意大利人的性格一樣。

但我用中國人的精神所意味的是中國人生活所憑借的精神,一種在心靈、性情和情緒上具有本質獨特性的東西,它使得中國人區(qū)別于所有其他人,尤其是區(qū)別于現(xiàn)代歐洲人和美國人。也許我通過我們論述的主題最好地表達我的旨意的是中國的人性類型,或者用更為清晰簡短的話來說,就是真正的中國人。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中國人呢?我敢肯定,你們會一致同意,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主題,現(xiàn)在尤其如此,當我們從今天中國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一切來看,中國的人性類型,真正的中國人,正在消失,取代其位置的,我們看到的是一種新的人性類型,進步的或現(xiàn)代的中國人。事實上,我建議真正的中國人、古老的中國人性類型從這個世界完全消失之前,我們應該最后來考察他一番,看看我們是否能夠從他身上找到某種有機的、與眾不同的東西,正是它使得中國人如此地不同于所有其他人,使得中國的人性類型如此地不同于我們在今天中國看到的正在興起的新的人性類型。

我認為,現(xiàn)在,在古老的中國人性類型中打動你們的第一件事情是,那里沒有任何野蠻的、殘忍的或殘暴的東西。用一個適用于動物的術語來說,我們可以說真正的中國人是馴化了的生命。以中國最底層的一個人為例,我想你們會同意我的說法,他比歐洲社會同一個階層的人少一些動物性,更少些野蠻動物的特性,即少有德國人所謂的“動物野性”。事實上,在我看來,概括了中國人性類型給你的印象的那一個詞,用你們英語來說就是文雅。我所說的文雅不是天性柔弱或者軟弱順從?!爸袊说捻槒模币压实柠湼呶牟┦空f“不是絕望的、閹割了的人的那種順從”。我所說的“文雅”是說沒有生硬、粗糙、粗野或者暴虐,實際上也就是沒有任何讓你震驚的東西??梢哉f,在真正的中國人性類型中有這樣一種氣質:從容、鎮(zhèn)定、歷經磨煉后的成熟,如同一塊千錘百煉的金屬。甚至,一個真正的中國人,他身體上或者道德上的缺憾,即便無法補救,也會被他身上的文雅品質所淡化。真正的中國人也許粗糙,但粗糙中沒有粗劣。真正的中國人也許丑陋,但丑陋中沒有丑惡。真正的中國人也許粗俗,但粗俗中并無好斗和囂張。真正的中國人也許愚蠢,但愚蠢中并無荒謬。真正的中國人也許狡猾,但狡猾中并無陰險。事實上我想說,即便在真正的中國人的身體、心靈和性格的毛病和缺點里面,也不會有什么讓你厭惡的地方。即便是在老派的、甚至最低等的真正的中國人那里,你也很難找到一個讓你非常厭惡的中國人。

我說,中國的人性類型給你的整個印象是他的文雅,那是一種難以言表的文雅。當你分析真正的中國人身上的這種難以言表的文雅品質時,你會發(fā)現(xiàn)這是善解人意和通情達理兩種東西結合的產物。我曾把中國的人性類型與馴化動物作比較。那么是什么使得馴化動物如此不同于野生動物呢?在馴化動物的身上我們可以找到一種人類特有的東西。這種有別于動物的人類特性是什么呢?是通情達理。馴化動物的通情達理不是思想才智。它也不是通過推理得到的理智。它也不是天生的才智,比如狐貍的聰明,狐貍的狡猾,知道去那里可以找到小雞吃。狐貍天生的聰明是所有的野生動物都擁有的那種聰明。但馴化動物身上的這種可稱為人類才智的東西,非常不同于狐貍的狡猾或動物的聰明。馴化動物的通情達理不是來自推理,也不是天生的,而是來自同情,來自一種愛和依戀的感覺。純種的阿拉伯馬能理解它的英國主人,不是因為他學過英語語法或者它天生懂英語,而是因為它愛和依戀它的主人。這就是我所謂的人類智慧,這顯然區(qū)別于狐貍純粹的狡猾或者動物的聰明。是否擁有這種人類品質是馴化動物和野生動物的區(qū)別。同樣,我要說,正是善解人意和通情達理,賦予中國的人性類型、真正的中國人難以言表的文雅。

我曾在某個地方讀到一位在兩個國家都住過的外國朋友的評論,這個評論說,作為外國人,在日本居住的時間越長,就越發(fā)討厭日本人;而在中國居住的時間越長,就越發(fā)喜歡中國人。我不知道對日本人的這種評價是否真實。但我認為但凡在中國生活過的人都會像我一樣贊同對中國人的評價。眾所周知,外國人在中國居住的時間越長,你可以稱之為中國味的傾向就越多。盡管他們不講究衛(wèi)生與精致,盡管他們的心靈和性格有許多缺點,中國人身上有種難以形容的東西,仍然獲得了其他任何人所無法得到外國人的喜愛。這種難以言表的東西,我稱之為文雅,它即使沒有補救,也淡化和減輕了外國人心目中的中國人的身體和道德的缺陷。如我試圖向你們表明的那樣,這種文雅就是我稱之為善解人意或真正的人類智慧的產物,這種人類智慧既不是來自推理也不是天生的,而是來自善解人意、善解人意的力量。那么中國人善解人意的力量的秘密是什么呢?

在這里,我斗膽給出一個關于中國人的善解人意的力量的秘密的解答,如果你愿意,也可以稱它為一個假設,以下是我的解釋:中國人之所以具有這種力量——這種善解人意的強大力量,是因為他們完全地,或者幾乎完全地過著一種心靈生活。中國人的生活完全是一種感覺生活,它不是來自身體器官的感覺意義上的感覺,也不是你所認為的來自神經系統(tǒng)的激情意義上的感覺,而是來自我們天性最深處——心靈或者靈魂的情感或者人類情愛意義上的感覺。事實上我想說,真正的中國人過著一種情感或者人類情愛的生活,一種靈魂生活,這樣可能讓他顯得更超脫,甚至超脫了在這個物質和靈魂構成的世界上一個人生活的必需條件。這就很好地解釋了中國人對不潔環(huán)境和缺乏精致,諸如此類的物質上的不便的不關心了。當然這是題外話了。

我說,中國人具有善解人意的力量,是因為他們完全過著一種心靈生活、一種情感或者人類情愛的生活。這里,讓我首先給你們舉兩個例子來解釋我所謂的過一種心靈生活的含義。我的第一個例子是這樣的:你們有人可能認識我在武昌的一個老朋友和老同事梁敦彥先生,他曾在北京做外務部長,梁先生告訴我,當他第一次接到漢口海關道臺的任命時,他渴望和追求清朝大員的職位和頂戴花翎,讓他很樂意接受這個任命的,不是因為他在乎頂戴花翎,不是因為他會因此榮華富貴。在武昌的時候我們都很窮,而是他的提拔和晉升可以讓他廣東的老母親滿心高興。這就是我所謂的中國人過著一種心靈生活——一種情感或者人類情愛的生活的含義。

我的另外一個例子如下:我的一個在海關的蘇格蘭朋友告訴我說,他曾有一個中國仆人,是一個地道的流氓,撒謊、壓榨、賭博,可當我的朋友在一個荒涼的渡口傷寒發(fā)作病倒時,身邊沒有外國朋友的照顧,正是這個中國仆人、糟糕的流氓照顧他,比能想到的最親近的密友和近親的照顧還要周到。事實上,我認為《圣經》里描述一個女人的話也可以用來描述這個中國仆人,以及一般的中國人:“寬恕他們多一些,因為他們更多一些愛心?!痹谥袊耐鈬丝吹胶土私庵袊肆曅院托愿裰械娜秉c和瑕疵,但他的心被他們所打動,因為中國人有愛心,或者如我所言,過著一種心靈生活、一種情感和人類情愛的生活。

我想,現(xiàn)在我們了解了中國人善解人意——正是善解人意的力量賦予真正的中國人同情理解或真正的人類智慧,讓他具有如此難以言表的文雅的秘密的線索。讓我們來驗證這一線索或者假設。讓我們看看用中國人過著一種心靈生活這條線索是否可以解釋我上文給出的兩個例子那種事實,同時還能解釋我們在中國人的真實生活中看到的普遍特征。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中國語言。由于中國人過著一種心靈生活,因此我說,中國語言也是一種心靈語言。眾所周知的一個事實,在中國的外國人中,孩子和未受教育的人學習漢語非常容易,比成人和受過教育的人要容易得多。原因是什么?我認為,原因就是孩子和未受教育的人是用心靈語言來思考和說話,而受過教育的人,特別是受過歐洲現(xiàn)代知識教育的人,是用頭腦或者知識的語言來思考和說話。事實上,受過教育的外國人發(fā)現(xiàn)學習漢語很困難,原因就是他們受教育太多,受知性的和科學的教育太多。正如對天國的描述,我們也可以用來描述中國語言:“除非你變成小孩,否則你不可能了解?!?/p>

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中國人生活中另外一個廣為人知的事實。眾所周知,中國人有驚人的記憶力。秘密是什么?秘密在于:中國人是用心靈而不是用頭腦記事情。心靈有善解人意的力量,像膠水一樣,它比又硬又干的頭腦或者知性能更好地保留事情。例如,同樣的原因,我們所有人,當我們是孩子的時候在學習中記住事情的能力要遠勝于當我們成年后記住事情的能力。像中國人一樣,作為孩子,我們是用心靈而不是用頭腦來記事情的。

再接下來,讓我們考察中國人生活中另外一個被廣泛承認的事實——他們的禮貌。人們經常評論說,中國人是特別講禮貌的人。那么真正的禮貌的本質是什么呢?就是考慮別人的感受。中國人有禮貌,是因為他們過著一種心靈生活,他們知道自己的感受,因而也容易考慮別人的感受。中國人的禮貌,雖然沒有日本人的禮貌那樣周全,卻讓人舒服,因為它是——正如法國人完美表達的那樣,是“心靈的禮貌”。相反,日本人的禮貌雖然周全,卻不那么讓人舒服,我已經聽到一些外國朋友說討厭它,因為它可以說是一種排練過的禮貌——類似于戲劇作品中盡力學習的禮貌。這與直接來自心靈的、自發(fā)的禮貌不同。事實上,日本的禮貌好像沒有芳香的花朵,而真正禮貌的中國人的禮貌有一種芳香,來自心靈的名貴油膏的香味。

最后,讓我們考察中國人的另外一個特征——缺乏精確,約瑟·史密斯因向世人揭示了它而聞名。那么在中國人的生活方式中缺乏精確的原因是什么呢?我還要說,原因就是因為中國人過著一種心靈生活。心靈是精細和敏感的微妙平衡。它不像是堅硬、僵化、嚴格的儀器的頭腦或者理智。你不可能像用頭腦或者理性一樣,用心靈也作如此穩(wěn)定、如此嚴格的思考。至少要做到這一點,是非常困難的。事實上,中國毛筆,這種柔軟的刷子,可以作為中國心靈的符號。它非常難于書寫和作畫,而一旦你掌握它的用法,你可以用它以一種硬鋼筆無法做到的優(yōu)美和雅致來書寫和作畫。

上面是和中國人的生活相關的一些簡單事實,任何人,即便不了解中國人,也能通過調查這些事實觀察和了解到,我認為,我所說的中國人過著一種心靈生活的假設是正確的。

正是因為中國人過著一種心靈生活,孩童的生活,因此在他們的生活方式的很多方面都非常原始。事實上,作為一個歷史如此悠久的大國,中國人的生活方式至今在很多方面還很原始,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的事實。這個事實讓很多在中國的淺薄外國留學生認為中國文明沒有進步,中國文明是停滯的。然而,應該承認,就純粹的知識生活而言,在某種程度上,中國人屬于發(fā)育不良的人。你們知道,中國人不但在自然科學,而且在純粹抽象科學比如數(shù)學、邏輯和形而上學方面也進步甚微甚至于無。事實上,歐洲語言中“科學”和“邏輯”這兩個詞,在漢語中沒有完全精確的對應詞。如同過著心靈生活的孩子,中國人對抽象科學沒有興趣,因為心靈和感受不參與這些領域。事實上,任何與心靈和感受無關的事情,比如統(tǒng)計報表,很多中國人都感到厭惡。但是,如果說統(tǒng)計報表和純粹抽象的科學讓中國人滿心厭惡,那么歐洲正在研究的自然科學,要求你把活的動物身體切碎毀傷來驗證科學理論,則讓中國人產生排斥和恐懼。

我要說,就純粹的智識生活而言,中國人在某種程度上是發(fā)育不良的。至今,中國人還過著孩童的生活,一種心靈生活。在這方面,中國人作為一個民族雖然古老,但直到今天還是孩童似的民族。但重要的是,你應該記住這個過著一種心靈生活、孩童似的民族,雖然在他們的生活方式的很多方面非常原始,但卻有原始人那里找不到的心靈和理性的力量,這種心靈和理性的力量使他們能成功地處理復雜困難的社會生活、政府和文明的問題,這里我斗膽說,古代和現(xiàn)代的歐洲國家沒能如此顯然地達到這樣一種成功——這種成功在是如此突出,以至在實踐上和現(xiàn)實中使亞洲大陸的絕大部分人口在一個龐大的帝國中維持了和平與秩序。

事實上,我這里想說的是,中國人的非凡特性不是他們過著一種心靈生活,所有的原始人都是過著心靈生活。就我們所知,中世紀的基督教徒也過著心靈的生活。馬太·阿諾德說:“中世紀基督教詩人靠心靈和想象生活?!倍以谶@里想要說,中國人的非凡特性,雖然是過著心靈生活、孩童似的生活,但同時還具有心靈和理性的力量,這是在中世紀歐洲的基督教徒或者別的原始人身上找不到的。換句話說,中國人的非凡特性,就作為一個成熟的民族、作為一個擁有成人理性而生活了如此久的民族而言,在于他們依然過著一種孩童似的生活、一種心靈生活。

因此,與其說中國人發(fā)育不良,還不如說中國人永不衰老。簡言之,中國人作為一個種族的非凡特性,在于他們擁有永遠年輕的秘密。

現(xiàn)在,我們可以回答開始問的那個問題:什么是真正的中國人?現(xiàn)在我們看到,真正的中國人是這樣一個人,他過著具有成年人的理性卻具有孩童的心靈這樣一種生活。簡言之,真正的中國人具有成人的頭腦和孩子的心靈。因此,中國精神是永葆青春的精神,是民族不朽的精神。那么中國人民族不朽的秘密是什么?你應該記得在論述開始時,我說過是我稱之為善解人意或真正的人類智慧賦予中國的人性類型——真正的中國人——難以言表的文雅。我說,這種真正的人類智慧是兩種東西——善解人意和通情達理結合的產物。這是心靈和頭腦的和諧工作。簡言之,就是靈魂和理智的絕妙組合。如果說中國人的精神是一種永葆青春、民族不朽的精神,那么不朽的秘密就是這種靈魂和理智的絕妙組合。

現(xiàn)在,你們會問我,中國人從哪里以及如何獲得這種民族不朽的秘密——靈魂和心智的絕妙組合,正是它讓中國人作為一個民族和種族過著一種永葆青春的生活。答案當然是來自他們的文明。不過,你們不能指望我在這安排的時間里為你們就中國文明作一個演講。但我想告訴你們一些和我們論述的主題有關的中國文明的事情。

首先,我要告訴你們的是,在我看來,中國文明和現(xiàn)代歐洲文明有一個根本的不同。這里請讓我引用著名藝術批評家伯納德·貝倫森先生的一個絕妙的說法:“我們歐洲的藝術有一種成為科學的致命傾向,我們很少有名著是在沒有利益分割的戰(zhàn)場留下的痕跡?!爆F(xiàn)在,我要說的是,歐洲文明,正如貝倫森先生所言的歐洲藝術,是利益分割的戰(zhàn)場;一方面是科學和藝術的分割利益的不息戰(zhàn)爭,另一方面是信仰和哲學的戰(zhàn)爭;事實上這是頭腦和心靈、靈魂和心智不斷沖突的戰(zhàn)場。在中國文明中,至少在最近的2500年,沒有過這種沖突。我說,這就是中國文明和歐洲文明的一個非常根本不同的地方。

換句話說,我想說的是,在現(xiàn)代歐洲,人們有一種滿足他們心靈而不是頭腦的宗教,有一種滿足他們頭腦而不是心靈的哲學。現(xiàn)在讓我們看看中國。有人說中國沒有宗教。確實,在中國即使一般民眾也沒有認真地看待宗教。我這里指的是歐洲意義上的宗教。中國道教和佛教的廟宇,典禮和儀式與其說是教化不如說是娛樂;可以說,他們觸動的是中國人的美感而不是他們的道德和宗教感;事實上他們更多的是訴諸想象力而不是他們的心靈或靈魂。但是,與其說中國人沒有宗教,也許更為正確地應該說中國人不需要宗教——沒有感到需要宗教。

那么,中國人、甚至中國的一般民眾沒有感到需要宗教,這個特殊事實如何解釋呢?于是有一個英國人這樣解釋。他是羅伯特·K·道格拉斯先生,倫敦大學的漢語教授,在他的儒教研究中說:“四十多代中國人都絕對地服從一個人的權威。作為中國人中的一員,孔子的教義與他的門徒的天性很契合。蒙古人種的心靈非常平和感性,本能地反對某種研究他們經驗以外的事物的觀念。正如孔子所闡述的,一種未來不可知的觀念、樸素的講求事實的道德體系,就已經足以滿足中國人的所有需要?!?/p>

當這位博學的英國教授說中國人沒有感到需要宗教,因為他們有孔子的教導時,他是正確的,但當他斷言中國人不需要宗教是因為蒙古人種的心靈非常平和感性時,他則完全錯了。首先,宗教與沉思無關。宗教是感覺和感情的事情,它是與人類靈魂有關的事情。即便是野蠻原始的非洲人,當他從純粹的動物生活中脫離出來后,他的靈魂——需要宗教的感覺——就蘇醒了。因此雖然蒙古人種的心靈平和感性,但是蒙古人種的中國人,應該承認比非洲的野人要高等,也有靈魂,既然有靈魂,就有宗教需要感,除非他有別的能代替宗教的東西。

事實上,中國人沒有宗教需要感的原因是他們在儒教中有一個哲學和道德體系,一個可以替代宗教的人類社會和文明的綜合。人們說儒教不是一種信仰。確實,在這個詞的一般的歐洲意義上,儒教當然不是一種宗教。但我要說儒教的偉大就在于它不是宗教。事實上,它雖然不是宗教,但是它能代替宗教;它能夠使人不需要宗教,這就是儒教的偉大之處。

現(xiàn)在,為了理解儒教如何能夠取代宗教,我們必須嘗試找到為什么人類有宗教需要感。在我看來,人類需要宗教的感覺和需要科學、藝術以及哲學的感覺一樣。原因是人類是有靈魂的存在?,F(xiàn)在讓我們以科學為例,我是說自然科學。讓人們從事科學研究的原因是什么?現(xiàn)在很多人認為人們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們想要鐵路和飛機。但激勵真正的科學人去從事科學研究的動機不是因為他們想要鐵路和飛機。那一類當前持進步論的中國人,他們從事科學是因為他們想要鐵路和飛機,永遠得不到科學。過去歐洲真正的科學人,為了科學的進步而工作,把修建鐵路和飛機的可能性變?yōu)楝F(xiàn)實,他們根本沒有考慮鐵路和飛機。推動那些歐洲的真正科學人,讓他們?yōu)榱丝茖W進步而作的工作獲得成功的,是因為他們從靈魂上有了解我們生活的這個奇妙宇宙的無窮奧秘的需要。因此我說,人類有宗教需要的感覺和有科學、藝術以及哲學需要的感覺是出自同樣的原因;這個原因就是,人是有靈魂的存在,因為他有靈魂,他才不僅探索現(xiàn)在而且探索過去、未來——不像動物那樣只是生活在現(xiàn)在——有理解他們生活于其中的宇宙的奧秘的需要感。除非人類理解自然的某些規(guī)律,從宇宙中看到事物的意圖和目的,否則他們就像黑屋子里的孩子,只感到一切都是危險的、不安全和不確定的。事實上,正如一個英國詩人所說,神秘宇宙是人們身上的重擔。因此人類需要科學、藝術和哲學,出于同樣的原因也需要宗教,為了減輕他們:

“神秘的負擔,

整個難以了解的世界

加給的沉重的、惱人的重負?!?/p>

藝術和詩歌讓藝術家和詩人看到宇宙的美和秩序,這樣就減輕了這一神秘加給他們的負擔。因此詩人,比如歌德說“誰擁有藝術,誰就擁有宗教”,就沒有宗教需要感。哲學同樣讓哲學家看到宇宙的條理和秩序,如此同樣減輕了神秘加給他們的負擔。因此哲學家,比如斯賓諾莎,他說過,“對他們而言,智識生活的圓滿就是解脫,對于圣人而言,宗教生活的圓滿才是解脫,”因而沒有宗教需要感。最后,科學也讓科學家看到宇宙的規(guī)律和秩序,這樣就減輕了神秘加給他們的負擔。因此,像達爾文和??藸柦淌谶@樣的科學家就沒有宗教需要感。

可對于不是詩人、藝術家、哲學家或者科學家的人類大眾來說,對于生活艱辛、無時無刻不暴露在自然的威脅力量和他們的同類的殘酷無情的狂熱的意外之下的人類大眾,能減輕他們“整個難以了解的世界給予的神秘負擔”是什么?是宗教。但是,信仰是如何減輕這一神秘給予人類大眾的負擔呢?我要說,信仰是通過給人類大眾安全感和永恒感而減輕這種負擔。面對自然的威脅力量和同類的殘酷無情的狂熱以及由此產生的神秘和恐怖,宗教給了人類大眾一個庇護——在它的庇護下他們能夠找到一種安全感;這種庇護是對某些超自然存在信念,或者是有絕對力量并能控制威脅人類的力量存在的信念。

而且,面對他們自己生活的事物的不斷改變、興衰和變遷——出生、孩童期、青春期、年老和死亡以及由此產生的神秘和不確定時,宗教也給了人類大眾一個庇護——在它的庇護下他們能夠找到一種永恒感;這個庇護是對未來生活的信念。因此,我要說,信仰通過在他們的生活中給他們一種安全感和一種永恒感,以這樣一種方式減輕了不是詩人、藝術家、哲學家或科學人的人類大眾整個難以了解的世界給予的神秘負擔?;骄仁乐髡f:“我給你們和平,這和平是世界不能給予的,也是世界不能奪取的?!边@就是我所謂的信仰給了人類大眾安全感和永恒感的含義。因此,除非你找到一種東西可以給人類以和平感,一種宗教能夠給予他們的那樣一種和平感,那么人類將永遠有宗教需要感。

但我要說儒教,它雖然不是信仰卻能替代信仰。因此,在儒教里一定有一種東西能給予人類大眾一種宗教所能給予的同樣的安全感和永恒感。現(xiàn)在讓我們來找出儒教里能給予宗教所能給予的同樣的安全感和永恒感的東西。

我經常被問及孔子為中華民族做了什么。現(xiàn)在我可以告訴你們,我認為孔子為中國人做了許多事情。但是今天我沒有時間,我這里只打算告訴你們孔子為中華民族做的一個主要的和非常重要的事情——他生前唯一做過的事情,孔子自己說,后世的人通過它能夠理解他,理解他為他們做的事情。當我為你們解釋清了這個主要的事情,你就會理解是儒教里的什么東西給了人類大眾宗教所能給予的一樣的安全感和永恒感。為了解釋這一點,我請求你們讓我稍微詳細地介紹一下孔子其人其事。

你們有人可能知道,孔子生活在中國歷史上所謂的擴張時期——當時的封建時代已經走到盡頭,那時,封建的、半家族的社會秩序和政體方式需要擴展和重構。這個重大變化必然不僅帶來了世事的混亂,而且也帶來了人們心靈的混亂。我曾說過在最近的2500年中,中國文明沒有心靈和頭腦的沖突。但我必須告訴你們,在孔子生活的擴張時期,中國如同當今的歐洲一樣,心靈和頭腦之間產生了可怕的沖突??鬃訒r代的中國人發(fā)現(xiàn)自己身處于系統(tǒng)龐大的制度、成規(guī)、教條、習俗和法律。事實上,是從他們尊敬的祖先繼承來的龐大的社會和文明系統(tǒng)。在這個系統(tǒng)中他們的生活還要繼續(xù);但他們開始感到,這個系統(tǒng)不是他們創(chuàng)造,所以決不會符合他們實際生活的需要;也就是說,這些對他們來說是習俗,而不是理性。兩千年前中國人這種理性的覺醒就是今日歐洲所謂的現(xiàn)代精神的覺醒——自由主義精神、探索精神、尋找事物的原因和理由的精神。中國的這種現(xiàn)代精神,它看到了社會和文明的舊秩序的需要與他們實際生活的需要的一致性,不但重建一種新的社會和文明秩序,而且去尋找社會和文明新秩序的基礎??墒?,在當時的中國,所有尋找社會和文明新基礎的嘗試都失敗了。有一些盡管他們滿足了頭腦——中國人的理性,卻沒有滿足他們的心靈;另外一些,雖然滿足了他們的心靈,卻沒有滿足他們的頭腦。如我說過的那樣,由此在2500年前的中國引起了頭腦和心靈的沖突,正如在今日歐洲你們看到的那樣。人們嘗試重建的社會和文明新秩序中的心靈和頭腦的沖突,使得中國人對所有的文明失望,在這種失望中產生了苦惱和絕望,以致中國人想摧毀和毀滅所有的文明。有的人,比如老子,一個類似今日歐洲托爾斯泰之類的中國人,從心靈和頭腦的沖突導致的苦難和不幸結果中認為,他們看到了社會和文明的真正本性和構造上的某些根本性錯誤。老子和他最有才氣的門徒莊子,他們勸中國人拋棄所有的文明。老子對中國人說:“放下一切跟我走;跟我到群山中,到群山中隱者的小屋,過真正的生活——一種心靈生活、一種不朽的生活?!?/p>

孔子,雖然也看到當時社會和文明的狀態(tài)所造成的不幸和苦難,但認為他認識到的罪惡不在于社會和文明的天性和構造,而在于社會和文明所采用的錯誤途徑,在于人們?yōu)樯鐣臀拿鹘⒌腻e誤基礎。孔子對中國人說不要拋棄文明——在一個真正的社會和真正的文明里,在具有真正基礎的社會和文明中,人也可以過真正的生活、一種心靈的生活。事實上,孔子終生努力嘗試把社會和文明引入正途,給它一個真正的基礎,以此防止文明的毀滅。在他生命的最后歲月,當孔子看到他不能阻止中國文明的毀滅——他做了什么呢?你看,好像一個看到自己房屋著火、燃燒著要掉在頭頂上的建筑師,確信他不可能挽救房屋,知道他所能做的事情是挽救這建筑的圖紙和設計,這樣以后就可以有機會重建;于是孔子,當看到中國文明的建筑不可避免的毀滅而自己卻不能阻止,認為他應該挽救圖紙和設計,由此他挽救了中國文明的圖紙和設計,保存在中國圣經的舊約里面——五本圣經即五經,五本正典。這就是我說的孔子為中華民族所做的偉大功績——他為他們挽救了文明的圖紙和設計。

我要說,孔子,當他為中國文明挽救了圖紙和設計時,為中華民族做了偉大的工作。但這并不是孔子為中華民族所做的主要的和最偉大的工作。他所做的最偉大的工作是,通過挽救他們文明的圖紙和設計,他對文明的設計作了一個新的綜合、一個新的解釋,在這個新的綜合里,他給了中國人真正的國家觀念——國家的一個真正的、理性的、永恒的、絕對基礎。

不過,古代的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現(xiàn)代的盧梭和赫伯特·斯賓塞也給出了文明的綜合,并試圖提出真正的國家觀念。那么我提到的歐洲偉人們所作出的哲學這種文明的綜合,與作為儒教的哲學和道德體系文明的綜合有什么不同?在我看來,有如下不同: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以及赫伯特·斯賓塞的哲學沒有成為宗教或者宗教的等價物,沒有成為一個民族或國家大眾可接受的信仰,而儒教則成為中國如此眾多的大眾的一種宗教或者宗教的等價物。我這里提到的宗教,我所謂的宗教,不是在這個詞的歐洲狹窄意義上使用的,而是在更為寬泛的普遍意義上使用的。歌德說:“惟有民眾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生活;惟有民眾過著真正的人的生活?!爆F(xiàn)在,當我們在宗教這個詞的寬泛的普遍意義上使用它時,我們意指的是一種有行為規(guī)范的教導體系,正如歌德所說,是被人類大眾或者最少被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民眾,作為真理和約束接受的東西。在這個詞的寬泛的和普遍的意義上來講,基督教和佛教都是宗教。在這種寬泛和普遍的意義上,如你們所知,儒教成了一種宗教,因為它的教導被認為是真理,它的行為規(guī)范已經被整個中國種族和民族當作約束,而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和赫伯特·斯賓塞的哲學即便在這種寬泛和普遍的意義上也沒有成為宗教。我說,這就是儒教與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和赫伯特·斯賓塞的哲學的不同——一種依然是學者的哲學,另外一種卻成了整個中華民族的大眾、包括中國學者的宗教或者宗教的等價物。

在這個詞的寬泛和普遍的意義上,我說儒教和基督教或者佛教一樣都是宗教。你們應該記得我說過儒教不是歐洲意義上的宗教。那么,儒教與這個詞的歐洲意義上的宗教的區(qū)別是什么呢?區(qū)別當然是一個里面有一種超自然的起源和因素,而另外一個則沒有。但除了這個超自然和非超自然的區(qū)別之外,儒教與這個詞的歐洲意義上的宗教,比如基督教和佛教,還有另外一個區(qū)別,這個區(qū)別就是:歐洲詞義上的宗教教導人成為一個好人。而儒教做得更多:儒教教導一個人成為一個好公民。對一個人,不是單獨的人,而是處在他和同胞以及國家的關系里的人,基督徒的問答集里這樣發(fā)問:“人的主要目標是什么?”而孔子的問答集即《論語》中是這么問的:“公民的主要目標是什么?”基督徒在問答集里回答說:“人的主要目標是贊美上帝?!?/p>

孔子在他的問答集里回答說:“人的主要目標是做孝子和好公民?!弊佑?,孔子的一個門徒,孔子言論和話語中引用過他,他曾說:“明智的人集中于生活的基礎——人的主要目標?;A打好了,就有了智慧、宗教。在生活中做孝子和好公民,不正是這基礎——作為道德生命的人的主要目標么?”簡言之,歐洲意義上的宗教的目標是讓人自己成為一個完美的理想的人,成為一個圣徒、一個佛、一個天使,而儒教限于讓人成為一個好公民——像孝子和好公民那樣生活。換句話說,歐洲詞義上的宗教說“如果你想要擁有信仰,你就必須是一個圣徒、一個佛、一個天使”;而儒教說:“如果你是一個孝子和好公民,你就有信仰。”

事實上,儒教和歐洲意義上的宗教,比如基督教或者佛教,它們的真正區(qū)別在于一個是個人的信仰,或者可稱為教會信仰,而另一個是社會信仰,或者可稱為國家信仰。我說,孔子為中華民族所做的最偉大的工作,是他給了他們一個真正的國家觀念。通過給出真正的國家觀念,孔子使這個觀念成了一個宗教。在歐洲,政治是一門科學,但在中國,從孔子時代開始,政治就是一種宗教。簡言之,我說,孔子為中華民族所做的最偉大的工作,是他給了他們一個社會或者國家信仰。孔子在一本他生命快要結束時寫的書里,講述了這種國家信仰,這本書他命名為《春秋》??鬃影堰@本書命名為《春秋》,是因為書的目標是給出支配興衰——國家的春天和秋天——的真正的道德原因。這本書也可以稱為近代編年史,類似于卡萊爾的近代小冊子。在這本書里孔子給出了社會和文明的錯亂頹敗狀態(tài)的歷史概要,回溯了整個社會和文明的錯亂頹敗狀態(tài)下的困苦和不幸,指出其真正原因在于事實上人們沒有真正的國家觀念;沒有他們對國家、對國家元首、對他們的統(tǒng)治者和君主的責任的真正性質的正確觀念。在某種程度上,孔子在這本書里講授了君權神授?,F(xiàn)在我知道你們大家,或者至少你們大多數(shù),如今不會相信君權神授。這里我不想和你們爭論。我只請求你們不要立即下判斷,先聽我往下說。同時請允許我在這里引用卡萊爾的一句話。卡萊爾說:“國王統(tǒng)治我們的權力要么是君權神授,要么是魔鬼似的錯誤”?,F(xiàn)在我請求你們,在君權神授這個主題上,回憶和思考一下卡萊爾說的這句話。

在這本書里,孔子教導說,如同在人類社會中人的所有普通關系和行為,除了利益和恐懼的基礎動機之外,還有一種影響他們行為的更高尚、更高貴的動機,一種高于所有利益和恐懼顧慮的更高尚、更高貴的動機,這種動機就是責任。因此在所有人類社會的這一重要關系中,在一個國家或民族的人民與國家或民族的首領之間的關系中,也有責任這種更高尚、更高貴的動機來影響和鼓舞他們的行為。那么一個國家或者民族的人民忠于國家或者民族的首領,這一責任的理性基礎是什么呢?在孔子時代之前的封建時代,由于半家族的社會秩序和政府形式,國家或多或少是一個家庭,人們并不特別感到他們對于國家首領的責任需要一個非常清楚和堅實的基礎,因為他們都是一個宗族或者家庭的成員,血緣紐帶或者天生感情已經通過某種方式把他們和國家首領,也是他們宗族或家庭的高級成員,綁在一起。如我說過的那樣,但在孔子時代,封建時代已經走到盡頭。那時國家已經遠非家庭可以比擬,那時國家的公民不再是組成一個宗族或家庭的成員。因此,這就需要為國家或者民族的人民忠于國家元首——他們的統(tǒng)治者或君主的責任找一個新的、清楚的、理性的、堅實的基礎??鬃訛檫@個責任找到的新基礎是什么呢?孔子在榮譽這個詞里為這個責任找到了新基礎。

去年我在日本的時候,教育外相菊池男爵問我,我提到過的孔子講述他的國家信仰的這本書里的四個中國字怎么翻譯。這四個字是“名分大義”。我把他們翻譯為榮譽和責任的重大原則。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中國人把儒教和別的所有宗教作了一個特別的區(qū)分,他們沒有把孔子教導的這個體系稱為教——漢語里命名別的宗教,比如佛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通用術語——而是把這種榮譽的信仰稱為名教。在孔子的教導中,君子之道這個術語,理雅各博士翻譯為“高人之道”,在歐洲語言里最接近的等價詞是道德律法——字面上來看,道的含義是君子的律法。事實上,孔子教導的哲學和道德的整個體系可以用一個詞總結:君子的律法??鬃影丫拥穆煞▽懽鞒晌牟l(fā)展成為宗教——國家宗教。這種國家宗教的信仰第一條款就是名分大義——榮譽和責任的原則——它也可以稱為:榮譽的法典。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