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江戶川上

蛤蟆的油 作者:(日)黑澤明 著; 李正倫 譯


江戶川上

天,兩個六十開外的男人打著一把雨傘,站在一條坡度很大的混凝土馬路上拍照。

其中一個人回過頭來,望著那面一直延伸到坡道高處的磚墻,撫摸著那黑褐色的磚。

“小圭,這兒還和從前一樣啊?!?/p>

這時,那個被稱作小圭的人也回過頭來“嗯”了一聲,點了點頭。

“小黑,你還記得這家的孩子嗎?”

“記得,咱們班里的那個胖子吧?他現在干什么呢?”

“死啦?!?/p>

兩人沉默不語。只有閃光燈的光和快門的咔咔聲。

拿照相機的那人對身旁的男人說:“就到這里了。下面以這邊做背景。”他指著磚墻的對面。

共打一把傘的兩個人彼此瞧了瞧。

“拿它做背景多沒意思。”

“可不是,可供回憶的影子一點也沒有?!?/p>

“沒想到學校的房舍一如往昔,但更沒想到黑田小學已經不存在了?!?/p>

兩人斜穿過坡道,進了神社。

“這里的石階依然如故呢?!?/p>

“牌坊也是如此?!?/p>

“不過,那棵大銀杏樹似乎比從前小了。”

“是我們長大了嘛?!?/p>

這就是為《文藝春秋》雜志社的“舊友聯歡”欄目拍攝照片時,我和植草闊別二十年之后重逢時的情景。

那是十一月十五日,七五三節(jié)[1]。冷雨敲擊著銀杏的金黃色落葉,神社內有兩三對父母打著傘,帶著他們盛裝的孩子前來參拜。

可能是這種情感勾起了我們的懷舊思緒,拍完照之后,我們就搭乘《文藝春秋》雜志社的車,去了小學時代常去散步和游玩的地方。

車窗外的一切,對我來說都是陌生的。

我曾劃過船、曾捕魚為戲的江戶川上,已經架起高速公路,公路仿佛蓋子似的橫跨江面。江水猶如排污水的暗渠一般,顯得那么陰郁。

坐在我身旁的植草,津津有味地談起我們少年時代的情景,可是我卻注視著車窗外面,一聲未答。

雨敲打著車窗。

窗外的景色雖然變了,我卻沒有改變。

這時的我,真想像從前的“酥糖”那樣哭一通。


[1] 日本傳統節(jié)日。日本男孩3歲和5歲,女孩3歲和7歲時去神社參拜,祈愿健康成長。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