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情綠意話火棘
深秋時節(jié),或許只有那漫山遍野的火棘可以和紅葉媲美。
走在石柱的千野草場上,映入我眼簾的是一簇簇寶石般的紅果粒和濃郁的草原景觀,就像上帝打翻了調(diào)色盤。
串串燈籠枝上紅,蓬蓬綠葉透晶瑩。雪壓冰覆渾無懼,依舊亭亭山野中。
民間一首小詩道出了人們對火棘的無比喜愛之情?;鸺屑t有黃,有深有淺,層次分明。其中有一種紅像陶瓷上的紅釉一般晶瑩透亮,讓人愛不釋手,完全可以將這種紅命名為“石柱紅”。
“石柱紅”是千野草場上最亮麗的一道景觀。滿山遍野的“火棘紅?!?,讓人想起了它曾經(jīng)開出過潔白的花,白茫茫的一片,就像冬天里的一片雪。在明媚的春天里,當千野的綠和漫山的白相交融,那是一種圣潔和高雅;在凜冽的秋風(fēng)中,當千野的綠和火一般燃燒的紅交相輝映時,那是一種生命的頑強和寧可風(fēng)干也不跌落的骨氣,無時無刻不打動著人心。漫步在火棘大道上,你會生出一種莫名的感動。
伸手摘下幾粒紅果放在嘴里咀嚼,酸酸的,澀澀的,但嚼過之后會唇齒留香,讓人難以忘懷。這是一種家鄉(xiāng)的味道,這種味道是即使你走遍天涯海角也忘不了的鄉(xiāng)愁味道,無數(shù)的海外游子就是尋著它的味道回家。
火棘又叫火把果、赤陽子、臺灣紅果、紅珠、吉祥果、狀元紅,方言又叫算盤珠。當年諸葛亮用它穩(wěn)定軍心,叫士兵們大量采集食用,以慰藉腸胃之饑餓,從而渡過危險、轉(zhuǎn)敗為勝,故又叫“救兵糧”。隨手捋一把火棘果放進口里,不是因為饑餓,而是想品嘗生活的五味雜陳。
如果不是在秋季,火棘樹很不起眼,同高大筆直的杉樹相比,它身影嬌小,貌不驚人,然而就是這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火棘,在那個饑餓的年代不知救了多少人的生命。如今,饑餓的年代早已過去,但它卻成了石柱的支柱產(chǎn)業(yè)??蓪⑵渥龀膳杈埃涔梢约庸こ杉t色素,是天然的優(yōu)質(zhì)食品添加劑。果味酷似青蘋果又被稱為“袖珍蘋果”“微果之王”。據(jù)說,一顆如珠的紅果其維生素C的含量相當于一個大蘋果,是營養(yǎng)極高的保健型水果。火棘還可入藥,根、葉、花具有止瀉、活血、清熱解毒之功效,小小的火棘果可謂渾身都是寶。
小小的火棘樹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它不畏烈日暴曬,不懼冰雪皚皚,迎著凜冽的風(fēng),挺直腰桿,向大自然展示著不屈與堅強。千百年來,它練就了非常強大的生命力和非凡的適應(yīng)力,只要能接觸到泥土,它就能長出子孫,縱使你將它修剪捆綁成任何形狀,它都能開出可愛的小白花,結(jié)出鮮紅的小果實。它歷經(jīng)苦難,但從未被打倒,也從未被誰征服。
火棘,我贊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