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譯詩的困難

談虎集 作者:周作人 著 止庵校訂


譯詩的困難

日本的太田君送我一本詩集。太田君是醫(yī)學士,但他又善繪畫,作有許多詩歌戲曲,他的別名木下杢太郎,在日本藝術界里也是很有名的。這詩集名“食后之歌”,是一九一九年十二月出版的。我翻了一遍,覺得有幾首很有趣味,想將他譯成中國語,但是忙了一晚,終于沒有一點成績。

我們自己做詩文,是自由的,遇著有不能完全表現的意思,每每將他全部或部分的改去了,所以不大覺得困難。到了翻譯的時候,文中的意思是原來生就的,容不得我們改變,而現有的文句又總配合不好,不能傳達原有的趣味,困難便發(fā)生了。原作倘是散文,還可勉強敷衍過去,倘是詩歌,他的價值不全在于思想,還與調子及氣韻很有關系的,那便實在沒有法子。要尊重原作的價值,只有不譯這一法。

中國話多孤立單音的字,沒有文法的變化,沒有經過文藝的淘煉和學術的編制,缺少細致的文詞,這都是極大的障礙。講文學革命的人,如不去應了時代的新要求,努力創(chuàng)造,使中國話的內容豐富,組織精密,不但不能傳述外來文藝的情調,便是自己的略為細膩優(yōu)美的思想,也怕要不能表現出來了。

至于中國話的能力到底如何,能否改造的漸臻完善?這個問題我可不能回答。

我曾將這番話講給我的朋友疑古君聽,他說:“改造中國話原是要緊,至于翻譯一層,卻并無十分難解決的問題。翻譯本來只是賑饑的辦法,暫時給他充饑,他們如要盡量的果腹,還須自己去種了來吃才行??勺g的譯他出來,不可譯的索性不譯,請要讀的人自己從原本去讀?!蔽蚁脒@話倒也直捷了當,很可照辦,所以我的《食后之歌》的翻譯也就借此藏拙了。

(十月二十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