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謝甫琴科詩集 作者:[烏克蘭] 塔·謝甫琴科 著;戈寶權 譯


謝甫琴科(1814—1861)出生于烏克蘭的一個農奴家庭,前二十四年過的是農奴的生活。后有人為其贖身,送入美術學院學習。才得以顯示作詩和繪畫的才能。但因作品觸及政府,又參加秘密政治團體而獲罪,遭到流放十年。此后余下的十三年“自由”身也常受沙皇憲警的監(jiān)視。他的命運是悲慘的,但是反抗壓迫、追求自由解放以及愛國愛鄉(xiāng)的精神,卻讓創(chuàng)作閃現出永久的光輝。大量的抒情詩,長詩《海達馬克》、《高加索》均傳之不朽。尤其詩集《科布查歌手》使他獲得烏克蘭人民詩人的稱號。他被尊稱為烏克蘭現代文學的奠基人,并贏得國際聲譽,已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世界文化名人”。

在烏克蘭文化傳入中國的歷史上,謝甫琴科始終占有突出的地位。他要么是傳入的主要內容,要么反過來以他的名義促進了烏克蘭文化在中國的傳播。

中烏文字之交已有百年的歷史。早在1912年,作家周作人就率先把謝甫琴科的詩歌翻譯成中文。此后,許多翻譯家、評論家和高校教師開始從事烏克蘭文化在華傳播的基礎性工作。如果論貢獻,那首先當推學貫中西的一位大學者戈寶權和一所我國著名的高等學府北京大學。

一位學貫中西的大學者就是我們尊敬的戈寶權先生(1913—2000)。戈寶權幾十年來翻譯大量外國文學作品,涉及俄蘇、東歐、亞非拉幾十個國家的上百位詩人和作家,特別是普希金和謝甫琴科的詩歌翻譯,尤顯出其高深的造詣。他從1949年任我國駐蘇聯(lián)使館臨時代辦和文化參贊的那時候起,就多次訪問過烏克蘭。回國后,他又不斷著文做雙向交流:一方面向對方介紹中國,一方面向中國介紹烏克蘭,涉及國情、民情、歷史和文化等領域,在譯介以謝甫琴科為代表的烏克蘭文學方面貢獻尤其突出。半個多世紀的學術生涯中,戈寶權著譯豐碩,他對謝甫琴科詩歌的翻譯在其近七百萬字的多卷本譯著文集中占有兩卷。他成了中國烏克蘭學的開拓者,為此,烏克蘭作家協(xié)會于1988年授予他伊萬·弗蘭科文學獎。

一所著名的高等學府就是北京大學。多年來,北京大學堅持不懈、長期傳播,是烏克蘭文化在我國長久傳播的一個基地。概括起來,有多種方式:

持久不斷地聘請烏克蘭以謝甫琴科命名的基輔大學的教師,半個世紀來先后共有四位老師在北大任教。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先師曹靖華教授擔任首任俄羅斯語言文學系主任期間,先后聘請的兩位蘇聯(lián)專家尼娜·鮑羅金娜和弗拉基米爾·卡普斯金,他們在承擔教學工作的同時均兼任系主任顧問。系政、教學、科研、培養(yǎng)人才都尊重專家的建議和意見,甚至照搬基輔大學的經驗和教材??ㄆ账菇鸾痰牡谝粚梦膶W研究生班,他們學成后分赴全國各高校,成為新中國第一代俄蘇文學教學骨干。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繼續(xù)聘來烏克蘭教師兩人,先后為瓦蓮金娜·李亞申科和加琳娜·貝科娃。她們都是基輔大學的骨干教師,在十年期間,她們兢兢業(yè)業(yè),教授俄語和烏克蘭語,為我國培養(yǎng)了不少人才。北京大學與基輔大學校際交流的高峰是2009年在北大舉行的“謝甫琴科誕辰196周年紀念大會”。

蘇聯(lián)專家講授的文學史教材為建設北大的俄蘇文學教育奠定了基礎。無論是卡普斯金教授的《十九世紀俄羅斯文學史》教材,還是曹靖華主編的三卷本《俄蘇文學史》,都為北大成為俄蘇文學教育中心發(fā)揮了關鍵作用。

教研人員的交流加深了感情、鞏固了友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派往烏克蘭的教師十余人次。1991年后,北京大學赴烏克蘭參加基輔大學歷屆烏克蘭學國際會議,向學術界介紹烏克蘭文化在中國的傳播情況。

除北大之外,我國還有十多所學校從事烏克蘭文化的教育工作,成績卓著且有特色的如武漢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令人欣慰的是,除了這些傳統(tǒng)上開設烏克蘭文化教育的學校之外,最近幾年,又有大連外國語大學和天津外國語大學濱海外事學院開設烏克蘭文化的相關課程,此舉當然壯大了我國培養(yǎng)烏克蘭文化人才的隊伍。不過,值得強調的是,北京大學是時間最長、持續(xù)最久的第一個烏克蘭文化教育基地。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