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香
辛亥之冬,予載雪詣石湖,止既月授簡索句且征新聲,作此兩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隸習之,音節(jié)諧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
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
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
江國,正寂寂。
嘆寄與路遙,夜雪初積。
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
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
此詞因梅傷逝懷人,所懷之人即詞中所謂“玉人”者。他們曾同在月下此吹彼唱,同折梅花,同在西湖游玩。事過既久,僅成追憶。作者在嗟傷自個兒年光過盡,才華枯萎的同時,回首往事,不禁神傷?!皫追瘴颐愤叴档选币痪洌x者不應忽略,當另有一人在和著笛聲妙曼歌唱著。這從“小紅低唱我吹簫”一類詩句可以得到啟示,聯(lián)系下文“喚起玉人”也應此聯(lián)想??梢姟懊愤叴档选笔前樽唷_@些往事對于喪失了青春的人特別值得懷念?!暗值谩睅拙鋭t是說梅花不省人事,一味撩撥人來著。下片出語點明眼前孤寂。欲折梅寄遠,但路遙雪深,這里不僅是空間的間阻,有時間的間隔,根本無從相通消息。于是回憶到西湖舊事。花落是象征青春易逝,“幾時見得”似指梅而實指人。
由此想到郭沫若《瓶》中有幾首因西湖梅花憶念情人的詩,如果說不是受到姜夔此詞的啟發(fā),至少也是一種暗合。為什么懷人要出以詠梅呢?梅花是當日情事之見證啊。今譯如下:
皎潔的月光,曾多少次灑在你我身上,我在梅下吹笛,你傍梅樹低唱。喚起心愛人兒,在清寒中摘來花香。我而今漸漸老去,詞筆下更無熱情激蕩。只怪那梅花,還和過去一樣的幽香,從竹邊飄飄而來,落在我瑩潔的席上。啊,我伴著寂寞,獨自羈留邊遠的江鄉(xiāng)。一枝紅梅在手,無奈夜來雪深路長。無由相寄,可嘆我心中惆悵。對酒杯我落了淚,對花枝我沉入回想:在那西子湖旁,你我攜手的地方,千樹梅花倒影在湖水,那么清,那么涼,啊,花瓣片片飛盡,你幾時再回我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