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生命的意義
一直以來我都懶得去思考生命的意義,覺得諸如“我是誰”“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等問題都是哲學(xué)家們的工作,與我毫不相干,我只需要好好活著就是了。但突然有一天,我發(fā)現(xiàn)我以及我周圍的很多人活得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好,于是才又重新?lián)炱鹆诉@個命題。
從一段往事說起
我上小學(xué)的時候,在學(xué)校的后院種了不少植物,雖然是一些叫不上來名字的花花草草,一到開花的季節(jié)也會讓整個后院生機勃勃起來。但我特別感興趣的是那幾株向日葵,每到成熟的季節(jié),黃燦燦的幾大團在整個后院就成了最耀眼的明星。它真的會圍繞著太陽轉(zhuǎn)嗎?它為什么要圍著太陽轉(zhuǎn)呢?瓜子那么好吃和這個有關(guān)系嗎?我總是被這些問題困擾著。
看護學(xué)校后院的是一位黝黑黝黑的大叔,他那金剛似的模樣在后院里來回晃悠,也就把我們偷吃向日葵的念頭消滅殆盡了。但是有一天,我實在忍不住了,便趁他拿著水瓶打水的工夫摘了一顆向日葵的腦袋。在夕陽的余暉里,將向日葵那飽滿的籽粒用我幼小的手指一顆一顆摳扯下來,放在手心里,灰白的一小堆,好像手捧著家里那只可愛的小貓咪一樣。就在我無比快樂的時候,突然感覺光線暗了下來,我一轉(zhuǎn)身,心都差點跳出來,金剛似的黝黑大叔就那么一聲不吭地盯著我,我差點哭出來。然后,我被留下姓名、班級,惶惶而歸。
在隨后的幾天里,我時刻都在偷偷查看班主任的臉色,以期在他對我大發(fā)雷霆前有所準備。那種感覺就好像被醫(yī)生用涼颼颼的藥棉擦了屁股,等待針管扎下去的一刻,緊張、恐懼,每一根肌肉纖維都繃得緊緊的。但幸運的是,老師一直也沒有提過這件事,原來黝黑大叔并沒有告我的狀,從那以后我每次經(jīng)過后院,心里總不免泛起暗暗的感激。
直到現(xiàn)在,天底下的向日葵也不知又成熟了多少次,我也嗑了不知道有多少斤葵花籽,但我始終也沒有忘卻當年的一笑一愁,拿到葵花籽時的欣喜與快樂以及被發(fā)現(xiàn)時的驚恐和無助,都讓我刻骨銘心。但如果讓我只取其一,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第一種刻骨銘心。因為生命是由快樂而產(chǎn)生,無論你是否承認,我們都在以尋找自身的快樂作為我們的人生的目的,這是生命的自然法則,也是對生命最符合人性的詮釋與解讀。如果人生太苦,苦不堪言,那么生的意義又是什么呢?
但是人生有苦,這是不爭的事實。不然在古代的各種宗教里怎么會有那么多對苦的解說呢?照這樣看來,人的歡樂之心倒成了罪惡和低級的勾當,吃苦才是合理的。我是不贊同的,不然人生豈不成了一場苦難的修行,生命的一切豈不是都要葬送給了對未來天國和極樂世界的承諾?
現(xiàn)實的人生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不管你是達官貴人,還是平民草芥,也不管你是白領(lǐng)金領(lǐng),還是工地上推磚和泥的農(nóng)民工,都是無比真實的,而至于我們死后的輪回卻是誰也不敢保證的。
所以,如果有人要為了一個在來世并不連續(xù)記憶的所謂的美好,而在今時今日吃苦還債一生,不能不說是一件荒唐事。當然,我無意對宗教進行任何解讀(事實上,我也沒有這個能力),我只是想要借此來說明一個問題——未來是不可證實的,只有活在當下才是最真切的。
只要我們不欺騙自己,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我們的一切選擇都是以自己內(nèi)在的快樂為標準的。如果按照別人的意愿或是社會的標準去選擇生活是被迫和盲從的,因為并不情愿,所以就成了前面所說的大風(fēng)里的包裝袋,也便沒有了快樂。
而那些修行的人之所以能夠吃苦,并且選擇吃苦,是因為他們希望通過吃當下的苦,來換取永恒的快樂。所以,繞來繞去,生命似乎總還是圍著快樂而來的。
人生什么都不是
幾個老朋友坐在一起,無意間討論了一個天大的問題——人生是什么?
甲說:
人生就是奮斗。
人自出生一直到死亡,無時無刻不是在奮斗中??纯茨切┟藗饔?,他們的成功無不是經(jīng)過奮斗而來。就算是老百姓的平凡生活,也是如此。
少年時期,雖然有父母的保護、師友的指導(dǎo),但還是要自己與寒暑斗,與疾病斗,若自己家境貧寒,還得與生活斗。
青年時期,更是奮斗的時期,所有壯年立業(yè)的力量,都需要在這個時期學(xué)習(xí)完成并儲備,比如,把身體鍛煉好,品性修養(yǎng)好,學(xué)術(shù)研究好;另外,為了爭取美滿的姻緣,更需要在情場上奮斗一把。
壯年時期,上有老下有小,肩負重擔,是人生奮斗最激烈、最精彩的時期,能否博得一片喝彩,全憑自己是否奮斗而定。
即便到了老年,我們依然要努力為子孫造福,或成為孫子孫女的保姆,或為兒女做飯洗衣,有的甚至仍然要繼續(xù)打拼。
我覺得有道理。
乙說:
人生就是麻煩。
從小到大我們都在不停地處理各種麻煩,小的時候處理小麻煩,比如總是與小伙伴打架,想要偷吃媽媽藏起來的糖果卻一直找不到,拼了命地學(xué)雷鋒做好事就是沒有引起老師的注意;到了大些的時候,需要考大學(xué),需要找工作,需要掙錢養(yǎng)家糊口……沒完沒了。
我覺得也有道理。
丙說:
人生就是奉獻。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說法站不住腳,不單是因為它是自私自利的想法,更是因為這樣的說法有違人性。首先,人一出生就不是自己的選擇,可以說每一個生命的到來都為了父母家人才被迫來到這個世界的。之后,小孩的成長雖然花費掉大人的很多精力,但孩子奉獻給了父母多少快樂,這是無法估量的。
大一些懂事之后,更是要為了父母努力學(xué)習(xí),然后為了他人努力工作掙錢。到了老年,雖然退休在家,但是有誰真正只是為著自己而活呢?還不是要為了兒女繼續(xù)操勞?
我覺得是這個理兒。
丁說:
人生就是一臺戲。
世界是個大舞臺,我們都站在舞臺的某個角落,扮演者各種角色。比如,一生下來,我們扮演孩子,后來我們又扮演別人的同學(xué)、同事、朋友,再后來又扮演妻子丈夫,接著扮演爸爸媽媽。
有一些人比較能干,同時還扮演了大老板、大領(lǐng)導(dǎo);有一些人比較一般,只扮演了小職員。有的人演技好,扮什么像什么,于是“舞臺”便允許他長期扮演;有些人演技拙劣,扮什么都失敗,那么他便一事無成。
不管怎樣,我們從來不是原原本本的自己,總是為了別人的觀看而不斷亮相、換裝,唱念做打,十八般武藝,想學(xué)不想學(xué)都得會。否則,這輩子就一直跑龍?zhí)装伞?/p>
我暗豎大拇指,透徹呀。
戊說:
人生如同一場夢。
夢有長有短。有的人夢很長,長到花甲之年、古稀之年、耄耋之年,甚至一百多年,有的人夢短,浮生短短,或三四十年,或二三十年,或十來年,更有悲慘者,幾年、幾個月、幾天、幾個鐘頭而已。
夢有苦有樂。有人做了美夢,財富、地位、親情、友情、愛情、健康……應(yīng)有盡有;有人做了噩夢,財富、地位、親情、友情、愛情、健康……啥也沒有。不過,大多數(shù)人都在做著普普通通的中庸之夢,在上面的幾項中,總會有那么幾項,但又總是有所缺憾。
好與壞,僅一念之差。
似乎更有道理,我以為這便是大徹大悟。
己說:
人生什么都不是。
你要是知道了人生是什么,你也就沒有人生了。
我們幾個人點頭稱是,覺得都活了三十郎當歲,都多少有了點滄桑,也對人生有了點體味了,至少自以為懂得點事情了。沒想到關(guān)于人生,竟然沒能像己一樣總結(jié)得如此精辟。于是,大家開始順桿子爬,舉出各種“人生什么都不是”的論據(jù)。
最為重要的一點是:人生并沒有規(guī)律或定律可循,人生更沒有一個像樣的周全的定義。另外,人生無成敗之說。凡是能夠以定義、定律等總結(jié)出來的都算不得人生。因為人生是無數(shù)個時間點的集合,在任何一個特定的時間點上,都無法代表整個人生,也無法預(yù)知整個人生。
所以,與其在這一刻討論人生是什么,不如在這一刻好好干點什么,工作、吃飯、睡覺、學(xué)習(xí)、考試、談戀愛、給爸媽打電話、澆花、洗衣服……這一刻干什么無所謂,只要這一刻好好干,那么此刻便是完美的人生了。
命與認命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那樹陰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淀著彩虹似的夢/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知道徐志摩正是源于他的這首《再別康橋》,我還了解到詩人在劍橋留學(xué)的兩年中由于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很是追求個性解放,追求“愛、自由、美”的生活理想。然而詩人回國后,屢屢受挫,曾經(jīng)如同“快樂的雪花”般的詩人,后來竟成了“卑微”的“殘葦”,理想的幻滅更激起詩人對往昔康橋歲月的回憶與珍惜。詩人以這樣的心緒再次漫步康橋,并寫下了這首令人驚艷的《再別康橋》。
后來,我又了解到徐志摩與林徽因的帶著淡淡的哀愁的迷蒙的愛情,更加對他關(guān)注有加。一次偶然去書店閑逛,看到一本暢銷的《志摩的詩》,本想坐下來細細品讀,無奈書店也將此書視為珍寶,并沒有像其他圖書一樣放在那里讓顧客隨意翻閱,而是用塑料膜包得嚴嚴實實,我不好意思做第一個“破窗”的人??戳丝春竺娴臉藘r,26.8元,心想:回家去網(wǎng)上買吧,能便宜不少呢。
回到家里,打開電腦準備從網(wǎng)上購買。但我把幾個有名的圖書網(wǎng)站都上遍了,有的打92折,有的9折,最多的是打8.5折,真是讓我失望。于是關(guān)了網(wǎng)頁,等待過幾日人們對這本書的熱情過去之后網(wǎng)店降價時再買。
可是,讓我沒想到的是,我每天都上網(wǎng)去看這本書的價格,每天都是一樣,絲毫沒有降價的苗頭,甚至期間還經(jīng)歷了一個什么節(jié)日,商品促銷卻唯獨這本書沒有參加活動。無奈我只好買了。
第二天,快遞便送到了家里。翻看著那優(yōu)美的詩句,妙不可言。
之前看馮唐的書,記不清是哪一本了,有這樣一個描述,他說:“姑娘站在那兒,我站在這兒,這就是命。我整理好自己,帶著玫瑰走過去,這就是認命。”我讀這兩句話的時候,覺得馮唐簡直就是一位哲學(xué)家,把這世道看得透透的。
我覺得現(xiàn)在我也一樣,我就喜歡徐志摩,這就是命;他的書就是不降價,可我最終還是買了,這就是認命。不過,在期間,我從實體書店跑到網(wǎng)上書店購買,省了26.8-26.8×0.85=4.02元,這是靠自己的努力為自己創(chuàng)造實惠,是不向命運低頭。但是,為了湊夠29元(因為不足29元需要另附運費)我不得不買了點別的東西,為此多花了18元買了一盒大麥茶,這是命運在跟我斗;我有時因為多花了18元覺得懊惱,這是我知道自己算錯了賬;我有時覺得那18元的大麥茶很好喝,對自己身體又有好處而慶幸,這是我懂得知足。
其實,很多事情包括命運到底是怎么樣的,還是要看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