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艱難困苦,玉汝于成
父親英年早逝,在黎介壽、黎磊石倆兄弟心中,埋下了奮發(fā)成才振興中華的種子,盡管他們對未來將選擇怎樣的路依然十分困惑??恐R改變命運,改變這個積貧積弱的國家,這種信念激勵著他們勤奮攻讀,不及其余。
夜闌寂靜,勞作了一天的人們紛紛入睡,小哥倆趴在書桌上,就著昏暗的菜油燈光做作業(yè)。由于伯父一家負擔太重,他們買不起作業(yè)本,只能用毛邊紙代替。兄弟倆是同班同學,盡管平時關系十分融洽,但遇到學習上的問題,總是爭得面紅耳赤,直到徹底弄懂為止。
當時,學生上學的費用很低,但即便如此,黎介壽、黎磊石還是繳不起學費。得知學校規(guī)定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可以免去學雜費,兄弟倆歡欣鼓舞。他們寧愿付出比一般家庭孩子多得多的努力,也要使自己的成績名列前茅,以換取免費入學的機會。因為他們知道,這個機會對于自己來說,太寶貴了??粗咐栀澨迫找嫔n老的面容、由于操勞佝僂著的腰,他們沒有理由放松自己的學習。
在長郡中學,黎介壽和黎磊石從初二讀到高中。1941年,他們又回到父親曾經(jīng)任教的廣益中學。無論是在長郡中學,還是在廣益中學,教學條件都十分艱苦,很多學生放棄了奔波,選擇在亂世中渾渾噩噩隨波逐流,但兄弟倆沒有選擇這樣的活法。當學生就要做最好的學生,這是他們唯一的選擇。
冬天來了,吃午飯的時候,人們經(jīng)常在操場邊看到兩個身影,那就是黎介壽、黎磊石兄弟倆。在籃球架下面,他們拿出一個饅頭,掰成兩半,一人一半,就著白開水匆匆吃下,然后,倆兄弟開始出題互考。艱難困苦,壓不倒不服輸?shù)娜恕K麄兊纳眢w雖然單薄,但知識的力量使其充實起來,并不畏懼來自各個方面的困難。
長郡中學英才輩出,不僅擁有徐特立、王季范、魯立剛、黎贊唐等一代名師,也涌現(xiàn)出任弼時、李富春、李立三、蕭勁光、陳賡、甘泗淇、曾三等一批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還培養(yǎng)出沈其震、張孝騫等專家學者。
在六十多年后的南京,兄弟倆仍然對廣益中學和長郡中學這兩所有著光榮傳統(tǒng)的學校記憶猶新。在這里,他們不僅學到了扎實的基礎知識,而且學到了做人的準則,收獲了人生中第一筆攻堅克難的精神財富。風雨飄搖之中,烽火彌漫之際,他們在艱難的日子里,吮吸著知識的瓊漿,追求著人生的理想。
伯父黎贊唐家的日子,終于入不敷出。在那樣兵荒馬亂的年代,靠一個經(jīng)常拿不到工資的教師來養(yǎng)活十幾張嘴,困難可想而知。再苦再累,仁厚的伯父拼死撐起撫育遺孤的責任,黎介壽、黎磊石、黎中兄妹和母親黎周霞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為了補貼家用,黎周霞承接了為當?shù)馗粦魸{洗衣物的工作,收入不高但也算是為這個家盡了一點力。懂事的黎中,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廣西大學,她勤工儉學養(yǎng)活自己,終于因為交不起學費而輟學。萬般無奈,她到學校所在地廣西桂林郵局找了份職員的差事,掙點零花錢全都交給母親。
1942年,伯父黎贊唐那點微薄的薪水,實在供養(yǎng)不起弟弟一家了。為了不讓黎贊唐為難,正在讀高二的黎介壽和黎磊石兄弟主動輟學了,與母親黎周霞一起,去廣西桂林投奔二姐黎中。
抗戰(zhàn)的烽煙,中斷了兄弟倆的小學學業(yè);貧窮的生活,又迫使兄弟倆一起高中輟學。為了生計,他們在桂林當過押運員,成天跟車押運貨物;當過推銷員,整天推銷鋼筆、復寫紙等文具;當過勤雜工,每天馬不停蹄地打掃衛(wèi)生。
但即便生活如此困苦,他們?nèi)匀粵]有放下書本。在飛馳的卡車上,在人來人往的鬧市口,在骯臟的馬路邊,兄弟倆一邊為生計打拼,一邊為未來苦讀,日子就這樣一天天捱了過去。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生活磨礪出兩塊鋒利的石頭。黎介壽、黎磊石堅信,機會總是垂青那些有準備的人,積貧積弱的中國,不可能永遠沉睡下去。終將有一天,他們會從蟄伏中飛騰起來,為這個國家做些什么。