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書懷遣興·永夜角聲悲自語

中華好詩詞:唐宋詩詞名家精品類編(全10冊) 作者:李白,杜甫,李商隱,柳永 等 著


書懷遣興·永夜角聲悲自語

夜宴左氏莊[1]

風(fēng)林纖月落[2],衣露靜琴張[3]。

暗水流花徑,春星帶草堂[4]。

檢書燒燭短[5],看劍引杯長[6]

詩罷聞吳詠,扁舟意不忘[7]

[注釋]

[1]此詩大約是杜甫三十歲居河南時所作。此時詩人結(jié)束了吳越、東魯之游,在洛陽東首陽山下建起陸渾莊。左氏莊當(dāng)與陸渾莊鄰近。

[2]纖月:細(xì)而彎的新月。

[3]衣露:露濕衣裳。靜琴張:言夜深人靜,彈奏雅琴。

[4]“暗水”二句:上句寫聽覺,下句寫視覺。一“帶”字反映出星星初現(xiàn)的景象。

[5]檢書:翻閱書籍。燒燭短:意在寫“檢書”時間之長。

[6]“看劍”句:言把酒看劍。李白、杜甫等唐代詩人都寫到劍,看來唐代文人也是佩劍的。

[7]吳詠:吳歌。吳地的歌曲。兩句謂聞吳歌而憶起東游吳越的情景。

[點(diǎn)評]

詩寫夜宴情景。雖尚未形成自己的藝術(shù)風(fēng)格。但描繪細(xì)膩而不見痕跡,是風(fēng)韻佳妙的成功之作。中間兩聯(lián)是歷來稱道的佳句?!帮嫳磩Α敝e在詩中已成為一種意象,象征著昂揚(yáng)向上的精神和政治抱負(fù)。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1]

紈袴不餓死,儒冠多誤身[2]。丈人試靜聽[3],賤子請具陳[4]: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5]。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賦料揚(yáng)雄敵,詩看子建親[6]。李邕求識面[7],王翰愿卜鄰[8]。自謂頗挺出[9],立登要路津[10]。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11]。此意竟蕭條,行歌非隱淪[12]。騎驢三十載[13],旅食京華春[14]。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主上頃見征[15],欻然欲求伸[16]。青冥卻垂翅,蹭蹬無縱鱗[17]。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于百僚上,猥誦佳句新[18]。竊效貢公喜[19],難甘原憲貧[20]。焉能心怏怏[21],只是走踆踆[22]?今欲東入海,即將西去秦[23]。尚憐終南山,回首清渭濱[24]。常擬報(bào)一飯[25],況懷辭大臣[26]。白鷗沒浩蕩,萬里誰能馴[27]?

[注釋]

[1]此詩作于天寶七載(748)長安應(yīng)試下第之后。天寶六載,唐玄宗下詔天下凡有一技之長者皆可入京應(yīng)試,但主持考試的奸相李林甫對布衣一個不取,并上表稱賀“野無遺賢”。杜甫、元結(jié)等布衣皆在這次考試中落第。韋左丞,韋濟(jì),他于748年由河南尹入朝任尚書左丞,對杜甫的詩很稱賞。杜甫向他奉贈此詩,感謝知遇之恩,并陳述自己的才能抱負(fù)及困頓處境,流露出對仕途經(jīng)濟(jì)的依違之情。

[2]紈袴:指一無所長的富家子弟。紈,絲織細(xì)絹。袴,同褲。此以服飾代人。兩句為憤激語,寫世道之黑暗不公。

[3]丈人:對韋左丞的尊稱。

[4]賤子:杜甫自指。

[5]觀國賓:王者之賓客?!吨芤住び^》:“觀國之光,尚賓也。”杜甫二十四歲時曾在東都洛陽參加進(jìn)士考試,故有此自謂。

[6]“賦料”二句:自詡文才。揚(yáng)雄,西漢辭賦大家。敵,匹敵。杜甫三年后以“三大禮賦”博得玄宗賞識,故知賦敵揚(yáng)雄之說不虛。子建,三國時大詩人曹植。謝靈運(yùn)曾有“天下才共一石,子建獨(dú)得八斗”之說。

[7]李邕求識面:《新唐書·杜甫傳》:“甫少貧,不自振。李邕奇其材,先往見之?!?/p>

[8]王翰:當(dāng)時的著名詩人,杜甫的前輩。卜鄰:擇以為鄰。

[9]挺出:突出,出類拔萃。

[10]要路津:指居于要職。語出《古詩十九首》:“何不策高足,先據(jù)要路津?!?/p>

[11]“至君”二句:自言抱負(fù),要成為伊尹那樣的賢相?!睹献印罚骸耙烈故蔷秊閳蛩粗??!睍x應(yīng)璩《與弟書》:“伊尹輟耕,郅惲牧羊,思致君于唐虞,濟(jì)斯民于涂炭?!?/p>

[12]蕭條:言壯志不遂。行歌:行歌于路,此為隱士之舉。隱淪:隱士之流。兩句言自己因壯志未酬而行歌于市,并非隱遁者流。

[13]三十載:當(dāng)是“十三載”之誤。杜甫自開元二十三年赴京兆之貢,至天寶六載長安應(yīng)試,計(jì)為十三載。

[14]旅食:于羈旅中求食。

[15]“主上”句:指天寶六載唐玄宗下詔征賢事。

[16]欻(xū虛)然:忽然。

[17]青冥:青天。蹭蹬:海水近陸處水勢漸次削弱貌。兩句以鳥、魚失勢比況自己“求伸”未果。

[18]猥(wěi委)誦:猶言“謬誦”。猥,自謙之詞,如今之所言“有辱”“謬承”“錯蒙”等。

[19]貢公喜:典出《漢書·王吉傳》。王吉與貢禹友善,王吉貴顯,貢禹喜而彈冠。此以王吉比韋濟(jì),以貢禹自況,有期待援引之意。

[20]原憲:孔子學(xué)生。所居蓬樞甕牖,正冠則纓絕,振襟則肘見,然安貧而不改其樂。后以為貧士的代表。

[21]怏怏:不服氣,憤憤不平貌。

[22]踆踆:且進(jìn)且退貌。

[23]“今欲”二句:言打算離開長安,或東下,或西上。去,離開。秦,代指長安。

[24]“尚憐”二句:言于長安欲去而又不忍,尚有所眷顧。終南山、清渭濱,皆為長安代指,以其地理相近。

[25]報(bào)一飯:漢代成語。《史記·范雎蔡澤列傳》:“一飯之恩必償?!?/p>

[26]大臣:指韋濟(jì)。

[27]“白鷗”二句:以白鷗自擬,表示不為環(huán)境所屈服。

[點(diǎn)評]

杜甫人在盛年而仕途蹭蹬,故投詩韋左丞,以求援引。詩中自矜自重、自怨自艾、自悲自憐之情繾綣道來,頗達(dá)款曲。其“致君堯舜”之理想,“欻然求伸”之熱望俱勃勃“挺出”,故直言“行歌非隱淪”“難甘原憲貧”,汲汲于功名之態(tài),雖難令人嘉許,然篇中命意曲折,布置嚴(yán)謹(jǐn),下筆有神,卻頗為可觀。而“紈袴不餓死,儒冠多誤身”“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等,更是千古傳誦的名句。前人多從詩之雄俊處著眼,元董養(yǎng)性曰:“篇中皆陳情告訴之語,而無干望請謁之私,詞氣磊落,傲睨宇宙,可見公雖困躓之中,英鋒俊采,未嘗少挫也?!贝苏f亦不謬。

樂游園歌[1]

樂游古園崒森爽[2],煙綿碧草萋萋長。公子華筵勢最高[3],秦川對酒平如掌[4]。長生木瓢示真率[5],更調(diào)鞍馬狂歡賞。青春波浪芙蓉園,白日雷霆夾城仗[6]。閶闔晴開蕩蕩[7],曲江翠幕排銀牓[8]。拂水低徊舞袖翻,緣云清切歌聲上。卻憶年年人醉時,只今未醉已先悲。數(shù)莖白發(fā)那拋得[9]?百罰深杯亦不辭[10]!圣朝已知賤士丑,一物自荷皇天慈[11]。此身飲罷無歸處,獨(dú)立蒼茫自詠詩。

[注釋]

[1]此詩當(dāng)作于天寶十載(751)。《文苑英華》版此詩題下有自注曰“晦日賀蘭揚(yáng)長史筵醉歌”?;奕占凑禄奕?,也就是正月三十日,唐時以為節(jié)慶,有在水邊湔裳、飲酒的習(xí)俗。樂游園,即樂游原,漢宣帝所建,在長安東南郊。其地四望寬敞,唐時為游賞勝地。節(jié)日里幄幕云布,車馬填塞,馨香滿路。朝士詩人賦詩,翌日傳于京城。

[2]崒:高貌。森爽:森疏而爽豁。

[3]公子:指楊長史。

[4]“秦川”句:據(jù)《長安志》稱:樂游原居京城之最高,四望寬敞,京城之內(nèi),俯視如掌。

[5]長生木瓢:以長生木制成的酒瓢。晉人嵇含有《長生木賦》。

[6]青春:即春。芙蓉園:在樂游原西南,參《哀江頭》注[3]、注[4]。玄宗開元二十年曾自大明宮筑夾城通芙蓉園和曲江。白日雷霆:指玄宗出游的車聲。仗:儀仗。兩句寫于樂游園華筵遙瞰芙蓉園情況。

[7]閶闔:天門。此代指皇家宮殿門。(dié 迭)蕩蕩:闊大之意。句由漢樂府《天門歌》化出:“天門開,蕩蕩?!?/p>

[8]曲江:見《哀江頭》注[3]。翠幕:游宴時搭建的臨時帳幕。銀牓:宮殿門端所懸匾額。

[9]那拋得:即難以釋懷之意。

[10]深杯:滿杯。

[11]“圣朝”二句:感憤之語。已知賤士丑:玄宗于天寶十載正月初八朝獻(xiàn)太清宮,九日朝饗太廟,十日有事于南郊,祭天祭祖祭地,杜甫因此獻(xiàn)三篇大賦贊頌三大禮祭,稱“三大禮賦”。玄宗奇其才,召試文章,結(jié)果竟不了了之。此時杜甫已知仕進(jìn)無望,故言“賤士丑”。然一草一木都能得到皇天恩惠,何況人乎?已,一作“亦”。

[點(diǎn)評]

華筵歡賞、輕歌曼舞之下,竟是詩人“圣朝已知賤士丑”“此身飲罷無歸處”的悲嘆與迷茫,麗辭壯語間,別是一番蒼涼。清王夫之曰:“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保ā督S詩話》)此即樂景寫哀之一證也。

曲江三章章五句(其三)[1]

自斷此生休問天[2],杜曲幸有桑麻田[3],故將移住南山邊[4]。短衣匹馬隨李廣,看射猛虎終殘年[5]。

[注釋]

[1]此詩約作于天寶十一載(752)獻(xiàn)賦不遇后,參《樂游園歌》注[11]。曲江:見《哀江頭》注[3]。章五句:連章之每篇均由五句組成,系杜甫創(chuàng)體。

[2]自斷此生:杜甫已自感前途無望。

[3]杜曲:地名,在曲江池西南杜陵原之西,為杜甫祖籍。

[4]南山:終南山。杜曲近終南。

[5]“短衣”二句:以失意之李廣自慰。李廣,西漢名將。曾因與匈奴作戰(zhàn)失利被廢為庶人,屏居藍(lán)田,他常于南山中射虎。一次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而沒箭羽。事見《史記·李將軍列傳》。

[點(diǎn)評]

《曲江三章》氣脈相屬,猶以第三章最是情辭激切。仇兆鰲評曰:“窮達(dá)休問于天,首句陡然截住。因杜曲,故及南山,因南山,故及李廣射虎。一時感慨之情,豪縱之氣,殆有不能自掩者矣?!比灰彩嵌鸥ι朴隍T射,故而有此聯(lián)想。

醉時歌[1]

諸公袞袞登臺省[2],廣文先生官獨(dú)冷[3]。甲第紛紛厭粱肉[4],廣文先生飯不足。先生有道出羲皇[5],先生有才過屈宋[6]。德尊一代??部?sup>[7],名垂萬古知何用[8]!杜陵野客人更嗤[9],被褐短窄鬢如絲。日糴太倉五升米[10],時赴鄭老同襟期[11]。得錢即相覓,沽酒不復(fù)疑。忘形到爾汝[12],痛飲真吾師[13]。清夜沉沉動春酌,燈前細(xì)雨檐花落。但覺高歌有鬼神[14],焉知餓死填溝壑[15]?相如逸才親滌器[16],子云識字終投閣[17]。先生早賦歸去來[18],石田茅屋荒蒼苔。儒術(shù)于我何有哉[19]?孔丘盜跖俱塵埃[20]。不須聞此意慘愴,生前相遇且銜杯[21]!

[注釋]

[1]此詩作于天寶十三載(754)春杜甫困守長安之時。

[2]袞袞:連續(xù)眾多貌。臺?。号_,御史臺;省,指中書省、尚書省、門下省。此以代指高官要職。

[3]廣文先生:指鄭虔。杜甫之友,能詩善畫。玄宗愛其才,為置國子監(jiān)廣文館,以虔為博士。在官貧約,惟以著書為樂,時號鄭廣文。

[4]甲第:頭等住宅。漢時列侯居邑皆賜宅,有甲乙次第,故曰“第”。厭:同“饜”。饜足,飽食。

[5]羲皇:伏羲氏,傳說中的帝王。彼時之人以淡泊儉樸為尚。

[6]屈宋:戰(zhàn)國時辭賦家屈原、宋玉。

[7]德尊:猶言“德高”。

[8]“名垂”句:意同晉張翰所謂“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時一杯酒”(見《世說新語·任誕》)。

[9]杜陵野客:杜甫自稱。參見《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注[2]。

[10]糴(dí敵):購入(糧食)。太倉:官倉,國家糧庫。天寶十二載(753)秋,長安霖雨,米貴。朝廷出太倉存米十萬石,低價售之。

[11]同襟期:知己朋友的約會。

[12]忘形:不拘形跡。爾汝:稱謂上不講客套。

[13]“痛飲”句:言以善飲者為師?!侗笔贰份d李元忠語曰:“寧無食,不可使我無酒。阮步兵吾師也。”

[14]高歌有鬼神:即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之“詩成泣鬼神”。

[15]“焉知”句:言不以困窮為慮。

[16]相如:司馬相如,西漢辭賦家。親滌器:據(jù)《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載,相如與文君婚后困窘,故令文君當(dāng)壚賣酒,自著犢鼻褲,滌器市中。

[17]子云:揚(yáng)雄,字子云。王莽時,劉棻因獻(xiàn)符命獲罪,而揚(yáng)雄嘗教劉棻作奇字,故受牽連。使者來收捕時,揚(yáng)雄正在天祿閣上校書,自料不免,故投閣擬自盡,然未死,并為王莽所赦。句謂因才而獲罪。

[18]賦歸去來:即歸隱。晉陶淵明棄彭澤令歸隱時曾作有《歸去來兮辭》。

[19]何有:何用、有何干系。古《擊壤歌》“帝力于我何有哉”(見《藝文類聚》所引《帝王世紀(jì)》)或?yàn)榇司渌尽?/p>

[20]盜跖:即柳下跖,春秋時人,以造反被誣為“盜”,舊以為惡人的代表。句謂賢人惡人最終并無兩樣。句意與《莊子·駢拇》所謂“盜跖亦伯夷已”相通。

[21]銜杯:指飲酒。此句與上文“名垂萬古知何用”相呼應(yīng),參該句注[8]。

[點(diǎn)評]

此杜公使酒罵座之文也。與“紈袴不餓死,儒冠多誤身”同一風(fēng)致,故當(dāng)與《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相參讀。惟彼篇尚有仰仗之意,此篇則全與落寞之人相“爾汝”,故更見真率與放逸。王嗣奭曰:“此篇總屬不平之鳴,無可奈何之詞。非真謂垂名無用,非真謂儒術(shù)可廢,亦非真欲孔跖齊觀,又非真欲同尋醉鄉(xiāng)也。公詠懷詩云‘沉醉聊自遣,放歌破愁絕’,即可移作此詩之解。”王氏雖是知杜者,然亦不必如此開脫,此一時,彼一時,盛年之杜甫,自與步入老境后不同。

秋雨嘆三首[1](其一)

雨中百草秋爛死,階下決明顏色鮮[2]

著葉滿枝翠羽蓋,開花無數(shù)黃金錢。

涼風(fēng)蕭蕭吹汝急,恐汝后時難獨(dú)立[3]。

堂上書生空白頭[4],臨風(fēng)三嗅馨香泣。

[注釋]

[1]此詩作于天寶十三載(754)秋,時“霖雨六十余日,京師廬舍垣墻頹毀殆盡,凡一十九坊污潦”(見《唐書·韋見素傳》)。

[2]決明:藥性植物,有明目功效。決明分石決明和草決明。有注家以為杜甫所指是甘菊,一名石決,與石決明同功。以決明葉疏而甘菊葉茂,能與下文之“翠羽蓋”相關(guān)合。

[3]后時:日后天寒歲暮之時。

[4]堂上書生:杜甫自指。

[點(diǎn)評]

詠決明生不逢時,佳色難久,實(shí)寓自家身世之慨,故“臨風(fēng)三嗅馨香”而“泣”。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曰:“子美《秋雨嘆》有三篇,第一篇尤感慨。”明陸時雍《唐詩鏡》亦稱此篇“托意深厚可味”。陰暗背景下,黃色最為醒目,故“顏色鮮”與“無數(shù)黃金錢”呼應(yīng),創(chuàng)造出出人意表的俏麗之美。老杜筆法,確是教人嘆服。

獨(dú)酌成詩[1]

燈花何太喜,酒綠正相親[2]。

醉里從為客,詩成覺有神[3]

兵戈猶在眼,儒術(shù)豈謀身[4]

苦被微官縛[5],低頭愧野人。

[注釋]

[1]此詩作于由鳳翔返鄜州探家途中,背景情況詳《北征》注[1]。

[2]“燈花”二句:言得酒而有吉兆?!段骶╇s記》記瑞應(yīng)曰:“目得酒食,燈花得錢財(cái)?!睙艋ǎ瑹粜窘Y(jié)花。

[3]覺有神:覺有神助。杜甫在《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中亦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p>

[4]“儒術(shù)”句:憤激語,意同漢越壹《刺世疾邪詩》所謂“文籍雖滿腹,不如一囊錢”。

[5]微官:時任左拾遺。

[點(diǎn)評]

嘆儒術(shù)難以謀身,苦身被微官束縛,然猶不肯改弦易轍,故唯有低頭自愧。杜甫繾綣于仕途之情,由此可見。

曲江對酒[1]

苑外江頭坐不歸[2],水精宮殿轉(zhuǎn)霏微[3]。

桃花細(xì)逐楊花落,黃鳥時兼白鳥飛。

縱飲久判人共棄[4],懶朝真與世相違。

吏情更覺滄洲遠(yuǎn)[5],老大徒傷未拂衣[6]

[注釋]

[1]此詩作于乾元元年(758)春。去年九月收復(fù)長安,十月收復(fù)洛陽,肅宗大駕返長安。杜甫十一月攜家由鄜州返京,繼續(xù)任左拾遺,然早已不受信任。詩即寫“吏情”之落寞。曲江,見《哀江頭》注[3]。

[2]苑外:芙蓉苑外。苑在曲江。

[3]水精宮殿:借言宮殿近水。霏微:春光掩映之貌。

[4]久判(pān攀):早已不再顧忌。判,俗作“拚”,豁出去之意。

[5]滄洲:指隱居之所。

[6]拂衣:指辭官。

[點(diǎn)評]

江頭縱飲,懶于朝參,足見心中抑郁,仕途多艱。《杜詩鏡銓》曰:“觀數(shù)詩,公在諫垣必有不得其志者,所以不久即出。”詩中“桃花”一聯(lián),最得佳評。據(jù)《漫叟詩話》載,老杜墨跡初作“桃花欲共楊花語”“自以淡墨改三字”。詩寫桃花墜落之緩慢、飄忽,故以楊花為襯。然楊花可漫天飛舞,桃花則無飛起之勢,“共楊花語”,便嫌雕琢而失真,“細(xì)逐”而“落”,取楊花之輕飄而去其“起”勢,最得狀物之細(xì)膩。“楊花”,有本作“梨花”,如此便與老杜“自以淡墨改三字”無著,故不取。此聯(lián)以“桃花”對“楊花”,以“黃鳥”對“白鳥”,正句中自對也。有如此細(xì)致之觀察,足見江頭兀坐之時久?!短圃娺x脈會通評林》引黃家鼎評語曰:“磊磊落落,自成一調(diào)。小縱繩墨而首尾圓活,生意自然,是能傾倒。律詩不受律縛?!贝说美隙胖霉P者。

遣興五首[1](其四、其五)

賀公雅吳語[2],在位常清狂。

上疏乞骸骨,黃冠歸故鄉(xiāng)[3]。

爽氣不可致,斯人今則亡。

山陰一茅宇[4],江海日清涼[5]。

吾憐孟浩然[6],裋褐即長夜[7]

賦詩何必多,往往凌鮑謝[8]。

清江空舊魚[9],春雨余甘蔗[10]

每望東南云[11],令人幾悲吒。

[注釋]

[1]此詩舊注編在乾元二年(759)秦州詩中。詩共五首,前三首懷古人,后二首寫當(dāng)世。其四詠賀知章,其五懷孟浩然。

[2]賀公:賀知章。

[3]“上疏”二句:寫賀知章還鄉(xiāng)事。《舊唐書》本傳載:“天寶三載,因病恍惚,乃上疏請度為道士,求還鄉(xiāng)里,仍舍本鄉(xiāng)宅為觀,上許之?!秉S冠,道士冠。

[4]山陰:即會稽,今之浙江紹興。以在會稽山北,故名。山陰是賀知章故里。

[5]江海:山陰西有浙江,東有曹娥江,兩江近海,隨潮出入,故有江海清涼之說。清,一作“凄”。

[6]孟浩然:襄陽(今屬湖北)人。早年隱居鹿門山。開元間游長安,應(yīng)進(jìn)士試不第,漫游江、淮、吳、越等地,后歸襄陽。張九齡出為荊州長史,曾署為從事。王昌齡自嶺南北歸,游襄陽,相聚甚歡,尋病卒,時在開元二十八年(740)。

[7]裋褐(shù hè束鶴):粗陋的衣服。孟浩然以布衣終生。即長夜:孟浩然《歲暮歸南山》詩:“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p>

[8]鮑謝:指劉宋詩人鮑照、謝靈運(yùn),及謝朓、謝惠連。凌鮑謝,《魏書·溫子昇傳》載王暉業(yè)之語曰:“江左文人,宋有顏延之、謝靈運(yùn),梁有沈約、任昉,溫子昇足以陵顏轢謝,含任吐沈?!?/p>

[9]空舊魚:孟浩然多垂釣之作,如《峴山作》“試垂竹竿釣,果得槎頭鳊”;《西山尋辛諤》“落日清川里,誰言獨(dú)羨魚”;又有《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以“羨魚”求援引:“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贝艘贼~在喻人亡。

[10]余甘蔗:與上句“空舊魚”義同。惟知孟浩然“植果盈千樹”,見《田園作》,篇末曰:“鄉(xiāng)曲無知己,朝端乏親故。誰能為揚(yáng)雄,一薦甘泉賦?!备收崾挛匆?。

[11]東南:指孟浩然故里襄陽。時杜甫在秦州,故作東南望。

[點(diǎn)評]

李白入長安時,賀知章稱其為“謫仙人”,并解金龜換酒,與李白歡飲盡日。杜甫入長安時,賀知章已病卒于故里,杜甫困守長安十年,無日不希人援引;安史亂中,受命為左拾遺,不久即外貶為華州掾,且遇關(guān)輔大饑之荒年,棄官入秦,又孑然一布衣耳,故念及終身布衣之孟浩然,憐孟正以自憐也。五首皆為不得志而發(fā)。

空囊[1]

翠柏苦猶食,明霞高可餐[2]。

世人共魯莽[3],吾道屬艱難!

不爨井晨凍[4],無衣床夜寒。

囊空恐羞澀,留得一錢看。

[注釋]

[1]此詩當(dāng)作于乾元二年(759)冬。此時杜甫棄華州(今陜西華縣)掾之職,舉家徙居秦州(今甘肅天水)。

[2]“翠柏”二句:以仙人之食柏餐霞喻自家之無食果腹?!读邢蓚鳌罚骸俺嗨勺雍檬嘲貙?shí)。”司馬相如《大人賦》:“呼吸沆瀣餐朝霞?!?/p>

[3]魯莽:粗疏,指不分是非。

[4]爨(cuàn篡):舉火炊飯。

[點(diǎn)評]

以詼諧之筆,寫困苦之況,實(shí)老杜之黑色幽默。無食可炊,則不須舉火,亦不須上井打水,故而井凍;御寒早無被褥,更乏衣服,和衣而臥猶不能安枕,所以才有“無衣”而“床夜寒”之說。明明餓著肚子,卻說“食”了柏子、“餐”了“明霞”,把自己想象成不食人間煙火的仙人。而最后兩句方道出實(shí)情:“囊空恐羞澀,留得一錢看。”要維持寒酸中的體面,真乃“儒冠多誤身”也。

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其一)[1]

有客有客字子美[2],白頭亂發(fā)垂過耳。

歲拾橡栗隨狙公[3],天寒日暮山谷里。

中原無書歸不得[4],手腳凍皸皮肉死。

嗚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風(fēng)為我從天來[5]

[注釋]

[1]此詩作于乾元二年十月至十二月間。時杜甫由秦州徙居同谷。同谷,縣名,治所在今甘肅成縣。七首俱寫苦況,此為其一。

[2]子美:杜甫字。

[3]橡栗:見《北征》注[16]。狙(jū居)公:畜狙之人。狙,猿猴類獸名。

[4]中原無書:其“第三歌”曰:“有弟有弟在遠(yuǎn)方,三人各瘦何人強(qiáng)?生別展轉(zhuǎn)不相見,胡塵暗天道路長?!贝思床坏脷w中原之因由。

[5]一歌:指七首中序列第一。其他六歌分別是:“嗚呼二歌兮歌始放,閭里為我色惆悵?!薄皢韬羧栀飧枞l(fā),汝歸何處收兄骨?”“嗚呼四歌兮歌四奏,林猿為我啼清晝。”“嗚呼五歌兮歌正長,魂招不來歸故鄉(xiāng)?!薄皢韬袅栀飧杷歼t,溪壑為我回春姿?!薄皢韬羝吒栀馇慕K曲,仰視皇天白日速。”毛澤東1930年7月作、1962年發(fā)表的《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結(jié)句曰:“國際悲歌歌一曲,狂飆為我從天落?!碑?dāng)由杜甫此二句生發(fā)。

[點(diǎn)評]

乾元二年,是杜甫生活中的最低谷。此年他先由洛陽回華州任所,七月以關(guān)輔饑饉棄官度隴客秦州,十月由秦州往同谷,十二月由同谷入蜀至成都,所謂“一歲四行役”。以衣食無著而四處漂流,令人不得不為之灑一掬同情之淚。詩,真窮而后工耶?然既是“一歲四行役”,“歲拾橡栗”之“歲”字便無著落。清施鴻保《讀杜詩說》曰:“‘歲’字疑誤。公自秦州來同谷,未及一月,何以云‘歲’?云‘歲’,且若累歲矣?;蛟扑咀鳌嚒?,當(dāng)是?!贝怂詷O是。

狂夫[1]

萬里橋西一草堂[2],百花潭水即滄浪[3]。

風(fēng)含翠筱娟娟凈[4],雨浥紅蕖冉冉香[5]。

厚祿故人書斷絕,恒饑稚子色凄涼。

欲填溝壑惟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釋]

[1]此詩約作于上元元年(760)夏。時杜甫至成都,在浣花溪畔建起了草堂。狂夫,杜甫自指。

[2]萬里橋:在成都南門外,為諸葛亮送費(fèi)祎處。草堂:杜甫所建茅屋,以地近草堂寺,故以“草堂”名之。

[3]百花潭:即浣花溪。在成都西南。滄浪:水名。指漢水下游及其與江水連通的支脈,位于楚云夢澤地區(qū)。句取古《孺子歌》之意:“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保ㄒ姟睹献印るx婁》《楚辭·漁父》)表示順應(yīng)環(huán)境。

[4]翠筱(xiǎo?。壕G竹。

[5]浥(yì義):濡濕。紅?。杭t色的荷花。

[點(diǎn)評]

仇兆鰲評曰:“上四,言草堂之景,聊堪自適;下因客況艱難,而托為笑傲之詞。”然能將上四之自適與下四之疏放并作一詩者,方見其“狂”也。惟是狂夫,才能在“厚祿故人書斷絕,恒饑稚子色凄涼”的艱難世道中,見出“風(fēng)含翠筱娟娟凈,雨浥紅蕖冉冉香”的明麗風(fēng)景,此狂夫之癲狂處,亦狂夫之高邁曠遠(yuǎn)處。

江村[1]

清江一曲抱村流[2],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但有故人供祿米[3],微軀此外更何求?

[注釋]

[1]此詩作于上元元年(760)夏。余詳《狂夫》注[1]。詩寫草堂落成后一種怡然自足的生活情態(tài)。

[2]清江:指浣花溪,杜甫草堂近之。以溪近錦江,故有此稱。

[3]故人:指高適。高適時任彭州(今四川彭州市)刺史,與杜甫時有往來。杜甫《酬高使君相贈》詩曰:“故人供祿米,鄰舍與園蔬?!?/p>

[點(diǎn)評]

道眼前景,敘口邊事,清純自然,開宋詩生面。清黃生曰:“杜律不難于老健,而難于輕松,此詩見瀟灑流逸之致?!?/p>

江亭[1]

坦腹江亭暖[2],長吟野望時。

水流心不競[3],云在意俱遲[4]。

寂寂春將晚,欣欣物自私[5]

故林歸未得[6],排悶強(qiáng)裁詩。

[注釋]

[1]此詩舊注編在上元二年(761),杜甫時在成都浣花草堂。

[2]坦腹:指坦腹而臥。用晉王羲之在擇婿人面前坦腹東床典事,表示瀟灑。

[3]心不競:無爭勝之心。

[4]“云在”句:言云停而不動,意與云同。由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云無心以出岫”句變化而出。

[5]欣欣:草木繁榮貌。物自私:自然萬物各自有各自之生涯。

[6]故林:故園,家鄉(xiāng)。

[點(diǎn)評]

有瀟灑閑逸之致。江亭臥閑吟望,景與心會,正有此情趣。古來評家最看重“水流心不競,云在意俱遲”一聯(lián),只因此聯(lián)最能體現(xiàn)此情趣。明王嗣奭《杜臆》曰:“景與心融,神與景會,居然有道之言。當(dāng)閑適時道機(jī)自露,非公說不得如此通透?!笨芍^深得其旨。結(jié)聯(lián)突然宕開,與前不合,即所謂“跳結(jié)法”。身處亂世,終未能真閑逸,故一跳而以“排悶”收也。

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1]

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老去詩篇渾漫與[2],春來花鳥莫深愁[3]。

新添水檻供垂釣[4],故著浮槎替入舟[5]。

焉得思如陶謝手,令渠述作與同游[6]!

[注釋]

[1]此詩當(dāng)作于上元二年(761)。江:錦江,見《登樓》注[3]。

[2]漫與:有本作“漫興”,即隨意弄筆之意。

[3]花鳥莫深愁:言詩中形容刻露,花鳥亦應(yīng)愁怕。

[4]水檻:淺水處木欄。杜甫另有《水檻遣心》詩作。

[5]浮槎:木筏。

[6]陶謝:陶淵明、謝靈運(yùn)。晉宋時期著名詩人,分別為田園詩派、山水詩派鼻祖,工于自然景物描寫。渠:他們。兩句言只有找到陶、謝那般高手,方能對“江上值水如海勢”情況傳神寫貌,自己只能追步其后。

[點(diǎn)評]

老杜自謂“筆落驚風(fēng)雨,詩成泣鬼神”,然見“江上值水如海勢”奇景,亦有不能長吟之嘆。此恰如李白對黃鶴樓而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偶有詩思筆力不到處,并不妨其為大家。從“語不驚人死不休”,到“老去詩篇渾漫與”,正杜甫創(chuàng)作風(fēng)格之轉(zhuǎn)關(guān),于此篇中見之矣。

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1]

八月秋高風(fēng)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2],下者飄轉(zhuǎn)沉塘坳[3]。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俄頃風(fēng)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4]。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5]。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6],長夜霑濕何由徹[7]?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dú)破受凍死亦足!

[注釋]

[1]此詩約作于上元二年(761)秋。時在成都浣花草堂。

[2]掛罥(juān絹):掛結(jié)。

[3]塘坳:水塘及低洼地。

[4]“嬌兒”句:寫嬌兒睡覺不老實(shí),把被里都蹬破了。

[5]雨腳:指可見到的雨絲的末端。腳,殘剩的滓末,引申為末端,如日腳、雨腳等。

[6]喪亂:指安史之亂。

[7]何由徹:如何挨到天亮。徹,徹曉。

[點(diǎn)評]

“長夜霑濕”中,生出“安得廣廈千萬間”之良愿,寧自苦以利人,猶見老杜之仁者心也。此后詩人白居易亦受杜甫感召,寫出了“爭得大裘長萬丈,與君都蓋洛陽城”(《新制綾襖成感而有詠》);“安得萬里裘,蓋裹四周垠,穩(wěn)暖皆如我,天下無寒人”(《新制布裘》)的仁者之詩。宋代王安石題杜甫畫像時,更把“寧令吾廬獨(dú)破受凍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颼颼”作為杜甫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詩中的仁愛精神,早已在筆法之詼諧老健外,成為本篇打動人心的最核心之點(diǎn)。

百憂集行[1]

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復(fù)來: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即今倏忽已五十,坐臥只多少行立。強(qiáng)將笑語供主人[2],悲見生涯百憂集。入門依舊四壁空[3],老妻睹我顏色同[4]。癡兒不知父子禮,叫怒索飯?zhí)溟T東[5]。

[注釋]

[1]此詩當(dāng)作于上元二年(761),杜甫時年五十歲。篇題為“即事名篇”之新題樂府,取南朝梁王筠《行路難》“百憂俱集斷人腸”詩意。

[2]主人:指杜甫作客他鄉(xiāng)所依附之人。

[3]四壁空:指一貧如洗。暗用司馬相如典事。據(jù)《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載,相如與文君夜奔還成都時,“家徒四壁立”。

[4]顏色同:二人俱面帶憂色。

[5]門東:指庖廚方向。古時廚房在宅室之東。

[點(diǎn)評]

詩寫昔日之樂,今日之憂;孩提之樂,老大之憂。杜甫向被尊為“老杜”,亦以詩筆之老健著稱,然看到篇中“健如黃犢走復(fù)來”“一日上樹能千回”的孩童形象,讀者亦不得不生出撫今追昔之嘆。

舊注考訂,上元二年三月,崔光遠(yuǎn)為成都尹,與高適共討段子璋。時花驚定掠?xùn)|蜀,上以高適代光遠(yuǎn)。是年十一月,光遠(yuǎn)卒,十二月,嚴(yán)武任成都尹。詩言“百憂集”,當(dāng)作于崔光遠(yuǎn)治成都時。因高適、嚴(yán)武與杜公友善。而崔光遠(yuǎn)無學(xué)任氣,自不會與公相合。“強(qiáng)將笑語供主人”,或因崔光遠(yuǎn)而發(fā)亦未可知。

野望[1]

西山白雪三城戍[2],南浦清江萬里橋[3]

海內(nèi)風(fēng)塵諸弟隔,天涯涕淚一身遙。

惟將遲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4]。

跨馬出郊時極目,不堪人事日蕭條。

[注釋]

[1]此詩或作于寶應(yīng)元年(762),此是杜甫入蜀的第三個年頭。

[2]西山:在成都西,一名雪嶺,終年積雪。三城戍:指成都西松、維、保三城之戍,以防吐蕃侵?jǐn)_。

[3]萬里橋:在今四川華陽縣南。古時自蜀入?yún)潜亟?jīng)之處。三國費(fèi)祎使吳,諸葛亮送之,祎曰:“萬里之路,始于此橋?!币蛉∪f里為名。

[4]涓埃:細(xì)流與微塵。用以喻微小的貢獻(xiàn)。

[點(diǎn)評]

寫跨馬出郊野望,遠(yuǎn)見西山,近臨南浦。觸目傷懷,沉郁凄惻。見南浦而傷別,憶弟思家;望西山而感時,嘆世憂國。此皆“不堪”之“人事”也。一番心事全由首二句領(lǐng)起,“跨馬出郊”則首二句之由來。全篇結(jié)構(gòu)緊密,可詠可歌。元方回《瀛奎津髓》曰:“此格律高聳,意氣悲壯,唐人無能及之者?!鼻宸綎|樹《昭昧詹言》曰:“此詩起勢寫‘望’而寓感慨;中四句題情,三、四遠(yuǎn),五、六近;收點(diǎn)題出場,創(chuàng)格。此變律創(chuàng)格,與‘支離東北’同?!庇衷唬骸白x此深悟山谷之旨。”指出此詩格律之創(chuàng)變,實(shí)開宋人之別調(diào),是。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1]

劍外忽傳收薊北[2],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3]

白日放歌須縱酒[4],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5]

即從巴峽穿巫峽[6],便下襄陽向洛陽[7]。

[注釋]

[1]此詩作于代宗廣德元年(763)。時杜甫流寓梓州(今四川三臺)。河南河北:指洛陽與河陽。官軍收復(fù)兩河,安史叛軍敗走薊北老巢。叛將史思明之子史朝義在廣陽自縊,叛將紛紛獻(xiàn)州以降,安史之亂結(jié)束在即,杜甫喜而作是詩。

[2]劍外:劍門關(guān)之外,指蜀地。薊北:指今河北省北部。

[3]漫卷:胡亂、隨便地卷起。句中指收拾起文稿書本,作歸鄉(xiāng)之計(jì)。

[4]放歌:縱情高歌。

[5]青春:春天。

[6]巴峽:嘉陵江峽谷。嘉陵江又稱巴江。巫峽:長江三峽之中峽。此句擬想出川走水路之路線。

[7]襄陽:今湖北襄樊。洛陽:今屬河南。作者原注:“余田園在東都。”東都即洛陽。此句擬想由襄陽改陸路前往洛陽。

[點(diǎn)評]

官軍平定叛亂,聞之喜出望外,雀躍無似,即欲自劍南急返東都。快人快意快語,脫口而出,自然成章,故人稱為杜公“生平第一首快詩也”(《讀杜心解》)。

宿府[1]

清秋幕府井梧寒[2],獨(dú)宿江城蠟炬殘。

永夜角聲悲自語[3],中天月色好誰看?

風(fēng)塵荏苒音書絕[4],關(guān)塞蕭條行路難[5]。

已忍伶俜十年事[6],強(qiáng)移棲息一枝安[7]。

[注釋]

[1]此詩作于廣德二年(764)秋。時杜甫重返成都,入嚴(yán)武幕府為節(jié)度參謀,宿府,在幕府中值夜。

[2]井梧:即梧桐。以桐葉有黃圈文如井,故曰“金井梧桐”。井,與“井欄”無涉。

[3]永夜:長夜。

[4]荏苒:指時間推移。

[5]“關(guān)塞”句:用《胡笳十八拍》句意:“十七拍兮心鼻酸,關(guān)山阻修兮行路難?!?/p>

[6]伶俜:漂泊之意。十年:自安史亂起迄今恰是十年。

[7]棲息一枝:《莊子·逍遙游》:“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p>

[點(diǎn)評]

情調(diào)悲惋,句法頓挫。為杜律中名篇。頷聯(lián)最為人所稱道,《峴傭說詩》曰:“‘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悲’字、‘好’字,作一頓挫,實(shí)七律奇調(diào),令人讀之爛不覺耳。”角聲悲,惟自悲自泣;月色好,惟自照自明,世界已落寞到無人應(yīng)合的地步,詩人亦落寞到無心與世界應(yīng)合的地步,正可見老杜與官場無緣,即使在老友嚴(yán)武幕中,亦有無限凄愴,這便是他于第二年(765)正月即辭幕歸草堂的原因。句中之“角”為軍幕號角,然角亦是二十八星宿之一。將號角之“角”借作“角宿”之“角”,而與“月”相對,別有一番趣味,此亦老杜之過人處。

春日江村五首[1](其一、其二、其三、其四)

農(nóng)務(wù)村村急,春流岸岸深。

乾坤萬里眼,時序百年心[2]

茅屋還堪賦[3],桃源自可尋[4]。

艱難昧生理,飄泊到如今。

迢遞來三蜀[5],蹉跎有六年[6]。

客身逢故舊,發(fā)興自林泉。

過懶從衣結(jié)[7],頻游任履穿[8]。

藩籬頗無限,恣意向江天。

種竹交加翠,栽桃爛熳紅。

經(jīng)心石鏡月[9],到面雪山風(fēng)[10]。

赤管隨王命[11],銀章付老翁[12]。

豈知牙齒落,名玷薦賢中[13]。

扶病垂朱紱[14],歸休步紫苔。

郊扉存晚計(jì),幕府愧群材[15]。

燕外晴絲卷,鷗邊水葉開。

鄰家送魚鱉,問我數(shù)能來。

[注釋]

[1]此詩作于永泰元年(765)春辭幕府職初歸草堂之時。

[2]“乾坤”二句:用鮑照《行樂至城東橋》詩句式:“爭先萬里途,各事百年身。”

[3]“茅屋”句:晉陶淵明《歸園田居》:“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贝思疵┪菘百x所本。

[4]“桃源”句:用陶淵明《桃花源記》典,言江村可以隱居。

[5]三蜀:指蜀地?!段倪x》晉左思《蜀都賦》注曰:“三蜀,蜀郡、廣漢,犍為也。本一蜀國,漢高祖分置廣漢,漢武帝分置犍為?!?/p>

[6]六年:杜甫乾元二年(759)冬入蜀,至此已六年。

[7]衣結(jié):即百結(jié)衣?!侗碧脮n》引王隱《晉書》曰:“董威輦忽見洛陽,止宿白社中,得殘碎繒,輒結(jié)以為衣,號曰百結(jié)衣。”后以指衣多補(bǔ)綴。

[8]履穿:《莊子·山木》:“衣弊履穿,貧也,非憊也?!庇帧妒酚洝せ袀鳌份d,東郭先生家貧,履有上無下,行雪中,著地處皆足跡。

[9]石鏡:成都一景觀?!度A陽國志》載,武都一丈夫化為女子,蓋山精也。蜀王納為妾,無幾物故。蜀王遣五丁之武都,擔(dān)土作冢,蓋地?cái)?shù)畝,高七丈,上有石鏡表其門,今成都北角武擔(dān)是也?!跺居钣洝贩Q:“冢上有一石,厚五寸,徑五尺,瑩徹,號曰石鏡?!?/p>

[10]雪山:又名云嶺,即今之岷山,在四川松潘縣南。

[11]赤管:仇注引《漢官儀》:“尚書令仆丞郎,月給赤管大筆一雙,椽題曰‘北宮著作’?!?/p>

[12]銀章:即銀印。背龜紐,文曰章,刻曰某官之章。漢制:吏秩比二千石以上者皆銀印青綬。唐無賜印之制,時杜甫授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賜緋、服魚袋,故以“銀章”代指。

[13]“名玷”句:指為嚴(yán)武所薦,授郎官事。

[14]朱紱:紅色絲帶。此指系魚袋的綬帶。

[15]“郊扉”二句:指辭幕府之職歸草堂事。

[點(diǎn)評]

明王嗣奭《杜臆》曰:“此五首如一篇文字,前四首一氣連環(huán)不斷,至末首總發(fā)心事作結(jié)?!鼻宄鹫做棥抖旁娫斪ⅰ芳?xì)繹之曰:“首章,敘春日江村,有躬耕自給之意。次章,歸蜀而依嚴(yán)武。上四承漂泊來,下截仍抱江村。故交復(fù)鎮(zhèn),便堪發(fā)興,且未講到幕府事。下兩章,方層次敘出。三章,言薦授郎官之事。上四,承江天,寫村前近遠(yuǎn)之景;下四,承發(fā)興,敘老年錫命之緣。四章,言辭還幕僚之故。上四承薦賢來,下四又應(yīng)江村。郊扉頂歸休,幕府頂扶病。燕外以下,言景物堪娛而人情相習(xí),所謂歸休晚計(jì)也。公不耐拘束而辭幕職,曰扶病,托詞也;曰愧群材,謙詞也。末章,借古人以自況,是江村感懷?!卑矗耗┱乱讶搿坝[古”類中,可對讀。

旅夜書懷[1]

細(xì)草微風(fēng)岸,危檣獨(dú)夜舟[2]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yīng)老病休[3]!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4]!

[注釋]

[1]此詩作于永泰元年(765)五六月間。此年四月,嚴(yán)武去世。杜甫在成都頓失依靠,決定離蜀東下。此詩約作于舟經(jīng)渝州(今重慶)、忠州(今忠縣)途中。

[2]危:高貌。檣:桅桿。

[3]“名豈”二句:反話,乃憤激語。

[4]沙鷗:鷗鳥。杜甫漂泊于水路,故自比鷗鳥。

[點(diǎn)評]

前半寫江邊夜景,由近而遠(yuǎn),由細(xì)而大?!靶谴埂币宦?lián)壯闊而凄冷。“垂”字“涌”字,極富動感,為畫面增添雄奇悲壯氣氛,后半敘情,氣骨傲岸而情感悲傷。紀(jì)昀評曰:“通首神完氣足,氣象萬千,可當(dāng)雄渾之品?!保ā跺伤鑵R評》)

李白《渡荊門送別》有“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之句,杜甫“星垂”一聯(lián),立意、句式頗與之相通,有人因以較二人之短長。明胡應(yīng)麟《詩藪》曰:“‘山隨平野闊(有版本異同),江入大荒流’,太白壯語也;杜‘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骨力過之?!鼻逋蹒凇独钐兹纷⒅斜嬖唬骸坝柚^李是晝景,杜是夜景;李是行舟暫視,杜是停舟細(xì)觀,未可概論?!鼻逦谭骄V《石洲詩話》曰:“此等句皆適與手會,無意相合,固不必謂相為倚傍,亦不容區(qū)分優(yōu)劣也?!蔽陶f是。

壯游[1]

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場[2]。斯文崔魏徒[3],以我似班揚(yáng)[4]。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九齡書大字,有作成一囊。性豪業(yè)嗜酒,嫉惡懷剛腸[5]。脫略小時輩,結(jié)交皆老蒼[6]。飲酣視八極,俗物多茫茫[7]。東下姑蘇臺[8],已具浮海航[9]。到今有遺恨,不得窮扶桑[10]。王謝風(fēng)流遠(yuǎn)[11],闔閭丘墓荒[12]。劍池石壁仄[13],長洲芰荷香[14]。嵯峨閶門北[15],清廟映回塘[16]。每趨吳太伯,撫事淚浪浪[17]。蒸魚聞匕首[18],除道哂要章[19]。枕戈憶勾踐[20],渡浙想秦皇[21]。越女天下白,鑒湖五月涼[22]。剡溪蘊(yùn)秀異[23],欲罷不能忘。歸帆拂天姥[24],中歲貢舊鄉(xiāng)[25]。氣劘屈賈壘,目短曹劉墻[26]。忤下考功第[27],獨(dú)辭京尹堂。放蕩齊趙間[28],裘馬頗清狂[29]。春歌叢臺上[30],冬獵青丘旁[31]。呼鷹皂櫪林,逐獸云雪岡[32]。射飛曾縱鞚,引臂落鹙鸧[33]。蘇侯據(jù)鞍喜[34],忽如攜葛強(qiáng)[35]。快意八九年,西歸到咸陽[36]。許與必詞伯,賞游實(shí)賢王[37]。曳裾置醴地[38],奏賦入明光[39]。天子廢食召,群公會軒裳[40]。脫身無所愛,痛飲信行藏[41]。黑貂寧免敝[42]?斑鬢兀稱觴。杜曲換耆舊[43],四郊多白楊。坐深鄉(xiāng)黨敬,日覺死生忙。朱門務(wù)傾奪,赤族迭罹殃。國馬竭粟豆[44],官雞輸?shù)玖?sup>[45]。舉隅見煩費(fèi),引古惜興亡。河朔風(fēng)塵起,岷山行幸長[46]。兩宮各警蹕,萬里遙相望[47]。崆峒?xì)夂?,少海旌旗黃[48]。禹功亦命子[49],涿鹿親戎行[50]。翠華擁吳岳,螭虎啖豺狼[51]。爪牙一不中,胡兵更陸梁[52]。大軍載草草,凋瘵滿膏肓[53]。備員竊補(bǔ)袞[54],憂憤心飛揚(yáng)。上感九廟焚,下憫萬民瘡。斯時伏青蒲,廷諍守御床[55]。君辱敢愛死?赫怒幸無傷[56]。圣哲體仁恕,宇縣復(fù)小康[57]??迯R灰燼中,鼻酸朝未央[58]。小臣議論絕,老病客殊方[59]。郁郁苦不展,羽翮困低昂[60]。秋風(fēng)動哀壑,碧蕙捐微芳[61]。之推避賞從,漁父濯滄浪[62]。榮華敵勛業(yè),歲暮有嚴(yán)霜[63]。吾觀鴟夷子,才格出尋常[64]。群兇逆未定,側(cè)佇英俊翔[65]。

[注釋]

[1]此詩作于大歷元年(766)秋。時杜甫順長江東下,來到夔州(今四川奉節(jié)),并在此停居。壯游,懷抱壯志而遠(yuǎn)游。

[2]翰墨場:文場。

[3]崔魏:杜甫自注:“崔鄭州尚,魏豫州啟心?!贝奚校鋭t天久視二年(701)進(jìn)士。魏啟心,神龍三年(707)才膺管樂科及第。

[4]班揚(yáng):班固、揚(yáng)雄。二人是漢代著名文學(xué)家。

[5]“嫉惡”句:用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句意:“剛腸疾惡,輕肆直言?!?/p>

[6]老蒼:年長者。上文言及崔尚、魏啟心年長杜甫二三十歲,高適、李白大杜甫十余歲,本書前面所收《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中提到的李邕、王翰,亦長杜甫二三十歲。

[7]多茫茫:意謂不放在眼里。

[8]姑蘇臺:在蘇州靈巖山上?!对浇^書》稱:闔閭起姑蘇臺,三年聚材,五年乃成,高見三百里。此以姑蘇臺代指吳越之游。

[9]航:大船。

[10]扶桑:神話中樹名,為日出之所。此代指日本。

[11]王謝:以王導(dǎo)、謝安為代表的東晉兩大望族。世居建康(今南京)烏衣巷,其中有不少風(fēng)流人物。

[12]闔閭:吳王夫差之父,死后葬于虎丘?!对浇^書》稱:闔閭冢在吳縣閶門外,葬以盤郢魚腸之劍。葬三日,白虎踞其上,號曰虎丘。

[13]劍池:在蘇州虎丘山,上有石壁高數(shù)丈。池為秦始皇開闔閭墓以尋找魚腸劍時掘出,故稱“劍池”。

[14]長洲:苑名,在蘇州。

[15]閶門:古蘇州城西門。

[16]清廟:指吳太伯廟?!秴强ぶ尽罚骸疤畯R,東漢太守糜豹建于閶門外。”

[17]吳太伯:吳之始祖。淚浪浪:淚流不斷。太伯讓而后世爭,故而流淚。

[18]“蒸魚”句:詠專諸刺王僚事?!妒酚洝ご炭土袀鳌份d,吳公子光具酒請王僚,使專諸置匕首魚腹中,借獻(xiàn)魚炙之機(jī),以匕首刺王僚。僚立死,專諸亦為衛(wèi)士所殺。公子光自立為王,是為闔閭。

[19]“除道”句:詠朱買臣事。據(jù)《漢書·朱買臣傳》載,買臣貧時,常就會稽守邸者乞食。貴拜會稽太守后,仍“衣故衣,懷其印綬,步歸郡邸”。見守邸者不改故態(tài),才微露其綬,守邸者引綬視印,方知其今日身份。于是會稽郡發(fā)民除道以迎太守。買臣乘高車與除道之前妻、妻夫相見,前妻為自己不耐貧寒,離買臣自去而羞愧。除道,修治道路。哂,嘲笑。要章,即“腰章”。杜甫以為朱買臣之舉庸俗勢利,故下一“哂”字。

[20]“枕戈”句:詠勾踐滅吳事。越王勾踐與吳國有殺父破國之仇,他勵精圖治,嘗膽自警,任用范蠡、文種等良臣,歷時二十二年,終于一舉攻滅吳國。枕戈,以戈為枕,形容警醒,隨時準(zhǔn)備應(yīng)敵。晉劉琨有“枕戈待旦”說。杜甫用以形容勾踐。至宋代蘇軾始以“臥薪”稱勾踐,從而有了“臥薪嘗膽”的成語。

[21]“渡浙”句:秦始皇嘗游會稽,渡浙江。

[22]鑒湖:一名鏡湖,在浙江紹興。

[23]剡溪:在今浙江嵊州市南,附近多名山。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到剡溪?!?/p>

[24]天姥:山名,在浙江天臺縣西,近臨剡溪。

[25]中歲:杜甫當(dāng)時二十四歲。貢舊鄉(xiāng):由家鄉(xiāng)州縣推薦,參加進(jìn)士考試。《新唐書·選舉志》:“唐制取士之科,大要有三:由學(xué)館者曰生徒,由州縣者曰鄉(xiāng)貢,其天子自詔者曰制舉?!?/p>

[26]劘(mó磨):迫近。屈賈:戰(zhàn)國時楚國大政治家、文學(xué)家屈原和漢代政治家、文學(xué)家賈誼。目短:小視。曹劉:三國魏曹植和晉代劉楨。兩句謂自己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可以匹敵屈賈而小視曹劉。

[27]“忤下”句:言進(jìn)士落第。忤,抵觸??脊Φ?,即進(jìn)士第。唐開元二十三年以前進(jìn)士考試由吏部考功員外郎主持。

[28]齊趙:戰(zhàn)國時齊都臨淄,趙都邯鄲,后以齊趙代指山東、河北所屬地區(qū)。句中所寫是杜甫的第二次漫游。

[29]裘馬:輕裘肥馬。

[30]叢臺:在邯鄲城東北,相傳是趙武靈王為閱兵和觀舞而建。

[31]青丘:在山東青州千乘縣(治所在今博興陳戶鎮(zhèn)),齊景公曾田獵于此。

[32]皂櫪林、云雪岡:俱齊地地名。

[33]縱鞚:放轡疾馳。鹙鸧:獵鷹。兩句寫射獵技藝之高。

[34]蘇侯:原注:“監(jiān)門胄曹蘇預(yù)?!奔刺K源明,杜甫老友。

[35]葛強(qiáng):晉山簡的愛將。此為杜甫自況。

[36]咸陽:即長安。此用秦時舊名。

[37]許與:猶稱許。詞伯:文辭之伯。即文章領(lǐng)袖意。賢王:當(dāng)指汝陽王李琎。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有述。兩句述在京城的交游俱是文伯貴戚之屬。

[38]“曳裾”句:言受到王者優(yōu)禮?!稘h書·楚元王傳》:“穆生不嗜酒,元王每置酒,常為穆生設(shè)醴?!滨?,甜酒。

[39]明光:漢宮殿名。此以代唐宮,述獻(xiàn)三大禮賦事,參見《樂游園歌》注[11]。

[40]“天子”二句:寫獻(xiàn)賦后所引起的反響。當(dāng)時玄宗奇之,命宰相試文章。軒裳:車服。會軒裳,指乘軒群公來集。其《莫相疑行》曰:“憶獻(xiàn)三賦蓬萊宮,自怪一日聲輝赫。集賢學(xué)士如堵墻,觀我落筆中書堂?!笨膳c此二句對讀。

[41]行藏:指仕與隱?!墩撜Z·述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

[42]“黑貂”句:用蘇秦事。《戰(zhàn)國策·秦策》:“蘇秦始將連橫……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黑貂之裘弊,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去秦而歸。”此亦指不被見用而生計(jì)困頓。

[43]杜曲:即杜陵。杜甫祖籍在焉。

[44]國馬:指舞馬、立仗馬等御用馬。

[45]官雞:朝廷雞坊中所養(yǎng)的斗雞。

[46]河朔:指安祿山起兵的河北。兩句寫安史亂起,玄宗逃往蜀地。

[47]“兩宮”二句:指成都之玄宗與靈武之肅宗。

[48]崆峒:山名,在甘肅。少海:太子的代稱。《東宮故事》:“太子比少海?!眱删溲悦C宗平?jīng)鍪毡d復(fù)及靈武即位事。

[49]“禹功”句:夏禹改傳賢為傳子,將帝位傳給兒子啟。此以比玄宗傳位給太子肅宗。

[50]涿鹿:地名,今屬河北。黃帝曾于此地大戰(zhàn)蚩尤,此以蚩尤比安祿山。

[51]翠華:天子之旗。吳岳:鳳翔附近山名。螭虎:喻唐朝軍隊(duì)。豺狼:喻叛軍。兩句言肅宗由靈武移駐鳳翔,形成反擊之勢。

[52]爪牙:指肅宗臣屬,如房琯等。舊時此詞為中性詞,無貶義。不中:擊敵不中。陸梁:猖狂。兩句寫陳陶斜之?dāng)?,詳《悲陳陶》注?]注[4]。

[53]草草:勞頓貌。瘵(zhài債):癆病。膏肓(gāo huāng高荒):病勢沉重。兩句言軍隊(duì)調(diào)動頗繁,百姓困苦不堪。

[54]備員:忝在官員之列。自謙之詞。補(bǔ)袞:補(bǔ)救皇帝缺失。句指自己任左拾遺事。

[55]“斯時”二句以漢史丹自擬,言敢于進(jìn)諫?!稘h書·史丹傳》載,元帝欲易太子,丹聞上獨(dú)寢,“直入臥內(nèi),伏青蒲上泣諫”。青蒲,以青蒲草編織的地席。房琯敗后罷相,杜甫曾上疏諫阻,未果。

[56]“君辱”二句:言因上疏救房琯而獲罪事。詳《北征》注[1]。

[57]宇縣:指天下。句指局勢好轉(zhuǎn),長安、洛陽先后收復(fù)。

[58]未央:漢宮殿名,此借指唐宮殿。至德二載(757)肅宗駕返長安,杜甫亦由鄜州入朝。參《曲江對酒》注[1]。

[59]小臣:杜甫自指。殊方:異地他鄉(xiāng)。兩句言自己無心于仕宦,故棄官而去。

[60]困低昂:猶言不能奮飛。

[61]“秋風(fēng)”二句:述野有遺賢意?!痘茨献印罚骸疤m生幽谷,不為莫服而不芳?!庇謻|漢酈炎《靈芝生河州》詩:“蘭榮一何晚,嚴(yán)霜瘁其柯。”杜甫兼取其意。

[62]之推:介之推,春秋時人。從晉公子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公子歸復(fù)即位后,他避不受賞。漁父:楚辭中人物,又見于《孟子·離婁》。作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眱删湟越橹?、漁父自況。

[63]“榮華”二句:言榮華勝于功業(yè),將有危難。此是自慰之詞。

[64]鴟夷子:即春秋時越國大夫范蠡。他助勾踐滅吳后,知勾踐可與共憂患,不可共安樂,于是功成身退,泛舟游五湖,自號鴟夷子。

[65]側(cè)佇:側(cè)身佇立。即等待、恭候意。句謂等待有英俊之士挺身而出,平定群兇。

[點(diǎn)評]

這是一首自傳式長詩,分述幼詠鳳凰、東游吳越、放蕩齊趙、困守長安等種種經(jīng)歷及安史亂后的種種遭際與困頓。想當(dāng)年意態(tài)昂藏、裘馬輕狂的杜甫,晚年唯以之推、漁父輩人物自寬自慰,豈不痛哉!宋人劉克莊夢亡友方信孺后有《沁園春》詞曰:“嘆年光過盡,功名未立;書生老去,機(jī)會方來。使李將軍遇高皇帝,萬戶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凄涼感舊,慷慨生哀。”觀杜甫《壯游》,亦生劉克莊之嘆也。

暮春題瀼西新賃草屋五首[1](其三、其四)

彩云陰復(fù)白,錦樹曉來青[2]。

身世雙蓬鬢,乾坤一草亭。

哀歌時自惜,醉舞為誰醒。

細(xì)雨荷鋤立,江猿吟翠屏[3]。

壯年學(xué)書劍[4],他日委泥沙[5]。

事主非無祿[6],浮生即有涯。

高齋依藥餌[7],絕域改春華[8]

喪亂丹心破,王臣未一家[9]。

[注釋]

[1]此是大歷二年(767)三月在夔州作。時作者剛由赤甲山遷居瀼西。

[2]錦樹:春樹。樹花似錦。

[3]翠屏:指山。春山青翠如畫屏。

[4]學(xué)書劍,用項(xiàng)羽事。據(jù)《史記·項(xiàng)羽本紀(jì)》載,項(xiàng)羽少時,學(xué)書不成,去;學(xué)劍,又不成。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xué),學(xué)萬人敵?!贝艘詴鴦τ魑闹挝涔?。

[5]委泥沙:言所學(xué)無以為用。

[6]事主:自言曾為近臣。

[7]高齋:指草屋。

[8]絕域:指瀼西。

[9]“王臣”句:言藩鎮(zhèn)多叛志。

[點(diǎn)評]

五詩曲寫身世之悲,三、四二首尤為警拔?!吧硎离p蓬鬢,乾坤一草亭”造語凝練,開闔抑揚(yáng)之間極具功力:一生事業(yè),只落得一雙蓬鬢;天地之間,惟此茅屋屬于我。這等筆法,正江西詩派所襲用者。蘇東坡所謂“三過門間老病死,一彈指頃去來今”(《過永樂文長老已卒》);黃庭堅(jiān)所謂“桃李春風(fēng)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寄黃幾復(fù)》)、“未生白發(fā)猶堪酒,垂上青云卻佐州”“明珠論斗煮雞頭”(《次韻王定國揚(yáng)州見寄》)云云,皆在一波三折處得妙趣?!吧硎馈迸c“蓬鬢”間、“乾坤”與“草亭”間是一個大的滑落,同時也是最為凝練的概括。由此正可見杜甫心中的悲涼與無奈,同時也引出了下面一首學(xué)而無以為用的慨嘆?!皢蕘y丹心破”直是道情之語,是詩人執(zhí)著一生后理想的徹底破滅。他自知,只能在“絕域”間慘淡而度余生了。

登高[1]

風(fēng)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dú)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2],潦倒新停濁酒杯。

[注釋]

[1]此詩約作于大歷二年(767)秋,時杜甫仍滯留夔州。

[2]繁霜鬢:增白發(fā)。

[點(diǎn)評]

此是杜詩名篇。明胡應(yīng)麟評曰:“此章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沉深莫測而精光萬丈,力量萬鈞。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無昔人,后無來學(xué)。此當(dāng)為古今七言律第一。”又曰:“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實(shí)一意貫串,一氣呵成。驟讀之,首尾若未嘗有對者,胸腹若無意于對者,細(xì)繹之,則錙銖鈞兩,毫發(fā)不差,而建瓴走坂之勢,如百川東注于尾閭之窟。至于用句用字,又皆古今人必不敢道、決不能道者,真曠代之作也?!保ā对娝挕罚┐嗽娨詨颜Z述悲情,八句四聯(lián),皆成對仗。首尾“若未嘗有對者”,“風(fēng)急天高”與“渚清沙白”實(shí)句中自對;“繁霜鬢”在句中是動賓結(jié)構(gòu),與下句“濁酒杯”成對仗時又可視為偏正結(jié)構(gòu),即“繁霜”之“鬢”與“濁酒”之“杯”。“胸腹若無意于對者”,頷聯(lián)疏朗平暢,意境闊大,腹聯(lián)凝練緊縮,恰如宋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所謂:“萬里,地之遠(yuǎn)也;秋,時之凄慘也;作客,羈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齒暮也;多病,衰疾也;臺,高回處也;獨(dú)登臺,無親朋也。十四字間含八意,而對偶又精確。”這便是前人推此篇為“古今七言律第一”的緣由。

暮歸[1]

霜黃碧梧白鶴棲,城上擊柝復(fù)烏啼[2]。

客子入門月皎皎,誰家搗練風(fēng)凄凄[3]。

南渡桂水闕舟楫[4],北歸秦川多鼓鼙[5]。

年過半百不稱意,明日看云還杖藜[6]。

[注釋]

[1]此詩作于大歷三年(768)暮秋。時杜甫出峽順長江來到公安(今屬湖北),頗有日暮途窮之感。

[2]擊柝:打更。柝,巡夜所敲的木梆。

[3]搗練:制寒衣前的一道工序:將織就的白練反復(fù)捶搗,使脫去絲膠,易于染色。這相當(dāng)于機(jī)械紡織中的“振搗工藝”。

[4]桂水:在郴州。今湖南南部藍(lán)山一帶。闕:同缺。

[5]秦川:渭河平原,以秦之故地,故有此稱,包含今陜甘兩省之地。多鼓鼙:此年八月,吐蕃十萬眾寇靈武,尚贊摩二萬眾寇邠州,京師戒嚴(yán)。

[6]杖藜:拄藜杖。

[點(diǎn)評]

南渡不得,北歸不得,百無聊賴中,惟有“看云”一事可做。從末句之一“還”字,知杜甫今日便是看云至暮方歸,而明日生涯一同于今日。且“看云”亦需“杖藜”,知詩人已垂垂老矣。然詩之“前半篇高爽鮮新,操勝于人,后半篇質(zhì)款近情,詼諧有趣”(清盧世語),矯秀而不見悲情,散淡頹放中直入化境也。

清明二首[1](其二)

此身飄泊苦西東,右臂偏枯半耳聾[2]。

寂寂系舟雙下淚,悠悠伏枕左書空[3]。

十年蹴踘將雛遠(yuǎn),萬里秋千習(xí)俗同[4]。

旅雁上云歸紫塞[5],家人鉆火用青楓[6]。

秦城樓閣煙花里,漢主山河錦繡中[7]。

春水春來洞庭闊,白愁殺白頭翁。

[注釋]

[1]此詩當(dāng)是大歷四年(769)春初到潭州(今湖南長沙)時所作。

[2]右臂偏枯:時杜甫已患偏癱癥。此疾多發(fā)為男左女右,此種情況下為重癥,反之則病癥輕。半耳聾:指左耳聾。其《復(fù)陰》詩曰:“夔子之國杜陵翁,牙齒半落左耳聾。”

[3]書空:用手指在空中虛畫字形?!妒勒f新語·黜免》:“殷中軍(浩)被廢,終日恒書空作字,竊視,惟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此用以表示于遭際之不甘心態(tài)。

[4]“十年”二句:寫清明節(jié)俗,亦兼寫漂泊之苦。蹴踘:即踢球。舊時清明節(jié)有蹴踘、蕩秋千等習(xí)俗。將雛:攜子。杜甫自759年舉家入蜀,迄今已是十年。

[5]紫塞:晉崔豹《古今注》曰:“秦筑長城,土色皆紫,漢塞亦然,故稱紫塞焉?!贝艘灾副狈?。

[6]鉆火:鉆木取火。清明前一或二日為寒食,舉國禁火。節(jié)后鉆木取新火。

[7]“秦城”二句:遙想長安春色。

[點(diǎn)評]

此為七言排律。排律為律詩之拓展,即除首尾兩聯(lián)外,中間皆作對仗,此詩僅較律詩增出兩聯(lián),然已為清人朱瀚所指摘,以為“將雛”與“習(xí)俗”不成偶對,“秦城”一聯(lián)如街市燈聯(lián),過于熟爛,“蹴踘”與“秋千”為對,亦大有坊間風(fēng)味。然此詩妙處不在精嚴(yán)而在風(fēng)趣與灑脫,即朱瀚所謂:“因右臂偏枯,而以左臂書空,既可噴飯,只點(diǎn)‘左’字,尤為險怪?!保ㄕf俱見《杜詩詳注》所引)能令朱先生噴飯,即其妙處。

江漢[1]

江漢思?xì)w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遠(yuǎn),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猶壯,秋風(fēng)病欲蘇[2]

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3]

[注釋]

[1]此詩仇兆鰲以為作于大歷四年(769)秋,今有注者以為詩言“江漢”,當(dāng)是漂泊湖北時所作,如此便當(dāng)系在大歷三年(768)。

[2]蘇:蘇活,康復(fù)。

[3]“古來”二句:用《韓非子》典事:“桓公伐孤竹,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朔爬像R而隨之,遂得道焉?!?/p>

[點(diǎn)評]

此詩以景語作情語。言身與片云共遠(yuǎn),心與夜月同孤。片云、孤月,正詩人用以自況?!扒ひ桓濉?,與“乾坤一草亭”“天地一沙鷗”同一機(jī)杼,乃杜公之小大之辨耳。

小寒食舟中作[1]

佳辰強(qiáng)飲食猶寒[2],隱幾蕭條戴鹖冠[3]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4]。

娟娟戲蝶過閑幔,片片輕鷗下急湍。

云白山青萬余里,愁看直北是長安[5]

[注釋]

[1]此是大歷五年(770)在潭州(今湖南長沙)作。小寒食,寒食后一日。舟中作,杜甫到潭州后住在船上,故不止一詩標(biāo)“舟中作”。

[2]食猶寒:寒食節(jié)禁火,故酒食俱寒。

[3]鹖冠:隱者之冠。

[4]“春水”二句:由唐沈佺期《釣竿篇》“人疑天上坐,魚似鏡中懸”化出。

[5]直北:正北。

[點(diǎn)評]

《潛溪詩眼》曰:“古人學(xué)問必有師友淵源。漢楊惲一書,迥出當(dāng)時流輩,則司馬遷外孫故也。自杜審言已自工詩,當(dāng)時沈佺期、宋之問等,同在儒館為交游,故老杜律詩布置法度全學(xué)沈佺期,更推廣集大成耳。沈云:‘雪白山青千萬里,幾時重謁圣明君?’杜云:‘云白山青萬余里,愁看直北是長安?!墙圆幻獾敢u前輩,然前后杰句,亦未易優(yōu)劣也。”查沈佺期詩,《遙同杜員外審言過嶺》作“兩地江山(一作‘春光’)萬余里,何時重謁圣明君”?!把┌咨角唷痹圃飘?dāng)是誤記。無論杜甫是否有所仿效,“春水船如天上坐”“云白山青萬余里”兩句,都是篇中秀句,耐人尋味。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