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痛并堅定著
啟功的少年時期不像童年那樣幸福自在。曾祖父、祖父的相繼去世使得家中債務沉重,經濟困難。如果不是母親連克珍和姑姑恒季華的堅強,以及祖父門生的周濟和關心,啟功也不免有流落街頭的可能。
對于正值學齡的孩子而言,因為家庭困難而被迫輟學,滿世界地尋找工作賺錢養(yǎng)家,不論是在什么時代,都會讓人覺得十分惋惜。有些人在這個過程中完全失去了對學習的渴望,徹底成了“文盲”。然而,在種種的不幸中,啟功卻因為母親、姑姑的疼愛和先祖門生的仗義周濟而越來越堅強。輟學對于啟功來說,的確是一個很大的不幸,不過正是因為他遭受了這個不幸,才讓年輕的啟功意識到以后的每一個學習機會對他都非常重要,必須牢牢地把握住。
在艱難的環(huán)境中,啟功不僅鍛煉了自己排除外界環(huán)境的干擾而刻苦學習的能力,而且也因為掙脫了學校的那個小天地,獲得了師從百家、不拘一格地學習傳統(tǒng)文化的機會。
經過啟功先祖老世交的介紹,他跟隨戴姜福先生學習中國古典文學,習作舊體詩詞。戴姜福先生精通古典文學,曾參與編寫《續(xù)修四庫全書》,是位良師。姜先生精心培育啟功,對啟功的要求非常嚴格,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此時,啟功已經年滿18歲。對啟功來說,最困難的是自己的古文基礎不好,以他當時的古文水平,要想讀懂《論語》、《莊子》是很困難的。
戴先生告訴啟功:“你已經這么大年紀了,現在不能從頭讀經書了。但經書是根底,至少是應該知道的常識,稍后再讀?,F在先讀些古文?!庇谑谴飨壬趟伊艘槐灸景婺究瘫緵]圈點的《古文辭類纂》,先從柳文讀起。怎樣讀?啟功以為先生一定會給他逐句講解,誰知不然。先生在選出的篇題上點一個朱筆點,一次選幾篇,說:“你去用筆按句加點。”就這樣,啟功自己句讀,自己閱讀,自己理解。晚上,戴先生還給啟功布置十幾頁甚至幾十頁的作業(yè)。啟功回憶第一次回家句讀點讀時,天??!黑壓壓的字一大片,連下筆的地方也沒有!沒法子,只好硬著頭皮去瞎點。見到“之乎者也”字樣的地方,大約是句尾,點著比較放心,其他地方的對和錯,就只好不管了。那時候的啟功對姜先生的這種教育方法很不適應,還經常在心里犯小嘀咕:“這些句沒經老師講授,我怎能懂呢?!”
第二天上課時,頭一天布置下來的作業(yè)要上交,因為啟功作業(yè)總是完成得不好,所以不免心虛。他老是在想,老師就算不加斥責,也會哂笑的。誰知老師臉上絲毫沒有表情,只是逐句低聲念去,念到點錯的地方,就用朱筆挑去,然后另外點在正確的地方。直到這時,姜先生才會講解這句是什么意思,啟功點的為什么錯了。啟功這才恍然大悟:凡點錯處,都是不懂某個字、某個詞或者某個句式,尤其是人名、地名、官名等等專有名詞。其實,在每天句讀的文章里,有太多的句子啟功根本沒有任何把握。誰知老師指出錯誤的地方,每天總計也都并不太多,真是出乎意料——不知道是啟功的天分高呢,還是不夠自信。但不管怎么說,戴先生給啟功量身定制的這種“追趕”式的讀書方法,顯然很適合啟功。就是在這種方法的指引下,啟功硬是讀完了一本《古文辭類纂》,后來還讀了《文選》,以及春秋諸子的散文。
后來啟功回憶說,跟隨戴先生讀書時那種似懂非懂的味道,他一直印象深刻。從戴先生那里,啟功確實懂得了不少讀書的道理。比如,遇到不懂的地方,應該到哪里去查、怎么查;重讀一遍,就會有重讀的理解;讀書要先了解概貌,然后再逐步去理解細節(jié);如果碰上實在難懂的篇章,不妨就放棄了,等等。戴先生還教導啟功要經常翻閱《四庫簡明目錄》,還教他如何用《歷代帝王年表》列提綱要領,以了解古代歷史的全貌,然后在這基礎之上再逐個事件地去看《資治通鑒》。啟功回憶說,戴先生總是可以教給青年學生掌握知識的有效辦法。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啟功跟隨戴先生期間,他所學的內容并不僅僅是古文,在許多時候,先生還教啟功寫作文。戴先生經常出題叫學生作文,并教導說:作文,首先是在行文上要能“連”,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要求語言的邏輯性;其次,要懂得“搭架子”的道理,換言之,就是文章要有主題、有層次。每當啟功寫完作業(yè)拿給戴先生看時,先生都會認真地加以批改、講解、提意見。戴先生對啟功的教導,真可謂“誨人不倦”。
在逆境中,啟功虛心向學、刻苦勤奮。殘酷的現實讓少年啟功直面人生,使他感受了太多的世態(tài)炎涼,特殊的人生經歷培養(yǎng)了他從小就與人為善、知恩圖報的人生態(tài)度。而且值得強調的是,少年時代的磨難并沒有使啟功一蹶不振,相反的,他把這些磨難看成是人生的一種修行。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不論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排擠迫害,還是成名后受到眾口稱贊,啟功先生都能以超然的態(tài)度去面對。用北京師范大學原校辦主任侯剛先生的話說,就是“安忍勝解脫,達到無所往而施惠與人的境界”。
不過,也許是“造化本無私”吧,啟功的少年時代其實也是十分幸運的,雖然他報了商科,希望自己成為一名商人,不過命運卻沒有成全他,通過他自己的立志苦讀,啟功反倒成為了一個集詩、文、書、畫、文物鑒定家于一身的大學者,他的德高望重,他的禪悟人生,又使他成為一個從逆境之中走出來的仁者、智者和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