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長城,留在我們身后

浮塵漂流記 作者:季紅真 著


長城,留在我們身后

長城是一個古老民族的象征。

和大多數(shù)中國人一樣,當我還很小很小的時候,就知道長城,就熟悉它雄偉的城墻、高大的城樓和矩形的雉堞。那形象來自地理書的插圖,來自銀幕上移動的鏡頭,也來自各種各樣的藝術(shù)品和形形色色的商標。也是從我最初知道長城的時候起,我就聽到了孟姜女千里尋夫,哭倒長城八百里的故事。從此,那善良纖弱的婦女形象便和長城一起,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每當我想起長城的時候,就會在驕傲自豪的情緒里,滲入一縷淡淡的哀愁。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情緒竟越來越沉重壓抑得我無法喘息。

今年七月,一個熱心的朋友邀我同游八達嶺,我當即答應了,我畢竟從沒有見過真正的長城。

那是一個晴朗的早晨,天好像被水洗過,藍得透亮,只有幾抹薄薄的云彩垂在天邊。旅游車飛快地穿過市區(qū)整潔的街道,馳上京張公路,不久,又越過南口的舊關(guān)隘,進入了隔水而屏列的兩道山脈之中,這就是關(guān)溝。

京張公路沿著溝西側(cè)的山腳逶迤而進,京包鐵路順著溝東側(cè)的山麓,迂回而行,隔溝相望,機車有時小得如兒童玩具。也許是被大山威懾住了,那汽笛的吼聲,也遠不如在曠野上來得有氣魄。同伴告訴我,在沒有使用內(nèi)燃機車以前,這條線上用的是全國最大馬力的蒸汽機車,在這一段還要用兩個車頭??梢娖露戎?,難怪機車像老牛一樣喘息著。

相形之下,汽車倒顯得速度很快。公路兩側(cè)的樹冠幾乎遮蔽了天空,樹枝時時掃著車窗的玻璃,旅游車軋著婆娑的樹影盤旋行馳,除了有些顛簸之處,并沒有十分驚險的感覺。很難想象出當年這里“山岫層深,側(cè)道偏狹,林障邃險,路才容軌”的險惡景象,自然也不會有聆聽著“曉禽暮獸,寒鳴相和”的羈官游子們那種傷思之情。我不時地探望窗外,希望能發(fā)現(xiàn)導游小報上那數(shù)目繁多的景致,然而,可見的只有幾處嶙峋的巉巖,一溝錯雜的亂石和時而出現(xiàn)的護路人的小屋。那些充滿了傳奇色彩、半真半假的古跡全無蹤影,只有泮宮罹兵燹后殘留的牌樓,還孤零零地立在離居庸關(guān)不遠的路邊,記敘著這一帶作為通衢大道繁華的往昔。

在暢談與遐想之中,康有為筆下“百盤坡恃曲、蒼翠入無窮”的十八盤,便也輕松地走過了,到達被疊翠山挾持著的居庸關(guān),它是八達嶺關(guān)城的東門。旅游車沒有停,我無法踏查白鳳冢,只好聽任導游小報介紹的傳說那哀婉的旋律,在腦海中慢慢地縈回:相傳明武宗朱厚照是一個浪蕩皇帝,1567年,他潛出皇宮,來到出美女的大同,看中了酒家女李鳳,殺死她的丈夫王龍,搶李鳳回京,途經(jīng)居庸關(guān)的時候,李鳳死了,葬于關(guān)西山上,一夜之間,墳頭盡白。人們說這是李鳳九泉有靈,拒絕了皇封。是誰賦予這悲慘的故事這樣浪漫的色彩,我不由沉吟起來。

“八達嶺到了!”車上有人喊。我抬頭看去,果然,一座巍峨的城門銜著向兩翼山上伸展著的城墻,橫在眼前。

呵——這就是長城!這就是西起嘉峪關(guān),東到山海關(guān),朝朝暮暮,迎大海日出,送戈壁落照,或翹首于峰巔之上,或俯身于峽谷之中,跌宕起伏,延綿千萬里的長城!這樣的雄偉奇拔!這樣的堅韌古樸!可在地圖上看去,卻像銹斷了的鎖鏈,被人遺棄在荒野里。面對這象征偉大民族的智慧和氣概的偉大形象,我的心被征服了。

我們穿過人流,踏著被游人踩凹了的磚階向北四樓攀去。

長城外側(cè)呈喇叭口形排列著兩座大山,八達嶺西城門正好鎖住山口,向西瞭望,地勢漸趨平坦,而長城腳下則怪石兀立、山坡陡峭,大有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上的態(tài)勢。有了這道堅固的長城,對于抵御沒有火器裝備的軍隊是非常有利的。這一帶有許多關(guān)于古代英雄可歌可泣的傳說,遠處那依稀可辨的農(nóng)田,當年也許就是兵戎不絕的古戰(zhàn)場吧!

“不到長城非好漢”,有人在吟哦這名句,我用目光分開人群,尋著聲音覓去,竟是一個須發(fā)斑白的外國老人,那顏色鮮艷的服裝,顯示著他們民族不受拘束的性格。他在感嘆什么呢?我暗自思忖:長城是值得整個人類引為驕傲的,特別是在今天,隨著宇宙飛行物引起的紛擾,許多遠古陳跡的定論也開始動搖,連埃及的金字塔也被懷疑是外星人的火箭發(fā)射裝置,可對長城還沒有人提出異議,這不能不說是我們民族的驕傲。有誰會懷疑長城的成因呢?從周朝天子,到明代皇帝,前前后后,修建了大約兩千五百年。它的下面墊著歷代服役工匠的白骨,它的上面涂滿了各朝戍邊將士的碧血;它目睹了民族的滄桑巨變,飽經(jīng)了邊陲的烽火狼煙,中國封建社會全部興衰榮辱的歷史都壘進了它漫長的墻身,更不用說古往今來有過多少吟誦它的動人詩篇。

“你們可知道中國,那飛龍和瓷壺的國度?全國是座古董店,周圍有著一道無比的長城,墻上佇立著千萬韃靼衛(wèi)士……可是歐洲學者的思想越墻而過,在那里東張西望,飽覽一番,然后又飛了回來,把這個古怪民族和奇特的國度最發(fā)噱的事情告訴我們……”海涅的這段話,從前,曾是那樣深深地刺痛了我的民族自尊心,此刻,當我置身于北四樓頂時,卻又這樣自然地涌進了腦海,也許是北面那殘破的城垣,重又勾起了我的壓抑感。

遺憾的是,歷史曾有過這樣一頁。

……大約是在十八世紀,有一群金發(fā)碧眼的人,騎著駱駝來到這八達嶺下,他們也被這雄偉的長城所驚倒,一邊大聲贊嘆這建筑史上的偉大奇跡,一邊測繪了八達嶺的詳細地圖。這是英國第一個,也是歐洲第一個正式的訪華使團,他們經(jīng)八達嶺到承德去謁見乾隆。在當時中國一般官員的眼里,洋人都是一樣的,所謂英吉利、葡萄牙都不過是洋人編出來騙錢的謊話,就是乾隆也把他們的來訪看得無異于東方附屬小國的納貢稱臣。雙方為了謁見時的禮儀很費了一番爭執(zhí),最后商定,把中國的雙腿跪拜折中為謁見英皇時的單腿跪拜。于是,乾隆頗為得意,可對他們的侵略行徑則一無所知。

又過了一百多年,鐵船鋼炮便轟開了大清帝國閉關(guān)自守的國門,悠久的歷史,古老的文明,燦爛的文化,這一切的驕傲都無補于嚴酷的事實。長城也像一條死去的長龍,無力地躺在貧窮的國土上,“徒為后人觀”。回顧這民族歷史的悲劇,在腐敗黑暗的制度、簡單落后的生產(chǎn)力的外在形式中又蘊含著多少保守的民族惰力呀!不克服這惰力,四大發(fā)明就是再早上一千年又何用之有?

“這長城也許該拆掉!”我喃喃地自語。

“不,應該拆掉的是人們心中的那道長城,那道擋住了我們眼界,鎖住了我們手腳的長城?!蓖榉瘩g我。他是一個樂觀的歷史主義者,常常喜歡說:歷史的規(guī)律并不僅僅是常量組成的運動,偶然的變量作用,也會加速必然的進程。我們這一代就該做這積極的變量!“當整個民族甩掉了因襲的重負,掙脫了精神的枷鎖,我們也會登上月球,回首憑吊這歷史的陳跡。”他自信地說。

他是對的,可怎樣才能拆掉這無形的長城呢?我想起他是學法律的。

我擠出人群,登上城樓的垛口。徐徐的清風迎面吹來,四周的大山蒸騰著薄薄的嵐氣,長城彎彎曲曲地爬過崢嶸的山脊。這磅礴的氣勢,叫人頓覺胸襟開闊,心中的塊壘也似乎化作了天邊的云影。

已經(jīng)是回去的時候了,我們跑下長城。然而,游興未盡,又爬上專供攝影的駱駝,以遠處高聳的城樓為背景拍了一張小照??上?,那駱駝并不精神,也許是倦于這專供擺設(shè)的職業(yè),全沒有沙漠之舟那昂首天外的粗獷氣概。

車開動了。

長城留在我們身后……

一九八〇年寫于吉林大學七舍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