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天寒數(shù)九話皮衣

老古董 作者:唐魯孫 著


天寒數(shù)九話皮衣

寶島臺灣夏季雖然郁熱蒸熏,讓人喘不過氣來,可是到了隆冬三九,內(nèi)地正是呵氣成云,滴水成冰,凍得人哆嗦發(fā)抖,縮手頓腳的時候,臺灣如果沒有寒流來襲,那簡直跟內(nèi)地春秋天一樣地令人神清氣爽舒適異常。三十年前臺灣剛剛光復,臺北中華路一帶還沒有改建中華商場之前,在鐵路的兩邊的柵戶地攤上,偶或還能夠發(fā)現(xiàn)男裝女裝的皮襖皮大衣待價而沽,想必都是內(nèi)地來臺士女們帶來壓箱底的皮貨。時光荏苒,一晃三十多年,近十多年來要想在中華商場或是萬華一帶殘存的估衣鋪踅摸點舊皮貨,那簡直如大海撈針難上加難了。

臺灣的隆冬歲臘,若是碰上巨大寒流接踵而來,照樣寒飆凜冽,清滄襲人。走在大街小巷,青年男女雖然很少有穿著皮衣外出的,可是年高血氣兩衰的,穿上皮襖來擋擋寒氣的也還頗有其人呢!

記得一九五〇年圣誕夜,臺灣與英國尚未“斷交”,淡水英國領事館特地舉行圣誕晚會。天剛傍晚,忽然下起小冰珠來,雖然落地就化,可是西北風兒吹刮臉上居然有點刺痛,這樣冷的天氣在臺灣實在太難得了,筆者那天特地把壓箱底的皮大衣拿出來穿上赴宴亮亮相,同時也趁此機會讓皮衣透透風。想不到各國淑女名紳都是紛御狐裘貂襖前來與會,我方應約來賓浦薛鳳、任顯群兩位也是穿了皮氅來的,區(qū)區(qū)這件皮大衣總算不枉飛天跨海萬里關山帶到臺灣,居然也派了一次用場。

當年在內(nèi)地有些講究穿皮的人家,一到冬天先穿小毛,再冷換穿大毛,先穿彎毛后穿直毛。清朝對于什么節(jié)令穿什么皮毛都有一定之規(guī)的,《宮門抄》先厘定日期,昭告臣民,到期大家一律改穿,名為換季。行走宮廷之間的文武官員,一律恪遵,不容稍有混淆,否則是要受處分的。

所謂彎毛也就是羊皮,一般人都知道老綿羊皮是最普羅化的皮襖了,白茬兒筒子,不吊布面,不釘紐扣,用一條搭膊(布袋子華北叫搭膊)往腰里一系,雖然不雅觀,可是溫暖利落,是一般賣力氣朋友們冬季的恩物。羊皮是西北特產(chǎn),分西口貨、北口貨兩種,其中以寧夏產(chǎn)品最好。毛頭細密而長,質地輕柔而暖,高級品叫“蘿卜絲灘皮”,毛穗有九道彎,可想羊毛有多長啦!還有一種特級品“竹筒灘皮”,整件長皮襖筒子,能卷在粗僅盈握的竹筒子里,這種皮筒子是如何的輕軟名貴,就不難想象了。

“黑紫羔”也屬于羊皮的一種,毛頭黑亮,在日光底下一照,表里都泛出殷殷深紫顏色。青海、寧夏、新疆都出產(chǎn)紫羔,其中以新疆庫車的最著盛名,毛頭細短,拳曲韌密。清朝定制凡是列入品級的職官,逢到國殤,臨哀吊祭都要反穿紫黑外褂參加叩拜,因此大家把黑紫羔視為不祥的喪服,就是講究收藏皮貨的人家,也不愿意收藏黑紫羔的。一遇大殤全是現(xiàn)買現(xiàn)做,除服賞人,皮貨莊碰上了這種好生意,染色羊皮就借此大批出籠。由于早年染色技術欠佳,霜雪一沾,順手掉色,這種假紫羔當然就更沒有收藏價值了。當年有句話是“少不了的金絲猴,不上譜的黑紫羔”,凡是收藏家一定要有金絲猴皮貨才算搜集齊全,可是沒有紫羔。

金絲猴的毛有一尺多長,五色斑斕,隱現(xiàn)金光,大都是拿來做成坐褥,鋪在炕上取暖之用。傳說當年北洋軍閥中有位土包子師長,拿金絲猴做了一副套褲,因為底毛太長,只好卷在褲筒里頭,走起路來自然顯得鼓鼓揣揣。有一次他去中海居仁堂參加直奉軍聯(lián)席會議,會場戒備森嚴,門衛(wèi)看他軍服臃腫步履蹣跚,堅不放行,后來弄清楚此公是穿了皮套褲的原因,從此就被大家封為套褲師長矣。

說到黑紫羔還有一樁故事。民國初年北平東交民巷法國公使館(當時不叫大使館)有幾位法國員司忽然對于黑紫羔發(fā)生興趣,在北平各大皮貨莊大量搜購。紳士們做帽子、換大衣領子,淑女們做反穿大衣、手籠子,一時間供不應求,于是有少數(shù)商業(yè)道德差的皮貨莊就把沙羊皮拿來冒充。這種染過色的沙羊皮乍看很像紫羔,可是宜于遠觀,不能近覷,要是走近仔細地瞧,黑則黑矣,可是黑不泛紫,光芒更差。還有一樁事,令人膩煩,縱然是反穿,可是從雪地一走進有暖氣的屋子,立刻有一種輕微的臭味,因此熱鬧一陣子之后,穿紫羔的風氣也就煙消霧散啦!聽說蓋仙夏元瑜兄染皮子的手藝別有竅門,染出來的假紫羔可以亂真,可惜當年皮貨莊那些皮匠們不認識他。

“珍珠毛”又叫“藏羔”,顧名思義是出在西藏,這種羔皮是胎羊已經(jīng)生毛,還未等到小羊降生,就把母羊剖腹取出來的。取胎羊時間要掐得準,太早僅生茸毛,稍晚毛長不曲,都不值錢,而等茸毛鬈起像一粒粒米星珠子似的時取胎才算上品。珍珠毛有黑白兩種顏色,黑珠羔產(chǎn)量少,所以兩者價錢相差很多。內(nèi)地在涼秋九月,已涼天氣未寒時穿珍珠毛,為期不過短短十來天,而且剖腹取胎過分殘忍,有些人寧可穿襯絨袍也不愿意穿珍珠羔,就是這個道理??墒且话阒v究玩皮貨的人,最少也要有一件坎肩或馬褂來聊充一格,才算皮貨收齊全了呢!

筆者小時候一到冬令看見人家穿著皮襖,就眼熱得不得了,可是恪于家規(guī),小孩子不到成年,一律不準穿皮衣。一則是怕從小養(yǎng)成奢靡浮夸的心理;二則是小孩筋骨不加以鍛煉,將來外出就業(yè)闖南蕩北,如何能夠抵御酷暑奇寒?后來家里給我做了一件珍珠毛的馬褂,春節(jié)外出拜年,穿在身上沾沾自喜得意非凡,后來到了真正有資格穿皮袍子時候,才知道自己當年所穿是麻絲做的贗品,根本不是什么珍珠羔呢!

談到直毛皮貨種類可就海了去啦!大概凡是四條腿的動物,都可以拿來做皮襖或褥子墊子等的。直毛最便宜的要算狗皮貓皮啦!狗皮雖也能擋寒,可是皮板太硬,而且太重,拿來做褥墊子鋪在炕上取暖倒不錯,喜歡穿狗皮大襖的多半是巡更守夜看家護院的爺們了。貓皮比狗皮輕軟,當年練武的人講究穿貓皮套褲,什么理由咱就不得而知了。當年巡更人住的更房,大炕上總要鋪上一張貓皮褥子,據(jù)說冬天上夜,少不得要呷兩盅趕趕寒氣,拉拉雜雜剩下點魚頭蝦腦,最容易引來老鼠,鋪上貓皮褥子,鼠類就聞風遠揚不敢輕捋虎須啦!至于是否靈驗,傳說如此,咱們就姑妄聽之吧!

“貉絨”俗名“關東貉子”,熱河圍場一帶貉子最多,因為它愛吃一種黑殼甲蟲,身上時常發(fā)散一種怪味,雖然皮板深厚,毛頭滑潤溫暖,可是當初不能列為皮貨上品。后來歐美各國影劇女星,提倡反穿貉絨女大衣,一陣風行,貉絨的身價,立刻增加百倍。

狼皮有“古狼”、“銀狼”兩種。古狼毛長板重,如果做皮袍穿,暖則暖矣,可是太壓人,所以古狼皮也是拿來做褥墊子的居多。至于“銀狼”又叫“白狼”,取它腋部做皮袍子,那又算是上等皮貨了。

民國初年北京瑞林祥綢緞莊皮貨莊忽然陳列了幾張黑熊皮出售,毛滑絨厚,一色純黑,別無雜毛,據(jù)說是長白山獵的大黑熊,跟所謂蒙古褐熊(又叫草地熊)毛頭光彩兩者簡直沒法相比。這種蒙古褐熊經(jīng)過制皮毛工廠巧手毛匠加工整理染黑,皮貨行給它起個名字叫“青克拉楞”,外行人誰也摸不清是什么獸類,其實就是蒙古狗熊皮染色。天橋的一班新出道鼓姬都喜歡用“青克拉楞”做大衣的皮領子,遠看倒也黑而且亮,缺點也是容易掉色,在呵氣成煙的冬天,時常把玉面朱唇染成半邊美人,后來大家也就不敢用來做皮領子啦!當時東北黑熊皮都是整張硝好運來北京的,尺寸過大,用來做褥子糟蹋材料太可惜,有人索性把它鋪在小客廳地毯上暖腳,反而實惠得用。

“金錢豹”的皮,斑斕耀彩,中國人喜歡拿來做褥子或炕墊。自從北歐幾個國家,有人花樣翻新穿豹皮大衣,再配上豹皮帽子、手籠子,于是豹皮在國際市場大漲,直到目前豹皮大衣在歐洲價錢還是很貴呢!

虎為百獸之王,中國古代王侯爵邸寶座都罩上一張虎皮,三軍統(tǒng)帥的中軍大帳,鹵簿儀锽赤幘戎冠,主帥座位要披上張虎皮,才顯出鍪鎧儼雅我武維揚。

“灰鼠”又叫青鼠,吉林長白興安嶺都有出產(chǎn),背灰腹白,跳躍靈活,極難捉捕。淡灰泛白的是上品,深灰色是中品,灰里泛紅的是次品。全部用灰鼠脊背拼制的皮筒子叫灰背,因為耗用灰鼠太多,一襲灰背要比灰鼠價格貴上兩三倍,于是大家都不舍得用灰背做皮襖,做成反穿女大衣,既輕暖又高華。中外名媛都喜歡灰背大衣,尤其北歐有幾個國家,比貂皮還看重呢!

“銀鼠”又名石鼠,也是長白山特產(chǎn),聚族穴居,因毛色銀白,獵人在冰天雪地極難發(fā)現(xiàn),可是一經(jīng)踩出銀鼠進出秘道,一網(wǎng)捉個三五十只并不稀奇。不過銀鼠雖然潔白色純,可惜皮板太薄,過分嬌嫩,在時序輕寒天尚未冷的時候,一襲銀裘穿在風姿綽約、膚如凝脂的閨秀名媛玉體上,真是雍容高雅、卓然不群。

南美洲有一種“兔鼠”,軀體比灰鼠、銀鼠稍大,聽覺視覺異常機警,縱跳如飛,是鼠類最難獵捕的一種。它們生活在一萬英尺以上的高山草叢巖穴里,毛色藍中帶灰,歐洲年輕貴婦都普遍喜愛它。去年在巴黎女服展示會上一件兔鼠女大衣大約是四萬至六萬美金之間,其名貴可見一斑。

“猞猁孫”簡稱猞猁,是介狐鼠之間一種獸類,產(chǎn)于烏拉山帶,體態(tài)輕盈,能在枯木繁枝猱升跳踉,古人叫它天鼠。它的耳大毛長,形狀跟狐貍近似,所以有人說它是狐,又有人說它是鼠,其實非鼠非狐是另外一種動物(夏元瑜兄說它是東三省產(chǎn)的一種大山貓)。猞猁皮的底板堅柔,槍子耐磨,是做皮袍子最好的材料。

狐的種類最多,有“玄狐”(又叫元狐,俗稱黑狐)、“青狐”、“白狐”(又叫銀狐)、“火狐”(又叫紅狐)、“沙狐”、“草狐”等。玄狐也是產(chǎn)在東北,極品玄狐純黑發(fā)亮面帶白針,到了清朝初年,已經(jīng)少見。凡是獵到玄狐的,認為國家祥瑞之征,十之八九列為貢品,進奉皇家。皇家也只是冬令郊天祝厘時才御玄狐袍褂,賞賚止于親王。親王薨逝,還要立刻繳回,除非奉旨賞還,才敢收歸己有,加以庋藏。所以當年的王公勛戚、顯宦豪門就把玄狐視為無上珍品呢!

“青狐”,遼寧昂昂溪、鐵嶺都是青狐產(chǎn)地,顏色是青里略帶黑黃,黑多黃少的算是上品,黃多黑少價錢就差了。雖然青狐毛色駁雜,并不十分美觀,可是據(jù)說當年努爾哈赤行圍射獵,如果穿了青狐皮氅,一定是出行大吉射必中的,滿載而歸。從此清朝皇帝就把青狐視為祥瑞之兆,后來并且定制,要晉爵貝子貝勒才夠資格賞穿青狐,其重視程度,可想而知。

“白狐”除了輕暖之外,論顏色是潔白如玉、晶瑩勝雪,穿上一件白狐女大衣周旋于明珠金翠、銀衣朱履之間,一枝獨秀確有鶴立雞群的感覺。當年富貴人家,陪嫁妝奩里,白狐斗篷是不可缺少的,一般人家陪送不起白狐,也要弄一件假白狐天馬皮來充充場面。所謂天馬皮,就是沙狐草狐肚子底下一塊白毛,如果板子拼得巧妙,花頭接得整齊,乍看也分不出白狐天馬來。不過仔細一看,白狐的毛細長而潤,天馬的毛略短而澀。天馬皮最大的缺點是怕樟腦,收藏裝箱時只要撒了樟腦粉或樟腦丸,第二年拿出來穿,天馬皮就由雪白漸漸變成乳黃色啦。

“火狐”又叫紅狐,顧名思義,其紅似火。筆者曾經(jīng)看見過京南綠林總瓢把子錢三爺子蓮有一件火狐大皮襖,是一對火狐做的皮筒子,照此推想狐身長度必定是出號的火狐,才能夠用?;鸷t潤堅重,金縷閃爍,正配綠林大豪的身份。有人說當年北平城郊的四霸天各有一件珍奇的皮襖,可是誰也不愿意穿出來亮相,可能言者有據(jù),諒非虛假。

“沙狐”又叫草狐。生于長城各口子,如古北口、冷口砂礫地帶的叫沙狐,生于西北草原的叫草狐。這種狐皮算是最普通的狐皮筒子了,唯一的好處是壓風,平素在口里口外趕火車拉駱駝的朋友,遇到連環(huán)旋風騾馬駱駝就地一臥槽,他們跟著把草狐大襖沒頭沒臉往身上一裹,也往牲口堆里一臥,任憑風怎么刮。風一停歇,他們站起身來,揮揮沙土,立刻上路,準保毫發(fā)無傷。

狐的種類繁多不算,狐身上用來做皮衣地方也各有名堂。頭部叫“狐頭”,腿部叫“狐腿”,并且有順腿倒腿之分,更有前腿后腿之別。狐的肩臂交接地方叫“腋”,特別柔軟,也就是《史記》上所說:“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笨梢娮怨乓詠?,狐腋之裘已經(jīng)非常名貴了?!昂棺印边@種狐皮取自狐的脊背,毛頭不厚,可是制出筒子來特別輕暖。民國二十年筆者在大同,當?shù)刳w鎮(zhèn)守使的公子在買賣場買了一件灰狐脊皮筒子孝敬老太爺,酒席筵前趙鎮(zhèn)守使一看樂得連喝三飯碗黃酒。據(jù)說他們當?shù)剜l(xiāng)風,凡是兒子能買件狐脊子孝敬上人,就表示這家出了一位孝子,而且是事業(yè)有成、飛黃騰達啦。狐身上最貴重的是脖子底下一塊叫“狐嗉子”,這是狐身上最輕暖的毛皮了。從前家里如有狐嗉子一定先盡老年人穿,年歲未過花甲是不敢隨便亂穿的。

談到“貂”,連小學生都知道東三省三宗寶:人參、貂皮、烏拉草。本來東北各省松江、合江、安東、吉林、嫩江、黑龍江山區(qū)都是產(chǎn)貂地區(qū),凡是越高冷酷寒的地方所產(chǎn)的貂皮越好越能保溫。最大的貂身長也超不過三尺,前后腿不平衡,前腿短后腿長,尾毛像狐貍毛粗而長。東北南邊的安東省產(chǎn)的貂毛根略帶灰白色,獵人叫它“草貂”。吉林、黑龍江更冷地區(qū)的貂毛根泛紫名為“紫貂”,毛頭細軟厚密輕暖保溫,比草貂的價錢高一倍還多。

獵人捕貂費時費工是一種專門行業(yè),東北土話叫他們“逮老貂的”。每年一交霜降,獵人牽著獵犬,駕著雪橇,馱著冬糧、御寒用具結伴入山,先搭好了木屋,然后分頭踩道。東北早寒,此刻千巖萬壑都是落葉彌漫,一片枯黃,貂鼠雖不冬眠,可是趁著瑞雪尚未封山的時候,在茂草枯葉之間追奔逐北,尋覓食物。獵人探出貂鼠不時出沒的地方,一一做好暗記,然后設下弩弓套索各式各樣的陷阱。有經(jīng)驗的獵戶此刻全部按兵不動,因為貂性機警,雖然住在枯木巖洞樹窟里頭,可是并無長久居住固定的巢穴,一下驚著它們,立刻遠揚不歸。何況天未大冷,皮毛還不夠稠密,他們術語叫狩貂。到了冬至大寒,雪深盈尺,深山溫度均在零下四五十度,此刻的貂鼠一個個吃得又肥又壯,底絨厚密,油水正足,按著雪痕爪跡,加以捉捕,人人都能飽載而歸。有人說捕貂有用苦肉計的,方法是捕貂的先吃少許信石(砒霜),然后脫去上衣赤身躺在貂鼠出沒的雪地上,貂性仁慈,看見之后必定跑來趴在人身上送暖,獵人乘機就把貂捕獲了。筆者曾經(jīng)問過東北朋友,他們雖沒捕過貂,可是有親戚朋友是捕貂能手,據(jù)說零下四五十度氣候,任何精壯的漢子,就是吃過信石,赤身在雪地也挺不過半小時就凍僵了,就是貂鼠真來覆體也沒力氣捉捕,縱能捉捕也不過是捉個一兩只,太不劃算了。雖有這種傳說,恐怕也不見得有這種事實吧!

貂在直毛皮貨里,比任何名貴狐皮都輕暖適體不顯臃腫。有一種“貂仁”皮筒子,整件皮筒都是貂的腦門一塊皮子拼成,穿在身上如同穿實衲棉袍一樣,輕暖不說,而且合身利落。試想一件貂仁皮筒子要用多少只貂鼠,價錢還能不貴得嚇人嗎?依照清朝制度,文官三品、武官二品以上才有資格穿貂褂子。反穿貂褂子講究“貂翎眼”,這是皮貨莊加工匠人(俗名毛兒匠)挖方做出像孔雀翎眼一樣的花頭,穿在身上顯得特別雍容華貴。京官也有例外,翰林學士雖然頭戴藍頂子,但是可以反穿貂褂,動輒好幾百兩,一般窮翰林,這份兒行頭如何置辦得起?于是當時有一種“翰林貂”應市,所謂翰林貂實際就是貓皮染的,巧手工匠也能仿造底茸槍子讓人真假莫辨。這種翰林貂,當年幾十兩銀子就可置備一件,頂翎貂褂,氅佩明珰,周旋于公卿士大夫之間了。而到了民國,貂翎眼的外褂雖說英雄已無用武之地,可是拆大改小,一變成了名媛貴婦反穿翎眼的名貴大衣啦。

先師閻蔭桐夫子曾經(jīng)任駐俄國塔什干總領事,據(jù)說俄國有一種野生“黑貂”比中國的紫貂還要名貴。這種貂又叫“俄羅斯伶鼬”,生在茂密蓊郁森林高地,它的皮毛濃密柔韌,人用口吹,也不能把毛吹開。而且,保溫力特強,凡是穿戴貂皮衣帽的人,身上沾有雪花,在進屋之前,必須先行拍落,否則立刻融成一片雪水。俄國人因為黑貂皮價值高昂,于是設法用人工來繁殖,當然皮毛沒有野生貂厚密耐穿,但是價錢仍舊是十足驚人的。

去年巴黎秋冬季時裝展示會,出現(xiàn)了南極貂皮女裝大衣,跟我們東北的紫貂極為近似,時價是四五萬美金,真正俄國純野生的黑貂比南極要高三倍還有行無市,一襲女褸要十多萬美金,豈不令人咋舌。

此外專門做皮帽子皮領子的有旱獺、水獺、海獺,三者之中海獺底絨厚、油水足,最好,旱獺最差,有一種不拔針的海獺,外觀保溫比海龍并不差,那是一些精于鑒賞的人才懂得穿的帶針海獺,可稱為物美價廉。另外有一種叫“海留”的,也是水獺一類,顏色絨頭跟水獺仿佛,不同之處就是一個倒毛一個順毛而已。至于海龍,顏色比水獺黑亮,而且?guī)О揍?,不論是做皮帽子做大衣領子,的確氣派不同,可是一定要身材高大魁梧的人穿戴起來才合身得體。要是瘦小枯干的軀干,戴上海龍四塊瓦的帽子,穿上海龍領子大衣,活像北平有種泥玩意兒——小孩躦壇子,不但不相稱,而且看起異?;?/p>

孔庸之先生生前對于各種皮貨都有深入研究,據(jù)他說華中西南,到了冬季最冷的時候,也是要穿皮衣御寒的,不過雨雪爛漫,霧霰霉?jié)?,不是皮板硬化,就是脫線走硝。如果皮衣有這種情形,趕緊送到山西請山西的朋友代為保存一冬兩冬,然后拿出再穿,硬化走硝就全都化為烏有了。有人聽信,照孔先生說法試過,果然靈驗,僵硬皮板柔韌依然。內(nèi)地來臺的朋友如果有人帶點皮貨來臺灣,要發(fā)現(xiàn)以上情形,將來不妨把這些皮貨送到山西試驗試驗,一定能包君滿意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