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友誼橋梁的責任
原載香港《七十年代》1979年4月號。
鄧副總理、鄧夫人、各位貴賓:
我代表全美華人協(xié)會和全美各界華人熱烈歡迎你們光臨這個宴會!
為了寫今天這個短短的講詞,我花了很多的時間,稿紙一張一張地都被送到字紙簍里面去。這使我想起四十多年前的一個類似的經(jīng)驗。那時候我在北京崇德中學初中念書。為了參加中山公園里面的初中生演講競賽,記得我非常緊張,好幾個晚上不能睡覺。我的講題是《中學生的責任》——那是一二·九、一二·一六的時代。
中美建交和鄧副總理的訪問是近代史上的分水嶺性的發(fā)展。國際關系從今開始了新紀元。美中兩國的學術、文化和商業(yè)旅游等一切交流都將大大擴展。我們全美華人家庭團聚的機會也將大大增加。
為了慶祝中美建交,為了慶祝鄧副總理和各位貴賓的訪問,我們和美中友好協(xié)會合辦了今天的宴會。我們特別要感謝鄧副總理接受了我們的邀請。鄧副總理:你的光臨使得在座的五百位主人每人都感到他自己也在中美建交這個劃時代的歷史事件中盡了少許的力量,也在美中兩大民族間的友誼橋梁的建筑工程中放上了幾塊小小的基石!
美中建交是符合兩國人民的利益,符合亞洲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符合歷史潮流的發(fā)展的。所有中國人都同意只有一個中國,而臺灣省是中國的一部分。這是四千年中國歷史所孕育出來的觀念。臺灣和中國大陸有共同的語言,共同的文化。在未來的極度競爭性的世局里面,臺灣不可能不和大陸有共同的命運。我們呼吁臺灣省的每一個人,為了他們自己和他們子孫的長遠利益,都能掌握住歷史的動態(tài)和他們自己對歷史的責任而為統(tǒng)一工作做出貢獻。
中美兩國領導人自1971年以來為兩國建交做了許多工作。全世界人民都要感謝他們。他們的報酬將是歷史所必然給予他們的卓見和勇氣的正面評價。
我們在美華人有一百五十多年的歷史。這一百五十多年間曾經(jīng)經(jīng)過血淚的、沉痛的經(jīng)驗,也曾對美國社會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橫斷美洲大陸的鐵路干線的修建就同時是我們的血淚史和巨大貢獻的例子。今天美華人士繼續(xù)我們對美國社會發(fā)展的貢獻。我們散居全國各地。這些年來我有機會和各地華人社會作了廣泛的接觸。我知道得很清楚,絕大多數(shù)美華人民都是熱烈地支持美中建交的,像《紐約時報》上月所報道的那樣。
我們深自知道因為我們同時扎根于中美兩大民族的文化,我們對增進兩國間的友好和了解肩負著特別的責任。在今天這個場合,全美華人協(xié)會和全美各界華人重申我們將繼續(xù)為建造兩大民族間的友誼橋梁盡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我們知道沒有這座橋梁,世界不可能有真正的和平與安定。
楊振寧
1979年1月30日
后記(楊振寧)
1979年初,鄧小平副總理到美國訪問,與美國總統(tǒng)卡特簽約建交。1月30日,全美華人協(xié)會、全美各界華人與美中友好協(xié)會在希爾頓酒店宴請鄧小平副總理及夫人(圖79f.1)。這篇文章是我在宴會上的講詞。

圖79f.1 楊振寧與鄧小平在宴會上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