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腰蘆

小溪邊 作者:季美君 著


腰蘆

玉米,是小溪邊主要農(nóng)作物之一,也是農(nóng)民們?nèi)粘o嬍持胁豢扇鄙俚募Z食。村民們耕種的土地主要由三部分組成:田、溪灘地和山地。其中的溪灘地和山地,跟田一樣,一年也分三季。田是兩季水稻,一季草籽越冬;而溪灘地和山地是大豆、玉米(老家話叫腰蘆),小麥過冬。兩者最大的不同之處是,大豆、玉米是套種的。等秋季腰蘆成熟后,先扼腰蘆,后將腰蘆稈連根挖起,再讓牛犁地翻土,重新整理后,再一行行撒下麥種,這是一個輪回的開始。等小麥快成熟時,再在兩行小麥間種下大豆,待大豆開始長出豆繭時,又種下腰蘆。一年四季就這么輪回著。

在小溪邊的村前,有一大片的溪灘地,從東到西,長四千多米,南北寬兩千多米,被長短不一、高矮各異、方向四散的堤壩分隔成一塊塊大大小小的地,每塊地都有自己的名稱,在單干前,按人口比例分給三個小隊。兩條由北向南的小路橫跨其間,將溪灘地分成三部分:上溪、中央溪和下溪。這兩條小路,是村民們?nèi)ハ獮└苫?、洗大件衣物的主要通道,由此也可前往溪灘對面山腳下的下畈村。

這片溪灘地,在生產(chǎn)隊時代,因播種的莊稼都是一樣的,一年四季的風(fēng)光隨著莊稼的變換而面貌各異。春天時,是滿眼翠綠長得齊腰高的麥田,可以一眼望到上溪。陽光下的麥田,綠得耀眼,微風(fēng)吹過,如絲絨般的華麗大氣,堤壩上零星聳立著一棵棵桕子樹,像哨兵一樣看護著這片遼闊的麥田。初夏時,是齊膝的大豆和差不多高的纖細的玉米。秋季時,是長得如森林般密集的腰蘆。冬天時,則是貼著地面的一行行綠色的麥芽與褐黃色泥土相間的田野,一旦下雪,就成了白茫茫一望無際的雪地。

相比之下,我最喜歡的是溪灘地秋天時的風(fēng)景,那時腰蘆已成熟長成高高的個兒,比一般人的個兒都高。人走在其間,就像走入一片森林,誰也看不見,好似到了一個無人知曉的神秘世界。腰蘆地上會長出嫩嫩的、毛茸茸的小草,還有不少豆苗。因收大豆時要是豆莢太老,夏日的太陽猛烈一曬,豆莢就會爆裂,那些豆兒是撿不完的,有了雨水,它們就重新發(fā)芽長大。那壟在腰蘆根上的一行行泥土早被太陽日復(fù)一日地曬得硬硬的、白白的。那時,每天下午放學(xué)后,我的任務(wù)是放牛,就是將牛牽到草嫩的地方讓它吃飽肚子。

相比田坎來說,溪灘地上的堤壩多荊棘,牛能吃的草兒不多,偶爾也可以從這條堤壩轉(zhuǎn)到那條堤壩,但有時即便從上溪轉(zhuǎn)到下溪,能讓牛吃的嫩草實在太少了,好幾個小時過去了,牛還是沒吃飽,那肚子看著如凹陷下去的小鍋。讓牛餓著肚子回家,即便大人們不批評,自己也會于心不安,感覺很對不起牛的。實在無奈時,就會在黃昏太陽西斜即將回家前,躲在玉米地里,偷偷折幾根比較嫩的腰蘆腦頭(玉米稈最上面的那一截)喂給牛吃。這么做,雖不影響玉米的收成——因等到收玉米后,這些稈兒連根挖起曬干了就只能當(dāng)柴火燒了——但要是被人看到了,還是會遭批評的。我最喜歡的是,牛沿著堤壩一步一步走著慢慢悠悠地吃草時,我將牛繩繞牛角幾圈后掛在牛背上,自己選棵最漂亮的玉米,靠著它坐下。仰頭瞧瞧密密綠綠的葉兒,陽光斑駁,映照在剛剛冒出泥土的小草身上,那寬大舒展的葉兒,仿佛舞女的長袖,陣風(fēng)吹過,上下左右舞動,地上的影兒也隨之婆娑起舞。偶爾成群的麻雀也會恰好路過,在玉米地里嬉戲跳躍覓食,遠處傳來竹咕咕那悠揚嘹亮的歌聲……在這個小小的世界里,各種小生命和諧蓬勃地生活著。加西亞·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里說玉米地會長出漂亮的姑娘來,我信!

但是,在空無一人的腰蘆地里牽牛,偶爾也會遇到危險。有一次,傍晚時分,天色將暗,我將牛牽到溪灘地最中心的那條大堤壩上吃草,四周全是密密麻麻的玉米。當(dāng)牛正在專心地吃草時,我回頭一看,驚訝地發(fā)現(xiàn)牛的后腳邊跟著一條半米高的“狗”,皮毛是淡黃色的,我與它對視一眼,感覺這樣子好陌生,因村里的狗我基本上都認識,突然想著是否就是大人講故事時常說起的狗頭熊,也就是狼,我驚恐地大吼一聲“狗頭熊”!它就掉頭跑了。驚魂未定,我馬上牽著?;丶伊?。但事后,大人說狼很少會跑到平地上來,我也不知那一只是否真的就是狗頭熊。

2010年7月20日,暑假時,我?guī)е畠夯匦∠?,隨機拍了一張爸爸與玉米(腰蘆)的合影。

在腰蘆地牽牛的另一誘惑就是偶然可以幸運地發(fā)現(xiàn)一棵“雄稈”(老家話,不會長腰蘆的意思),那就會讓我開心半天。當(dāng)然,將“雄稈”與其他腰蘆稈區(qū)分開來需要相當(dāng)?shù)慕?jīng)驗?!靶鄱挕钡娜~子特別光亮,腰蘆稈本身也是瘦瘦的、皮帶紅色,味道甜蜜蜜的,咬著脆脆的,特別像甘蔗,但也要成熟到一定份上,味道才鮮甜。村民們都喜歡將這樣的“雄稈”當(dāng)成甘蔗來美美地享受。而那些會長腰蘆的腰蘆稈,基本沒什么甜味。

腰蘆成熟時,最為盛大的場面是全生產(chǎn)隊的男女老少都聚集在一起,在昏黃的煤油燈下,搣腰蘆比賽,最后以腰蘆粒的重量來記工分。搣腰蘆,小孩子是能幫忙的。通常先由大人用鉆將腰蘆隔行鉆掉一部分,剩下的就讓小孩用兩手搣下來。最有效的一招就是一手拿著腰蘆,一手用沒有腰蘆粒的腰蘆芯互相絞動摩擦著,動作嫻熟的話,可以以一對三,即三個大人鉆,一個人搣,速度恰好差不多。小部分太嫩的腰蘆,通常會先分給各家各戶。家家戶戶就將這些嫩腰蘆自己磨成腰蘆糨糊成皮,做餃餅筒吃。這是一年中難得的一次享受美食的機會。

腰蘆,是小溪邊最為重要的糧食之一。通常會用腰蘆粉來做腰蘆粉糊(玉米糊)、湯頭果、麥餅頭、糊拉粏等。腰蘆糊,雖然口感有點粗糙,但小孩子一般都愛吃,因為吃玉米糊比較好玩:盛到碗里稍稍涼點,從中間開始掏著吃,吃完玉米糊時碗上很少粘著玉米糊。小孩們往常玩看誰吃玉米糊碗最干凈的游戲。湯頭果(將腰蘆粉用滾湯揉成一大團,再用筷子夾成一小塊一小塊,放進正在翻滾的湯里,湯里會有土豆、青菜等)就不那么討小孩的歡心了。但湯頭果在鍋里煮的時間長了,就會變成糊,我一直納悶不解的是:姐姐喜歡糊,卻不愛吃湯頭果;而哥哥恰好相反。哥哥最喜歡湯頭果中的土豆,可弟弟則從小就不喜歡吃土豆。而我好像什么都可以,沒有什么特別喜歡的,也不討厭什么??梢?,同一家父母養(yǎng)的孩子,口味也不甚相同。這或許正應(yīng)驗了佛教里帶著往世積習(xí)投生的說法?

麥餅頭和糊拉粏,做法要稍有技術(shù)一些,尤其是麥餅頭,媽媽有時會加點自制的咸菜,味道就相當(dāng)不錯。做糊拉粏時,她會想著加上青菜、豆腐、嫩金瓜絲、土豆絲等,自然也就成了美食。用土豆絲蓋糊拉粏時,我會嫌土豆絲熟得太慢等待時間太長,媽媽就想出一招,先將土豆絲統(tǒng)一炒成八分熟,再一次次分開放在皮上,那速度就快多了。腰蘆粉熬饑,是爸爸喜歡的主食之一。純腰蘆粉做的麥餅頭,帶著出門上山砍柴當(dāng)中飯時,冷了就發(fā)硬,媽媽就在腰蘆粉中加入一些糯米粉,就不那么硬,口感也好多了。

當(dāng)然,說到腰蘆,小孩子心目中最期待的莫過于過年時可以打腰蘆雞(就是爆米花)??煲^年時,小溪邊就會來專門打腰蘆雞的師傅。他會選擇一個場面比較大的公用堂前,擺好打腰蘆雞的工具,然后在村中叫喊著通知大家去那兒打腰蘆雞。小孩們帶著自家的腰蘆和腰蘆芯過去,一家一家排隊等候。不少孩子趁機待在邊上玩耍。腰蘆倒進兩頭小中間大而圓的鐵筒中,再架在火爐上加熱?;馉t上燒的是腰蘆芯,打腰蘆雞的師傅左手勻轉(zhuǎn)鐵筒,右手使勁拉風(fēng)箱加大火力。燒到一定火候,師傅就會站起身來,將鐵筒從火爐上挪開,把鐵筒口對準接腰蘆雞的大篾簍,右手拿套筒套住鐵筒的開關(guān),一腳踩地一腳踩著鐵筒,頂天立地般地,猛一使勁,打開鐵筒上面的開關(guān),叫開炮!“嘣”一聲,那腰蘆與熱浪一起沖進大篾簍,噴發(fā)出來的腰蘆就變成了腰蘆雞。開炮那一剎那間,聲音巨響,小孩子們就用手使勁地捂住自己的耳朵,但見到有腰蘆雞飛散飄落到自己的腳邊,就動作迅速地搶上幾顆塞進嘴里,繼而馬上咧嘴大笑。那脆脆香香的腰蘆雞,是過年時小溪邊最主要的零食之一,而打腰蘆雞那開心熱鬧的場面,也讓缺衣少食的童年時光多了一份亮麗的色彩!

隨記于2016年11月23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