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用歡喜心過生活

在這堅硬的世界里,修得一顆柔軟心 作者:林清玄 著


一個人如果要活在這個世界上,要過得開心,第一個非常重要的態(tài)度就是,你要有不斷超越的心,不斷地去超越你原來的自我。

用歡喜心過生活

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他的痛苦、失敗、成功跟快樂,其實都是很類似的,但是為什么有的人活得精彩,有的人活得開心,有的人卻活得痛苦,那主要是因為心的態(tài)度。心有沒有經(jīng)過訓(xùn)練是很重要的,所以一個人如果要活在這個世界上,要過得開心,第一個非常重要的態(tài)度就是,你要有不斷超越的心,不斷地去超越你原來的自我。

一、超越之心:經(jīng)歷人生三個階段

不久前臺灣有一則新聞很有趣,有一個小孩子得到英國世界發(fā)明展的第一名,他發(fā)明了一種機(jī)器,這是什么機(jī)器?就是可以拍水果,拍西瓜或者拍鳳梨(鳳梨就是菠蘿),一拍就可以測出水果的甜度,測出來的準(zhǔn)確度百分之百。后來有很多人去這個小孩子的家做訪問,看看這個小孩子怎么那么厲害,他出生在什么樣了不起的家庭。結(jié)果去了以后發(fā)現(xiàn),這個小孩子是出生在一個種鳳梨的果農(nóng)家庭,他爸爸是種鳳梨的。他從小就看他爸爸每天測鳳梨甜度,怎么測?用手指彈,如果是有汁肉的聲音,那個鳳梨就是甜的;如果是鼓的聲音,鳳梨是酸的;如果是砰砰響的聲音,這個鳳梨是不能吃的。這個爸爸每天要彈三萬個鳳梨,彈到后來,這個爸爸的中指比一般人長一節(jié),這個小孩子每天都在旁邊看他爸爸彈鳳梨,心里就很感慨,為什么沒有一種機(jī)器可以代替爸爸的手指,一彈就知道這個鳳梨有多甜,于是他就立志將來一定要發(fā)明這種機(jī)器,他每天做研究,到高中的時候他發(fā)明了這樣的機(jī)器,結(jié)果得到英國發(fā)明展的第一名。很多外國的大學(xué)提供獎學(xué)金請他去念書,就是因為他發(fā)明了這樣一個機(jī)器??吹竭@樣的新聞使我感動,就是因為這個小孩子從小就想超越自我,為什么要超越自我?因為人活在這個世界上,人就是動物的一種,人有動物的習(xí)氣,一開始人追求的就是物質(zhì)、世俗的享受,這種物質(zhì)跟世俗的享受并沒有什么錯誤,因為凡是人就會不斷地追求。

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以后你會發(fā)現(xiàn),這些并不能帶給你真正的快樂,這個時候你就會進(jìn)入第二個層次,這第二個層次就是對文明跟文化的追求。講到的是動物的一種,我們可以來舉一個例子。我有一個朋友是臺灣非常有名的畫家,名叫吳炫三,有一天我去找他,走進(jìn)他家的花園,看到里面有一只非常巨大的烏龜,這只烏龜有幾百斤重,很漂亮,背上長滿了星星,我就問他:“你這烏龜怎么那么漂亮,是哪里來的?”他說:“這只烏龜是我從巴西帶回來的?!痹瓉硭グ臀鏖_畫展的時候看到這只烏龜很漂亮,他就立志要把這只烏龜帶回臺灣??墒菫觚敍]有辦法坐飛機(jī),因為太巨大,只能坐船,從巴西把一只烏龜運回臺灣要三個月的時間,沒關(guān)系,他就做了一個柜子把這只烏龜裝進(jìn)去,然后用貨柜裝上輪船把它運回臺灣。他想:這一路上烏龜一定會死掉,因為沒有吃沒有喝也沒有陽光,忽然轉(zhuǎn)念一想死了就算了,因為我喜歡烏龜?shù)臍ぃ皇窍矚g它的肉。三個月以后烏龜運到了,他就到港口去接這只烏龜,把貨柜打開,將柜子拉出來,然后打開柜子的門,想象不到的事情發(fā)生了。突然有一個烏龜?shù)念^從這個籠子里面伸出來,臉上帶著神秘的微笑,他被嚇一大跳,烏龜不吃不喝、沒有陽光,三個月還活著,還帶著微笑。所以以后大家注意,凡是面帶微笑的動物都活得很長久,烏龜、海豚、鯨魚、大象、白鶴,這些動物臉上都帶著微笑;凡是臉上很兇惡的,大概活的時間都不會很長,獅子、老虎、豹子、豺狼都是臉很難看的動物。既然這個烏龜還活著,就把它養(yǎng)下來吧!他就帶回家養(yǎng),我就問他這個烏龜好不好養(yǎng),他說:“很好養(yǎng)!每天早上吃兩根香蕉,晚上吃兩根香蕉就夠了?!碧亮?,我很想跟這只烏龜拍一張照片,那天忘了帶相機(jī)。我就跟我的朋友講,我兩個星期以后來跟他的烏龜合影。

兩個星期以后我去找我的朋友,進(jìn)去以后我發(fā)現(xiàn)烏龜已經(jīng)不在了。抬頭一看烏龜在他的書桌上,肉已經(jīng)不見了,只剩下一個殼,三個月不吃不喝還活著的烏龜,為什么兩個多禮拜就死掉了?我就問他,他說:“你上次走了以后我要去高雄開畫展,于是想到這只烏龜沒有人養(yǎng),就買了兩串香蕉,把烏龜叫過來說:‘我要去高雄開畫展了,兩個星期后才會回來。你每天早上吃兩根香蕉,下午吃兩根香蕉,知道嗎?’”這烏龜一直跟他點頭,臉上還帶著神秘的微笑。他就確定這只烏龜已經(jīng)聽懂了,就去開畫展?;貋硪院鬄觚斔赖袅?,香蕉也不見了,找獸醫(yī)來解剖,一剖開,這只烏龜滿肚子香蕉,死掉了。原來要讓它兩個星期吃掉的香蕉,它一天就全部吃光了。烏龜好可惜,我沒辦法跟它合照了。我就跟那只烏龜?shù)臍ず险樟艘粡堈掌?,我在這個照片后面題了一首詩:“巴西烏龜美風(fēng)儀,三月不食飛萬里。一日貪吃兩串蕉,獨留空殼向風(fēng)鳴?!?/p>

所以烏龜是動物,人也是動物,人如果不節(jié)制,欲望就跟這只烏龜一樣得不到滿足。一個人應(yīng)該想到,欲望的滿足是非常短暫的,而且欲望是永遠(yuǎn)不能滿足的。根據(jù)科學(xué)家的研究,一個人欲望得到的滿足有多短暫,假設(shè)你把你的舌頭拉長,從舌尖到你的喉管一共是十五厘米,所有食物的滿足就在這十五厘米,吞下去都一樣。你吃一桌一萬塊的酒席,跟吃一個五塊錢的饅頭都是一樣的,第二天去檢查一下,出來的味道跟顏色都一樣。但是很多人為了滿足這十五厘米,花了很多的力氣,那如果有的人有十七厘米,滿足這十七厘米,那種叫作長舌婦或者長舌公,拉開來、吞下去都一樣。為了這么短暫的滿足而花了太多的時間跟精力,實在是不值得的。這個時候這個人就會走進(jìn)人生的第二個階段,這第二個階段就是文明的、文化的滿足。

譬如說你有了一間房子,你會希望掛幾幅畫,裝一個音響,裝一個電視,陶冶你的身心。你有一座城市,你希望蓋一個圖書館,蓋一個公園,這是滿足你的文化跟文明的需求。到了文化跟文明滿足之后,馬上會陷入一個問題,就是即使你有最好的文明跟藝術(shù)的修養(yǎng),你也不能對抗人生真正的痛苦。人生真正的痛苦是什么?如果依佛教的說法就是八種痛苦: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煩惱熾盛、生、老、病、死?;钪旧砭褪且环N痛苦,老化是一種痛苦,生病是一種痛苦,死亡是一種痛苦,接下來是相愛的人一定會別離,然后討厭的人偏偏碰在一起,這個叫怨憎會。煩惱熾盛就是雖然天下太平,沒有什么事情,可是坐下來,煩惱就像火一樣燃燒著我們的心,所求不得就是你簽的號碼永遠(yuǎn)開不出來,所以說所求不得,你要求的都求不到。

這種痛苦是即使擁有最好的文明跟藝術(shù)修養(yǎng)的人都不能克服的,于是這樣的人就會走向人生的第三個層次。這第三個層次就是靈性的層次、宗教的層次、精神的層次。我們都讀過《論語》??鬃佑幸粋€學(xué)生叫顏回,顏回住在很簡陋的巷子里。孔子說:“回也居陋巷,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顏回住在很簡陋的巷子,每天吃一點點稀飯,喝一點點水,人們都覺得這樣是很痛苦的事情,可是顏回卻過得很快樂,為什么?因為他的內(nèi)在里有一種宗教的、靈性的、精神的滿足,而這種滿足使他可以超越物質(zhì)的限制,這種超越的心是很重要的,一個人如果沒有超越的心,他就不會有新的發(fā)展。

像我在小學(xué)三年級的時候,我就立志要成為一名作家。當(dāng)時在我居住的環(huán)境里面,沒有人知道我有一天會變成作家,甚至沒有人相信我會變成作家,因為我住的地方,從來沒有人知道作家是干什么的。我剛才講我們家有很多小孩,我爸爸怕認(rèn)不出我們,所以每個禮拜都會召集我們見面,因為有時候在路上真的會認(rèn)不得。有一天我放學(xué)的時候,看到我爸爸,我一直跟他微笑打招呼,他走過來跟我說:“你是誰的孩子,怎么那么面熟?”要養(yǎng)那么多孩子是很辛苦的事情,沒有時間跟孩子見面。我說:“我是你的孩子?!彼f:“你騙誰啊?”他就不理我走掉了,回到家里看到我坐在家里,他嚇一大跳,原來是他自己的孩子。所以就每個星期召集我們見面,有一天他問我:“十二啊,”他也不記名字,因為名字也很難記,都記號碼,“十二,你長大以后要干什么?”我說:“我長大以后要當(dāng)作家?!彼蛦栁遥骸白骷沂歉墒裁吹模俊蔽揖驼f作家就是坐下來,字寫一寫寄出去,人家錢就會寄來。我父親聽了很不開心,當(dāng)場給我一巴掌:“傻孩子,這個世界上如果有那么好的事情,我自己就先去干了,怎么輪得到你?!蹦菚r候的大人都不相信,我會變成一名作家。可是因為我的內(nèi)心里面,一直希望我可以不斷地超越自己,不斷地去追求,所以我在很年輕的時候,我三十歲的時候,就已經(jīng)在臺灣被認(rèn)為是非常成功的人。三十歲的時候,我在臺灣一家非常大的報社當(dāng)總編輯,還在一個電視臺主持節(jié)目,然后得遍所有臺灣重要的文學(xué)獎。因為所謂的成功就是,變成一個有名的、有錢的、有影響力的人,但你變成那樣子之后,大家就說你成功,可是成功應(yīng)該帶來更大的快樂跟更大的滿足。但是那時候我的快樂跟滿足并沒有很大,還每天很煩惱、工作很辛苦,就很頭痛,到底什么才是最后的安頓的地方呢?有一天我在報館里面看大樣的時候,拉開抽屜看到一本書,這本書是印度哲學(xué)里面非常重要的一本書,叫作《奧義書》。打開這本《奧義書》,就翻到一頁,上面這樣寫著:一個人到了三十歲要把全部的時間用來覺悟??戳藝樢惶且荒晡艺萌畾q。再翻過去更恐怖,那一頁寫著:一個人到了三十歲,如果沒有把全部的時間用來覺悟,就是一步一步走向死亡的道路??戳巳戆l(fā)抖,沒有把全部的時間用來覺悟就是走向死亡,那時候我覺得自己一點都沒有覺悟,所以就開始覺悟,就走進(jìn)佛教的世界。放棄了一切,在山里面閉關(guān)三年,閉關(guān)三年才下山。后來我研究印度哲學(xué)才發(fā)現(xiàn)上當(dāng)了,為什么《奧義書》里會這樣寫?因為那個年代印度人平均壽命只有三十九歲,三十歲已經(jīng)很危險了,三十歲已經(jīng)是面臨死亡了,可以覺悟。什么叫作覺悟?覺很簡單,覺就是學(xué)習(xí)來看見。什么叫作悟呢?悟左邊是心右邊是吾,我的心叫作悟,所以覺悟就是學(xué)習(xí)來看見我的心。那人生不斷地往上追求,并不是說你追求一個特別的境界,而是向外追求那個更高的靈性,向內(nèi)探索自己內(nèi)在的思維,從探索你內(nèi)在最深的部分來跟這個靈性相應(yīng),這才是真正的好的追求。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