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小荷初露尖尖角

真理的思考:任繼愈傳 作者:嚴青 等著


第一章 小荷初露尖尖角

1.大智將啟

1916年4月15日,任繼愈出生在山東省平原縣一個中等家庭。其實,任家祖上曾經(jīng)也屬殷實富裕之家,但任繼愈祖父在和幾個兄弟分家之后,因生意失敗,而致家道中落。任繼愈的父親任簫亭出于經(jīng)濟考慮,報考了費用較低的保定軍官學校,與國民黨高級將領(lǐng)劉峙、顧祝同等是同班或同級。任簫亭后來官至少將,但由于生性耿直,不屑彎腰折桂,一直被國民黨嫡系部隊視為“異己”,1945年4月,他被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派到張自忠的部隊,參加了抵御日軍的“老河口戰(zhàn)役”,之后轉(zhuǎn)任參議閑職。

任繼愈自己則認為,父親報考軍校,其實還有沖出封建家庭樊籬的另一層意思。

任家是一個大家族,四代同堂,有那種“像巴金筆下《家》的味道,北方傳統(tǒng)的封建主義大家庭”。封建家庭的特點就是封建家長制,子女要絕對服從家長,不能違逆,婚姻不能自主,諸如此類。任繼愈認為,父親在那個環(huán)境下很受束縛,于是沒有受限于任家的世代書香門第,選擇離開家庭,考上了保定軍官學校,成為任家第一位行伍之士。

不過任簫亭仍然喜歡讀書,屬于文武兼修的“儒將”。他迎娶的夫人、任繼愈的母親宋國芳,出自平原縣一戶鄉(xiāng)紳家庭,她在50歲時開始學識字,后來竟能與遠在他鄉(xiāng)的兒子們往來書信。

任家的幾個孩子分別叫任繼圣、任繼愈、任繼亮、任繼周,都寄托了父母的殷殷希望。在父母的影響下,任繼愈和幾個兄弟自小就懂得學習和做人的很多道理。

母親還演繹了現(xiàn)實版的“昔孟母,擇鄰處”的故事。任繼愈兩三歲時,任家仍然生活在大家族里。一天,大家族另外一家生活比較富裕的小孩,約比任繼愈稍長一兩歲,正津津有味地吃著大棗。小繼愈眼巴巴地看著,渴望的眼神一直跟隨小孩翕動的嘴巴。小孩很得意,故意做出眼饞小繼愈的舉動,然后將吃剩的棗核丟在地上,讓小繼愈去揀。正當小繼愈蹲在地上準備將棗核撿起放到嘴里時,看見這一幕的任母,及時伸手拿掉棗核,抱起小繼愈借故離開。此后,任母便有了要搬出大家族的想法。

最終,他們一家人在魯南一帶自立門戶。

搬家之后,任父遠在外地從軍,任母獨自擔起家庭重擔。這位堅強的女性,用她深沉博大的母愛,呵護著小繼愈兄弟幾個。有一次,尚在吃奶的小繼愈得了重病,醫(yī)生開了湯藥。母親給他喂藥時,小繼愈的腳不小心把藥碗踢翻了,湯藥潑了一地。母親連忙趴到地上吮吸湯藥,再通過乳汁喂給他。這件事任繼愈終生銘記在心,直到他90多歲高齡時,還常?;貞?。每每講起,眼淚盈眶,他說:“人的本性天生是善良的。”

然而,無論生活怎樣艱辛,平日非常嚴格、節(jié)儉的母親,卻十分重視孩子們的文化教育。除了大兒子過繼給叔父,其余三個孩子都被母親送去學堂讀書,對孩子們需要購買的報刊和書籍,她從不猶豫。正是在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下,小繼愈得以4歲就入私塾。

有一次,小繼愈看到一塊方磚上一只螞蟻在向上爬著。它爬得很慢,似乎在邊爬邊思考,又像是邊跑邊等著誰。小繼愈焦急地等待著,試圖探究小螞蟻究竟要爬到什么地方去。慢慢的,小繼愈開始為這小家伙擔心起來,因為它拐向下坡的路——它頭朝下爬了起來!小繼愈心想,小螞蟻一不小心掉下來會不會摔著?會不會頭暈?于是,小繼愈趕忙拉來了母親,讓母親和他一起看小螞蟻。

“小螞蟻會頭暈嗎?”小繼愈用小手牽著母親的大手問,聲音里透著濃濃的童真。

因為他想到自己頭朝下的話,就會暈暈乎乎的。

“不會的?!蹦赣H耐心回答著兒子的問題。

“那,我為什么頭朝下的時候會頭暈呢?”小繼愈撲閃著炯炯有神的眼睛。

“因為它是小螞蟻,你是小人兒呀!”母親覺得自己的回答很巧妙:既掩飾了自己不明其理的尷尬,又“解答”了兒子的疑問。

然而,小繼愈卻并不這么想,他還在琢磨:為什么小螞蟻頭朝下不會暈,而自己就會呢?小繼愈沒有再往下追問,他更喜歡自己從書本中去尋找答案。從那時起,每每遇到連父母都不能解答的問題時,小繼愈毫不氣餒,因為他知道,書本里有個神奇的世界,那里會有他想揭示的一切事物的答案。

有人說,任繼愈從小養(yǎng)成的這種刨根問底的習慣,正是他日后成為一代哲學大家的基礎(chǔ)。宋代理學家朱熹小時候也是如此,當他父親用手指著天,告訴他上面是天時,朱熹馬上問:“天上面有什么?”這就是哲學家的思維方式。他不僅想知道事物的表面,還想知道事物的本質(zhì)和背后。自由寬松的家庭環(huán)境、專注思考的學習態(tài)度、熱烈執(zhí)著的求知欲望,讓小繼愈日益養(yǎng)成了哲學家所需的素質(zhì)和思維方式。應(yīng)該說,在小繼愈的啟蒙階段,家庭給他創(chuàng)造的物質(zhì)條件雖然有限,但卻給了他一個自由自在的精神發(fā)展空間。后來,任繼愈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方面,亦是如此。他強調(diào)讓孩子們自由發(fā)展,以自學為主,按照自己的興趣去尋找答案。他最為反對的就是按照固定的標準,把孩子放到設(shè)定好的“流水線”上去教育、培養(yǎng),而無視孩子的興趣愛好和特長。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