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新的難度之后就是新的高度
董卿說:“人最難的是超越自己”。的確,很多人擁有了安逸舒心的生活以后往往會安于現(xiàn)狀,不會再有新的突破。一旦選擇繼續(xù)向前走,就會遇到更多的困難和挫折,只要你敢于邁過這個臺階,你就會又上一個高度。
董卿今年入行20年,特別是她進入央視這12年,董卿幾乎就沒有休息過,超負荷運轉。對于在事業(yè)巔峰期選擇出國的原因,董卿謙遜地說:“我發(fā)現(xiàn)近一兩年來,所主持的節(jié)目形式上有些雷同,沒有太大的突破。因此,我必須再努力學習新的知識。因此,我決定調整工作,暫時放下話筒,去海外學習深造一段時間。希望通過去美國這一年的學習能夠開拓視野、更新思路,未來以更好的狀態(tài)回歸舞臺?!?sup>
在美國留學期間的她,寫下這樣的感悟:“當然會遇到困難,也會有孤獨和無助的時候,但我相信任何一段生命的過程都有它獨特的意義,就算有人不理解甚至誤讀……我依然認為生命的意義在于開拓而不是固守,無論什么時候我們都不應該失去前行的勇氣?!?/p>
但凡是向往的事物,都有著貌似高不可攀的難度。這時候,有志之士往往選擇迎難而上。這個迎難而上的過程,就像爬山,盡管高處不勝寒,但惟其有難度,才成就了高度。只有站到某一種高度的人,才有機會看到生命里更美的風景。
主持了4年的《正大綜藝》,再加上良好的英文功底,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的楊瀾猶豫再三,在事業(yè)如日中天的時候選擇了去國外留學。
“剛出國的時候,還有很多事情不適應。有一次晚上我打論文打到凌晨兩點多鐘,就在快要大功告成的時候,電腦卻突然死機了,而且論文沒有存到硬盤里,就這樣全沒了。努力全部白費了,最為重要的是寫論文需要參考資料,七八本書,有些都忘了從哪本書哪個地方摘的了?!毕氲教炝恋臅r候自己肯定是交不了這篇論文,自己更沒有勇氣再把七八本書都翻一遍,楊瀾在異鄉(xiāng)寂靜的夜里號啕大哭,哭得無比傷心。“我在國內也可以讀個碩士,還可以參加進修什么的,為什么我現(xiàn)在要跑到這個什么人都不認識的地方來呢?”楊瀾對自己的選擇產(chǎn)生了懷疑。
還有一次也是楊瀾剛剛到紐約的時候。一天中午,她和一群新認識的朋友坐在草地上吃午飯、聊天,有人問楊瀾,你在中國是做什么的呀?楊瀾回答說做主持人。大家顯得特別好奇,又問到收入問題。楊瀾一一回答后,大家不約而同地放下手中的匹薩齊聲驚呼:“那你還出來讀什么書呀?”這話像針一樣扎在楊瀾心里,刺痛著她的心,讓她對自己的選擇再次產(chǎn)生了懷疑:“我似乎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做了一件特別傻的事?!?/p>
楊瀾學成回國后到鳳凰衛(wèi)視擔任名牌主持,事業(yè)也在步步高升。在1999年9月,她又辭去鳳凰衛(wèi)視節(jié)目主持人,同樣令觀眾感到詫異,最后做了陽光衛(wèi)視的當家人。楊瀾的角色在不斷地變化。而以一位文化經(jīng)營商的身份出現(xiàn)在公眾的視野里,則是楊瀾人生最重要的一次角色轉換。
邰麗華——一個聾啞演員,因舞蹈《千手觀音》而一舉成名。1976年11月,邰麗華出生于湖北宜昌的一個普通家庭。2歲時,邰麗華得了麻疹,高燒不退,為退燒醫(yī)生就給她注射了大量鏈霉素,燒退了,但她從此變得又聾又啞。
因為律動課,她愛上了舞蹈。她發(fā)現(xiàn),這是一種屬于她的語言,是唯一能夠使她酣暢淋漓地表達對生命感悟的一種語言。
有一天,媽媽趁女兒午睡時,悄悄地卷起她的長褲,震驚地發(fā)現(xiàn)女兒腿上傷痕累累,母親心疼得哭了,而邰麗華卻笑著指著自己的胸口告訴母親:“我喜歡跳舞,一點兒不覺得疼?!闭菓{著這種執(zhí)著和天賦,邰麗華在眾多的舞者中脫穎而出。
2005年6月,邰麗華赴美國巡演《我的夢》,接到了雅典殘奧會閉幕式文藝表演任務。她把“備戰(zhàn)奧運,為國爭光”當成神圣使命。為了備戰(zhàn)奧運,邰麗華和伙伴們每天聞雞起舞,反復練習分解動作,強化基本訓練技巧。直至深夜,他們仍在街邊廣場精益求精地練習。
有難度才有高度,有高度才有挑戰(zhàn)度,生活中總會有成功、失敗。很多人不敢去追求成功,不是追求不到成功,而是因為他們的心里面默認了一個“高度”,這個高度常常暗示自己的潛意識:成功是不可能的,這是沒有辦法做到的。這樣的“心理高度”才是阻擋自己前行的主要原因。
其實,新的難度之后就是新的高度,勇敢地挑戰(zhàn)自我,激發(fā)出自己身上的無限潛能,那么,一切都有可能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