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金瓶梅》:小說史的一半

說不盡的《金瓶梅》(增訂本) 作者:寧宗一


《金瓶梅》:小說史的一半

《金瓶梅》:小說史的一半,這則小標題曾引發(fā)過一次小小的爭論。同意此說又理解我的用意的朋友,有點默認的意思;徹底否定我的這個說法的,認為我夸大了《金瓶梅》的意義,而且這一提法有過分“溢美”之嫌;當然也有朋友認為,此一提法根本不通。時過境遷,往事如煙,沒想到我今天又來探討《金瓶梅》并涉及它在小說史上的地位,于是我又重新梳理我的思緒,考慮我的想法是對還是錯。

今天看來,我似乎還是在堅持自己的這個說法。我應檢討的只是我在申述自己的意見時出于一個文學教師的思維模式,即總想把一個有爭議的問題和要堅持的說法往“極致”方面強調。我的失策是,人們一看“《金瓶梅》:小說史的一半”這樣一個題目,就很容易從數(shù)學角度進行測算,那當然就會把我的論述看作是一個偽命題,其實我的想法和要達到的目的是想說《金瓶梅》這部輝煌的中國獨一無二的“黑色”小說,只有擺在中國小說藝術發(fā)展的長河中去考察,方能顯出它的獨特的美學價值和思想光彩,及其在中國乃至世界小說史上的不朽地位。

《金瓶梅》和中國傳統(tǒng)小說的色澤太不一樣。一部色彩斑斕的小說史,如果失去或沒有《金瓶梅》這樣黑色澤的小說,那就太讓人遺憾了,因為人們認為中國小說史應該有一朵惡之花!因此,我常為《金瓶梅》的被禁和被歧視而扼腕。即使在今天,除了“金學”界以外,對這部小說也仍是毀譽參半,甚至毀多于譽。當然,這種歷史的不公正,到了今天才開始有了轉機,出現(xiàn)了恢復它的名譽和地位的文化氛圍。

其實,就像我們說《紅樓夢》就有中國小說史的一半一樣,在《金瓶梅》的文本中和在笑笑生身上確有中國古代小說史的一半。這是因為,《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儒林外史》《紅樓夢》等偉大作品的存在,離不開同《金瓶梅》相依存相矛盾的關系;還在于笑笑生和他的《金瓶梅》代表中國文化傳統(tǒng)的一個方面,以及它與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歷史性格、文化性格有甚深的聯(lián)系。因此,我才毫無遲疑地明確表示,研究《金瓶梅》就包含了研究中國小說史和中國小說文化的一半。因為在開創(chuàng)性上,任何小說文本似無可替代,在中國古代小說創(chuàng)作上,笑笑生及其《金瓶梅》是第一流的。只有理解生活辯證法,深刻地參透歷史生活和人生況味如何反映在笑笑生的小說中,以及歷史和藝術的微妙關系,才是研究《金瓶梅》和古代小說的要旨所在。

歌德曾在他的《談話錄》中說過大致這樣的話:

一件藝術作品是自由大膽的精神創(chuàng)造出來的,我們也應該盡可能用自由大膽的精神去觀照和欣賞。

笑笑生勇敢大膽地創(chuàng)造《金瓶梅》和我們研究《金瓶梅》都應持有這種精神,具備這種勇氣。

那么,今天我又是如何看待《金瓶梅》在中國小說史上的地位呢?經(jīng)過三十年的歷史探尋,我的基本觀點沒有太大的變化,只是想延伸一下,看看在明代小說史的發(fā)展過程中《金瓶梅》到底提供了什么新的東西,從而對其給予科學的定位。

14世紀到16世紀在中國誕生的“四大奇書”無疑是世界小說史上的奇跡,無論是把它們放在中國文學發(fā)展的縱坐標還是世界格局同類文體的橫坐標中去認識和觀照,它們都不失為一種輝煌的典范。它們或是過于早熟或是逸出常軌,都堪稱是世界小說史上的精品。閱讀這些文本,你不能不驚訝于這些偉大作家的小說的智慧。這種小說的智慧是由其在小說史上的原創(chuàng)性和劃時代意義決定的。《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通常被說成是世代累積型建構的巨制偉作,但是不可否認,最后顯示其定型了的文本即具有不可重復性和不可代替性的畢竟是一位小說天才的完成品。它們自成體系,形成了自己的空間,在自己的空間中容納一切又“排斥”一切,正像米開朗琪羅的那句名言:他們的天才有可能造成無數(shù)的蠢材。如前所述,他們以后的各種效顰之作不都是遭到了這種可悲的命運嗎?因此,小說文本從來不可以“古”“今”論高下,而應以價值主沉浮。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說,明代四大奇書是永遠說不盡的。這里我們不妨就廣義的歷史小說和世情小說這兩種小說類型分別談談明代小說審美意識的特征。

中國傳統(tǒng)的歷史小說創(chuàng)作的大格局,歷來是歷史故事化的格局。中國源遠流長的歷史小說審美意識的定規(guī)是:歷史小說——講史;歷史小說——故事化的歷史。歷史故事化的第一形式,也是傳統(tǒng)歷史小說中發(fā)育最成熟的形式,是歷史演義。歷史演義式的歷史小說,大抵是以歷史朝代為背景,以歷史事件為主線,以歷史人物為中心,演繹有關的歷史記載和傳說,或博考文獻,言必有據(jù);或本之史傳,有實有虛。其代表性作品當屬《三國演義》。歷史小說的第二種形式,是寫歷史故事。歷史故事式的歷史小說,以故事為中心為主線加以組織,歷史背景、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實際上被淡化、虛化了,正如魯迅說的:只取一點歷史因由,隨意點染,鋪成一篇,《水滸傳》是為代表。歷史故事化具有史詩性質,《三國演義》的社會審美價值正在于它不僅僅是一個民族一段時間的歷史的敘述,還在于它的敘述成為對這個民族的超歷史整體性的構建和展示(即概括和熔鑄了漫長的古代社會的歷史),這就是為什么后來有那么多重寫民族史詩的原因。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