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后有個伸腿班
在我四歲牙牙學語的時候,老家屋后有個伸腿班。什么叫伸腿班?就是在鄉(xiāng)村小學之外,為了方便周圍孩子入學,辦起的一個個的小小班。這些班有七八個人,也有的有十幾個人。這些孩子在家門口讀到二年級就轉(zhuǎn)到正式的小學里去了。一個伸腿班就一個老師。老師都是多面手,語文、數(shù)學、音樂、體育、美術、勞動都由這位老師講授。我家屋后的伸腿班,辦在一個比較閑置的牛屋里。牛屋里就有一頭老牛,還飄散著很濃的牛的味道。有一天,平常沒人去的牛屋里突然響起了清脆的歌聲:“兩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沒有尾巴,一只沒有腦袋,真奇怪!真奇怪!”歌聲把我們這些乳牙未退的孩子都吸引了過來。平日里,大人都忙著下地干活兒,把幼小的孩子像泥蛋兒一樣的順手一丟,愛去哪玩去哪玩!收工回來,扯著嗓門喊一通,孩子就像小雞似的,撲棱著翅膀朝家飛奔。可是,那天,我們一幫孩子都被牛屋里的歌聲吸引了,全都趴在了牛屋的門口,一步也不愿離開。到了傍晚,牛屋里的孩子放學了,排著整齊的隊伍,手拉著手走出了牛屋。我們幾個更小的孩子看到這一幕,眼都要看直了!牛屋被打掃得很干凈,最前面的墻上掛著一張小黑板,兩邊還貼著紅紅的對聯(lián)。我們幾個小孩子都趴在門邊上不愿走開,那個笑瞇瞇的老師走過來輕輕地拉起我們說:小朋友,快起來,我們要放學了!
我們爬起來,站在門口,心里想:他的聲音真好聽!
那天晚上,是奶奶把我抱回家的,當時,我抓著牛屋的門鼻子,哭著喊著就是不愿意離開!奶奶嘗試著拉開我的手,情急之中,我竟然在奶奶的手臂上狠狠地咬了一口。我躺在地上哭鬧、打滾,誰說了也不行,我就是要上學!直到父親母親都跑來哄我才算了事。
為了能到牛屋里和別的孩子一樣讀書上學,我當夜發(fā)了燒,嘴唇上起滿了燎泡。母親說:等退燒再去上學吧!我又哭了!父親說:你還小,不到入學年齡,要是你跟不上,就得立刻回家來跟奶奶一起玩兩年再去!我點點頭答應了。
在我的村莊里,孩子上學是大事,不比娶媳婦、蓋房子動靜小。母親忙著給我縫新書包,奶奶忙著給我做新衣服,父親忙著到集上去買鉛筆、本子以及鉛筆盒。一大早,全家梳洗干凈,奶奶、父親、母親帶著我一起跪拜祖先、跪拜中堂,父親告訴我,中堂上寫的是“天地君親師”,那是一個孩子一生中首先要敬畏的。我雖然聽不懂,但是能夠看懂大人的表情是嚴肅的。大人的話是不可違背的。父親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我也跟著念: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父親說:少小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我也跟著念。父親讓我對著中堂磕頭,我就認真地磕了。在我幼小的心靈里,那天做的一切,都是很神圣的。
家里跪拜完了之后,大人們又帶我去了祖墳地。放了紅紅的鞭炮,奶奶和父親又一一告訴我墳地里都長眠著我的哪些先祖,他們活著的時候,都做了哪些大事好事,有哪些了不起的地方。作為后人,該怎樣繼承他們的優(yōu)點,修正他們的缺點和不足。比如說:我爺爺性格暴躁,重男輕女;比如說:我奶奶持家有方,剛毅睿智;父親說的這些話,我似懂非懂,我的一門心思是:不管說什么我都仔細聽著,只要讓我上學讀書就行!奶奶還教了我一支好聽的歌:草葉青、草葉黃,我是小小讀書郎;晨起讀、燈下背,四書五經(jīng)我都會;老師好、同學早,讀書的孩子有禮貌。
這些都做完了,還沒結(jié)束呢!還要喊來幾個家門里的大一點的孩子們,在一起吃頓飯,飯前要拜灶老爺,宣誓要珍惜衣食飯粥、珍惜勞動汗水;飯后一起拜先生!向先生保證好好讀書、好好做人。我記得,當時的“先生”就是父親貼在門上的一幅畫,畫上是誰?都記不清了,只記得他很消瘦、鼻直口方,正襟危坐,遙看遠方。現(xiàn)在想想看,應該是村里都尊重的一個有學問的人吧!因為我和大孩子們一起跪拜的時候,父親、母親和奶奶也都一齊跪下來了呢!
最后我和大孩子們一起手拉手轉(zhuǎn)圓圈,做一種村莊里孩子常玩的叫“刮大風”的游戲,表示團結(jié)、勇敢、不怕困難。
當時村莊里的人家,孩子入學的時候,都要經(jīng)過這樣麻煩的程序。因為,每家都對孩子寄予很大的期望,通過這樣認真嚴肅的儀式,告訴孩子,從入學的那天起,你就是一個有學問的人了,有學問就該有擔當,你應該知道怎么做。
上學的儀式終于在眼淚和歡笑中結(jié)束了!我的伸腿班的生活就這樣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