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人在江湖 心存穆源

范用傳:沉醉于書香的國度 作者:傅益萍 著


第一章 人在江湖 心存穆源

范用,中國著名的出版家、書籍裝幀藝術(shù)家。

新中國成立后,范用歷任中宣部出版委員會科長、中央人民政府出版局副主任、人民出版社副總編輯和副社長,1985年,他兼任三聯(lián)書店總經(jīng)理。在1989年離休前,還曾擔(dān)任讀書出版社桂林、重慶分社經(jīng)理,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出版部主任。讀書人大多都知道他是《新華文摘》《讀書》這兩本中國第一流刊物的創(chuàng)辦者,他還出版了《傅雷家書》《隨想錄》《牛棚日記》等一大批在中國圖書出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經(jīng)典圖書。

有人以為,這樣一位一生與書為伴的出版大家,一定有著叫人羨慕不已的高學(xué)歷,殊不知,他只念過兩年私塾和四年小學(xué)。這短短的求學(xué)經(jīng)歷,讓范用很是懷念。尤其是在穆源小學(xué)讀書生活的兩年時間,最值得珍惜,讓他足足感念了一生。

1.鄉(xiāng)土情結(jié)

位于長江下游的江蘇小城鎮(zhèn)江,民國時期是著名的水陸碼頭。這里酒樓茶館,歌女清唱,車水馬龍,船只往來,熙熙攘攘,一片繁華……

1923年,范用出生在這座小城的一個小商人家庭。他是獨生子,被全家視為掌上明珠。十歲以前,范用是外婆帶的。外婆家在柴炭巷,與其說那是一條巷子,不如說是條小街。這條連接西門大街的小街不長,但是好多鋪子都開在這條街上,非常熱鬧。小街東頭的“眾善救火會”和天升茶樓是最熱鬧的地方,然而,在柴炭巷里,范用最感興趣的地方只有三個,一個是裱畫店,一個是石印局,再一個就是自家對門的小印刷鋪子。

小范用總是會用好奇而充滿稚氣的眼光尋找著童年的樂趣——在裱畫店里,裱畫匠在一個紅漆大案上用排刷一遍又一遍細(xì)細(xì)地刷糨糊,然后揭起來貼在墻上,這些畫兒深深吸引著小范用。石印局的店鋪是兩開間門面的,雖不十分大,在范用看來卻十分神氣,店堂里放著兩部石印機,兩塊大石頭,用油墨輥子在上面輕輕滾動幾下,一張張白紙就神奇般地變成了商店的廣告、包裝紙,變成了大舞臺的京劇戲碼單。石印店門口還有個刻字?jǐn)?,刻字的是個戴著老花眼鏡的老先生,他見范用站在那里看他刻字,總會朝小范用笑一笑,十分和善。外婆家對門的那家印刷鋪子也是范用常常光顧的場所。在這里,聽著印刷機發(fā)出的清脆響聲,看著工人們不停地用機器印東西,他常常出了神。他還喜歡撿印刷鋪印壞的紙片和地上的鉛字、花邊,撿來拼好,用線扎好,蘸上印泥,蓋在一張張紙上送人。盡管這些字還拼不成一句話,但他自己印的東西總是顯得格外珍貴。那時候,范用的理想就是長大后要到印刷廠當(dāng)一名工人。那時的他已經(jīng)開始認(rèn)方塊字了,他將紅紙裁成一小塊一小塊,用毛筆端端正正地寫上“人”、“天”、“大”、“小”……范用與文字的結(jié)緣,就源于此。

在家族成員中,從小對范用影響最大的是外婆和父親。

外婆是一個在舊社會不太多見的婦女,她堅強能干,有主見,有魄力,很會做生意。外婆年輕的時候就跟丈夫到了鎮(zhèn)江,在洋浮橋開過豆腐坊,掙了錢后,又開錫箔店、酒店、染坊,后來在西門大街開百貨店。她還有幾部縫紉機,用來做洋服和學(xué)生裝。生意越做越好,外婆交友也越來越廣泛,從銀樓、醬園老板到自來水廠老板,從茶樓跑堂、錫箔莊師父到討飯的,不論身份差別、地位高下,全都成了外婆的朋友。在小范用眼中,外婆不但會做生意,還很擅長交友,這令小范用很是佩服,因此他和外婆的關(guān)系格外親密,晚上睡覺總會用自己的身體給她焐腳。后來,長大成人的范用在遇到困難或是失意的時候,總會想起堅強樂觀的外婆,于是決心要做一個像外婆那樣堅強的人。

范用與外婆、母親

父親的性格和外婆完全相反,他沒什么主見,也沒什么過人的本事,既不會做生意,也不擅長交際,是個典型的老實人。父親從小就到鎮(zhèn)江當(dāng)學(xué)徒,外婆見他為人善良、老實,就要他做了上門女婿,還讓他當(dāng)了百貨店的老板。盡管他很努力地經(jīng)營店鋪,規(guī)規(guī)矩矩,童叟無欺,但還是年年虧本,最后竟把本錢也蝕光了。大概父親天生不是做生意的料吧。生意失敗后,還欠下了不少債,強烈的自尊和羞恥感使得父親覺得自己一事無成,愧對外婆,兩次自殺未遂——一次跳江,一次吞鴉片,雖死里逃生,但終于一病不起,撒手人寰,那年,范用才十四歲,小學(xué)還沒畢業(yè)。給父親看病的是寧波名醫(yī)葉子丹大夫,范用從他口中得知父親大概是“急死的”。失去父親的不幸,給范用幼小的心靈以沉痛的打擊,也給這個家蒙上了一層憂傷的陰影。半夜,面對父親的尸體,小范用一點也不害怕,他摸摸父親的胸口,冰涼冰涼的,可有誰知道,他是多么希望自己還能感覺到父親胸口的熱氣啊。

在范用的記憶中,父親雖然是個性格軟弱的失敗商人,卻也是個有文化的關(guān)心子女的慈父。他粗通筆墨,會記賬寫信,最令范用高興的是,父親有一個嗜好,那就是喜歡看小說,李涵秋、張恨水的章回小說是他的最愛。范用喜歡看小說正是受了父親的影響。

父親自己也是念過私塾的人,因此他送范用去念了兩年私塾。那是個家塾,一戶開醬園店的人家,家里有四五個孩子,就請了個先生在家里講課。范家和這家人是寧波同鄉(xiāng),于是朝先生拜了三拜后,也進了家塾,算是陪公子念書。塾師給范用起了個學(xué)名:范鶴鏞。這三個字筆畫多,寫起來費勁,著實讓小范用傷腦筋。父親非常關(guān)心范用的學(xué)業(yè),對其督促甚嚴(yán)。他每個月請先生上茶館吃一回早茶,有時,范用也陪著吃早茶,吃干絲、肴肉和湯面,父親總是不忘問:“小伢子學(xué)得好不好?”聽先生頻頻說“好!好!好!”后,平時不十分愛笑的父親臉上露出了一絲欣慰的笑意。

范用與父親

事實上,小范用的確是個學(xué)習(xí)上進、鐘情于讀書的孩子。先生除了教《百家姓》《三字經(jīng)》《論語》外,還教做對子,范用總是一學(xué)就會。先生說:“下雨。”范用對:“天熱?!毕壬f:“路滑?!狈队眉敝猩牵骸昂钩簟!毕壬倏迹骸靶腥松佟!狈队昧ⅠR對上:“蚊子多?!毕壬鷮Ψ队玫姆磻?yīng)很是滿意,常常捻著一嘴白胡子稱贊道:“不錯?!?/p>

范用雖然出生在江蘇鎮(zhèn)江,但他父母是浙江寧波人,老家在一個叫范家市的小村落。十歲那年,父親曾經(jīng)帶一家人回老家看望年邁的祖母和祭拜死去的祖父。他們先從鎮(zhèn)江坐火車到上海,然后坐大輪船到寧波,再坐小火輪到鎮(zhèn)海,又換坐腳劃烏篷船才到家。路途漫漫,一路顛簸,然而欣賞著一路的風(fēng)景,目睹著一路的奇觀,小范用毫無倦意,一臉興奮。在他看來,一切都是那么新鮮,這真是令人終生難忘的最愉快的旅行啊。

祖屋就坐落在那個不十分惹人注意的小村子里。屋后是一片茂密的竹林,郁郁蔥蔥的,春天,雨后春筍爭先恐后般第冒了出來。范用喜歡吃竹筍,用咸菜鹵煮了盛在碗里空口當(dāng)飯吃,十分美味。村頭是一爿小雜貨店,范用只記得店里柜臺上有個大玻璃瓶,里面有圓圓的紅的綠的黃的糖果,叫“彈子糖”。祖母非常疼愛小孫子,常給范用銅板,范用就拿去買糖吃——當(dāng)時,用一個銅板就能買到三顆彈子糖。

祖母成天躺在床上,懂事的范用坐在床上陪她,聽她嘮叨。從祖母的神情中,小范用看得出來,守了大半生寡的她內(nèi)心依然充滿幸福和溫馨之感,只是還有些許遺憾和孤獨,大概因為祖父早逝,而兒孫又沒能在家陪伴吧。祖父的墳頭長滿了一種叫茅針的野草,細(xì)細(xì)的,剝開來,將淡綠色的軟針放在嘴里嚼嚼,甜甜的。

柴炭巷、印刷鋪、老家、外婆、父親、祖母……這些鄉(xiāng)土人事、舊物場景,伴隨著墳頭草甜甜的味道和悅耳的印刷機轉(zhuǎn)動聲在范用的夢中久久地?fù)]之不去。范用在《最初的夢》一文中寫道:“惟有童年,才是我的圣潔之地,白紙一張,尚未污染,最可懷念?!?/p>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