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八 趙吉福之一

桑麻凡事2 作者:郭強 著


八 趙吉福之一

男人的肩上扛著犁杖,正把牛趕往溝里。本應(yīng)是有犁托的,把犁杖放在犁托上,讓牛拉著走,但趙吉福舍不得讓他的牛出力,也舍不得被小路上的碎石磨損犁托。于是就自己下力,把犁杖扛在肩上,向山溝里的地里奔去……

那是還沒有合作化時,趙吉福還年輕,耕種著老一輩開墾出來的山坡地。就在山的溝壑里,經(jīng)過上百年的耕種,土地肥沃了,地里的石頭也撿得差不多了,加上每年的肥水都跟上,擺弄得很是肥沃。地里種苞米,又叫玉米,是產(chǎn)量相當高的農(nóng)作物,也是每戶農(nóng)家的主要口糧。

溝里是不能種豆類的,更不能種菜。一是山上的豆鼠和野兔會把菜豆吃光,還將地糟蹋得一塌糊涂,二是路程太遠,水也跟不上。這些,趙吉福早想得明明白白的,那塊地是家里糧食的主要收成地,全家一年吃飯就指著它。

趙吉福氣喘吁吁地爬到山溝坡上的自家地里,他對這塊六畝大小的坡地很有感情。從上輩手里接過來,在這塊土地上,他灑下了無數(shù)的汗水,付出了數(shù)不盡的辛勞,也操了太多的心。他侍弄得精心細致,那地也回饋頗多。由于精耕細作,糞水澆得勤,土地踩上去都是暄乎乎的。趙吉福從中穿行時,也都是輕腳緩步,生怕把地壓硬實了,長不出好莊稼來。

他放下犁杖后,把牛拴好,一一翻出包裹里的綱繩、套子、牛羊子和牛肚帶。每樣?xùn)|西都是上輩或上幾輩傳下來的,用得精心仔細,磨得油光錚亮,仍是一副結(jié)結(jié)實實的樣子。

做完這些,趙吉福用銅煙鍋裝上一袋旱煙,坐在地頭瞇起眼睛,看著如心尖肉的地,露出欣慰而又滿足的笑容。

剛開春,天氣乍暖還涼,尤其是山溝里還泛著陰涼的寒氣。他是全村第一個下地干活的人,這叫“開梨”,就是搶時間把地犁一遍,先松松土,擺擺壟,再開始耕種。

這時犁一遍地,使地溫上升得更快,地里的土也更松軟,可以多吸收春天的潮濕氣和空氣中的養(yǎng)分,利于作物的生長,百益無害。但很多農(nóng)家為省些力氣和時間,這遍地都是不耕的,更不像趙吉福那樣,仔仔細細地擺弄。

抽完煙,他在腳后跟上磕掉煙鍋里的煙灰,將煙荷包卷在煙袋桿上,準備開始干活了。

四周張望一眼,雖然也知道現(xiàn)在的溝里一定沒人,但已經(jīng)成了他的習(xí)慣。確定沒人后,他將全身的衣服都脫得精光,仔細放在地頭的石塊上。

他舍不得穿著衣服干活,那棉褲襖都是新的,是他媳婦過年前才做的。他怕塵土弄臟了棉褲,怕汗水沾上了棉襖,怕中間的新棉層里浸染了油漬漬的汗味,也怕棉褲襖的邊角遭到磨損。就這樣,一絲不掛地干起活來。

他不舍得用鞭子抽打他的伙伴,那是他最喜歡的牛。雖然這牛的牙口好,正是干活的年齡,但他使牛時總是輕聲“咧咧”“大大”地指揮牛左轉(zhuǎn)彎、右轉(zhuǎn)彎,連類似“駕駕”這樣讓牛快走的命令,都不肯喊一聲。他不舍得讓牛多出力。

一縷縷陽光從山峰上剛發(fā)芽長葉的樹隙中透進來,斑駁著灑在清晨的山溝上,趙吉福心情大好。

他早晨吃了兩碗苞米碴粥的鍋巴,吃得很舒爽。除了讓牛歇晌和反芻之外,他要在這山溝里干上一天,午飯也由孩子們送來。

他嘴里吆喝著,鞭子在牛頭上虛晃著,不肯真打一下。牛的尾巴跟著左右搖晃,一副悠閑又賣力的神態(tài)。牲口也是通人性的,顯然干起活來,也十分順心。

…………

趙吉福家是一個大家庭,往前幾代人都是村里令人羨慕的人家,傳下來的規(guī)矩就是精細過日子,全家都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不是摳門,也不是從嘴里省出來,吃糠咽菜過苦日子,而且精于算計,是地地道道的精打細算,日子也過得挺滋潤。

和別人家不同,在土豆、地瓜下來時,或在糧食收獲時,他決不會讓全家胡吃海喝,頓頓苞面餅子管吃管添的,而是摻雜著蔬菜,即吃飽又省著糧食。

而在青黃不接的時候,尤其在勞動力下地時,他家是絕不斷糧的,吃的有干有稀、有糧有菜,調(diào)劑得很好。沒聽說他家里人挨過餓,也沒聽說他家有揭不開鍋的遭數(shù)。

形勢一直在變,從入合作社,到高級社,再到人民公社,最后到改革包產(chǎn)到戶,趙吉福也從青年到壯年,再到老年,逐漸成為當家的。大家庭在他的手上,被治理得井井有條,是村里數(shù)一數(shù)二會過日子的人家,趙吉福也受人尊敬,在鄉(xiāng)間很有威望。雖然他寡言少語,但心里從沒落下算盤,就這樣走過了不同時期的一關(guān)又一關(guān),一坎又一坎。

土改前夕,他家老輩把房子、地、牲口都賣了,變成大洋藏起來,對外說是家里揭不開鍋了,還主動找到土改工作隊,上交了一部分房子和土地。因此,本是應(yīng)被劃為富農(nóng)的,卻因態(tài)度好,劃成了中農(nóng),成為貧農(nóng)或下中農(nóng)團結(jié)的對象,躲過了后期的劫數(shù)。這多虧老一輩早有耳聞,深思熟慮并經(jīng)過仔細算計而做出的決定。這一決定,庇護了幾代人免于災(zāi)禍。

趙吉福家人口旺、勞力多,下地掙工分的也多,因此在成立公社時,他家成了在生產(chǎn)隊里有人氣、有影響的大戶人家。但趙吉福又“吧嗒”著煙袋,做出了幾個讓人意外的決定。

第一,家里人都不準出頭露面當干部。

第二,凡家族的小孩子都要上學(xué)念書,只要肯念書,就供到不能念為止。

第三,地沒有了,有限的自留地要侍弄好,還要多養(yǎng)豬,雞、鴨、鵝也可以養(yǎng),唯獨不準養(yǎng)狗。

第四,家里要多攢柴草,要維持幾個大草垛。因此他家的草垛像一排小房子,屹立在家門口,有隊里分的枯木樹枝,有山上摟的雜草,也有地里打的苞米、高粱茬子,是村數(shù)一數(shù)二的從不斷燒的人家。

不管春夏秋冬,也不論入伏交九,趙吉福一大早就拐個糞筐,到處撿糞。他家里的孩子上下學(xué)也都拐個糞筐,加上家里養(yǎng)的豬、雞、鴨、鵝,他家里攢下的糞,除了供房前屋后的自留地用之外,大都賣給了生產(chǎn)隊,頂一個壯勞力一年的收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