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鳴1
[先秦]
《詩經(jīng)·小雅》
呦呦鹿鳴2,食野之蘋3。我有嘉賓4,鼓瑟吹笙5。吹笙鼓簧6,承筐是將7。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8。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9。視民不,君子是則是效10。我有旨酒11,嘉賓式燕以敖12。
呦呦鹿鳴,食野之芩13。我有嘉賓,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樂且湛14。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
——注釋——
1 這是周朝宴飲群臣賓客的一首宮廷樂歌。其樂曲直至魏、晉以后才失傳。詩以鹿得蘋草,呼伴共食起興,表現(xiàn)出主人愿與賓客共享美酒、共享安樂的深情厚誼。從詩意可以看出,宴飲的目的首先不是為了娛樂,而是為了溝通君臣間的感情,計議治國良策。三國時,求賢若渴的曹操很喜歡《鹿鳴》,曾將首四句徑寫入自己的《短歌行》。
2 呦呦(yōu):鹿鳴聲。
3 蘋:又稱籟蕭、蒿,即蒿草中的青蒿。嫩時人亦可食,俗稱“蒿子稈兒”。
4 嘉賓:貴客。朱熹注曰:“或本國之臣,或諸侯之使也?!?/p>
5 瑟、笙:樂器。瑟與三章中的“琴”是弦樂器,笙是管樂器。據(jù)《周禮》卷四載,周王朝的宮廷宴會有“以樂侑食”的制度,至宴罷撤除食具后音樂方可停止。
6 鼓簧:即吹笙。簧是笙中主發(fā)音的簧管、簧片,以長短、薄厚的不同別出音高。
7 承筐是將:意謂以筐盛錢幣、織物行于席間以勸酒。承,持奉;將,行也。
8 “人之好我”二句:是主人對賓客發(fā)出的懇請。意思說:假如諸位愛護我,請獻出興邦治國的良策!周行(háng):本是連通周王朝與諸侯國的平坦大道,此代指政治上的大道理。
9 德音孔昭:德高望重。孔,非常;昭,顯著。
10 “視民不恌”二句:言嘉賓的品德聲望足以示民,使百姓不輕薄,并作為君子學習的榜樣。視,古與“示”通;恌(tiāo),茍且、輕薄?!蹲髠鳌ふ压辍吩暗乱艨渍?,視民不恌”兩句,說明“周公饗義,魯無義”。
11 旨酒:美酒。
12 式燕:即宴飲。燕,同“宴”;式,語氣詞,無實際意義。
13 芩(qín):朱熹注曰:“草名。莖如釵股,葉如竹,蔓生?!币芍柑O蒿類植物。
14 湛:清爽,深厚。言宴飲已酣。
│延伸閱讀│
持鱉拍浮
畢卓字茂世,為吏部郎。嘗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