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序

重讀八十年代 作者:朱偉 著


自序

我一直說,此生幸運,是在還年輕時,親歷了八十年代的文學(xué)革命;是在還年富力強時,又親歷了一個媒體崛起的時代。

八十年代是我的文學(xué)年代。我的八十年代始于1977年冬進(jìn)《人民文學(xué)》當(dāng)實習(xí)編輯,那時我是個戶口在黑龍江的知青。我要感謝把我引進(jìn)《人民文學(xué)》、時任《人民文學(xué)》小說組組長的涂光群,是他帶我走上編輯工作崗位。

我一直說,我在八十年代的幸運,是因在《中國青年》遇到了時任社長兼總編輯關(guān)志豪,又因為王蒙而回到了《人民文學(xué)》。我是因為《人民文學(xué)》解決不了戶口問題,才進(jìn)了1978年正籌備復(fù)刊的《中國青年》,有幸經(jīng)歷了《中國青年》復(fù)刊事件,成為思想解放運動初期,朝氣勃勃的《中國青年》集體中的一員。回到《人民文學(xué)》,是因為王蒙說:“你要做文學(xué)編輯,還是到《人民文學(xué)》吧?!蔽揖碗S他回到東四八條,親歷了《人民文學(xué)》輝煌的1985、1986年。

當(dāng)一切都成為過去時,每一個時代,都成了生命中的一段坐標(biāo)。八十年代是什么?我曾寫過這樣一段文字,在網(wǎng)上到處流傳——

八十年代是可以三五成群坐在一起,整夜整夜聊文學(xué)的時代;是可以大家聚在一起喝啤酒,整夜整夜地看電影錄像帶、看世界杯轉(zhuǎn)播的時代;是可以像“情人”一樣“軋”著馬路,從張承志家里走到李陀家里,在李陀家樓下買了西瓜,在路燈下邊吃邊聊,然后又沿著朝陽門外大街走到東四四條鄭萬隆家里的時代。從卡夫卡、??思{到羅布·格里耶到胡安·魯爾福到博爾赫斯,從薩特到海德格爾到維特根斯坦,那是一種饑渴的囫圇吞棗。黃子平說,大家都被創(chuàng)新的狗在屁股后面追著提不起褲子,但大家都在其中親密無間、其樂無窮。

那時,我和何志云住在白家莊,張承志住在三里屯,李陀住東大橋,李陀坐兩站路公共汽車就到我家了。鄭萬隆住東四四條,史鐵生住雍和宮大街,阿城住廠橋,在一個城市里,彼此距離都很近,騎著一輛自行車,說到就到了。更重要的是,那時的親密無間,彼此是可以不打招呼,隨時敲門都可進(jìn)去的;是可以從早到晚,整日整夜混在一起的。我還清楚記得,早晨我騎車去阿城家里,他總在被子里甕聲甕氣說:“催命鬼又來了?”傍晚去,他則總不在,桌上有留言:“面條在盆里?!?/p>

整個八十年代,我的文學(xué)履跡,就是騎著一輛自行車,每周一遍遍地巡查全城每一家書店,搜尋書架上能跳入眼簾的新書的過程,幾乎每一家書店,都留有如獲至寶的記憶。然后就是,騎著自行車從一個作家家里,去見另一個作家,從相識到相知,媒介都是讀書的話題。因此,我的八十年代記憶中,滿是那輛綠色的鳳凰牌自行車的印象。那原是我太太娘家以很多張工業(yè)券買下來的產(chǎn)權(quán),結(jié)婚時我太太從家里騎過來,成為我們小家的財產(chǎn),因是男車而成為我的交通工具。我騎著它穿過一條又一條胡同,避開警察,送兒子去幼兒園。冬天的寒風(fēng)中,那雙小手緊緊抓在車把上。一次他的腳沒蹬住竹椅,卷進(jìn)了前輪,我倆一起被緊急制動甩出去,他的腳卷在輪里,臉被凍硬的路面蹭破,幸無大礙。騎自行車的冬天總是格外刺骨,下雪化過又結(jié)上冰,路上就是縱橫交錯的一道道淺淺深深的冰坎。我記憶深刻的是,那一個夜晚我騎車從白家莊去和平里,給影協(xié)的陳劍雨送剛寫完的《紅高粱》的電影劇本初稿。那時的自行車已是老年,處處有毛?。很嚢咽撬傻?,每在冰弄里遇到坎,隨時都像要摔倒,但硬是在冰坎中歪歪扭扭地走了過去。還有的騎自行車的記憶,則是編《東方紀(jì)事》時,我騎著它,到阜成門外找錢剛,到薊門橋找李零,再到北大找陳平原,那是八十年代末了,居住范圍擴(kuò)大,相距已經(jīng)遠(yuǎn)了,騎在自行車上,從最東端到最西端,已經(jīng)覺得累了。有時,騎著騎著,睡著了,一個激靈,嚇一大跳。這輛自行車陪伴了我整個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送兒子上補習(xí)班停在樓下,它終于被偷走了。

那正是些年輕而值得回味的日子。

我在博客中開始寫《我與八十年代》,期望以我自己的生活軌跡回憶那個時代的每一個節(jié)點,記錄與一位位作家交往的過程。結(jié)果,開了個頭,就因為還在崗,工作繁忙,放下了。退休后,《三聯(lián)生活周刊》主編李鴻谷邀我寫專欄,他希望我寫寫八十年代熟悉的作家們,對他們的作品做一個系統(tǒng)梳理、解讀,于是就有了這些文章。盡管有些作家還未寫到,也未能做到系統(tǒng),總算也將我與這些作家的交集記錄了下來。這其中,我更在意對他們的作品、他們創(chuàng)作軌跡的解讀,或許這些解讀能有助于讀者更好地了解這些作品,這正是一個編輯應(yīng)該做的工作。

有人說,這其實是一部個人經(jīng)歷的八十年代文學(xué)史。我想,也許,再花幾年時間,涉及的作家更廣泛些,才能形成系統(tǒng)與規(guī)模。而且,一部文學(xué)史,還必須對八十年代各階段社會背景的烙印做出反應(yīng),因此,這本書,只能算一個開端,一個基礎(chǔ)。

總是心有余力不足。時間總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故能完成的總是有限,這是我一直的嗟嘆。

是為自序。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