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節(jié) 絕婚

楊樹達講漢代婚喪禮俗 作者:楊樹達 著


第五節(jié) 絕婚

女子有已許婚而復絕者。

《后漢書》十上《明德馬皇后紀》云:初,援征五溪蠻,卒于師,虎賁中郎將梁松、黃門侍郎竇固等因譖之,由是家益失執(zhí),又數(shù)為權貴所侵侮,后從兄嚴不勝憂憤,白太夫人絕竇氏婚。求進女掖庭。

有已嫁而復絕者,其事有二。有夫棄其婦者。

《漢書》四十四《衡山王賜傳》云:太子女姊無采嫁,棄歸。

《后漢書》三十六《范升傳》云:后升為出妻所告,坐系。得出還鄉(xiāng)里。

又七十九上《楊政傳》云:范升嘗為出婦所告,坐系獄。其故,或以口舌。

《漢書》四十《陳平傳》云:平與兄伯居。伯常耕田,縱平使游學。平為人長大,美色。人或謂:“平貧,何食而肥若是?”其嫂疾平之不親家生產,曰:“亦食糠覈耳!有叔如此,不如無有?!辈勚鹌鋴D棄之。按:古有七棄,其一云:“口舌棄,離親也?!宾木f云:“此合于口舌棄之條?!笔且?。

或以嫉妒。

《漢書》九十八《元后傳》云:元后母,適妻,魏郡李氏女也,后以妒去。樹達按:七棄之一云:“嫉妒棄,亂家也。”

《后漢書》二十八下《馮衍傳》云:衍娶北地任氏女為妻,悍忌,不得畜媵妾,兒女常自操井臼,老竟逐之。章懷注云:《衍集》載衍《與婦弟任武達書》曰:天地之性,人有喜怒;夫婦之道,義有離合。先圣之禮,士有妻妾,雖宗之眇微,尚欲逾制,年衰歲暮,恨入黃泉,遭遇嫉妒,家道崩壞。五子之母,尚足在門,五年以來,日盛歲劇,以白為黑,以非為是,造作端末,妄生首尾,無罪無辜,讒口嗷嗷,亂匪降天,生自婦人,青蠅之心,不重破國;嫉妒之情,不憚喪身。牝雞之晨,惟家之索,古之大患,今始于衍。醉飽過差,輒為桀紂,房中調戲,布散海外。張目抵掌,以有為無。痛徹蒼天,毒流五臟,愁令人不賴生,忿令人不顧禍,入門著床,繼嗣不育,紡績織纴,子無女工,家貧無僮,賤為匹夫,故兒見之,莫不凄愴,曾無憫惜之恩。惟一婢,武達所見,頭無釵澤,面無脂粉,形骸不蔽,手足抱土,不原其窮,不揆其情,跳梁大叫,呼若入冥,販糖之妾,不忍其態(tài)。計婦當去久矣,念兒曹小,家無他使,哀憐姜豹,當為奴婢,惻惻焦心,事事腐腸,洶洶藉藉,不可聽聞,暴虐此婢,不死如發(fā),半年之間,膿血橫流,婢病之后,姜竟舂炊,豹又觸冒泥涂,心為愴然,編谷放散,冬衣不補,端坐化亂,一縷不貫,既無婦道,又無母儀,忿見侵犯,恨見狼藉,依倚鄭令,如居天上,持質相劫,詞語百車,劍戟在門,何暇有讓;百弩環(huán)舍,何可強復,舉宗達人解說,詞如循環(huán),口如布谷,縣幡竟天,擊鼓動地,心不為惡,身不為搖,宜詳居錯,且自為計,無以上書告訴相恐,狗吠不驚,自信其情。不去此婦,則家不寧;不去此婦,則家不清;不去此婦,則福不生;不去此婦,則事不成。自恨以華盛時不早自定,至于垂白家貧身賤之日,養(yǎng)癰長疽,自生禍殃。衍以家室紛然之故,捐棄衣冠,側身山野,絕交游之路,杜仕宦之門,闔門不出,心專耕耘,以求衣食,何敢有功名之路哉!

或以無子。

《東觀漢記》十九《應順傳》云:順少與同郡許敬善,敬家貧親老,無子,為敬去妻更娶。樹達按:七棄之一云:“無子棄,絕世也?!?/p>

或以盜竊。

《漢書》七十二《王吉傳》云:吉少時學問,居長安,東家有大棗樹,垂吉庭中,吉婦取棗以啖吉。吉后知之,乃去婦。樹達按:七棄之一云:“盜竊棄,反義也?!宾木f云:“此合于盜竊棄之條?!笔且?。

或以不得于父母。

《后漢書》二十九《鮑永傳》云:永事后母至孝,妻嘗于母前叱狗,而永即去之。

《后漢書》八十四《列女·廣漢姜詩妻傳》云:詩事母至孝,妻奉順尤謹。母好飲江水,去舍六七里,妻嘗泝流而汲,后值風,不時得還。母渴,詩責而遣之。

古詩《孔雀東南飛》序云: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詩略云: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織綺,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書詩,十七嫁為婦,心中常苦悲。君既為府吏,守節(jié)情不移,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匹,大人故言遲,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府吏得聞之,堂上啟阿母,兒已薄祿相,幸復得此婦,結發(fā)同枕席,黃泉共為友,共事三二年,始爾未為久,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阿母謂府吏:何乃太區(qū)區(qū)!此婦無禮節(jié),舉動自專由,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可憐體無比,阿母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府吏長跪告,伏惟啟阿母,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阿母得聞之,槌床便大怒,小子無所畏,何敢助婦語!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府吏默無聲,再拜還入戶,舉言謂新婦,哽咽不能語,我自不驅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違我語!

或以不德。

《華陽國志》十中《廣漢士女贊》云:汝敦妻某。敦兄弟共居,有父母時財,嫂心欲得,妻勸送二兄,敦盡讓田宅奴婢與兄,自出居。后敦耕,得金一器,妻復勸送二兄,夫妻共往。嫂性吝嗇,謂欲借貸,甚不悅。及見金,踴躍。兄感悟,即出妻,讓財還弟。

《太平御覽》四百三,又六百九十一,又四百九十一引《會稽典錄》云:鄭弘為靈文鄉(xiāng)嗇夫,鄉(xiāng)民有弟用兄錢者,為嫂所責,未還,嫂詣弘訴之,弘賣中單(原注,即今之汗衫也。)為叔還錢。兄聞之,慚愧,自系于獄,遣其婦,赍錢還弘,弘不受。

或以婚家不道。

《漢書》六十八《金日傳》云:宣帝即位,賞為太仆。霍氏反事萌芽,上書去妻。

亦有以欲攀援勢家之故而去其妻者。

《后漢書》六十八《郭太傳》云:黃允以雋才知名。司徒袁隗欲為從女求姻,見允而嘆曰:“得婿知是,足矣!”允聞而黜遣其妻夏侯氏。婦謂姑曰:“今當見棄,方與黃氏長辭,乞一會親屬以展離決之情?!庇谑谴蠹e客三百余人,婦中坐攘袂數(shù)允隱匿穢惡十五事。言畢,登車而去,允以此廢于時。

有一絕再絕者。

《后漢書》二十八下《馮衍傳》注引衍與宣孟書云:居室之義,人之大倫,思厚歡和之節(jié),樂定金石之固。又自傷前遭不良,比有去兩婦之名,事誠不得不然,豈中心之所好哉!

《御覽》四百三引《三輔決錄》云:馮豹字仲文,母為父所出,后母遇之甚酷,豹事之愈謹。樹達按:豹為衍之子,此所謂后母,即北地任氏女也。

其以一時政治關系而去其妻,

《后漢書》四十七《班超傳》云:李邑始到于闐,而值龜茲攻疏勒,恐懼不敢前,因上書陳西域之功不可成,又盛毀超擁愛妻,抱愛子,安樂外國,無內顧心,超聞之,嘆曰:“身非曾參而有三至之讒,恐見疑于當時矣?!彼烊テ淦蕖?/p>

又或迫于天子之命而遣其婦,皆特例也。

《御覽》三百八十九引《三輔決錄》云:竇叔高名元,為郡上計吏,朝會數(shù)百人,儀狀絕眾。天子異之,詔以公主妻之。出朝,同輩調笑焉。叔高時已自有妻,不敢以聞,方欲迎婦與訣,未發(fā),而詔叔高就第成婚。

《白帖》云:后漢竇元形貌絕異,天子以公主妻之。舊妻與元書曰:棄妻斥女,敬白竇生,卑賤鄙陋,不如貴人。妾日已遠,彼日已親,何所告訴,仰呼蒼天。悲哉竇生,衣不厭新,人不厭故,悲不可忍,怨不自去。彼獨何人,而居我處。

又有婦或婦家求絕者,其故或以貧賤。

《漢書》六十四《朱買臣傳》云:買臣家貧,好讀書,不治產業(yè),常艾薪樵,賣以給食。擔束薪行且誦書,其妻亦負戴相隨。數(shù)止買臣毋歌謳道中,買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買臣笑曰:“我年五十當富貴,今已四十余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貴報女功。”妻恚怒曰:“如公等,終餓死溝中!何能富貴!”買臣不能留,即聽去。

或以夫不才。

《漢書》三十二《張耳傳》云:外黃富人女甚美,庸奴其夫,亡邸父客。父客謂曰:“必欲求賢夫,從張耳。”女聽,為請決,嫁之。

或以夫惡疾。

《漢書·衛(wèi)青傳》云:平陽侯曹壽尚武帝姊陽信長公主。壽有惡疾,就國。按:后嫁衛(wèi)青,詳見女子自立婚條。

或以夫家家庭不睦云。

《漢書》八十二《王商傳》云:前頻陽耿定上書言:“商與父傅通及女弟淫亂,奴殺其私夫,疑商教使。”章下有司,商私怨懟。商子俊欲上書告商。俊妻,左將軍丹女,持其書以示丹。丹惡其父子乖迕,為女求去。

亦有女之父母欲絕婚而女子自身不肯者。

《后漢書》八十四《列女·許升妻傳》云:吳許升妻者,呂氏之女也,字榮。升少為博徒,不理操行。榮嘗躬勤家業(yè)以奉養(yǎng)其姑,數(shù)勸升修學,每有不善,輒流涕進規(guī)。榮父積忿疾升,乃呼榮,欲改嫁之,榮嘆曰:命之所遭,義無離貳。終不肯歸。

至若強他人去妻而妻以女。

《后漢書》二十三《竇融傳》云:穆等以封在安豐,欲令姻戚悉據(jù)故六安國,遂矯稱陰太后詔,令六安侯劉旰去婦,因以女妻之。五年,旰婦家上書言狀,帝大怒,乃盡免穆等官。

及女子之父母強奪其女而歸,皆希見之事也。

《漢書》九十七《外戚·孝景王皇后傳》云:臧兒長女嫁為金王孫婦,生一女矣,而臧兒卜筮,曰:“兩女當貴?!庇袃膳瑠Z金氏。金氏怒,不肯,與決,乃納太子宮。

婦去有復還者,或以鄰里之請。

《漢書》七十二《王吉傳》云:東家有大棗樹,垂吉庭中,吉婦取棗以啖吉。吉后知之,乃去婦。東家聞而欲伐其樹,鄰里共止之,因固請吉,令還婦。里中為之語曰:“東家有樹,王陽婦去;東家棗完,去婦復還。”

或以夫家之改悔云。

《后漢書》八十四《列女·姜詩妻傳》云:妻嘗泝流而汲,后值風,不時得還,母渴,詩責而遣之。妻乃寄止鄰舍,晝夜紡績,市珍羞,使鄰母以意自遣其姑。如是者久之。姑怪問鄰母,鄰母具對,姑感慚,呼還,恩養(yǎng)愈謹。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