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始森林中的寫字臺

山林 作者:胡冬林 著


原始森林中的寫字臺

三寶鳥嘎——叫了一聲,粗糲響亮,嚇我一跳。隨即驚喜:生平第一次看見這種鳥!

它俗稱老鴰翠,國外叫佛法僧。個頭比松鴉略大,一身綠瑩瑩的羽衣,像個小胖墩坐在高高的枯樹枝上,展翅飛翔時喜歡兜圈子,飛行軌跡上下起伏顛蕩,兜抄捕捉蚱蜢、金龜子、蜻蜓等大型飛行昆蟲。這時,可看到它的雙翼下面各有一個鮮明的半月形雪白羽斑。

在河邊長大的孩子會在那里找到無盡的童年樂趣。已經不年輕的我也一樣,在原始森林里這條清澈見底的小河邊,經歷了許多人生中的“第一次”:

采摘山野菜季節(jié),在鳥鳴陣陣的河邊找柳蒿芽,第一次見一只柳串(黃腰柳鶯)狂追另一只(男追女)。兩只小鳥在樹叢間閃電般穿梭,那種快閃疾掠令人眼花繚亂。女柳串被追急了,不辨東西南北,突然從我的兩腿間嗖地掠過??駸岬哪辛曃布沧?,欲火攻心,當然也緊跟著穿襠而過。年輕時踢足球曾被對方前鋒帶球穿襠,哄笑聲中登時羞怒交加。這回被小鳥穿襠,唯有傻樂。

還有一天,跟蹤拍攝一對綠頭鴨,被這小兩口引到鴛鴦的地盤,第一次近距離看見長著彎彎的白色過眼線、總是笑瞇瞇的鴛鴦媽媽,帶領一群黃茸茸的小毛團,歡快地覓食嬉戲。

一連三天等在老倒木旁邊,第一次等來包網鬼筆戴著盔形帽的菌柄,從土豆似的“卵”里慢慢拱出,一襲白縐紗般菌網裙怯怯顫顫展開,精致嬌美得令人驚嘆。

藏在灌木叢中的吹樹雞叫叫,第一次把對岸保護妻小的雄性花尾榛雞(俗名樹雞)激怒,它長距離滑翔過河,落在我身邊的樹上,梗脖側目,頦下有一撮小黑胡,像個氣鼓鼓的小拳擊手,四處搜尋前來挑釁的對手。

在蛇谷入口,第一次被一條胳膊那么粗的棕黑綿蛇嚇得不輕,它剛出蟄不久,正在石頭上曬太陽。相處一段時間,發(fā)現(xiàn)這種無毒蛇性情和善,甚至允許我輕輕撫摸。它眼睛覆蓋一層藍薄膜,透過這層膜,可看見大而黑的瞳孔周圍,環(huán)繞一圈細密小金點組成的金環(huán)。

細雨中在河畔漫步,對岸的原始林中突然響起剛——剛——的可怖惡聲,是大公狍的恫嚇聲:快滾開!我亦吼叫作答,它馬上回應。于是,第一次和狍子你一聲我一聲對吼,最后我羞愧地敗下陣來。

秋雨過后,第一次在一棵椴樹倒木上采到20余斤凍蘑(亞側耳),老大一堆。跑到路邊向一伙采蘑人借個背簍,才把這堆蘑菇背回家。

有一天正騎在大倒木上吃午飯,忽然一只巴掌大的小貓頭鷹悄無聲息地飛來,落在面前的小樹上,瞪著一雙圓溜溜的大眼睛盯著我看。天哪,棒槌鳥(紅角鸮)!我麻溜放下保溫杯抓起相機,哆哆嗦嗦調準焦距正欲按快門,人家卻倏忽而去。放下相機剛端起保溫杯,又一只棒槌鳥飛來落在小樹上;放下保溫杯又抓起相機,人家又倏忽而去。

冬天在大雪中跋涉5小時,在一棵老樹上的樹洞口,第一次發(fā)現(xiàn)一小堆黃澄澄油亮亮的五靈脂米,這是一種稀有的中藥材,也是我苦苦尋找兩年的鼯鼠科小飛鼠的糞便……

還有,還有第一次:第一次在大冬天,目睹長尾粉紅雀把身子浸在淺水中濺水洗?。坏谝淮握J識山芍藥鮮紅欲滴的果實;第一次聽到小杜鵑悠揚如簫,富于音韻的歌鳴;第一次抓起紫貂臭得要命的新鮮糞便用鼻子聞味,判斷它過去多久;第一次認識比黃豆粒還小的隆紋黑蛋巢菌,巢中還有蛋(孢子),我情不自禁地趴在地上,長久地欣賞它們的精巧之美;第一次屏住呼吸觀看一窩白鹡鸰的蛋,然后輕手輕腳離去;第一次凌晨兩點多起床,到大樹下偷聽頭頂上一只灰背鶇如醉如癡的歌唱,歌聲終于打動了一位小美女,倆人開始追逐交配……

還有,還有第一次:第一次在河邊的原始林中,找到一張生平最滿意的寫字臺。一棵直徑1.5米的大青楊的舊伐根圓盤當桌面,4截短原木轱轆擺在四周當?shù)首?,旁邊立一?尺高的原木,綁上一把灰色遮陽傘,短樹杈上掛著我心愛的望遠鏡和數(shù)碼相機。曾有幾個山里人把這里當成打尖的地方(有丟棄的垃圾),他們離開后,我找到了這里。每次來到這兒,都心存幸運和感激之情:這里有世界上最純凈的藍天與星空,空氣與河流;有時百鳥合唱,有時萬籟無聲;有時花香撲鼻,有時落葉紛紛;夏天有花栗鼠在旁邊偷看我寫字,冬天有紫貂在桌面的積雪中打轉……

多少人曾幻想在一座小島或湖畔或海邊或野外獨處思考寫作,尋找一份脫俗的安寧。寫《無界之地》的美國女作家瑪麗·奧斯汀擁有一個樹上工作臺。我想,在中國作家們當中,我擁有一張最牛的原始林寫字臺。

我的近鄰就是那只三寶鳥。每天早上它瞥見我沿小河匆匆走來,便以鳥類的方式氣惱而無奈地跟我打個招呼:嘎——它談情說愛肯定不是這種聲音,鳥兒們都這樣,擁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發(fā)聲方法。不過我也回報了它:一天中午,它在西邊發(fā)出極不尋常的叫聲,和母雞下蛋的調門一模一樣,嘎嘎嘎——嘎!急切不安并不斷重復,傳達出憤怒和驅趕之意。少頃,從東、南兩個方向,也響起同樣的大叫,它把同伙都招來了。我四處張望,原來,在它領地中央的一棵大枯樹上,落著一只灰臉鷹。這家伙是鳥世界中的頂級捕獵者,沒有天敵。難怪它穩(wěn)穩(wěn)當當端坐在枯枝上,根本沒把領地主人的抗議當回事兒。

三寶鳥產蛋遲,亦屬晚成鳥,這只鷹八成惦記正在孵卵的雌鳥或剛出殼的雛鳥呢。人進入自然界本應奉行不打擾和不干涉原則,但我欠三寶鳥一個大人情,人家已經容忍我進入它的地盤,現(xiàn)在鄰居有難,這個忙不能不幫。于是我站起身,也學著母雞下蛋的調門嘎嘎大叫。四面楚歌的灰臉鷹馬上升空,直線飛離。

鷹的眼風何等犀利,早已瞟見人影。短短30年間,長白山猛禽數(shù)量比過去下降一半,人最可怕,啥壞事都干。這個印記已深深鏤刻在它們的遺傳基因當中,代代相傳。

我的林中寫字臺附近還有哪些遠親近鄰呢?

5月的一天,我?guī)е鴰づ?,從寫字臺處上行200步,在我最喜愛的散步小道旁邊的林中湖畔,隱蔽觀察了一天。

剛到湖邊,立刻瞥見水中有鳥影,舉起望遠鏡看去,天哪,竟然是一只雌性中華秋沙鴨!這種野鴨在全球約1100對,我國約250對,在長白山約100對,實屬王冠頂尖上的寶貝疙瘩。

在保護區(qū)內外有11處中華秋沙鴨的繁殖地(沒有一處得到保護)。沒想到,今年有一對在蛇谷中筑巢安家。此鴨極機警,我剛露頭,它已轉身往河曲隱蔽處游去。15時許,它帶領一群幼鴨出來,噗噗噗攪水覓食。它的子女應該是長白山所有的鴨類子女中最早出殼的。此種野鴨和鴛鴦一樣,在距地近十米高的枯樹洞中筑巢。幼鴨屬早成鳥,出殼后在親鳥的殷殷呼喚中,從高高的樹洞邊縱身跳下。

我根本不敢拍照,只伸頭看一眼便縮回來,生怕打擾這戶人家。不巧的是,天上出現(xiàn)三只大,兩雄一雌,在空中久久盤旋翻飛,糾纏相斗,還嘰嘰嘰怒叫。立刻壓得百鳥無聲,紛紛躲藏。人家根本沒把我放在眼里,我也樂得觀賞它們的空中表演。

順便說一句,我的寫字臺北邊的懸崖上,有一處黑鸛的舊巢殘跡。20年前,我在趙正階先生的《長白山鳥類志》中,曾讀到過對這個黑鸛巢的描述,早就心向往之。等到2005年第一次看見這個舊巢時,由于當?shù)卦趹已孪滦揠娬疽邴X早已在25年前受驚嚇離去……

一對鴛鴦和4只雄綠頭鴨先后現(xiàn)身;藍色的三寶鳥在大樹頂尖上呆坐;兩三只白腰草鷸整日忙碌;三五只高山鼠兔出來嚼青草,其中有一只發(fā)現(xiàn)了我,馬上嘌嘌嘌大叫,發(fā)出斥罵聲;棕黑綿蛇和極北蝰9點鐘出來曬太陽,都是老熟人,前者有蛻皮征兆;四聲杜鵑到處流竄;各種小鳥都在忙碌,14點左右開始大聲鳴叫。

湖中三種水禽的叫聲各有特點,綠頭鴨清脆響亮,有股子狂野不羈的味道;秋沙鴨粗濁喑啞一些,亦顯出十足的野性;鴛鴦怕羞似的哦兒——哦兒——發(fā)聲,聲音柔弱而嬌怯,音量也低。有只公綠頭鴨膽大,竟然在午后逆光條件下,從我面前順流而下,還扭頸側頭一直盯著我看,呷呷呷大叫,似在告訴同伴:這兒有綠色的大怪物!它是去年出生的一歲小公鴨,每只公鴨都有個性,連沼澤山雀都如此。它不是眼神不濟而是膽大包天,距我只有5米左右,雙目鼓凸晶亮,閃閃發(fā)光。

秋沙鴨一家黃昏前又出來覓食,顯然在湖對岸的草叢中有藏身處。母鴛鴦膽子比公鴛鴦大,徑直往我這邊游過來,好奇地觀察我。公鴛鴦是個盡職的護花使者,一直用身體遮擋妻子。從上游漂來一個白色物體,它馬上護送妻子藏在樹蔭下,自己大膽地游過去,試探性地啄上兩啄。確定無危險后,才給妻子發(fā)信號,叫它出來一起覓食。少頃,那白色物體漂到我面前,原來是只白色塑料袋。25年前,我在蘇州園林第一次看見圈養(yǎng)的鴛鴦,臟兮兮的個頭不大。4年前,在鴨綠江的碧水中第二次看見它,由于未調好焦距,望遠鏡中出現(xiàn)一團金黃黃的物體……待調好焦距后,一只絕頂美麗的雄鴛鴦在陽光綠波的襯映下,雪白、橙紅、炭黑、紫栗、銅綠、金黃、亮褐七彩生輝,三根初級飛羽撐開一扇金帆,形似古希臘豎琴。冷眼看去,還以為一片彩虹落在碧波之上。我當即被這絕美造物震撼得目瞪口呆,剎那間熱淚盈眶……

沒想到一泓碧水養(yǎng)育了這么多鮮活美妙的生物。唉,有一伙人在此搞承包,名曰原始林漂流,可這里是保護區(qū)呀!這種一家發(fā)財,眾多野生動物遭殃的日子從6月1日即將開始。去年,在這一帶密林中生活的一只大雕鸮,被喧鬧的漂流人群嚇跑,被迫遷往下游居民區(qū)附近。它夜出捕食時翅膀刮在電線上,傷重身亡。它是森林中最大的鸮類之一,體長近70厘米。貓頭鷹是夜行性鳥類,可是它再怎么耳聰目明,也無法適應居民區(qū)架設的各種空中設施。今年重回此地,在附近生活的三只狍子、六只以上的花尾榛雞已杳無蹤影,昨天還發(fā)現(xiàn)一只松鴉的尸體,它們都被盜獵者殺害了。去年12月底,我發(fā)現(xiàn)過一個捕捉花尾榛雞的陷阱,還迎頭撞見兩個懷里明顯揣著獵物的人。街里的許多飯店可以點清燉榛雞,180元一大盤。我親眼見過,盤中盛放著兩只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名揚全國的吉菜中也列入了飛龍菜肴。哈爾濱至少有5家大酒店,在20世紀80年代專烹飛龍宴,冷熱菜肴13道,其中熱菜赫然有飛龍酒鍋、扒熊掌松仁、紅燒犴鼻、松茸,冷盤有鮭魚子、鹿絲冬筍、銀耳冰糖雪蛤,一共六道用受保護的珍稀野生動物烹制的菜肴。

飛龍(花尾榛雞),由滿語裴耶楞古轉音而來。14世紀初即為歲貢之特產,現(xiàn)在已成有錢人的口中美食。在長白山的這兩年,我耳聞目睹很多人把長白山保護區(qū)當成搖錢樹,大搞所謂的旅游開發(fā),在保護區(qū)砍倒1400棵大樹蓋五星級別墅;鏟光珍稀的溫泉瓶爾小草建溫泉廣場;在小天池放魚苗,想把小天池變成養(yǎng)魚池。這些魚苗大吃珍稀的兩棲動物極北小鯢、爪鯢和東北小鯢的卵,竟長到2.4斤重;砍光近500畝人工林,興建占用1500畝以上林地的國家早已明令禁止興建的高爾夫球場;當?shù)剡€屢屢發(fā)生獵熊事件,每年吃掉和販賣成噸的熊掌……

我只是一介書生,除了向有關部門舉報之外,只能祈愿我寫長白山原始林的文章不會成為最后的絕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